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简明中药临床新用
1255500000020

第20章 活血化瘀药 (2)

第12章 活血化瘀药 (2)

别名:地鳖虫、虫、土元

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煎服3~10g;研末吞服,每次1~1.5g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产后腹痛,积等

顽固性呕吐:土鳖虫2只,洗净摘头滴出清水与微量温开水混合服下,每日1次

手臂、臀部,膝关节以下多见细小丘疹,瘙痒,腹痛,纳呆,乏力,恶心,眩晕,腰部沉重感,心率减慢

注意炮制,掌握适应证,注意剂量及患者体质,询问过敏史

自然铜

别名:煅自然铜、醋自然铜

辛、平,归肝经

煎服10~15g,多入丸散,醋淬研末服每次0.3g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筋断,瘀肿疼痛

1.心气刺痛,项下气瘿:自然铜一味煎汤内服,每次10~15g。

2.疮疡、水火烫伤:研末外用

不宜

久服

苏木

别名:苏方木、赤木、苏方

甘、咸、辛、平,归心、肝经

煎服3~10g,外用适量

活血疗伤,祛瘀通经。用于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妇科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痈肿疮毒

1.破伤风:苏木为末,每次9g,以酒送服。

2.肋间神经痛:苏木80~90g,加沸水约250ml浸泡数分钟药液呈现红色,1次服用,按上法每日口服浸泡液3~4次,直到药液无色为止

外用易引起接触性皮炎,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嗜睡,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等

忌铁,血虚无瘀者不宜用,月经过多及孕妇忌用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骨碎补

别名:猴姜、过山龙

苦、温,归肝、肾经

煎服10~15g,外用适量

活血续伤,补肾强骨。用于跌仆闪挫,损伤筋骨,肾虚腰痛,耳聋耳鸣,牙痛,久泄

传染性软疣:骨碎补浸泡于70%乙醇中,48小时后过滤即可,含量20%,用此酊涂于疣体上,每日2次

大剂量可引起中毒,突然口干,多语,有恐惧感,心慌胸闷,神志恍惚,胡言乱语,精神失常等

用量不宜过大,不宜与风燥药同用

马钱子

别名:番木鳖、马前子

苦、寒,有大毒,归肝、脾经

多入丸散,日服0.3~0.6g,外用适量

散结消肿,通络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痈疽肿痛,风湿顽痹,麻木瘫痪

1.带状疱疹:取生马钱子粉碎后涂搽患部,6~10天内脱痂痊愈。

2.癌性疼痛:马钱子麻油炸至焦黄后,滤净油,冷却,研末装胶囊,每丸200mg,每日1丸

主要为不良反应,头痛头晕,烦躁,抽搐,腹泻,苦笑面容,牙关紧闭,口角流涎,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难等

不宜与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吲哚美辛(消炎痛)等同用,服药后切勿饮酒,不宜大面积涂敷

血竭

别名:麒麟血

甘、辛、平,归心、肝经

多入丸散,日服1~1.5g,外用适量

活血疗伤,止血生肌。用于跌打损伤及其他瘀滞心腹疼痛,外伤出血及疮疡不敛

1.上消化道出血:口服血竭粉,每次1g,每日4次,温开水送服,至大便隐血试验转阴后,改为每次1g,每日2次。再观察大便隐血试验2日,仍为阴性者停服。

2.骨折:口服血竭每次0.6~1.2g,每日3次,10~15天为1个疗程,一般应用2~3个疗程。

3.冠心病:每日口服血竭粉3次,每次3g

外用可导致接触性皮炎,或全身皮肤瘙痒,丘疹,口服可引起荨麻疹,伴有发热,恶心,呕吐和心慌

本品不宜多服、久服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儿茶

别名:孩儿茶、乌丁、黑儿茶、粉口儿茶

苦、涩、凉,归心、肺经

煎服1~3g,布包,多入丸散剂,外用适量

活血疗伤,止血生肌敛疮。用于外伤瘀肿,出血,疮痈,湿疮,牙疳

1.口腔真菌感染:儿茶5g研成面,每日分4~5次均匀涂于口腔黏膜上,除进食外,最好留于口腔中或儿茶一小块含服,疗程7~10天。

2.顽固性真菌性肠炎:取儿茶50g,捣碎放入蒸馏水或冷开水500ml中搅拌,沉淀后用干净纱布1~2层过滤,取上清液备用。成人每次20~30ml,每日3次,口服;儿童每次5~10ml,每日3次

刘寄奴

别名:南刘寄奴、化食丹

苦、温,归心、肝、脾经

煎服3~10g,外用适量

活血疗伤,通经止痛,止血。用于跌打损伤疼痛出血,血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

1.急性细菌性痢疾:刘寄奴水煎2次,混合浓缩加适量淀粉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1g。成人每次口服每次6片,每日4次。

