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简明中药临床新用
1255500000015

第15章 理气药

第8章 理气药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橘皮

别名:陈皮、广陈皮、新 会皮

辛、苦、温。归脾、肺经

煎服3~10g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脾胃气滞,湿痰,寒痰咳嗽

1.胆结石:复方橘皮油乳剂经T形管或胆管引流管注药,每次30~34ml,10天为1个疗程。

2.鲜橘皮1~2个放入杯中,倒入开水,5~10分钟后可饮用,随时饮用,每日1次鲜橘皮,代茶饮。

3.新生儿硬肿症:鲜品300g加水5 000ml煮沸15~20分钟,取汁,待水温40~42℃时泡浴患儿15分钟,每日2次

可引起便秘,消化道穿孔,喷嚏不止,胸闷不适,腹痛腹泻,大便溏泄,眼睑轻度水肿,或皮肤瘙痒,出现粟粒状红色丘疹等

舌赤少津,内有实热,阴虚燥咳及咳血,吐血者慎用

青皮

别名:个青皮、四花青皮、炒青皮

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煎服3~10g

疏肝理气,消积化滞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青皮注射液4ml,加入20%葡萄糖注射液40ml中,静脉缓慢滴注

有汗者不可服,气虚者慎用

枳实

别名:炒枳实

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30g

破气消痞,化痰消积

1.胃下垂:枳实18~36g,水煎,分3次服。

2.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枳实注射液40g,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缓慢静滴。

3.贲门失弛缓症:枳壳120g,水煎服,每日1剂

需辨明适应证及 药量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木香

别名:云木香、广木香、煨木香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

煎服3~10g

行气调中止痛。用于脾胃气滞,泄痢里急后重,腹痛,胁痛,黄疸

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及绝育结扎术后等胃肠气胀:100%木香注射液2ml肌注,每日2次,小儿酌减

腹痛腹泻,瘙痒等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为眩晕,肝脏损害,以及面部皮肤瘙痒

增加抗生素的吸收,阴虚津液不足者 慎用

香附

别名:醋香附、制香附、光香附

辛、微苦、平,归肝经

煎服6~12g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用于气滞,胁痛,腹痛,肝郁月经不调,痛经,乳房胀痛

1.扁平疣:生香附10g,洗净碾碎,和鸡蛋1个煎炒,隔日1次,5~8次为1个疗程。

2.急性膀胱炎:香附30g,加水300ml,煎至200ml,1剂煎2次,煎汁兑匀,1次顿服,当日再如法服2剂,一般不超过3日。

3.安胎:取香附子,炒,去毛,研为细末,每次用温开水送服,每次3g,每日1次。

4.丹毒:取香附30g,焙干研为细末,贮瓶备用,用时,以温黄酒送服,以微醉为度,不饮酒者,也可用温水送服,每日1次。服药后盖上被子取微汗。

5.尿路结石:生香附(鲜品)80~100g,干品酌减,水煎至适量,每天不拘时口服,30天为1个疗程。

6.肾结石、肥大性腰椎炎所致的腰痛:生香附粉,冷开水冲服,每次4g,每日3次。不宜水煎,以免影响疗效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川楝子

别名:金铃子、苦楝子、川楝

苦、寒,有小毒,归肝经

煎服3~10g,外用适量

行气止痛,杀虫疗癣。用于肝郁化火所致的诸痛证,虫积腹痛

1.头癣:本品焙黄研末,熟猪油或凡士林调成50%油膏,剃头,明矾水洗净,擦干,涂上油膏,每日1次,连续10天为1个疗程。

2.急性乳腺炎:将苦楝子连皮和仁,捣碎晒干,炒微黄,研细末。每次以苦楝子末10g,红糖60g,用黄酒或开水100~200ml冲服,每日1~2次,连服2~3次。

3.蛔虫病:用川楝子和川楝皮制成苦楝片 服用。

4.冻疮:川楝子120g,水煎后趁热熏患处,再用药水泡洗

可出现呼吸急促、不规则,唇指发绀,尚能引起肺出血,呼吸麻痹。可使胃黏膜水肿、炎症及溃疡,损害肝脏,还能使血压降低,皮肤花斑,尿频,蛋白尿,烦躁不安,谵语,恍惚等,另有杀精作用

