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
1257800000031

第31章 内科病证(31)

第8章 内科病证(8) (1)

肝癌——参赭培气逐瘀汤(段凤舞方)

(组成) 生赭石15g,太子参10g,生怀山药15g,天花粉10g,天冬10g,鳖甲15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20g,夏枯草15g,生黄芪30g,枸杞子30g,焦山楂30g,泽泻15g,猪苓15g,龙葵15g,白英15g,白芍10g,焦六曲30g,三七粉(冲)3g。

(用法) 每日1剂,水煎分服。

(功效主治) 调气,化瘀,利水。用于肝癌。

(加减) 有黄疸者加茵陈30g;有腹水者,加商陆10g,牛膝10g,大腹皮10g;局部疼痛者加郁金10g,延胡索10g,凌霄花10g,八月札10g;腹胀甚者加木香6g,厚朴10g;呃逆者加旋覆花10g,柿蒂10g;大便干燥数日不行者加瓜蒌10g,郁李仁12g。

(验案) 冯某,男,58岁,因上腹部包块2个月,腹胀纳差,胃脘饱满,肝区作痛,小便短赤,口干鼻出血住院,确诊为晚期肝癌。经用西药治疗,病情加重,症见:面色晦暗,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呃逆嗳气,肝大肋下10 cm,剑突下14 cm,质硬,大量腹水,下肢水肿,舌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气滞不行,瘀血内阻,肝病及脾,气化失司,水湿内停,瘀结成块,治宜化瘀降逆,健脾利湿,益气养血,佐以解毒抗癌。用上方加味治疗,病情逐渐好转。3年多共服药468剂,精神尚好,腹水消失,饮食正常,肝脏缩小,B超提示:肝内未见明显占位病变。

(方源) 张新华.段凤舞老师运用参赭培气逐瘀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黑龙江中医药,1988(1):7

肝癌——茵藻汤(张梦侬方)

(组成) 茵陈、地丁、蒲公英各30g,海藻、旋覆花、昆布、制鳖甲各15g,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各120g,炒槐角(研),煨莪术、煨三棱、败酱草各10g,蜂蜜60g。

(用法) 水煎去渣后,加蜜熬令和,分2天6次服。

(功效主治) 活血消瘀,软坚散结。用于肝癌。

(方解) 本方融补气、活血、软坚、散结、化瘀、解毒诸法于一炉。方中夏枯草、白花蛇舌草,轻药重用,量大力专,既软坚散结,又抗癌解毒,蜂蜜清热补中、解毒止痛,和诸药一起共奏抗癌之功。

(验案) 胡某,男,23岁,确诊为肝癌。辨证为肝脏血瘀气滞,结聚成块。法当开郁、行气活血、消瘀、软坚、散结,佐以抗癌之中草药。轻药重投,处以上方。服至月余,肝硬转软,肝大较前缩小,按之凸凹较前平坦,病情显著好转。照前方加天葵子15g,长期服之。2个月后病已痊愈,经当地县医院复查,肝肿块消失,按之柔软,精神体力一切正常,已工作。以后随访病未再发。

(方源) 《慢性肝病中医特色诊疗》

脂肪肝——脂肪肝经验方(陈益昀方)

(组成) 紫丹参25g,桃仁15g,红花10g,赤芍12g,川芎12g,莪术12g,枳实15g,郁金15g,苍术15g,泽泻15g,生山楂20g,草决明30g,荷叶30g,大黄(后下)10g。

(用法) 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3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可休息3~5天,再继续下1个疗程,可连用3个疗程。

(功效主治) 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健脾祛湿。用于脂肪肝。

(方解) 水蛭破血逐瘀,消散结;苍术、生山楂,泽泻健脾祛湿,消食化积;郁金、枳实疏肝理气;草决明、泽泻降脂化浊;紫丹参、赤芍、川芎、红花、莪术、大黄破瘀以消积块。

(验案) 曹某,男,50岁。因胸闷,脘腹胀满,乏力反复发作10个月,加重1个月,于2005年6月15日初诊。刻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形体肥胖,面色黧黑,头晕目眩,脘腹胀满,右胁隐痛,神疲倦怠,肢体困重,便溏纳差。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血压150/98mmHg,TCH 8.2mmol/L,TG 4.6mmol/L,肝脏B超提示为中度脂肪肝。证属脾湿痰浊所致。治宜益气健脾化浊法,药用:生黄芪30g,生薏苡仁30g,云茯苓15g,苍术15g,泽泻15g,生山楂20g,石菖蒲15g,紫丹参30g,草决明30g,川芎15g,郁金15g。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在服药期间注意调整饮食,保持心情舒畅,戒酒,做到劳逸结合,按时应用降压药物等。6月28日复诊,头晕目眩、右胁隐痛等症减轻,精神好,纳香,大便正常,上方去生薏苡仁、石菖蒲加何首乌20g,红花10g,继服21剂,服法同上。7月18日再诊,临床症状消失,精神好,饮食增加。按上方共为细末每次10g,日服3次,嘱服30天复诊。8月17日复诊,一切临床症状消失,精神好,饮食正常,复查血脂、B超均正常。

(方源) 《慢性肝病中医特色诊疗》

脂肪肝——清肝化滞汤(陈伯咸方)

(组成) 醋柴胡10g,杭白芍15g,金钱草10g,浙贝母10g,鸡内金10g,云茯苓10g,小枳实10g,广郁金10g,莱菔子10g,醋香附10g,血丹参15g,生黄芪30g,生山楂片10g,干荷叶10g,广陈皮10g。

