第三章 辨证思路(1) (2)
(1)肾阳虚:症见月经后期经水清淡稀薄,腰膝酸冷或少腹寒冷,四肢不温,怕冷,面色晦黯或颊部有黑斑,眼眶发黑,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夜尿较多,大便稀溏,舌淡嫩,苔白润,脉沉迟或沉细无力,尺脉尤弱。治宜温肾暖宫,方用右归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附子)加淫羊藿、艾叶。不排卵多属肾阳虚衰,方用促排卵汤(菟丝子20g,巴戟天15g,淫羊藿10g,当归12g,党参20g,炙甘草6g,附子6g,熟地黄20g,枸杞子15g)。经净后连续服10剂,可促进排卵。
(2)肾阴虚:症见月经量少或月经后期,经色鲜红,自感五心烦热,眠差盗汗,形体消瘦,腰酸腿软,舌红少苔,脉细弱或略数。治宜补肾养阴,方药可用左归丸(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或左归饮(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茯苓、炙甘草)加金樱子、桑寄生、地骨皮等。
气血虚弱妇女以血为主,经、孕、产、乳都以血为用。气血虚弱,则冲任失养,以致月经失调,不能摄养成孕,其成因可由素体不足或久病耗损气血所致。症见经候不调,偏血虚者则月经量少,偏气虚者则经量过多,但色淡质薄,经后少腹疼痛,面色晦黄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怔忡,肢麻体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治宜大补气血,佐以温肾。方药可用毓麟珠(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菟丝子、杜仲、鹿角胶、花椒)去花椒加淫羊藿、制何首乌。偏血虚者再加枸杞子、大枣,偏气虚者加黄芪。
气滞血瘀气滞血亦滞,血滞则瘀阻,以致冲任不畅,月经失调,或经行不畅,或经病腹痛。《济阴纲目·论经病疼痛》云:“经水来而腹痛者,经水不来而腹亦痛者,皆血之不调故也。”这与痛经的主要区别是经水不来少腹亦痛,与盆腔炎症状颇相似。盆腔炎多因气血瘀滞。丹溪云:“经水将来作痛者,血实也”。本证型包括输卵管阻塞不孕,成因可由小产、人流、经期不洁、行经游泳等所引起。症见月经失调,前后多少不定,痛经,经病疼痛,血块较多,经色紫黯,舌暗红,或尖边有瘀斑点,或唇色紫黠有瘀斑,脉沉弦。治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调经。
偏热者,可用丹栀逍遥散(牡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生姜)合金铃子散(延胡索、川楝子)去白术加青皮、五灵脂、穿破石(桑科,芝属,别名野梅子、山荔子,系广东中草药,味淡微苦凉,凉血散瘀,可治闭经);偏寒者,可用少腹逐瘀汤(当归、赤芍、川芎、五灵脂、蒲黄、延胡索、没药、小茴香、肉桂、干姜)加皂角刺、青皮。《医林改错》在对少腹逐瘀汤评价后云:“种子如神,每经初见之日吃起,一连五付,不过四月必成胎。”以逐瘀法求嗣,是王氏的创见。罗老认为由慢性盆腔炎或输卵管阻塞所致不孕,用活血化瘀之法施治,一般经过3~6个月,多可炎症愈,输卵管通畅,自易成孕。
肝气郁结精神因素,亦可影响生殖功能。如七情过度,心情紧张,思虑过多,忧郁,以致肝气不舒,血行不畅,月经失调,便难于摄精成孕。本证除药物治疗外,须辅以心理治疗,才易收效。
症见月经先后、多少不定,经行不畅,经色黯滞,夹有小血块,或经前乳房、少腹胀痛,烦躁易怒,或抑郁寡言,精神不宁,甚至悲伤欲哭,舌暗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宜疏肝解郁,行气养血。方用开郁种玉汤(当归、白芍、白术、茯苓、香附、牡丹皮、天花粉)去天花粉加郁金、合欢花、女贞子等。
痰湿内阻本证多见形体肥胖,面色苍白,病机主要是气虚不运,以致湿邪停滞,聚液成痰,痰湿凝坠下焦,壅阻经隧,胞宫胞络受阻,冲任失调,经行不畅,经血清稀或经闭,以致难于受孕。
