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刮痧疗法治百病
1254300000043

第43章 妇科疾病 (2)

第十三章 妇科疾病 (2)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点揉第2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并随证加刮配穴,手法力度均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热毒内蕴配穴中的隐白、行间以针点刺(不刮)。

主治:黄带。

附记:王平经验。用之临床,可以得到满意效果。

配穴方四分2组:一为气海俞、次髎、地机、三阴交;二为大巨、关元、中极。并随证配穴:心脾气虚配足三里、阴陵泉、公孙、内关、血海、脾俞;湿热下注配带脉、阴陵泉、丰隆、血海、行间。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点揉第2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然后随证加刮配穴。心脾气虚的手法力度宜轻,操作范围较广泛;湿热下注的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其中行间以针点刺(不刮)。

主治:赤带。

附记:王平经验。单用此法有一定效果,若配合药物治疗或药物疗法,方可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配穴方五分4组:一为带脉、次髎、中极、脾俞、三阴交、气海;二为带脉、中极、次髎、肾俞、太溪、三阴交;三为带脉、中极、次髎、关元、命门、肾俞、足三里;四为带脉、次髎、中极、阴陵泉。

治法:用刮痧法。第1组先刮背腰部脾俞至次髎,再刮胁部带脉、腹部气海至中极,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第2组先刮背腰部肾俞至次髎,再刮胁部带脉、腹部中极,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最后太溪穴。用补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第3组先刮背部肾俞至命门、次髎,然后刮胁部带脉,再刮腹部关元至中极,最后刮下肢足三里。用补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第4组先刮骶部次髎,再刮胁部带脉,然后刮腹部中极,最后刮下肢内侧阴陵泉。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主治:带下病。

附记:王富春经验。分型施治,用之效佳。

妊娠恶阻

妊娠恶阻又称妊娠呕吐。

(病因)多因三焦气机不畅,胃气上逆所致。若挟肝热或痰湿,其证尤重。

(症状)一般在怀孕40余天后出现形寒、体倦、嗜酸、择食、恶心、呕吐,甚则入食即吐,不能饮食。日久多呈全身性虚弱状态。

(疗法)

配穴方一分2组:一为脾俞、胃俞、足三里、太冲;二为中脘、内关。并随证配穴:中虚湿盛配阴陵泉、丰隆;肝郁气滞配膻中、内关和太冲;胃热积甚配内关、内庭、中脘。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点揉第2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然后随证加刮配穴。手法力度均中等,操作范围较局限,而肝郁气滞配穴中的太冲,以针点刺之。

主治:妊娠恶阻。

附记:王平经验。用之临床,多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如病情严重者,应住院治疗,以防止脱水或酸中毒。同时,患者不必心理紧张,这是妇女怀孕后的正常生理现象,应注意调理饮食,少食多餐,并预防外感,以免伤胎。

配穴方二脊柱两侧,上腹部,脐侧区及异常反应的部位及膝眼下。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悬枢)轻刮3行,并重点刮治异常反应的部位,再刮上腹部、脐侧区及膝眼下。每日1次。中病即止。

主治:妊娠恶阻。

附记:程爵棠经验。屡用皆效。但手法力度不可过快、过猛、过重,其效始著。

配穴方三分3组:一为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膻中;二为足三里、内关、中脘、公孙。三为足三里、中脘、阴陵泉、丰隆、内关。

治法:用刮痧法。第1组先刮胸腹部膻中至中脘,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最后刮足背部太冲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第2组先刮腹部中脘,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足部公孙,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第3组先刮腹部中脘,再刮前臂内关,然后刮下肢内侧阴陵泉,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至丰隆。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妊娠恶阻(第1组主治肝胃不和型,第2组主治脾胃虚弱型,第3组主治痰湿阻滞型)。