(功效主治) 疏利肝胆,悦脾化滞。主治肝胆郁热,脾虚失运,痰浊滞留而致的脂肪肝。证见胁肋胀痛,口苦纳少,脘胀体倦,便秘或便溏。苔白腻,脉弦细滑等。

(方解) 脂肪肝其病因缘于嗜食肥甘,嗜酒乳酪无度,喜静少动则脏腑功能失调。责之肝失疏泄,胆气郁遏,疏化脂浊无权则痰浊生焉。肝木乘土,中埠虚惫,升降转化无权则谷反为滞,津反为痰,久必酿生脂浊,其性重着黏滞,极易亲合赘积于肝为患。实与现代医学谓之体内脂类物质代谢障碍,肝内脂肪蓄积过多之病理相吻合,故方以清肝化滞汤名之。柴胡辛苦微寒,为疏胆畅胆之要药,并引诸药以肝经为通道直达病所,研究证实,该药具有放松胆管括约肌,促进胆汁排泄,降脂作用显著,故《神农本草经》将其列入“推陈致新,久服轻身”之上品。

白芍味苦性凉,善养血柔肝,与柴胡相合,疏养并举,久用全无劫阴之嫌;胆为清净之府,性喜清凉而恶浊热;金钱草性味苦平,与胆气相求,清利肝胆,廓清湿浊而澄源清流;浙贝入肝清脂散结,入肺肃降,以助大肠推荡之力,促进代谢则浊脂无以内存之机,莱菔子、郁金、枳实、山楂、荷叶散郁滞,化痰降脂,宽胸利膈尤为明显;鸡内金、茯苓、陈皮健脾助运,理气消谷,寓“肝病实脾”之意;根据肝病“用热不得远寒,用寒不得废热”的原则,取甘温之黄芪,补肝气以助疏泄,益中气以振奋功能,佐之以防清胆之药苦寒之弊;香附合丹参,行气活血化瘀,冀气行痰消,瘀去血畅而百脉通泰。全方清化疏利,标本兼顾,祛邪而不伤正,补虚而不恋邪,俾肝胆、脾胃疏泄升降自如,机体代谢正常而病自除。

(加减) 气虚疲乏益甚者加党参;肾虚腰酸胫软加菟丝子、杜仲;便秘加槟榔。

(方源) 《陈伯咸临床经验荟萃》

肥胖症——泄浊减肥汤(姚培发方)

(组成) 荷叶15g,苍术10g,白术10g,姜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竹茹9g,泽泻15g,虎杖15g,薏苡仁12g,玫瑰花9g,木通3g,桃仁10g。

(功效主治) 芳香化浊,健脾渗湿,降脂减肥。用于肥胖症。作为对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的辅助治疗。

(方解) 本方重在泄浊通络,降脂减肥,故用芳香化浊荷叶为君药,配合苍白术、半夏、陈皮、茯苓、薏苡仁等健脾渗湿化痰之剂,更以木通、泽泻、虎杖、桃仁等活血通利,使湿浊有可减之机,瘀滞有畅通之能,若能配合降脂低糖饮食,则对肥胖症偏痰湿型有明显作用。

(验案) 马某,男,67岁。初诊:1995年6月24日。患者体肥腹大,动则气急心悸,汗出,伴头晕乏力,胸闷胸痛,腰酸尿多,舌质淡胖有瘀斑,苔根腻,脉细结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房颤、糖尿病史。B超提示:脂肪肝。血压22/13kPa。处方:荷叶、苍术、白术、姜半夏各10g,茯苓、虎杖各15g,生薏苡仁12g,玫瑰花9g,怀山药15g,紫丹参15g,全瓜蒌80g(打),桃仁10g,石菖蒲10g,檀香6g。经月余治疗,体重减轻将近5kg,气急心慌、胸闷、胸痛诸症均明显改善,遂继续调治数月,巩固前效。

按:中医学认为“肥人多痰湿”。本患者素罹高血压病、糖尿病,故肝肾不足,阴虚火旺,日久灼津成痰,且高脂血症痰瘀互结,脾失健运,脾阳失展。姚教授予芳香化浊,健脾化瘀,活血通络。方取泄浊减肥汤化裁,并嘱患者合理饮食与体育锻炼,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方源) 《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著名中医学专家学术集成——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家专集》

单纯性肥胖——轻身消脂汤(徐涛方)

(组成) 何首乌、生山楂各15g,白术、泽泻、干荷叶、炒草决明各10g,冬瓜皮30g,柴胡、红参、三七粉各6g,生大黄5g,水蛭3g。

(功效主治) 健脾除湿,化痰祛瘀。适用于脾湿中阻、痰瘀互结型单纯性肥胖。症见:形盛体胖,心慌,胸闷,气短,头晕目眩,神疲乏力,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或濡滑。

(方解) 本证系由饮食不节,积湿生瘀,日久成痰,痰瘀互结,脂浊不化,聚积于内而发。方中用白术为君药,味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之功。《医学启源》谓白术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和胃”。何首乌补肝益肾、养血去风,泽泻利水渗湿,共为臣药。红参补脾益肺,“调中治气,消食开胃”(《日华子本草》);生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神农本草经》);柴胡疏肝理气;冬瓜皮利水消肿;草决明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水蛭破血逐瘀通经;三七止血散痛;山楂消食健脾,行气散瘀,以上共为佐药。荷叶有利湿、升发清阳之功,“开胃消食,止血固精”(《本草同玄》),“荷叶服之,令人瘦劣”(戴原礼《四声本草》)。全方共奏健脾除湿、化痰祛瘀之效。使脾虚得健,水湿得除,痰浊得化,瘀血得祛,则疗效卓彰。

(加减) 兼有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者,加厚朴、鸡内金;面目浮肿者,加车前子、大腹皮;痰多者,加半夏、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