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疾病预防控制“三基”
1255300000066

第66章 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营养 (5)

第10章 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营养 (5)

③目标人群筛查。参加该项工作的全体人员在正式工作前需接受专门培训;培训方式以集中授课、现场模拟相结合;培训内容可有贫血人群筛查方案、现场工作程序、数据管理、质量控制;培训考核可采用试卷考试与现场模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

④目标人群营养改善。改善工作准备:根据有关营养政策法规,将营养改善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为开展营养不良工作提供充足和安全的物质保障;加强公众贫血知识及相关知识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获得被改善者的积极配合,以获得更好的改善效果。改善目标:逐年降低儿童及青少年贫血的患病率,提高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

⑤营养改善人员培训。培训工作的筹备:选编培训教材、筹备培训器材、确定培训场所(理论培训场所及模拟现场操作现场)、安排授课教师等工作。培训对象:参加该项工作的全体人员。培训方式:集中授课、模拟现场操作。培训内容:铁的营养价值,铁缺乏,贫血的诊断、治疗及饮食治疗等、贫血改善技术实施方案、数据管理、质量控制。培训考核:采用试卷考试与模拟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改善方式:采用营养教育、强化食品、铁剂补充、营养餐、学生奶、家庭种植养殖、饮食行为纠正等增加铁的摄入、吸收和利用。

⑥随访。实施营养改善后,对贫血儿童青少年每月进行一次随访。随访时应了解患者饮食行为纠正、膳食结构改变、富含铁食物摄入、铁剂补充及铁强化食品使用情况及家长意见等,并填写随访记录。随访时要加强与患者家长的沟通,让患者家长认识到营养改善对控制贫血的重要性,并适时地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掌握管理患者的技巧,改变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对随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随防工作结束后写出随访工作小结。

⑦效果评估。采取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对营养改善前后贫血状况改善的效果进行评估。

⑧资料收集及整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改善前后基本信息、营养学指标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撰写改善总结或报告,并及时上报。

⑨资料归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将营养改善中形成的原始资料、汇总资料及分析资料立卷归档,实现规范化管理。

(3)技术文书:目标人群筛查工作方案;贫血改善实施方案;工作人员培训记录;工作人员培训教案;目标人群筛查资料;营养改善实施工作记录(包括工作日志,会议记录,电话记录,工作进度报表,阶段性工作总结等);现场工作资料(包括调查表、随访表、检验数据等);资料汇总计表(计算机数据库);专题工作报告或工作总结等。

3.维生素A缺乏病的预防和控制

(1)工作内容和方法

①营养教育。对婴幼儿父母进行营养知识教育,维生素A缺乏的预防知识,指导制作富含维生素A的辅食,进行科学合理的喂养;利用媒体开展维生素A预防与控制的知识宣传食物多样化、避免偏食、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②营养素补充。维生素A缺乏病严重的孩子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量的维生素A补充。维生素A缺乏者可采用维生素A强化食品。指导家庭种植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和水果。

(2)工作流程和步骤

①制订方案。根据相关要求制订具体维生素A缺乏人群筛查方案,内容应包括:筛查的目的,方法,范围,对象,筛查人员培训,筛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效果评估,筛查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反馈、利用及存档等。根据目标人群维生素A缺乏的原因、性质及严重程度,制订可行的营养改善实施方案,提出营养改善措施、步骤、方式、改善目标、经费预算等,做出改善人员培训方案、效果评价指标。

②组建营养改善工作队伍。按学历、技术水平、工作经验等条件合理配置工作队伍。

③目标人群筛查。参加该项工作的全体人员在正式工作前需接受专门培训;培训方式以集中授课、现场模拟相结合;培训内容包括维生素A缺乏病人群筛查方案、现场工作程序、数据管理、质量控制;培训考核可采用试卷考试与现场模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

④目标人群营养改善。改善工作准备:根据有关营养法律规范,将营养改善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为开展营养不良工作提供充足和安全的物质保障;加强公众维生素A缺乏病知识及相关知识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获得被改善者的积极配合,以获得更好的改善效果。改善目标:逐年降低儿童及青少年维生素A缺乏病的患病率,提高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

⑤营养改善人员培训。培训工作的筹备:选编培训教材、筹备培训器材、确定培训场所(理论培训场所及模拟现场操作现场)、安排授课教师等工作。培训对象:参加该项工作的全体人员。培训方式:集中授课、模拟现场操作。培训内容:维生素A的营养价值,维生素A缺乏病的诊断、治疗及饮食治疗等、维生素A缺乏病改善技术实施方案、数据管理、质量控制。培训考核:采用试卷考试与模拟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

