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2
1257800000017

第17章 内科病证(17)

第4章 内科病证(4) (5)

(用法) 用水煎服,1日2次。1997年以后选用江阴制药厂生产的颗粒剂,剂量为石菖蒲4~8g,陈胆南星3~6g,郁金6~10g,丹参5~20g,僵蚕5~12g,蝉蜕4~10g,地龙6~10g,全蝎1.5~3g,炙蜈蚣0.5~0.8g。病情稳定者一月一诊,将所配颗粒剂拆散后,自行混匀,按总重量分成60包,盛于密封容器中,以防潮解。早晚各服1次,每次1包。小儿剂量宜小,可用适量蜂蜜调服。此法携带、服用方便,大大提高了服药的依从性。

(功效主治) 息风涤痰。用于癫。

(方解) 方中石菖蒲、陈胆南星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共为君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石菖蒲中的a-细辛醚对抗电惊厥发作的作用,明显优于苯妥英钠,对小鼠记忆能力有明显改善作用;陈胆星,实验证实能降低士的宁、戊四氮和咖啡因所致惊厥;郁金、丹参行气化瘀、活血通经,为臣药;僵蚕、地龙、蝉蜕、全蝎、蜈蚣息风定惊、化痰散结共为佐药。药理研究发现上述虫类药均有抗士的宁所致小鼠惊厥作用,尤其是全蝎,其蝎毒中分离出的多肽(AEP)具有较强的抗癫活性,对由马桑内酯和头孢类利定诱发的动物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不同于地西泮,活性至少是地西泮的10倍;而蜈蚣的止痉抗惊厥作用比全蝎高。诸药合用,共奏涤痰息风、祛瘀止痫之功。

(加减) 痫病主痰,治痫必先治痰,对头晕痰多者,加天麻、半夏,涤痰开窍;瘀血阻滞脑髓脉络亦是癫发作的重要因素,且癫一证,多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其发作之时,气血瘀滞,反复发作必耗损气血而瘀滞脉络,故常在丹参、郁金基础上加用当归、川芎活血祛瘀、养血通络;依据《景岳全书》“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然无不由于脾肾”,“故痰之化无不在脾,而痰之本无不在肾”的理论,临证始终不忘健脾益肾,既可扶正,又可杜绝痰浊之源,有助防止癫的反复发作。心脾两虚者,加茯苓、党参、黄芪建脾益气;夜寐不安加生龙骨、生牡蛎、紫贝齿重镇安神;肝肾阴虚加熟地黄、枸杞子、山茱萸滋补肝肾;大便干结阳虚加肉苁蓉、胡桃仁、锁阳,阴虚者选用女贞子、知母润燥通便;胃纳不佳者加山楂、鸡金健脾开胃。

(验案) 患者,女性,47岁,务农。于2001年6月7日首诊。诉18岁时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双眼上视,抽搐时间3~4分钟,10分钟后意识转清,伴有头胀头昏、嗜睡,休息半天后恢复正常。此后每年有类似发作2~4次,因经济原因一直未就诊。近4个月每月发作一次,家人感觉病人反应较以前迟钝,昨夜间症状再次发作,遂在儿子陪同下,慕名来我师处求诊。详细询问病史,否认病前有高热抽搐史、头颅外伤史,系足月平产,无窒息史。

查体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头颅MIR检查未发现异常,脑电图见散在棘波、棘慢综合波发放,提示:痫样放电。诊断为癫。刻下见患者面色不华,较少言语,纳便尚可,舌质淡红,舌下瘀筋。苔中薄白腻,脉来弦滑。初拟:涤痰息风开窍、活血通络止痉,予涤痰止痫方加味:石菖蒲180g,陈胆南星120g,僵蚕150g,蝉蜕180g,蜈蚣15g,全蝎45g,郁金300g,地龙300g,丹参600g,姜半夏150g,陈皮75g。上药自行混匀后,按等分成60包,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服1包。服药后病人癫未再发作,守原法随症加减,1年后复查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病人坚持服药,临床症状已2年未发作,每隔半年复查1次脑电图,均提示未见明显异常,疗效肯定。

(方源) 王珏.裘昌林治疗癫经验.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5(6):254

郁证——菖蒲郁金温胆汤(吉良晨方)