附记:王富春经验。屡用效佳。

产后缺乳

缺乳是指产妇哺乳期间乳汁分泌过少或全无的一种病症。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病因)盖乳汁由血所化生,赖气以运行,因此乳汁多少与气血关系极为密切。若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或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经脉运行受阻等因所致。

(症状)乳汁少或全无,或乳房胀满,乳汁不行伴心悸、气短或胸腹胀满等症。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胸9、10或胸11、12及其两侧及异常反应的部位,乳房周围区,胸骨柄区,肋间区。配穴:中脘、足三里。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命门)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重点刮胸9、10或胸11、12及其两侧5行,以及异常反应的部位,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乳房周围区、胸骨柄区、肋间区,然后点揉配穴。每日1次。

主治:缺乳。

附记:程爵棠经验。一般连治7日,多收良效。手法力度应随证而定。若配合药物治疗和食疗则效果更佳。

配穴方二分3组:一为肝俞、脾俞;二为天溪、膻中、乳根;三为气海、关元、曲骨。并随证配穴:气虚血弱配足三里和少泽穴;肝郁气滞配内关、太冲和少泽穴。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3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再随证加刮配穴。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其中少泽穴均以针点刺之(不刮)。

主治:缺乳。

附记:王平经验。用之临床,可取得相应的临床效果。若配合药物治疗,则效果更佳。同时,应增加营养,睡眠充足,调节情志,劳逸适度,定时哺乳。

配穴方三分2组:一为少泽、足三里、膻中、乳根、脾俞;二为少泽、内关、太冲、乳根、膻中、期门。

治法:用刮痧法。第1组先刮背部脾俞,再刮胸部膻中、乳根,然后刮前臂内关、少泽,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用补法,刮至微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第2组先刮胸部膻中、乳根,再刮胁部期门,然后刮前臂内关及手部少泽,最后刮足背太冲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主治:产后缺乳。

附记:王富春经验。屡用有效。

产后腹痛

产后腹痛多由产后子宫收缩引起,是产后常见病症。症有轻重,轻者一般3~4天后可自行消失,不药而愈,重者则痛剧或持续腹痛。

(病因)多因产后气血虚弱,运行不畅,经脉失养所致,或因产后受寒,寒凝血瘀,或情志不舒、肝郁失疏、瘀血内停、恶露不尽所致。

(症状)产后腹痛。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腰骶椎及其两侧,下腹部(正中线)及膝眼下。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尾椎)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重点刮腰骶椎及其两侧5行及压痛点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下腹正中线及膝眼下。用补法或平泻法。每日1次,中病即止。

主治:产后腹痛。

附记:笔者家传经验。验之临床多效。若寒凝所致,刮后并在肚脐和关元穴施以温灸或拔罐,则效果更佳。

配穴方二分2组:一为腰阳关、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二为关元、中极。并随证配穴:血虚配脾俞、膈俞、气海、关元;血瘀配膈俞、关元、中枢、归来、地机和太冲;寒凝配次髎、中极、气海、关元。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点第2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然后随证加刮配穴。血虚型的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血瘀型的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其中太冲穴以针点刺之(不刮);寒凝型的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刮后以艾条温灸所刮诸穴。

主治:产后腹痛。

附记:王平经验。用之临床,可获得满意的疗效,若配合药物治疗,则效果更佳。同时,患者应多饮红糖水、益母草等,注意保暖、避风寒等。

配穴方三肾俞、腰阳关、天枢、归来、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背部肾俞、腰阳关,再刮腹部天枢、气海、关元、归来,然后刮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用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产后腹痛。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屡用有效。

产后腰腿痛

产后腰腿痛较腹痛为重。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病因)多因分娩时失血过多而导致产后血虚,筋脉失养;或产后瘀阻,气血运行失畅;或复感风寒湿邪,肌肤郁闭,因而诸痛随作。产时损伤或产后劳损亦可引起。

