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简明中药临床新用
1255500000002

第2章 解表药 (2)

第1章 解表药 (2)

3.慢性鼻炎:苍耳子焙成黑棕色后研粉,每次3~5g,每日3次,连服2周或将粉末制成蜜丸,每丸3g,每次1~2丸,每日3次。

4.腮腺炎:苍耳子加水煎服,每日4次,连服3天,新生儿每日3g,1~2岁4.5g,以后每大2岁增加4.5g,14岁以上30~45g。

5.下肢溃疡:苍耳子60~120g,炒黄研为细末,生猪板油120~180g,共捣为糊状,用时先用石灰水清洗创面,擦干后涂上药膏,外用绷带包扎,冬季5~7天、夏季3天更换敷料1次

服用过量,轻者有乏力、精神委靡、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发热、面部潮红、结膜充血,荨麻疹等,严重者烦躁不安、嗜睡昏迷,心率快或心律失常、黄疸、肝大、尿中出现管型或尿闭,可因肝肾功能衰竭或者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注意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一般剂量不超过9g,内服苍耳子要依法炮制,严禁食用苍耳幼芽和苍耳子油及榨油后的饼渣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辛夷

别名:房木、迎春、毛辛夷、辛夷桃、姜 朴花

辛、温,归肺、胃经

煎服3~10g,宜包煎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头痛

鼻炎:取辛夷50g,碾碎,用乙醇浸泡3天,过滤,滤液水浓缩成黏稠膏状,以无水羊毛脂20g混合调匀,再加凡士林100g调匀,做成油纱条,填入鼻腔

用量大可出现头晕、目赤、心慌、胸闷、恶心等

内服宜包煎,孕妇用量不可过大,萎缩性鼻炎患者慎用,鼻科疾病属实热内盛,阴虚火旺、肺气不足者不宜单用

葱白

别名:葱、香葱、胡葱、葱叶、葱白头、大葱、芤、火葱、菜伯

辛、温,归肺、胃经

煎服3~10g,外用适量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用于风寒感冒,阴寒腹痛,外敷可通络下乳

1.蛲虫病:葱白50g加水100ml,文火煮烂,纱布过滤备用,每次用10~15ml,于下午4~5时或晚上8时作保留灌肠。

2.乳痈:葱白200g,煎汤熏洗乳房20分钟,后用250g葱白捣泥敷乳腺炎处,每日2次。

3.尿潴留:葱白适量切碎并将其炒热,将炒热的葱白迅速外敷少腹部。

4.下肢水肿:葱叶及茎适量,水煎取汁足浴,每日3~5次。连续3~5天

表虚多汗者忌服

胡荽

别名:芫荽、香菜

辛、温,归肺、胃经

煎服3~6g,外用适量

发表透疹,开胃消食。用于麻疹不透,饮食不振

胆道蛔虫:胡荽子50g,捣碎,加水300ml,浓煎取汁,1次服用,5岁以下儿童减半

因热毒壅盛而疹出不畅者忌服

二、发散风热药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薄荷

别名:苏薄荷、水薄荷、鱼香草、人丹草

辛、凉,归肺、肝经

煎服3~6g,宜后下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胸闷胁痛

皮肤浅表肿瘤:薄荷油一瓶,涂搽皮肤表浅肿瘤处,每日2~3次

不良反应较少,可发生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手足麻木,大剂量可引起中枢麻痹,腹痛腹泻、大汗口渴,神志恍惚、血压降低

避免长期接触及大量吸入,有过敏史者严禁接触,煎服以适量为度,鲜薄荷泡茶饮不宜大量

牛蒡子

别名:恶实、鼠粘子、大力子、黑风子、毛锥子、粘苍子、大牛子、牛子

辛、苦、寒,归肺、胃经

煎服3~10g

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用于风寒感冒,咽喉肿痛,麻疹不透,痈疮肿毒,喉痹

猩红热预防:牛蒡子粉,小儿每次1~2g,成人每次3g,每日3次

主要为过敏反应,一般表现为突然胸闷气急、有喉头阻塞感,随即头晕呕吐,皮肤丘疹,瘙痒,血压下降

气虚便溏者慎用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蝉蜕

别名:蜘蟟、知了、秋蝉、鸣蝉

甘、寒,归肺、肝经

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

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痫夜啼,破伤风证

1.破伤风:蝉蜕适量,去头足焙干研细末,成人每日2次,每次45~60g,黄酒90~120ml,调成稀糊状,口服或经胃注入,新生儿用5~6g,黄酒10~15ml,以稀粥调成稀糊状,1次或数次喂之。

2.产后尿潴留:蝉蜕9g水煎服,6小时1次。

3.小儿痫证:单味蝉蜕,每日15g,分3次,温开水服用。

4.荨麻疹:蝉蜕洗净晒干炒焦,研末制成9g的蜜丸,每日2~3次,1丸/次

可表现为上腹部腹胀恶心,肠鸣,皮肤瘙痒汗出,降低怀孕率,并能引起胸闷心悸,房颤等

孕妇慎用,有消化道症状及过敏反应者应立即停药

桑叶

别名:桑叶、霜叶、双叶、冬桑叶、神仙草、炙桑叶

苦、甘、寒,归肺、肝经

煎服5~10g,或入丸散剂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咳嗽,风热燥咳,肝阳眩晕,目赤昏花,血热妄行之出血证