(组成) 石菖蒲10g,广郁金10g,清半夏10g,化橘红10g,云茯苓10g,荷叶梗6g,炒枳实6g(打)。

(功效主治) 解郁条肝,清化痰热。用于抑郁症。

(加减) 气郁不舒两胁胀痛加醋柴胡10g;制香附10g;兼有化热者,加炒栀子10g;大便秘结加全瓜蒌30g;心神失养而夜寐不宁或难以入寐者,加炒酸枣仁30g;心烦口干,加麦冬15g;若属忧郁伤神脏躁不安者,则以甘麦大枣汤合之;如见肝阳上扰,头晕且胀,目赤者,加甘菊花15g,生白芍12g,去云茯苓、荷叶梗;兼血虚面色无华者,加全当归15g;气虚而见气短乏力神疲者加台党参12g。

(验案) 李某,男,62岁。初诊日期1992年3月27日。患者因精神抑郁来诊,症见终日不语,面无表情,喜静恶动,胆怯易惊,时有幻视幻听,不欲饮食,大便偏干,数日一行,小溲调畅。舌苔白滑厚腻。脉沉细稍弦滑。此属情志乘僻,痰闭清窍,致成痰郁之症,治宜解郁宣窍、清化降浊之剂。以基本方加全瓜蒌30g,5剂,水煎服,每日1剂。复诊时患者自述服上方一二剂后,开始心情渐悦,余症日见好转,服第4剂后其言谈如病前,表情自如,自思饮食,但仍时感头晕,心烦,幻听,夜寐不安,大便通畅,舌苔白滑而厚,脉沉细稍弦。又以上方加淡竹茹10g,继服5剂。2个月后患感冒来诊,述其前病服药后已痊愈。

(方源) 郭钟良.吉良晨治疗郁证举隅 .北京中医杂志,1993(6):4

郁证——白金散(钟明远方)

(组成) 白矾9g,郁金21g,九节菖蒲6g,朱砂4g,人造牛黄1.5g。

(用法) 将上药研末,分为21包。体壮者1日3服,体弱者日1服,小儿酌减,温开水送服。纳呆者用粳米粉调白糖少量蒸糕服。7天为1疗程,连服6~8个疗程。一般无副作用。

(功效主治) 清热,豁痰开窍,安神。症见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或喃喃自语,出言无序,或时悲时喜,哭笑无时,不知秽洁,饭食少思,舌苔薄白黄腻,脉弦细或弦滑。

(方解) 白矾性味酸寒,清热豁痰,燥湿为君;郁金辛苦寒,行气解郁清心为臣;川菖蒲开窍,朱砂安神为佐;人造牛黄清热化痰开窍为使。共奏清热、豁痰开窍、安神之功。

(加减) 便秘脉实者加大黄6g(醋炒);久病元虚者加西洋参10g;痰多者加蛇胆川贝末2~3支。

(验案) 陈某,女,19岁,1951年3月17日因患精神病4个月入院治疗。其父代诉:因看电影人多挤拥,突被狂徒拦腰紧抱,大声呼救,力争获释,奔走回家。自此之后,出现神志失常,百问不答,低头不语,有时泼药掷物,瞋目而视,有1天竟欲吞服农药,意图自杀,家人见状,莫可奈何。即于同年6月23日送某军医院治疗。住院24天,病仍如故。且时有冷笑、暗泣之状,故要求出院回家,请钟老治疗。除上述见症外,患者食少纳呆,舌苔薄白而腻,脉弦滑。钟老据证诊为痰而兼郁之“癫疾”。处方:白矾5g,郁金10g,川菖蒲、川贝母、法半夏各6g,朱砂4g,共为细末,分12包,冲米汤服,饭后每次服1包,每日3次。4天为1疗程,服至第4疗程后,原方去川贝母、法半夏,加入人造牛黄1.5g,继续服用。至同年9月上旬共服药11剂后,诸症悉除,要求上班工作,追踪至今一如常人。