主见月经不调,或经闭,或带下增多,疲劳多汗,不耐寒凉,胸闷呕恶,纳差便溏,舌淡嫩而胖,苔白腻,脉沉滑。治宜健脾燥湿化痰,佐以养血。方用苍附导痰丸香附、苍术、炒枳壳、陈皮、茯苓、胆南星、甘草、姜汁、神曲)合四物汤去地黄加白术、艾叶。
钱伯煊:治崩漏以虚瘀热辨
崩漏是指妇女经血非时而下。然崩与漏又有区别:经血暴下如注谓之崩,淋漓不断谓之漏。
以证候而论,崩证有虚有实,漏证虚多实少,且在疾病过程中二者又互有联系,相互转化。
崩中日久可转而成漏,漏下不愈或变为崩。故古人曾云:“漏为崩之渐,崩为漏之甚。”
钱氏认为,治疗崩漏,既当辨明气、血、阴、阳诸虚之别,更宜详察血热、郁热、血瘀之异,方能切中病机,取得满意的效果。临证时,对崩漏的辨证,首当分清气虚与阳虚、血虚与阴虚、血热与郁热以及血瘀之不同。只有辨证准确,施治方不致误。故掌握崩漏各种症型的证候特点,在辨证时具有重要意义。
气虚在崩漏的范围内,气虚是指中气虚弱。脾胃居中,所以脾胃之气,都属中气。气虚的原因,大都由于饮食不节或思虑过度,或努力伤气,致使脾气损伤。望诊每见面白微浮,舌质淡,苔薄白腻,边有齿痕;切诊每见细软之脉。症见气短,畏寒,自汗,四肢肿胀,纳减,便溏,月经量多如冲,经血稀薄等。若气虚下陷,必兼少腹胀坠。气虚无以生血,不能荣之于面,故面白微浮;气虚血少,心失所养,心开窍于舌,故舌质淡;脾弱则生湿,故舌苔薄白腻;舌边属脾,脾弱舌边有齿痕;气血两虚,故脉见细软;中气不足,故气短,畏寒,自汗;脾主四肢,脾弱则四肢水肿;脾胃不健,故纳减便溏;气虚不能摄血,月经量多如冲;气虚不能生血,故经血稀薄;脾主升,脾虚不能升阳,则气从下陷。用四君子汤为主,以补益中气。如胃纳呆钝,加橘皮、半夏,以和胃气;如大便溏薄,腹中胀气,加木香、砂仁,以行气和中;如腹胀较甚,加香附,取其疏利气滞;如有呕吐,加藿香,用其取其祛秽和中;如气虚甚,可加黄芪,以大补元气;如崩漏不止,正气将脱,急用独参汤,以补气固脱;如阳气将亡,急用参附汤;如中气虚而下陷,方用补中益气汤,以补气升阳;如心脾两虚,方用归脾汤,以补益心脾。
阳虚是指脾肾阳虚。肾阳虚则命火衰,火衰则不能蒸发于脾,于是脾阳亦衰。望诊每见面浮,舌质淡;切诊见脉沉软,右部更甚。症见畏寒肢冷,大便晨泻,腰背酸痛,月经淋漓,量时多时少,血色稀淡等。脾气虚者面浮;阳气虚者舌质淡;阳虚故脉每见沉软,右脉属气主阳,阳气弱,故右部更甚;阳气衰,不能行之于经脉,故畏寒肢冷;命门火衰,故大便晨泻;腰为肾府,背为阳,肾阳虚故腰背酸痛;阳气虚,气不生血,故经血稀薄。用右归饮,以温阳滋肾。
血虚指肝脏血少。因肝为藏血之脏。血虚的原因,大多由于产多乳过,消耗营血,或因平素善怒多郁,郁怒则伤肝,肝伤则血不能藏,火郁则营血被灼,以上情况都能酿成血虚。望诊每见面色苍白,头发干枯,舌质淡红有刺;切诊每见细濡弦脉。症见头痛头晕,目眩目涩,月经淋漓不断,血色淡红等。方用四物汤,以养血。如虚甚,可用当归补血汤,以补气生血;如兼有虚寒,用胶艾汤,用胶艾汤,以补血温经;如有热象,用芩连四物汤,在养血之中,佐以清热。
阴虚指肾脏真阴虚也。肾为封藏之本,精之处焉,精不足则肾阴虚。阴虚的原因,大都由于频频流产,或用脑过度,皆能使肾阴受损。望诊可见火升面赤,发无光泽,舌苔花剥,舌红有刺;切诊脉象虚细,或细软数。症见头晕耳鸣,内热咽干,手足心灼热,腰部酸痛,小便夜频,月经暴下量多,血色深红等。
阴虚则阳易亢,阳亢则火升面赤;肾者其华在发,肾虚则发无光泽;阴损则舌苔花剥;阴虚生内热,故舌质红有刺;虚脉迟大而软,按之无力,细脉不独血虚,阴虚亦见,阴血虚损,每见此脉;肾虚不能养肝,水不涵木,阳亢不能潜藏,故头晕耳鸣;阴虚则热自内生,故见内热;少阴三脉循喉咙,足少阴经属肾,肾阴虚故咽干;手足心皆属于阴,阴虚则内热,故手足心灼热;腰为肾之府,肾虚故腰部酸痛;肾司二便,夜属阴,肾阴虚,故小便夜频;阴虚则血少,血少则营热,故月经暴下量多,血色深红。用左归饮,以滋阴补肾;或用六味地黄汤合三甲煎,以补益肝肾。如兼有上亢,加生龙齿、生龙骨,以潜亢阳;如兼肝阴虚,可加枸杞子、菊花,兼补肝阴;如相火盛,可加黄柏、知母,以泻相火;如津液不足,可加麦冬、五味子,以益气生津。