2.中暑:刘寄奴50~100g,水煎服。

3.慢性膀胱炎:刘寄奴10~15g,水煎,代茶饮,每日1剂,7天为1疗程,服用1~3疗程

对黄体功能影响较大,有导致流产的可能

孕妇慎用,气血虚弱,脾虚泄泻者忌服

四、破血消药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莪术

别名:蓬莪术、制莪术

苦、辛、温,归肝、脾经

煎服3~10g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瘕积聚,经闭及心腹瘀痛,食积脘腹胀满

1.宫颈糜烂:莪术挥发油制成4%莪术软膏或莪术乳剂,任选一种,用消毒棉球或纱布条蘸药置于宫颈患处,每日1次,严重者每日2次。

2.消化性溃疡:莪术油胶丸,每次0.3g,每日3次,给药6~8周,有夜间疼痛者,睡前加服0.3g

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滴注过快可出现胸闷、心慌、面部潮红、呼吸困难,个别发热、发绀、心慌、乏力,甚至出现休克样反应

气血两虚,脾胃虚弱无积滞者慎服,孕妇忌用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水蛭

别名:蚂蟥

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

煎服1.5~3g;研末吞服,每次0.3~0.5g

破血逐瘀消。用于瘕积聚,血瘀经闭及跌打损伤

1.高脂血症:生水蛭粉装入胶囊,0.25g/粒,每次4粒,每日3次,饭后服,连服1个月。

2.血小板聚集率升高的心、脑血管病:水蛭研为细粉装入胶囊,每次0.25g,每日2次,连服30日。

3.急性脑出血:水蛭液(每10ml含生水蛭3g),每次10ml,每日3次,用药4周。

4.脑出血、颅内血肿:水蛭粉或水剂,每次服量相当于水蛭生药每次3g,每日3次。

5.前列腺肥大:每次用水蛭粉每次1g,每日3次,装胶囊服,20日为1个疗程,停药1周后行第2个疗程,总疗程3~9个不等。

6.脑梗死:每次服水蛭液10ml(每10ml含生水蛭3g),每日3次,30日为1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

全身瘙痒,丘疹或荨麻疹,兼见面色苍白,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四肢厥冷,汗出,腹痛,尿血,昏迷,流产

了解患者用药史及过敏史,严格控制剂量

虻虫

别名:牛虻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煎服1.5~3g;研末吞服0.3g

破血逐瘀消。用于瘕积聚,血瘀经闭及跌打损伤

内痔出血:虻虫粉每次3~12g,每日1次,口服

孕妇及妇女月经期、气血虚弱者均禁服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斑蝥

别名:斑蚝、盘蛩、大斑蝥、花罗虫、大斑芫青

辛、温,有大毒,归肝、肾、 胃经

多入丸散,0.03~0.06g,外用适量

破血逐瘀消,攻毒散结。用于积,经闭,痈疽恶疮,顽癣,瘰疬

1.颜面神经麻痹:斑蝥粉0.2g,置于药油摊的较薄的膏药中心处,然后贴在病侧的太阳穴上,1昼夜后局部发泡,刺破后揩干渗液,隔2~3天再贴直至痊愈。

2.肝癌:口服斑蝥素及胶囊(每片或每粒含斑蝥素1mg),每次1粒,开始每日1次,待适应后再增加到每日2~3次。

3.急性鼻炎:斑蝥1只研为细末后备用,用时将斑蝥粉少许,置于两眉间,外用胶布贴紧固定,晚贴早揭,揭处起小水疱,疱破作局部消毒处理

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管烧灼感,恶心,呕吐,吐血,柏油样便,头晕眼花,心慌,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皮肤黏膜水肿,结膜充血,甚至中毒死亡

严格掌握用量用法及用药禁忌,注意配伍用药,不宜久敷或大面积敷用,禁服油类,以防毒素进一步吸收

穿山甲

别名:炒山甲、炙山甲、甲珠、甲片、炮 甲片

咸、微寒,归肝、胃经

煎服3~10g

活血消,通经,下乳,消肿排脓。用于瘕,经闭,风湿痹痛,产后乳汁不下,痈肿疮毒,瘰疬,外伤出血

1.疟疾:穿山甲9g,煎水饮。

2.用于止血:穿山甲洗净晒干,用油炸成黄色(不宜过火),经日晒或自然挥发除去油质,研成细末,分装于瓶内,高压灭菌,再入烤箱内干燥即成,用时把止血粉均匀撒在出血部位上,加压包扎。

3.卵巢囊肿:先将粗沙炒至极烫,再投入穿山甲片同炒至松脆为度,去沙,研细,再用黄蜡适量溶化调和为丸,每日2次,早晚各3g,开水送下

常见过敏反应为皮肤红肿,丘疹,瘙痒,及腹胀,纳呆,尿黄,肝功能异常,全身乏力等不良反应

孕妇慎用,痈肿已溃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