(按语) 钟老认为悲怒气逆则伤肝,肝属木,喜条达,肝伤则郁而不疏,故瞋目而视。心藏神,神有余则多笑,神不足则多悲,心神被杖,故俯首不语。本病起于七情之内攻,所谓“五志遽发,七情之交攻,一水不胜五火之火,出自人为”。《素问·举痛论》曰:“恐则气下”“惊则气乱”。《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素问·脉解篇》又曰:“阳尽在上而阴气从下,下虚上实,故狂颠疾也”。指出了恐惊气机逆乱、火邪扰心和阴阳失调均可致发癫狂病。本例因惊恐太过,气机逆乱,肝气受郁,痰气郁结,蒙蔽神识而致。以白金散清热泻火、祛痰解郁、宁神定志而收功。本方曾治多例此类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

(方源) 黄淼松.钟明远运用白金散治疗抑郁型精神病简介 .新中医,1992,24(7):1

躁狂——将军汤(屈泽湘方)

(组成) 大黄60~120g,黄酒150~300m1。

(用法) 大黄60~120g,以黄酒150~300m1浸泡24小时后,加水煎熬2次,每次煮沸后即滤出药液,共500m1,分2次服。

(功效主治) 凡狂证,病起急骤,猖狂刚暴,叫骂不避亲疏,登高而歌,弃衣而走,逾垣上屋,非力所及,两目怒视,面红目赤,狂乱无所知,不食不眠,便秘溲赤,舌质红赤,苔黄腻,脉象弦大滑数,均宜以将军汤为主治疗。

(方解) 大黄下痰热、通腑实、荡积垢、逐瘀血之功,正合狂证病机。黄酒通血脉、行药势,合大黄同煎,“是驶者复益之以驶,欲其过而不留,去病而不伤正耳。”(《本经疏证》)

(加减) 如兼突然狂乱无知,面红耳赤,舌红苔黄,脉象弦大,平素性情急躁者,取铁锈水(为铧铁锈或其他铁锈,烧红入水即得)煎药以镇心平肝,如腑通狂躁难除,痰热交蒸,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合温胆汤以清热化痰;如痰火壅盛,舌苔黄腻而垢,便秘溲赤,脉象滑数者,加服礞石滚痰丸以泻火逐痰;如肝胆火盛,目赤面红,胸胁胀痛,舌边尖红赤,脉象弦劲,合当归芦荟丸以清泄肝火;如阳明热甚,烦渴欲饮,则加生石膏、知母以清其热;如神志较清,痰热未尽,心烦不寐者,合朱砂安神丸以镇心安神,清除痰热;如兼表证,表里俱实,合防风通圣散以解表通里;如狂证日久,火盛伤阴,多梦善惊,时而烦躁,形瘦,面红,舌红,脉细数,则单用天王补心丹化裁治疗。

(验案) 徐某,女,32岁,教师。于1979年4月22日初诊。患者语言错乱、烦躁不宁半年。病初因争吵后,彻夜不寐,烦躁不安,继则言语错乱,手舞足蹈,弃衣而歌,损坏家具。曾在新疆某医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治疗不效而回原籍。舌边尖红苔黄腻,脉象弦滑。证属情志不遂,肝火妄动,痰热上扰,神志逆乱为病。治宜清肝泻火,涤痰开窍。方用将军汤合温胆汤化裁:生大黄120g(以黄酒300m1浸泡24小时),半夏9g,枳实、茯苓各15g,橘红12g,石菖蒲9g,竹茹30g,生姜3片。2剂,水煎服,每日2次,每日1剂。4月23日复诊。烦躁除,问对清楚,自觉头昏,心悸不寐,健忘,舌质略红苔薄黄,脉象弦细。此实火已除,虚象显露,阴血不足。治宜滋阴降火,安神定志,以天王补心丹改汤加减:生地黄9g,当归身15g,天冬12g,远志4.5g,柏子仁、茯神、酸枣仁、琥珀、桔梗、玄参各9g,五味子4.5g,小麦、大枣各30g,甘草9g。水煎连服6剂,每日1剂,每日服3次。药后一切如常,停药休息,以食调养,于8月初回新疆上班。

(按语) 屈老认为:大黄之功正合狂证病机,且以黄酒浸泡共煎,故用大剂量并不伤正,初服便下污秽,泄次增多,继则反不泄下,故不必畏惧。

(方源) 贺永清.屈泽湘老中医用将军汤治疗狂证的经验 .陕西中医,1982,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