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简明中药临床新用
1255500000022

第22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2)

第13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2)

与异烟肼同用时,可使异烟肼失去抗结核作用

黄药子

别名:黄独

苦、寒,归肺、肝经

煎服

5~15g, 研末服,1~2g

消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用于瘿瘤,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血热出 血等

1.甲状腺瘤:每日用生黄药子15g,炖服,连服5~8周。

2.腹泻:黄药子研末,开水吞服,每次3g,每日3次。

3.银屑病:黄药子块茎300g,切片捣碎,加75%乙醇1 000ml,浸泡7日,过滤后即成黄药子酊,用时将其酊剂直接涂搽皮肤局部,每日2~3次。

4.直肠癌、食管癌:黄药子500g,切片,浸入1 500ml白酒中,石膏封口,煨2小时,取出放入冷水中,浸7日后过滤,每吸取小量,以口头保持有酒味为度,口服,每日50~100ml

临床多见中毒性肝炎,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功异常或黄疸

服药不宜长期,严格控制剂量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海浮石

别名:浮海石、石花、水花

咸、寒,归肺经

煎服10~15g,打碎先煎

清热化痰,软坚散结。用于痰热咳嗽,痰黏稠者,瘰疬,瘿瘤,血淋、石淋等

治疗闪腰岔气:海浮石60g,研细微炒,用黄酒或白酒冲服,每次10g,每日3次,连服6次

虚寒咳嗽忌服

胖大海

别名:安南子、大海子、通大海

甘、寒,归肺、大 肠经

煎服2~4枚,沸水泡服或煎服

清肺化痰,利咽开音,清肠通便。用于肺热声哑,咽喉肿痛,咳嗽,燥热便秘,头痛目赤

1.细菌性痢疾:胖大海15g,放入碗内,冲入开水200ml。如红痢加白糖15g,白痢加红糖15g,饮汁并食胖大海肉。

2.治疗红眼病:胖大海2粒,洗净,开水泡涨后去核,搅成烂泥状,晚睡前外敷于眼睑外面,纱布固定,每晚1次,连敷3晚

出现大便稀薄、胸闷

肺有风寒或痰症的人,以及老年人突然失声者,更应当慎用

二、止咳平喘药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苦杏仁

别名:杏仁、杏仁泥、炒杏仁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煎服3~10g。宜打碎先煎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肠燥 便秘

1.脓疱疮:杏仁烧炭研末,加香油调成稀糊状涂患处。

2.慢性气管炎:取带皮杏仁与等量冰糖研碎混合,制成杏仁糖,早晚各服9g,10天为1个疗程

可引起呕吐频繁,呼吸微弱,意识不清

不宜与麻醉、镇痛、止咳等西药连用;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紫苏子

别名:苏子

辛、温,归肺经

煎服5~10g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肠道蛔虫病:生紫苏子捣烂或嚼食,每次用量,4~10岁每次20~50g;成人每次50~70g,每日3次,空腹服,连服3天

肺肾虚喘忌服

百部

别名:百部根、炙百部、蒸百部、炒百部

甘、苦、微温,归肺经

煎服5~15g。外用适量

润肺止咳,杀虫。用于新旧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蛲虫,阴道滴虫,头虱及疥癣等

1.慢性支气管炎:百部20g,水煎2次得汁60ml,每日1剂,分3次服。

2.酒渣鼻:将百部根浸于95%乙醇中5~7日,制成50%百部酊。外擦患处,每日2~3次,1个月为1个疗程。

3.百日咳:百部250g,制成糖浆800ml,3岁以下每次服3ml,3岁以上每次服5ml,每4小时1次

过量可引起呼吸中枢麻痹

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婴儿慎用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款冬花

别名:冬花、炒冬花、炙冬花

辛、温,归肺经

煎服5~10g

润肺化痰止咳。用于多种咳嗽,尤其治疗寒痰咳嗽

1.哮喘:将款冬花制成醇浸膏,口服,每次5ml,每日3次。

2.慢性骨髓炎:款冬花适量,嚼成糊状后,涂于消毒纱布上,用盐水将窦道清洗干净,将药敷于上面,每日换药1次,10日为1个疗程

肺火盛者慎用

枇杷叶

别名:杷叶、炙杷叶、姜炙 杷叶

苦、凉,归肺、胃经

煎服5~10g

清肺化痰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嗽,胃热呕吐,哕逆,热病口渴及消渴证

1.蛲虫病:枇杷叶,刷去叶背毛洗净,加水煮沸1小时,将药液浓缩过滤,每200ml药液含生药100g。儿童于睡前及次晨空腹时各服100ml,连服15日。

2.肩周痛:用枇杷叶热敷,每天2次。

3.前列腺肥大:将10余片枇杷叶切细,拌入适量食盐(焙干),并用布袋包好,放在肛门和阴囊之间,蒸熏30分钟

服用未去毛的枇杷叶可引起咳嗽加剧

必须刷去绒毛,用水洗净

桑白皮

别名:炙桑皮、炒桑皮、桑根 白皮

甘、寒,归肺经

煎服5~15g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水肿,衄血,咯血及肝阳肝火偏旺之高血压

1.小儿口疮:桑白皮15g,捣汁外用。

2.小儿流涎:桑白皮20g,1岁以下用10g,加水适量,中火煎,每日1剂,连服3~7日

肺寒无火及风寒咳嗽者禁服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葶苈子

别名:甜葶苈、苦葶苈、炒葶苈、炙葶苈

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

煎服5~10g,研末服3~6g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痰涎壅盛,咳喘不得平卧,水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等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葶苈子末,每日3~6g,分3次饭后服用

仅见有过

敏性休克的 报道

肺虚咳喘,脾虚肿满者慎用,不宜久服

白果

别名:银杏

甘、苦、涩、平,有小毒,归肺经

煎服5~10g

敛肺平喘,止带,缩尿。用于哮喘痰嗽,带下,白浊,小便频数,遗尿等

肺结核:在中秋节前夕,将半青带黄的银杏摘下,不用水洗,亦不去柄,随即浸入生菜油内,浸满100天后即可使用。每天早、中、晚各服1粒,饭前服,视病情连服1~3个月

轻度中毒见精神呆钝及恶心呕吐,重度出现惊厥、昏迷

3岁以下儿童尽量不要服食白果或白果汤

洋金花

别名:风茄花、曼陀罗、曼陀 罗花

辛、温,有毒,归心、肺、脾经

0.3~0.6g,散剂吞服。卷烟吸入,每日量不宜超过1.5g。外用适量

止咳平喘,镇痛止痉。用于哮喘咳嗽,心腹疼痛及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癫及小儿慢惊风,麻醉

1.化脓性骨髓炎:洋金花研粉,加适量面粉糊拌匀,制成2mm粗的药线,高压消毒备用,用时清洁患处,然后将药线插入瘘管内,盖上纱布,每2~3天换药1次。

2.纤维肌痛综合征:口服洋金花酒,每日2次,每次10~20ml,饭后服。外用洋金花酒加适量乙醇,涂搽疼痛部位,每日3~4次

用量过大易致中毒,出现口干,皮肤潮红,瞳孔散大,心动过速,眩晕头痛,烦躁,谵语,幻觉,甚至昏迷,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表证未解、痰多黏稠者忌用,青光眼患者忌用。高血压、心脏病以及孕妇、体弱者,均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