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厚黑学全书3
12543300000007

第7章 学会用理智战胜怒火(3)

但当我以最大的努力克服自己的暴躁性格,开始转变的时候,我发觉自己的理智开始发生操纵情绪的作用。这时,我才由一个傀儡变成一个人——一个有理智有主见的人。

无论我能否获得晋升的机会,我能够使自己变成—个真正的人,就是我最大的喜事了!”

是的,朋友!务必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主见有理智的人,千万别让愤怒冲昏了头,一定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愤怒。

要怎样才能善于运用自己的愤怒呢?

这里有几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第一,我们要把愤怒看成是一种原动力,它会促使我们去做一件平日认为无法做好或不易做好的工作。

第二,愤怒会促使我们去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的人格变得更完美。

第三,愤怒会增加我们的勇气,使我们勇往直前,走上成功的道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愤怒用得不恰当,会产生很可怕的后果:

①愤怒会使我们陷于绝境,完全丧失了理智,变成一个狂人。

②愤怒使人们对我们产生一种不良的印象,觉得我们不容易跟别人相处。

③敌人随时会利用我们的愤怒,轻而易举地击败我们。

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注意把握好分寸。

要以德报怨

在社会丛林中,要求别人都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你,是不现实的,更多的时候是别人伤害了你,对不起你。反应的办法有两个:一是怒上心头,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这是黑的办法;再一个就是“以德报怨”,这是厚的办法。

所谓以德报怨,用大白话说,就是别人有对不起我,算计我的地方,我不生气,不与他计较,反而好好待他,甚至顺其心意,满足其愿望。作为一条合乎道德的行为原则,以德报怨本意是让人超越个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与人为善,容人之过,宽宏大量地协调好人际关系。

但从厚黑学的角度看,由于以德报怨所创造的极为明显的回报效应,使得这个道德原则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很容易同时成为一种驾驭别人的谋略。因为人一般都有点自知之明,自己的所作所为心里多少是清楚的,所以在对不起他人的地方,难免有愧疚之意。他们的心态本来就比较低,一旦得到了不曾想到的原谅,甚至对方主动让自己得遂所愿,这种由巨大反差所引发的感激之情,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这种恩典也不是语言所能报答的。

楚庄王的“绝缨大会”大概是经常被人引用的以德报怨的实例。

楚庄王大宴群臣,突然蜡烛燃尽了,有人趁暗中拉扯劝酒的王妃的衣袖,结果被王妃扯走了帽缨。楚王听了王妃的申诉后趁蜡烛尚未点燃、肇事者身份不明之时,命群臣全部摘去帽缨,投诸火中,保全了这位大臣。以后在楚国攻郑的战役中,有一员战将表现十分突出,楚王询问之下,方才得知此人即是那个被扯去帽缨者。楚庄王以德报怨,臣下以德报德,一直传为佳话。

历史上这类故事不胜枚举。孟尝君原谅了一个同其夫人私通的门客,并举荐和资助他去卫国担任要职,后来此人冒生命危险谏止了卫君攻打齐国的打算。

汉光武诛杀了一个谋反者,收缴到群臣中与此人相勾搭的书信千封,不予追查而付之一炬,以使群臣放心。曹操战胜袁绍后也有过同样的举动。

尽管楚庄王、孟尝君、汉光武等人的做法,很可能出于超出常人的心胸和气度,像汉光武就没有诛杀一起中兴汉室的功臣,这在开国皇帝中是不多见的,但以德报怨所带来的极好效果绝不可能逃过注重实利的中国人的眼睛。楚庄王的故事结尾,一定要把楚庄王的赢利情况交代清楚,就反映了这一点。在中国人看来,道义上的成就感如果再加上点实利方面的盈余,绝不是一件坏事。从这一点再往下推,那么仅仅是实利的盈余,作为交易也值得一做了。

北宋时守边大将钟世衡能征惯战,足智多谋。当时胡人中有一个部落最强大,其首领叫苏慕恩。一天,钟世衡请苏慕恩来饮酒,还让一个长得很美的侍妾在一旁劝酒。席间钟世衡有事进了里屋,苏慕恩酒入情怀,乘机调戏侍妾。钟世衡出其不意,突然转身出来,“活捉”了苏慕恩。苏慕恩十分惭愧,请他原谅,钟世衡却笑着说:“你要她?那就送给你了。”从此,凡胡人部落中有怀二心的,钟世衡都让苏慕恩去讨伐,每次都大胜而归。

至于钟世衡这种做法是不是道德的,这里丢开不管。他能撇开个人的面子,牺牲自己的爱妾成就一件大事的精神却是颇得“厚”的神韵的。

学会消除对方的怒气

他人对你大发其火,通常出于下列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你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也可能是对方以为你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有时对方是和别人闹别扭,却把怒气发泄在你身上。

