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名家教你读医案(第2辑)
1257700000040

第40章 痛经

(六)痛经

痛经是妇科的常见病,特别是青年未婚妇女,发病率很高,临床以行经前或经期少腹及腰部疼痛为主症,其主要机制为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只要月经周期尚准,最简便有效的方法是每次来月经之时,提前两三天服用佛手蛋(彭崇让经验方:全当归30克,川芎、枸杞子各15克,大枣10枚,黑豆30克,红糖30克,生姜3片,鸡蛋1个),因当归、川芎配成之方,故称佛手散,故此方称佛手蛋。每天1次,共服5天,连续服两三个周期。此方对于未婚妇女原发性痛经效果很好。

如果痛经属于热证,即月经周期正常或前后不准,小腹疼痛较为严重,且有烦躁、乳房胀痛、口苦、舌苔黄、脉弦数等热象,宜用宣郁通经汤(傅青主方:酒炒白芍、酒洗当归、牡丹皮各15克,香附子、炒郁金各10克,栀子9克,白芥子6克,柴胡、醋酒炒黄芩、甘草各5克)。缓解后,用生龙活虎丹(长沙九芝堂药铺古方:柴胡10克,当归30克,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牡丹皮15克,香附子10克,三七10克,琥珀10克,人参10克,阿胶10克)为丸,连服数月以善后。

如果痛经属于寒证,往往经行错后,经色暗淡或紫暗夹有血块,经将行小腹疼痛剧烈,唇面发青,汗出肢冷,甚至呕吐,舌胖淡,脉弦紧者,当用温经散寒、补血化瘀之法,虚证宜用《金匮要略》温经汤,实证宜用《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

如果患者体质肥胖,平时带下量多,色白质稀,以致痰湿郁滞胞宫,经行不畅而小腹胀痛者,常用温肾健脾、养血舒肝之法,以附子汤合当归芍药散治之。

如果每次痛经伴随有大量白带,颜色偏于黑褐色,腹中绞痛,多为经期淋雨、受寒、误食生冷所致,属于寒湿凝聚,宜用温脐化湿汤(傅青主方:白术30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扁豆10克,莲肉不去心30克,巴戟天15克,白果捣破10枚)。

如果月经干净后,小腹绵绵而痛,脉虚细者,此属经后血海空虚,筋脉失养之故,宜用调肝汤(彭坚经验方:山药15克,山茱萸、阿胶、当归、白芍、炙甘草、党参、熟地黄各10克,巴戟天3克,川芎、八月札、绿萼梅各5克)。

此外,有一种"脱膜痛经",疼痛十分剧烈,以未婚青年女性为多,皆起于月经初潮期,腹痛多发于行经的第二三天,有大小不等的瘀血块及膜状物随同经血脱落而出,待块物落出后,腹痛渐减,已婚者则多不孕。脱落之膜经病理检查为异常增生的子宫内膜,遂有"脱膜痛经"或"膜样痛经"之称。当治以活血化膜、理气止痛或祛瘀止血止痛,可用朱南荪化膜汤(生蒲黄10~30克,赤芍15克,三棱、莪术、青皮、乳香、没药各10克,血竭粉5克冲服,生山楂30克)。

案12 原发性痛经

成某,女,17岁,长沙某中学高三学生,2001年4月25日初诊。患者自13岁来月经,每次均在第一天疼痛不已,无法上课,须卧床休息,月经周期尚准,经期5天,有少量血块。西医检查有子宫发育不良,曾经吃过数十剂中药,不见疗效。患者厌倦服药,勉强来就诊。察其面色无华,舌淡,脉细,每次月经来时,即便秘严重。处以佛手蛋,嘱其来月经时,提前四五天服,平常不服。当归、黑豆、桑椹子各30克,生姜、川芎、枸杞子各15克,大枣10枚,红糖30克,鸡蛋1个,煎好药后,兑蜂蜜30克,每天1剂,连服5天。另外,乳香、没药、花蕊石、血竭、三七各2克,研匀,装胶囊,分5天以药汁送服,每次5粒。5剂药服完后,疼痛大减,可以去上课,血块极少,大便亦通畅。嘱第二个月经周期仍然照原方服。第三个月经周期即去胶囊,只服佛手蛋。半年后,痛经完全消除,且容光焕发,子宫发育不良已被排除。

评述:作者以佛手蛋(可视为药疗加食疗)、汤剂、胶囊三箭齐发,一诊痛减便畅,照常上课,三诊仅服佛手蛋,半年后症除体丰,诚可令人叹为观止。

案13 痛经,卵巢囊肿

刘某,32岁,湖南郴州人,营业员,已婚,小孩5岁,2001年11月21日初诊。患者月经紊乱已经3年,每次月经均错后1周左右,来时小腹胀痛,量少,颜色暗淡,时有血块,手足不温,面色晦暗,头晕,舌淡,脉沉涩。2001年9月,B超检查左侧有卵巢囊肿,约4.2cm×3.0cm×2.8cm。处以温经汤加减:当归15克,白芍、川芎、牡丹皮、阿胶(蒸兑)、麦冬、桂枝、党参、生姜、半夏、炙甘草、三棱、莪术各10克,吴茱萸5克,7剂。

患者因为路途较远,复诊不便,连服本方50余剂,中间2次来月经,均只有轻微疼痛,手足转温,精神较以前好,2次月经中间的间距为31天。2002年3月4日,B超检查已不见卵巢囊肿。

评述:月经紊乱,量少色暗有块,伴少腹胀痛,舌淡脉沉而手足不温,温经汤本为的对之方,守方恒治月余,经期复常,腹痛微,手足温,更可喜的是卵巢囊肿已销声匿迹。本案告诉我们,中医不仅善于治疗功能性疾病,对某些器质性病变也能逆转,其奥秘何在?那就是--"方证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