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
1257800000038

第38章 内科病证(38)

第10章 内科病证(10) (3)

(功效主治) 补血活血,祛风湿,镇痹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脊椎炎、肩周炎等,中医痹证、肩凝证之属于血虚血瘀证型者。

(方解) 本方证多由风寒湿三气杂至痹着日久,血虚血瘀所致。治宜补血活血,祛风去湿止痛。方名冠以豨莶四物汤,即取具有抗风湿之豨莶草配合具有补血活血之四物汤,再加秦艽、防己组合成方。方中以豨莶草之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作为主药;以豨莶草作为主药的方剂成药,古书及近代均有记载及报道,如豨莶散(《疡医大全》)、豨桐丸〔豨莶草与臭梧桐为2:1,江西中医药(4):29,1955〕及豨莶五虎汤(广东中医,1964)都有治风湿关节炎之功效。用四物汤补血活血,以解除营卫与风寒湿邪气之交结痹阻不通,这符合明·陈自明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旨意。再伍用秦艽、防己,以加强其祛风除湿的作用。

(加减) 风胜(行痹)加防风、姜活、独活各9g,寒胜(痛痹)加熟附子、桂枝各9g,熟地黄易生地黄;湿胜(着痹)去生地黄,加薏苡仁30g,苍术、白术各10g;热痹(局部有红肿热痛表现)去当归身、川芎,加忍冬藤15g,连翘、知母各12g;兼气虚加北黄芪、党参各12g;血瘀重加丹参15g,红花9g;痛剧多属寒加细辛3g,川乌5g(用蜜糖20g,加水先煎);久痛入络加全蝎、蜈蚣各3~5g(研末),乌梢蛇9g。

(验案) 韦某,男,26岁,1965年12月就诊。患两髋、两膝关节疼痛已2年余。遇风寒则痛剧。经中西医治疗,时有缓解。近因结伴下水游泳,遂复发,疼痛不已。其人面色萎黄,舌质淡暗,白腻苔,脉弦带涩,大便溏烂,小便清。据广西武鸣县医院诊为风湿性关节炎,予诊为痹证,属寒湿型,兼血虚血瘀,治宜祛寒去湿为主,佐以补血活血,用上方以熟地黄易生地黄,加川乌6g(以蜜糖30g同川乌先煎),桂枝6g,熟附子9g(先煎)。3剂。疼痛明显减轻,上方去川乌,继进3剂,诸症若失,后嘱其避风寒,善加调养,经追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语) 笔者自1965年拟定此方以来,经临床运用治疗近百人,以及传授给个别学生,都认为本方有良效。一般服药6~10剂,即可收到显著效果。对于部分久病效果不显的病例,坚持服用本方一段时间,并配合针灸及中药(大枫艾或艾叶、桂枝、老生姜头、豨莶草、桑枝各30~50g)水煎外洗或外熨患处,可提高疗效。

(方源) 李旭蕃.豨莶四物汤.广西中医药,1991,14(5):208

痹证——清热通络汤(张沛虬方)

(组成) 生石膏30~60g,知母、桂枝各10g,忍冬藤、天花粉各30g,生甘草3g,威灵仙、豨莶草各15~30g。

(功效主治) 清热通络,疏风胜湿。适用于风湿热痹(风湿性关节炎之急性期)。

(方解) 张老自拟经验方“清热通络汤”,系仲景白虎加桂枝汤增损而成。方中生石膏宜重用,一般用量30~60g,邪热入里,热象明显时亦可用到90~120g;石膏、桂枝同用,清热祛风通络;忍冬藤、豨莶草、威灵仙清热解毒、通络止痛;知母、天花粉清热泻火消肿。

(验案) 孙某,男, 31岁。初诊:1992年9月8日。主诉:高热1周,曾在当地卫生院诊治,以“病毒感染”处理。曾用过青霉素、链霉素、柴胡注射液等,均未见效。诊见体温39.6℃,四肢关节酸楚,其中两膝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甚则不能下床活动。口渴,出汗,纳呆,溲赤而热,咽痛。舌淡偏红、苔黄燥,脉滑数。血沉78mm/h,抗“O”833U,白细胞计数:15.2×109/L,中性粒细胞85%。辨证:风邪入里化热,流注经络关节,热痹为患。中医诊断:痹症(热痹型)。西医诊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治法:清热通络,疏风胜湿。