(症状)腰腿痛。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腰骶椎及其两侧与异常发现的部位,臀部,下肢内外侧。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尾椎)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重点刮腰骶椎及其两侧5行及异常发现的部位,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臀部及下肢内外侧。一般用轻刮补法,若兼外邪的手法力度中等。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产后腰腿痛。

附记:程爵棠经验。耐心久治,其效始著。若配合药物疗法,则效果更佳。

配穴方二腰阳关、肾俞、腰眼、环跳、阳关、膝阳关、殷门、阿是穴(压痛点)。

治法:用刮痧法。依次在上述穴位皮区施以刨刮,至出现痧痕为止,刮后并在阿是穴拔罐。初起病程较短者用轻刮法,证重或病程长者用泻法。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产后腰腿痛。

附记:程功文经验。临床屡用,多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若配合药物治疗,则疗效更佳。

产后发热

产后发热是指产褥期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的一类病症。

(病因)多因产后气血两亏、卫气不固或邪毒内侵,瘀血内停所致。

(症状)发热持续不退或突发高热寒战,且伴有其他症状。若产后1~2日内出现轻微发热,属正常生理现象,不属病态。

(疗法)

配穴方一脊椎两侧,胸1~5与腰骶椎及其两侧,肘弯区,下腹部,膝弯区,股前、外侧区。配穴:足背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尾椎)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重点刮胸1~5与腰骶椎及其两侧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肘弯区(可适当延长),下腹部(可取正中线),股前、外侧区,膝弯区及足背区。若壮热不退者,刮后可在大椎、曲池、委中穴以针点刺各放血1或2滴。每日1次。

主治:产后发热。

附记:程爵棠经验。手法力度应视证情而定。多年使用,多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必要时,应配合药物治疗,以增强疗效。

配穴方二分2组,一为大椎、风池、腰阳关;二为曲池、列缺、合谷、三阴交。并随证配穴:感染邪毒配关元、中极、维胞、阴陵泉;风寒外感配风门、血海;瘀血内停配中极、血海、膈俞、气海和行间穴;阴血不足配关元、肾俞、太溪穴。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然后随证加刮配穴。感染邪毒、风寒外感、瘀血内停3型的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其中风寒外感在刮后加针点刺大椎穴;瘀血内停者,以针点刺行间穴(不刮);阴虚不足型的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

主治:产后发热。

附记:王平经验。应配合药物疗法,方可取得满意疗效。应慎避风寒,增加营养,增强抵抗能力。对于高热、神昏等危重症状,则非本疗法所宜。

产后大便难

《金匮要略》云:“新产妇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说明大便难在产后病中较为常见。

(病因)多因分娩后气血暴虚,津液不足,肠道失濡,或元气不足,输送无力,或阴虚火盛,肠道失调所致。

(症状)产后大便艰涩,数日不解,或排便干燥疼痛,难于解出者。

(疗法)

配穴方一分2组:一为脾俞、胃俞;二为血海、丰隆。并随证配穴:血虚者配血海、膈俞、足三里;气虚者配气海、气穴、大肠俞;阴虚者配肺俞、水道、归来、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然后随证加刮配穴。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较广泛。

主治:产后大便难。

附记:王平经验。用之临床,可以获得较好的疗效。必要时,可配合导法。同时应调整饮食,多饮汤水,按摩下腹,促进胃肠蠕动。

配穴方二脊柱两侧,腰骶椎及其两侧,脐侧区,下腹部,膝眼下。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尾椎)轻刮3行,并重点在腰骶部及其两侧轻刮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脐侧区及下腹部,然后刮膝眼下(诱导)。每日1次,并常按摩下腹部。

主治:产后大便难。

附记:程爵棠经验。临床屡用,多获佳效。

配穴方三肺俞、大肠俞、中府、中脘、天枢、气海、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背部肺俞、大肠俞,再刮胸腹部中府、中脘、天枢、气海,然后刮下肢部血海、三阴交。用补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隔日1次。

主治:产后大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