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家教你读医案(第2辑)
1257700000042

第42章 肢体疼痛

(八)肢体疼痛

四肢关节肌肉疼痛和身体疼痛,多见于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古代通称为痹证。按《素问》的风、寒、湿、热分为四种痹证,在临床上一直具有指导意义,后世又将迁延经年、难以治愈的痹证称为顽痹,痹证大体上分为这五种。我在临床上采用更加简略的思路,即所谓"三三制"。首先将疼痛部位分作三种:上肢痛,下肢痛,全身关节肌肉疼痛;再将疼痛的性质分作三种:寒痛,热痛,顽痛。

案15 类风湿关节炎

杨某,女34岁,已婚,工程师,2005年8月8日初诊。患者产后关节炎已8年余,到处求医,越治越严重。双膝关节僵硬疼痛,行走困难,肿大如脱,感觉发热,小腿肌肉开始萎缩,手腕关节有骨质疏松,肘关节僵直。每到下午4时左右开始发低热,大约37.8℃,到晚上9时左右退热,热退无汗。面色白里透红,略微浮肿,脉细滑数,舌胖淡,口干,喜温水。此为湿热痹,处方:黄芪100克,石斛、忍冬藤各60克,远志、川牛膝、土茯苓各50克,薏苡仁30克,防己20克,苍术、黄柏、猪苓各10克,3剂,每剂药以10碗水煎成3碗,早、中、晚各服1碗,服药后,避风,盖薄被取微汗。

8月15日二诊:服完3剂药后,膝关节肿大消退一半,顿时感到轻松、灵活,走路比原来进步,但仍然膝盖内发烧,低热、疼痛依旧。舌红,有薄白苔,脉细滑。处方:地骨皮、薏苡仁、远志、忍冬藤、黄芪各30克,川牛膝20克,石斛、防己各15克,秦艽、鳖甲、牡丹皮、苍术、黄柏、蚕沙(布袋包)各10克,10剂。另外,全蝎30克,蜈蚣10条,乳香、没药各10克,炙马钱子5克,研末,分10天服,每日3次,饭后开水送服。

9月1日三诊:服上方后,膝盖内发热已除,疼痛未减轻,胃中觉得不适,低热也未去,脉细数,舌淡红有薄白苔。处方:木瓜、黄柏、薏苡仁、石斛、黄芪、忍冬藤、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各30克,白芍25克,远志20克,防己、怀牛膝、青风藤各15克,苍术、秦艽各10克,10剂。

9月8日四诊:服上方药后,止痛效果很好,胃中不适感消失,但仍然有低热,色微红,苔薄黄,脉弦细。处方:滑石20克,地骨皮、茵陈、牛膝、络石藤、青风藤、海风藤、薏苡仁各15克,秦艽12克,青蒿、防己、苍术、萆薢、黄柏各10克,通草、穿山甲各5克,7剂。

9月15日五诊:低热退,仍然疼痛,但不剧烈,脉弦细,舌淡。处方:木瓜、黄柏、薏苡仁、石斛、黄芪、忍冬藤、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各30克,白芍25克,远志20克,防己、怀牛膝各15克,苍术10克,10剂。

9月22日六诊:上方止疼效果好,基本不痛。因为患者就诊不方便,嘱咐原方两天1剂,连服30剂。

12月1日七诊:因为天气骤然变冷,关节又出现疼痛,痛处发冷,关节僵硬,屈伸不利,每天用热水烫脚,身上微微出汗,则稍微舒服,脉沉细,舌淡。处方:茯苓、白术、黄芪各30克,忍冬藤15克,麻黄、附子、地龙、防己、远志、石斛各10克,细辛5克,5剂。丸药:蕲蛇50克,土鳖虫、地龙、鹿筋、紫河车、鹿角胶、龟甲胶各30克,穿山甲20克,乳香、没药各15克,炙马钱子9克,鹿茸5克,海马1对。研末,装胶囊,分30天服,每日3次,饭后服。

1月19日八诊:服汤药5剂后,症状缓解,继续服丸药,病情稳定,关节基本不痛,只是活动欠灵活,上下楼不方便。处方:黄芪、远志、石斛、鸡血藤、忍冬藤各30克,巴戟天20克,附片、地龙、石见穿、茯苓各15克,麻黄、神曲、鹿角霜、白芥子各10克,15剂。

3月13日九诊:病情稳定,可以行走,做家务,春节期间虽然劳累、天气较冷也没有反复。处方:石斛、刺五加、忍冬藤、怀牛膝、黄芪各30克,威灵仙25克,附片15克,防己12克,合欢皮、苍术、黄柏各10克,15剂,胶囊照服。从3月13日至今,一直服用此方,情况稳定,可行走,并可做早饭,汗出通畅,晚上睡觉好,因就诊不方便,继续服原处方。2007年2月随访,已经基本恢复正常人的生活。

原按:本案病起于产后未禁生冷,以冷水洗浴,酿成产后关节炎。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又过用生乌头、生附子之类温寒燥湿之品,以至于戕伤阴血,导致阳气未复而湿热内蕴,骨质疏松与阳气受损有关,肌肉萎缩、痿软无力则直接起因于湿热不攘。一诊因其双膝肿大如脱,类似鹤膝风,又有发低热等湿热内蕴之象,故以四神煎合二妙散为治,并悉遵四神煎的煎服法,盖被取汗,3剂而膝盖肿消。此后,从二诊到六诊,针对湿热内蕴所致的低热、疼痛等,用秦艽鳖甲汤、二妙散加减等,历时近3个月,方告临床治愈。古人形容治疗湿热如"抽丝剥茧",的确如此。进入冬季,因为受寒而病情反复,阳气虚的一面又凸现出来,故七诊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因为有过用温药伤阴助热的先例,乃加忍冬藤、石斛、地龙等解热、滋阴、柔润之品以监制之。

评述:作者遵《内经》之训,仲景之法,辨证精准,法随证转,方随法移,终获大效,尤其是对"血肉有情之品"的合理运用与精到论述,令人服膺。他认为,本案属于顽痹,不仅病史长,且经误治,又有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非得用"血肉有情之品"不能恢复。关于痹症如何使用动物药,朱良春、焦树德等先生都有成熟的经验。作者从本人的临床经验提出,"动物药可分为三大类,一类偏于扶正补虚,如紫河车、大海马、蛤蚧、鹿角胶、龟甲胶等;一类偏于通络祛邪,如全蝎、蜈蚣、水蛭等;一类介乎两者之间,如蕲蛇、地龙、土鳖虫、九香虫等。当湿热内蕴时,不宜于用第一类补虚药,用之容易出现皮肤过敏、面色潮红、血压升高等反应,此时用蜈蚣、全蝎配炙马钱子通络止痛效果甚佳;而对于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退行性病变,不宜于用第二类祛邪药,用之容易出现精神不振、脚软无力等反应。本案在根据病情变化设计胶囊时,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所论实发前人所未发,补先贤所未逮,这是笔者从本案中读出的一点体会。

马钱子为止痛力极强的毒性药物,其生品必经精加工(麻油炙或土炒)后方可入药,成人每次0.2克,日3次,饭后服较好。急性中毒可致眩晕流涎,面颊发紧,发音困难,肌肉强直,可予生甘草或绿豆一两煎汁顿服(参见《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录第一辑·朱良春治痹证经验》)。

(江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