处方:生石膏(先煎)、天花粉、忍冬藤、威灵仙、野荞麦各30g,黄柏、知母、桂枝各10g,生薏苡仁、豨莶草各15g,生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3剂后热势渐减,体温37.8℃,咽喉肿痛已经消失,关节疼痛亦随体温下降而减轻,口仍渴。此为邪热未彻之征象,续进前法治疗,原方去野荞麦加汉防己。服上药5剂后,热已退净,关节肿痛已基本好转,惟膝关节活动时仍感不利,续进原方去威灵仙、黄柏、薏苡仁,加当归、赤芍、川牛膝。调理1周,诸症若失。后以养血通络方以善其后: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川芎各10g,赤芍、豨莶草、鸡血藤、川牛膝、五加皮各15g,炙甘草3g。旬日后复查血沉、抗“O”、白细胞计数等均已恢复正常。6个月后随访已参加工作。

(方源) 张子久.张沛虬治疗痹证经验.浙江中医杂志,2002(7):284

痹证——温肾宣痹汤(诸方受方)

(组成) 明天麻、制狗脊、淡附片各10g,北细辛6g,川桂枝、广木香、泽泻各10g,白茯苓12g,生薏苡仁15g,炒白术、生甘草各10g。

(功效主治) 温经通阳,除痹止痛。用于骨伤科多种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等

(方解) 上述疾病均属于祖国医学痹证范围。好发于中老年人,多病程缠绵。虽病因不同,症状各异,然审证求因,乃因虚受邪而致,本质为本虚标实。《古今医鉴》:“痹因无精内虚,肾阳不足,感受外邪,不能祛散,搏于经脉,留于关节或内注筋骨所致。”《医宗必读》:“有寒有湿,有风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诸老认为这些疾病病虽异而病机同,为肾阳不足,风寒湿邪侵袭而致。因而治法一理,可异病同治,重在温补肝肾。温肾宣痹汤主要作用是温经通阳,除痹止痛,用于肾阳素虚,风寒痹着,病程绵长,本虚标实之证。以附片、桂枝益肾助阳,宣痹散寒,温经通络为主药;伍以狗脊、天麻、细辛祛风散寒湿;白术、茯苓、薏苡仁、泽泻渗湿宣痹,燥湿益气;佐木香以疏通气机,宽中健运;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该方重用温补之剂,如附子、细辛、狗脊、桂枝等,充分体现诸老治疗痹证重在温补的理念。张景岳云:“唯高明见道之士,常以阳衰根本为忧”。诸老认为人身气血津液之所以能运行不息,通畅无阻,全赖一身阳和之气的温煦推动。附子味大辛,性大热,气雄烈,有毒,走而不守,流通十二经,表里上下,无处不到。具有回阳救逆、温肾暖脾、逐寒止痛、驱风除湿之功。张元素称:附子与白术为伍,乃除寒湿之圣药。《本草汇言》云:“附子回阳气,散阴寒,逐冷痰,通关节之猛药也。

”因其大辛大热,气雄烈,有毒,自古至今有很多医师不敢用,诸老认为只要临床辨证准确,用之得当,效如桴鼓。经炮制加工成淡附片,其毒力也减轻。桂枝辛温,其性通达,助阳通气,宣痹兼以通络。细辛味辛性温,入肺、肾经,具有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窍等功效,以北细辛质量为好。《本经》载其主治:“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本草别说》与《证类本草》都提出“细辛不过钱”之说。此乃指散剂,用于汤剂可加量。狗脊药性平和,补肾气益血除湿,补而不滞,一切骨关节之疾,得此药则机关自强而俯仰亦利。天麻治关节痹痛,尚能提高睡眠质量,减轻病痛。《本草纲目》中述之“主诸风痹,久服益气,轻身长年。”为防温补太过,用白术、茯苓、薏苡仁调和。

(验案) 颈椎病 朱某,男,66岁。2004年10月19日首诊。诉右前臂麻木3月,麻木延及右拇指,右侧卧位时右拇指麻木明显,遇寒加重。未曾治疗。查:颈部压痛不显,右前臂皮肤感觉无明显减退,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右(+)。X线片:颈椎轻度骨质增生。诊断为颈椎病。以温肾宣痹汤加露蜂房、地龙各10g。内服7剂后麻木好转,继服7剂皆缓解。