改善方式:采用营养教育、维生素A强化食品、维生素A补充、家庭种植养殖、饮食行为纠正等增加维生素A的摄入、吸收和利用。

⑥随访。实施营养改善后,对患维生素A缺乏病儿童青少年每月进行1次随访。随访时应了解患者饮食行为纠正、膳食结构的改变、富含维生素A食物、维生素A补充及维生素A强化情况及家长意见等,并填写随访记录。随访时要加强与患者家长的沟通,让患者家长认识到营养改善对控制维生素A缺乏的重要性,并适时地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掌握管理患者的技巧,改变患者不良饮食习惯。对随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随防工作结束后写出随访工作小结。

⑦效果评估。采取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对营养改善前后维生素A缺乏改善的效果进行评估。

⑧资料收集及整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改善前后基本信息、营养学指标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撰写改善总结或报告,并及时上报。

⑨资料归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将营养改善中形成的原始资料、汇总资料及分析资料立卷。

(3)技术文书:目标人群筛查工作方案;维生素A缺乏改善实施方案;工作人员培训记录;工作人员培训教案;目标人群筛查资料;营养改善实施工作记录(包括工作日志,会议记录,电话记录,工作进度报表,阶段性工作总结等);现场工作资料(包括调查表、随访表、检验数据等);资料汇总统计表(计算机数据库);专题工作报告或工作总结等。

4.超重与肥胖等与膳食营养相关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

(1)工作内容和方法

①内容:控制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措施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实现平衡膳食、适量运动等。具体内容包括:应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指导合理营养。膳食限盐,要求每人每天摄入盐量应限制在6g以下,大约每天为小汤匙的半匙(如向居民发放限盐勺帮助控制每天的食盐量等)。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注意从小的运动量开始,逐渐增加;对于适合运动要长期坚持下去。所有的人都应戒烟、限制饮酒量。控制体重,控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②方法:根据三级预防原则,社区全人群、高危人群和病人均为目标人群。在机关单位、社区、学校开设营养教育课程或组织相关活动。运用报纸、广播、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传播与慢性病相关的营养知识;利用宣传标语、宣传画、展板、专栏等形式开展营养教育。结合健康体检等工作,开展相关营养教育。以社区为基础开展膳食限盐、平衡膳食示范活动。

(2)工作流程和步骤

①制订方案。根据相关要求制订与营养、营养相关疾病人群筛查方案,内容应包括:筛查的目的,方法,范围,对象,筛查人员培训,筛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效果评估,筛查资料的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反馈、利用及存档等。根据目标人群与膳食营养相关慢性疾病产生的原因、疾病的严重程度,制订可行的营养改善实施方案,提出营养改善措施、步骤、方式、改善目标、经费预算等,做出改善人员培训方案、效果评价指标。

②组建营养改善工作队伍。按学历、技术水平、工作经验等条件合理配置工作队伍。

③目标人群筛查。参加该项工作的全体人员在正式工作前需接受专门培训;培训方式以集中授课、现场模拟相结合;培训内容可有与膳食营养相关慢性病人群筛查方案、现场工作程序、数据管理、质量控制;培训考核可采用试卷考试与现场模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

④目标人群营养改善工作准备。根据有关营养政策法规,将营养改善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为开展营养不良工作提供充足和安全的物质保障;加强公众与营养相关慢性病知识及相关知识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最大限度地获得被改善者的积极配合,以获得更好的改善效果。改善目标:逐年降低与膳食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提高全人群的身体素质。

⑤营养改善人员培训。培训工作的筹备:选编培训教材、筹备培训器材、确定培训场所(理论培训场所及模拟现场操作现场)、安排授课教师等工作。培训对象:参加该项工作的全体人员。培训方式:集中授课、模拟现场操作。培训内容:与膳食营养相关慢性病防治及饮食治疗等、与膳食营养相关慢性病改善实施方案、数据管理、质量控制。培训考核:采用试卷考试与模拟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改善方式:采用营养教育、改善膳食结构、限盐、控制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增加体力活动、控制体重及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等。

⑥随访。实施营养改善后,对与膳食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患者每季进行1次随访。随访时应了解患者膳食结构改变、限盐、体重控制、体育锻炼、不良生活方式改变的情况等,并填写随访记录。随访时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让患者认识到营养改善对控制与膳食营养相关慢性病的重要性,并适时地开展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掌握管理自己的技巧,改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对随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随防工作结束后写出随访工作小结。

⑦效果评估。采取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对营养改善前后与膳食营养相关慢性病改善的效果进行评估。

⑧资料收集及整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改善前后基本信息、营养学指标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撰写改善总结或报告,并及时上报。

⑨资料归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将营养改善中形成的原始资料、汇总资料及分析资料立卷归档,实现规范化管理。

(3)技术文书:目标人群筛查工作方案;与膳食营养相关慢性病改善实施方案;工作人员培训记录;工作人员培训教案;目标人群筛查资料;营养改善实施工作记录(包括工作日志,会议记录,电话记录,工作进度报表,阶段性工作总结等);现场工作资料(包括调查表、随访表、检验数据等);资料汇总统计表(计算机数据库);专题工作报告或工作总结等。

(于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