不论其怒火从何而来,也不论他是谁——雇员、顾客、客户、业务伙伴或朋友——都需要你找出问题以便迅速纠正,和他重归于好。要找出其发怒的原因其实并不难,可以多向对方问一些为什么,直至发现对方为什么发怒,你是否有责任,如果没有,那谁负有责任,该如何解决。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可以再问一问还有没有其它原因。

如果确实是你的错,就应该马上承认,并真诚地向被你伤害之人道歉。在这一点上,吉姆的事例很值得我们学习。请看他的故事:

吉姆曾经写信给一位律师,律师让他很不快。他认为律师向他收费过高,就如实告诉了律师。他想他是太冲动了,因为他的话过于刻薄,而他本不想那样。他电话明确地告诉律师对他和他的话是什么看法。律师真的动了怒,奋起反击。趁律师喘息之机,他插话说:“布莱德,真的很抱歉写了那封欠考虑的信。真不该那样做。我为我的话道歉。你有权发火,请原谅。”

律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没关系,吉姆,我真佩服你能有勇气承认错误并道歉。我的收费可能高了一点,我想也应该道歉。我给你—个新账单,让我们重新开始做朋友,可以吗?”

你看,错了就马上承认错误并道歉可以立即消除被你伤害之人的怒气,并将其转化为持久的友谊,在这方面亦可做更大努力,得到更好的结局。

即使你没错,也说对不起。让自己大度一些。如果说一声对不起就可让家庭找回往日的安宁,让俩人重归于好,那就说一声。你会更加珍视彼此的友谊,而不必在孰对孰错的问题上耿耿于怀。

面对那些因为感觉自己受到轻视、忽视或冷落而恼火的人,要消除他的怒气,最好的办法是关注他,让他感到自己的价值。因为这种人希望受到关注,为了受到关注他不遗余力。缺少关注会损伤他的自我,让他感到自己不重要,是个多余的人。

你可以请求他的帮助,征求他的意见,听从他的忠告。这样,他的怒气很快就会消除了。

学会驾驭愤怒

洛克菲勒在某案件中受审时,在面对对方激愤的询问时,平和的态度和不动声色的答复,使他赢得了这场官司。那个质问的律师在态度上似乎明显地怀着个人的恶意,如果洛克菲勒也发怒,本来也是人之常情,不过他太聪明了,不会那样鲁莽。

“洛克菲勒先生,我要你把某日我写给你的那封信拿出来!”那律师用一种很粗暴的声音说。这封信是质问关于美孚石油公司的许多事情,而这些事件那个律师在法律上并无权利去质问。

“洛克菲勒先生,这封信是你接的吗?”法官问。

“我想是的,法官。”

“你回那封信了吗?”

“我想我没有。”

然后律师又拿了许多别的信出来,洛克菲勒也照样都说“我没有回复”。

“你为何不回复那些信呢?你认识我,不是吗?”那律师问。

“啊,当然!我是认识你的!只是从法律上你是无权询问那些事情的,所以我没有回你的信。”

洛克菲勒答复这句话时仍然很平静,但那律师气得差不多要发狂了。全庭寂静得毫无声息,洛克菲勒坐在那里纹丝不动。

不要因为别人发怒,你便怒不可遏。要知道那正是你应当平和的时候。

芝加哥第一国家银行董事会会长维特摩亚说:“如果某人发怒,我总觉得对于我自己的地位反而有帮助。”

你想发怒的时候,不如先想想这种爆发会发生什么影响。如果你晓得发怒必定会有损于你自己的利益,那么最好约束你自己,无论这种自制是怎样吃力。

如此说来,—个人永远都不可发怒吗?这也不然,有许多人就是对于这一点理解错了。他们举出许多例子来说明发怒是不好的,于是归结为—个人永远都不可发怒。这是错误的。

那是因为我们容易误用愤怒,但并不是我们就因此而永远不发怒。所以发怒应视时机,愤怒在人生中拥有很高的价值,用得得当就是很好的东西。

有些天才的大人物,曾经驾驭过别人,胜过一切阻碍其发展的力量,靠的就是他那种大怒的脾气帮助的。热烈的情绪是包含着能量的。

铁路大王喜尔先生就是一例。当他发怒的时候,一切的人都要躲避。他忍受不了那些无能的人;庸碌之徒必须躲开他。对于无能的人,包括懒惰的、无头脑的、特别是不可信任的,他的愤怒时常发出来。这些人在他那阵狂风之前都各自赶紧躲避,于是他便安静下来。他对于努力的人,非常亲近。

当你发怒的时候,要记着这个原则:你是要做一件有目共睹的事,不可压制一切行为,因为压迫反而增加紧张,会令人受不了的。你是要做一件事,不过这件事必须要有价值。

约束愤怒并不是压迫愤怒,而是把愤怒引导为一种行动,以发展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