1.妇女脸部褐色斑:桑叶500g,隔水蒸煮消毒,去除杂物,干燥处理后备用,每日15g,沸水浸泡后做茶饮,连服1个月为1疗程。

2.下肢象皮肿:采用10%桑叶注射液肌注,每次5ml,每日1~2次,15~21天为1疗程,必要时间隔10天后再给第2或第3疗程,注射第3天后,同时开始绑扎患肢

菊花

别名:寿客、金英、黄华、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煎服10~15g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昏花,眩晕惊风,疔疮肿毒

1.冠心病:菊花煎剂浓缩液,每天服用量相当于30~50g,2次分服,2个月为1个疗程。

2.寻常疣:取菊花30g,30度白酒100ml,将菊花放入白酒中浸泡3天,弃渣,浸出液可加适量水、白糖炖服,每日1次,连服2天为1疗程

菊花煎剂浓缩液或浸膏片,对个别患者可导致上腹疼痛或腹泻,可影响胃肠功能

多在采花性季节发生接触性皮炎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蔓荆子

别名:荆子、蔓京子、大荆子

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煎服

5~10g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头风,目赤肿痛,风湿痹痛

1.急性乳腺炎:蔓荆子200~300g,炒黄后研末,酒调成糊状。用时先用温盐水轻轻搽洗乳头及乳房,然后用吸乳器排空乳汁,将药敷于患处,用大青叶覆盖,再盖上纱布,外以胶布固定,12小时更换1次。若成脓者,行穿刺抽脓后再敷药。

2.坐骨神经痛:取蔓荆子50g,炒至焦黄,轧为粗末,加入到白酒500 ml内浸泡3~7天(夏天泡3天,冬天泡7天),兑凉开水适量,取汁700 ml,每天分早、晚2次各饮50 ml,7天为1疗程,观察3个疗程

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忌服

升麻

别名:绿升麻、西升麻、川升麻

辛、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煎服

3~10g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麻疹不透,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崩漏下血

1.子宫脱垂:升麻4g(研末),鸡蛋1个,先将鸡蛋顶端钻一个黄豆大圆孔,再将药末放入蛋内搅匀,取白纸蘸水将孔盖严,口向上,平放于蒸笼内蒸熟,去壳内服,早、晚各1次,10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停药2天 再服。

2.带状疱疹:升麻30~50g,煎浓汁,用纱布浸药汁湿敷患处,3~5天可愈

大剂量可出现头痛,四肢强直性收缩,阴茎异常勃起,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困难,常引起呕吐

治疗脱肛、子宫脱垂,大剂量时应蜜炙,汤剂量不能超过15g,散剂日剂量不得超过9g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柴胡

别名:地熏、山菜、茹草、柴草、芸蒿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煎服

3~10g

疏散风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用于寒热往来,感冒发热,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久泻脱肛

1.退热:以柴胡注射液滴鼻退热。

2.流行性腮腺炎:柴胡注射液肌注(1ml相当于原生药1g),每次2ml,每日2次(10岁以上首次3ml)。

3.高脂血症:柴胡注射液肌注4ml(含生药4g),每日1次,15~20天为1疗程,或用柴胡煎剂每次服20ml(相当于生药3g),每日3次,3周为1疗程。

4.多形性红斑:柴胡注射液肌注,每次2ml(相当于原生药4g),每日2次,连用10天

过量服用可导致呕吐,少尿水肿,甚至汗出虚脱,另有头晕麻木,呼吸急促,发痒风疹,四肢厥冷,烦躁不安,心率降低,心肌供血不足等

过敏体质患者禁用柴胡及其制剂,治疗用量不宜过大

葛根

别名:干葛、葛粉、黄葛根、葛麻茹

甘、辛、凉,归脾、胃经

煎服

10~15g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用于外感表证,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1.面神经炎:用葛根汤每日1剂水煎服。

2.突发性聋:以葛根片(每片相当于原生药1.5g),每日3次,每次1~3片口服。

3.跌打损伤:将葛根水煎取浓汁,先热熏后浸泡跌打损伤部位,配合内服葛根汤共用

大剂量可引起中毒反应,心慌、口干、烦躁不安、神志不清、面色潮红,还可引起轻度腹胀,呕吐及上腹部不适

临床使用葛根素时,应询问用药史,过敏性体质者应慎用或不用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淡豆豉

别名:香豉、豉、淡豉、大豆豉

辛、甘、微苦、寒,归肺、胃经

煎服

10~15g

解表,除烦。用于感冒头痛,用于胸中烦闷,虚烦不眠

1.断奶乳胀:淡豆豉250g,煎500ml,服50ml,余下洗乳房。

2.风热感冒:豆腐200g,淡豆豉15g,葱白15g,豆腐切成小块入锅略煎,加入淡豆豉,再加水适量,煮沸10分钟,加入葱白,趁热服完

表邪入里者或表虚自汗者禁用

浮萍

别名:萍、紫萍、小浮萍、紫背浮萍、紫萍、水萍、田萍

辛、寒,归肺、膀胱经

煎服

3~10g

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用于风热表证,发热无汗,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小便不利

皮肤瘙痒:鲜浮萍60g,酒250ml。将浮萍捣烂,用酒浸5天,去渣,涂搽患处

可引起高钾血症

气血两虚及自汗者忌服

木贼

别名:木贼草、锉草、节骨草、无心草

甘、苦、平,归肺、肝经

煎服

3~10g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用于风热目赤,翳障多泪,便血

疳积:取木贼500g研末,每次2.5g,每日3次

可引起高钾血症,对神经系统可产生一定毒性,兴奋、惊恐及运动障碍

表虚而自汗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