血热指营血有热。根据中医理论,营之与血,基本上是一种物质,不过营有气化的功能,而血由于营气而生长。再从营与血的分布情况来说,营在经脉,血在脏腑,是有区别的。关于血热的原因,大都由于火邪入营,营热如沸,《黄帝·内经》所谓天暑地热,则经血沸溢;或平素喜食辛辣,使胃中积热,胃为足阳明经,冲脉隶属于阳明,冲为血海,阳明热盛,则血海不宁,故血妄行。望诊见面有红点,舌苔深黄、质绛有刺,唇部燥裂;切诊脉象洪数。症见烦热,鼻衄齿血,渴喜冷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月经量多如崩,经色紫黑等证。如胃火热,用玉女煎,泻火以清胃;如营热炽盛,病势急迫,用犀角地黄汤泻火以凉营;发三焦热甚,用黄连解毒汤,苦寒以清热。
郁热指肝经郁热。郁热的原因,大都由于平素多忧善怒,肝气不舒,郁而化热,所谓“气有余,便是火”,火郁于内,扰动血海,血海失守,故血内溢。望诊见面呈忧愁,舌苔黄、质红有刺;切脉见,弦数或细涩。症见头痛胸闷,腹部胀痛,胀甚于痛,胁胀胁痛,心烦恶热,口苦而渴,月经量少淋漓,色深红而凝块等。用丹栀逍遥散,以疏肝清热。
血瘀指经血凝结而为瘀。血瘀的原因不一,因负重努伤,气与血并而为瘀,或经行感受风寒,血流不畅,或经行饮冷而凝阻,或经多固涩太早,均能血滞而为瘀。望诊见舌边质紫或尖有瘀点;切脉沉实。症见下腹疼痛拒按,月经淋漓不爽,血色紫黑有块,下则多快等。如负重努伤,用四物汤合失笑散,以养血化瘀;如偏于气滞,用延胡索散,以行气化瘀;如经行感受风寒而致瘀积,用桂枝汤合芎归汤,以养血祛邪;如经行饮冷而成瘀,用良附丸合芎归汤,以养血行气温中;如兜涩过早而凝瘀,用备金散,以调气化瘀。
治疗时,也可加止血药辅助。如气血两虚,可加赤石脂、禹余粮;如气虚,可加升麻炭、乌梅炭;如阳虚,可加姜炭、艾叶炭;如阴虚,可加侧柏炭、瓦松;如血虚,可加血余炭、棕炭;如气郁,可加藕节炭、莲房炭;如血热,可加地榆炭、槐花炭;如血瘀,可加蒲黄炭、茜草炭;如出血过多或淋漓不止,可加三七末或三七根;如腹痛,可加云南白药;如气血虚甚,可加河车粉或紫河车。
刘奉五:妇科肿瘤化疗后的中医治疗
近几十年来,肿瘤的药物治疗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妇科某些恶性肿瘤来说,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并可作为配合手术或放射治疗的主要辅助措施。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多见有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痛、腹泻,口腔溃疡,甚至可以伴发高热。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整体观念出发,注意调整脾胃的功能。在化疗过程中所出现的胃肠道反应,程度有轻有重,出现的时间有早有晚。从中医观点来看与整体情况、平素脾胃功能状况密切相关。轻者仅有恶心、食欲缺乏,停药后可以自愈;重者前述症状俱见,虽然停药也难以自愈。所以,在使用化疗之前,应当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全面地分析其整体和脾胃功能情况,最好能在胃肠反应发生之前或初期即开始调治,不要等到反应严重再配合中药。从其反应的情况来看,以脾虚胃弱,胃气上逆,或夹寒湿,或夹湿热,致使中焦阻塞,脾运失常,脾胃升降功能失调为主。
脾气主升,当升不升则运化失职,上不能输送精微,下则泄泻不已;胃气主降,当降不降,则胃气上逆,浊气不能下行,上逆而作呕,壅滞而蕴热。所以,要以调整脾胃的升降功能为主要法则。同时也要注意到肝气为害。若肝郁气滞,横逆犯脾胃,则脾胃升降失司,也会诱发前述症状。另外,妇科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又往往在手术或放射治疗后配合进行,所以对于接受过这些治疗的体质特点也应当予以重视。一般认为,手术后多表现为阴虚、血虚或气阴两伤。放射治疗后多因放射线的灼伤而出现阴虚血少、津液灼耗、气阴两伤或热蕴胃肠等证候。因此,在术后或放疗后及时根据四诊所见,辨证地配合中药治疗,以纠正机体气血阴阳之偏向,就有可能避免或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总之,应当从整体观念出发,注意调整脾胃的功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