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古今性疾病验方选萃
1254100000056

第56章 前阴杂病

第5章 前阴杂病

第一节缩阳

缩阳即指男子阴茎、阴囊,或女子阴户向腹里内缩,伴少腹拘急疼痛的病证。又称阴缩、阴上缩、肾缩、茎缩、阳缩等。

一、补肾壮阳滋阴类方

回阳固本汤

【组成】人参、白术、干姜各9克,甘草3克,白豆蔻6克,陈皮、半夏、制附子、茯苓、神曲各12克,丁香、沉香各15克。【用法】上药共为粗末,加生姜3片,大枣2枚,盐水少许,水煎分服。【功效】温肾健脾。【按语】本方主治脾肾虚寒,或兼感寒邪,宗筋失温所致之缩阳。

阴 缩 神 方

【组成】人参、干姜各15克,白术90克,制附子30克,肉桂18克。【用法】水煎,去渣分服。【功效】温肾壮阳,健脾益气。【按语】本方适用于阴缩。

温阳解挛汤

【组成】制附子、炒干姜各30~60克,吴茱萸、炙甘草各15克,桂枝、细辛、小茴香、当归各10克。【用法】上药煎汤,早、晚分服,晚上再煎取第3遍熏洗外阴。【功效】温肾壮阳。【按语】本方适应于阴缩。

滋肾丸

【组成】知母、黄柏各30克,肉桂3克。【用法】水煎分服。【功效】滋阴生阳,引火归原。【按语】本方适用于肾阳虚损,虚火不降,筋脉失荣之缩阳,伴见五心烦热,口燥咽干,或少腹拘急,小便艰涩,舌红苔少,脉细数等。

二、温肝散寒类方

桔核丸

【组成】海藻、厚朴、延胡索各12克,昆布、木通各10克,肉桂5克,橘核、川楝子、桃仁、枳实、木香各9克。【用法】上药共为细末,酒糊为丸。每服9克,空腹温酒淡盐汤送下。【功效】温肝散寒,理气逐瘀。【按语】本方主治寒邪客于厥阴肝络,气滞血瘀,脉络不通,阴茎内缩,脐腹绞痛,伴见畏寒肢冷,口唇青紫,或二便不利,或小便清长,舌质暗,苔白,脉沉伏。

回阳丹

【组成】硫黄、制附子、木香、全蝎、毕澄茄、吴茱萸各15克,干姜7克。【用法】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生姜汤送服30~50丸,每日2次。【功效】温肝散寒止痛。【按语】本方主治寒滞肝脉型缩阳。症见前阴暴缩,尤以睾丸,或大阴唇紧缩抽搐为甚,阴部发冷,彻及少腹,腹部冷痛,苔白而润,脉弦紧。

三、单 方 验 方

桂枝汤(编者拟)

【组成】桂枝60克。【用法】酒煎,去渣分服。【按语】本方适用于缩阳。

生姜汤(编者拟)

【组成】生姜36克。【用法】酒煎分服。【按语】本方适用于阴缩。

正阳散

【组成】附子、皂角、干姜、甘草各7克,麝香3克。【用法】共为极细粉末,每服6克,温开水送下。【按语】本方主治阴缩。

硫黄散

【组成】硫黄适量。【用法】将硫黄研为细末,温酒送服,阳物即出。【按语】本方适用于缩阳。

吴 茱 萸 汤

【组成】吴茱萸30克。【用法】将吴萸茱放入铁锅内,炒至白烟起,用水冲服。【按语】主治缩阳。

四、外用方

葱盐膏

【组成】大葱、食盐各适量。【用法】共捣烂如泥,在锅内炒热,敷于气海穴,盖以纱布,包扎固定。【按语】本方适用于缩阳。

硫黄膏

【组成】硫黄、吴茱萸、大蒜各适量。【用法】将硫黄、吴茱萸共研为细末,加入大蒜捣烂如膏状,涂于阴部,纱布包裹固定。【按语】本方主治缩阳。

蛇 床 子 汤

【组成】蛇床子230克。【用法】煎汤外熏。【按语】本方适用于缩阳。

茴香生姜汤

【组成】小茴香40~50克,生姜20克,食盐15~20克。【用法】煎汤置于便盆内,坐浴,熏洗阴部。【按语】本方主治缩阳。

茴香散

【组成】小茴香30~50克。【用法】将小茴香研为粗末,以生姜汁拌匀,炒热,以白布包裹,置于关元、中极穴热敷。【按语】本方适用于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