按:颈椎病内在因素乃正气不足、肝肾亏虚,外邪风寒湿乘虚而入,导致气血瘀滞,造成经脉气血阻塞不畅而发病。该病多因于劳损,往往为持久工作,不注意劳逸结合所致,因而伤及阳气。本病分型或有风寒入络型,或有肝阳上扰型,或有气滞血瘀型,或有脾肾两亏型。均可以温肾宣痹汤加减用药。风寒入络型,酌加葛根;肝阳上扰型,酌加白蒺藜、杭白菊、牛蒡子、青防风;脾肾两虚型,酌加淡肉苁蓉、功劳叶、黄芪;气滞血瘀型,酌加鸡血藤、丹参、泽兰、川芎、全当归、益母草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徐某,女,40岁。2004年7月16日首诊。诉腰痛伴右下肢痛5年,劳累、受凉后加重,休息后好转。不能弯腰,痛处喜暖怕寒。经理疗、推拿、针灸等法治疗,效果不显。查:脊柱腰部生理弧度消失,向左侧弯。腰部活动受限,腰4、5棘突右侧压痛,右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直腿抬高试验:左90°、右60°,加强试验:左(-),右(+)。CT片示:腰4~5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温肾宣痹汤加川杜仲10g内服,以此方加减服用21剂后缓解。

按:慢性腰腿痛,如腰椎退变增生、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梨状肌综合征等,好发于中老年人,病因不同,症状却相似,或见气滞血瘀型、或见寒湿阻络型、或见肝肾两虚型、或见痰瘀交阻型等,审证求因,病体脏气虚损,营卫不足,筋肉弛弱为其本,因虚受邪,风寒痹阻,络脉不通为其标。气滞血瘀型酌加制香附、炙乳积香、广郁金等;寒湿阻络型酌加独活、伸筋草等;肝肾两虚型酌加山茱萸等;痰瘀交阻型酌加陈皮、法半夏等。

膝关节性关节炎 曹某,女,55岁。2004年7月13日首诊。诉右膝疼痛2个月,劳累后、受凉后加重,下楼时疼痛尤其明显。痛处喜暖怕寒。服用消炎止痛药效不显。查:右膝内侧微肿胀,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可,浮髌试验(-)。X线片示:膝关节骨质增生,关节间隙狭窄不显。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温肾宣痹汤加川牛膝10g,内服,嘱之注意休息。服用14剂后缓解。

按: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多为中老年人,肝肾渐亏,筋骨懈惰;筋失血养,无以柔韧;骨失髓养,无以强壮。终致筋不束骨,关节失去滑利,脉络失和,而为诸症。此乃本病的内在因素。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诸方受教授将本病分为寒湿痹阻与痰瘀互结2型。痰瘀互结型,酌加制南星、地龙等蠲痛除痹;寒湿痹阻型,酌加川牛膝、雷公藤等。

痹证 於某,男,33岁。1998年3月24日首诊。诉背部、二肘、二膝酸痛3个月,下蹲后不易站立,各关节活动可,劳累后、受凉后加重,痛处喜暖怕寒,查类风湿因子阴性。常服正清风痛宁效果不显。以温肾宣痹汤加川牛膝10g,内服14剂后症状明显好转。但背部、二肘、二膝酸痛仍时有发作。以温肾宣痹汤加葛根12g内服。上两方交替服用约半年后治愈,症状消失。2003年9月2日左膝又感下蹲不易站立,检:左膝无明显肿胀或压痛,伸屈活动可。以温肾宣痹汤加用牛膝10g内服后缓解。

按:有患者周身许多关节疼痛,原因不明,实验室检查及体检缺少阳性指标。其内在因素。素体阳虚或肝肾亏虚,外感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痹阻筋络而发病。诸老常用温肾宣痹汤治疗,有时酌加雷公藤、青风藤等。

(方源) 魏成建.诸方受运用温肾宣痹汤经验举隅.辽宁中医杂志,2006,33(6):744

寒痹——疼痛三两三(张炳厚方)

(组成) 当归、川芎、忍冬藤各30g,穿山甲9g,三七0.9g组成,因其方总药量为三两三钱三分,故名三两三。另加桂枝、白芍治疗风寒湿痹,即名寒痹疼痛三两三。

(功效主治) 和血祛风,通络蠲痹。用于寒痹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