若长期服用易引起肝损伤,注意观察,剂量不宜过大,以防发生中毒反应

荔枝核

别名:荔仁、炒荔枝核

甘、涩、温,归肝、胃经

煎服

10~15g,

或入丸

散剂

理气止痛,驱寒散滞。用于疝气痛、睾丸肿痛、胃脘久痛、痛经,产后腹痛

1.糖尿病:用荔枝核加工制成的“丽仁降糖片”口服,每日3次,每次4片,3个月为1个疗程。

2.狐臭:荔枝核焙干研末,白酒适量,调匀涂搽腋窝,每日2次

低血糖,多汗,健忘,头晕,烦躁,视物模糊,呼吸衰竭等;还可引起皮肤瘙痒,红肿,丘疹,哮喘发作

不可多食,尤其儿童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佛手

别名:佛手片、佛手香橼、五指柑、佛手柑

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

煎服3~10g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慢性胃炎,胃神经痛:鲜佛手12~15g(干品6g),开水冲泡,代茶饮

薤白

别名:薤根、野蒜

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

煎服5~10g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胸痹,脘腹痞满胀痛,泄泻里急后重

1.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薤白研粉,每次3g,每日3次,白糖水送下。

2.防治动脉粥样硬化:薤白提取物胶丸(0.25g/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3次,连服4周为1个疗程

口服可引起严重腹泻,水样便,每日达十余次之多

气虚者慎用

青木香

别名:马兜铃根、土木香

辛、苦、寒,归肝、胃经

煎服3~10g;入散剂1.5~2g,外用 适量

行气止痛,解毒辟秽,消肿

牙痛:取心采挖未久的青木香,自行嚼碎,以碎渣放口内患处

肾脏损伤,水肿,蛋白尿,血尿等肾衰竭表现;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腹泻口干

虚寒者慎用,不宜过量,临床注意观察肾毒害,不可与木香混淆

大腹皮

别名:槟榔皮、大腹绒

辛、温,归脾、胃、大肠、小 肠经

煎服5~10g

行气导滞,利水消肿。用于肠胃气滞,水肿,脚气肿满

1.青光眼:槟榔200g制成100ml眼药水,滴眼。

2.幽门螺杆菌感染:新鲜干槟榔8g,加清水150ml浸泡1小时,再用文火煎至50~70ml,每日上午空腹1次口服

皮肤瘙痒,胸闷,四肢冰冷,血压下降;还能促进胃肠蠕动,引起腹泻

气虚弱者慎用

(续表)

品 名

性味归经

用法用量

功能主治

临床新用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柿蒂

别名:柿钱、柿丁

苦、平,归胃经

煎服6~10g

降气止呃。用于呃逆证

1.女性避孕:柿子蒂7个,用新瓦烤干,研成细末,月经干净后用黄酒1次饮服,可避孕1年,欲再育,食柿子饼便可生育。

2.新生儿脐炎:取柿蒂10~15个,洗净加水250ml,文火煎至60ml,加少许砂糖,分次喂服,每次5ml,每日3次

中气下陷及下元不固者慎用

九香虫

别名:黑兜虫、屁板虫

咸、温,归肝、脾、肾经

煎服3~10g

理气止痛,温肾助阳。用于胸胁胀痛,肝胃气痛,肾阳不足之阳痿,腰膝冷痛

血管瘤:成活九香虫若干只,以镊子两把,一把夹住九香虫前半部,另一把夹破虫体尾部,挤出其腹腔内容物,外涂在血管瘤上,视血管瘤面积的大小,涂布均匀为度,每日3~4次,连用数日

偶有过敏反应,皮肤瘙痒,面赤身热,黏膜水肿,皮疹,声音嘶哑等

过敏体质者慎用,用量不宜过大,以防发生中毒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