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古今性疾病验方选萃
1254100000053

第53章 梅毒 (1)

第二节梅毒 (1)

梅毒即指因直接或间接感染梅毒病邪而致的一种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特点为病程缓慢,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侵及周身任何脏器,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症状,有自愈趋向,但易复发,多因不洁交合而发病。

本病到后期往往丧失劳力,可致“形损骨枯,口鼻俱废,甚则传染妻孥,丧身绝育”,危及生命。

一、活血解毒类方

杨梅疮试验方

【组成】全蝎10个,大蜈蚣10条,金银花、生大黄各120克。【用法】清水煎后频服,1剂即愈。【功效】解毒活血,祛秽生新。【按语】本方适用于梅毒早期。

土茯苓合剂

【组成】土茯苓30~60克,金银花12克,威灵仙、白鲜皮各9克,苍耳子15克,生甘草6克。【用法】上药加水800毫升,煎成400毫升,每日服1剂,分早、中、晚3次服完,连服2个月为1个疗程。【功效】凉血,清热,解毒。【按语】本方适用于梅毒早期。

广毒至灵丹

【组成】生大黄(晒研)90克,生黄连(晒研)、肥皂夹灰、血余炭各60克,广珠、骨余(土拌炒)各15克,黄芩(盐水炒)、百部(盐水炒)各30克,朱砂9克。【用法】上药为末,陈酒泛丸。每日早服9克,夜服6克,陈酒送下;不吃酒者,夏枯草汤送下。【功效】清热解毒。【按语】本方适用于梅疮透顶,下疳结毒。

换肌消毒散

【组成】土茯苓15克,当归(酒洗)、白芷、皂角刺、薏苡仁各45克,白鲜皮、木瓜、金银花、木通各3克,甘草15克。【用法】水煎服。【功效】活血解毒。【按语】本方适用于梅毒早期。

还阳解毒汤

【组成】川芎、当归(酒洗)、生地黄、金银花、连翘、黄芩(酒炒)、土茯苓、细甘草、黄连(酒炒)、苦参、麦冬(去心)、白芍药(酒洗)、玄参各等份。【用法】共研为细末,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去滓温服。【功效】活血,清热,解毒。【按语】本方适用于梅疮余毒未清,蒸灼肝肾,神水窄小,兼有赤丝,黑白混浊不清,看物昏花不明。

托里解毒汤

【组成】当归、赤芍各45克,川芎、生地黄、连翘、黄芩、防风各3克,黄连(酒炒)6克,荆芥21克,苦参(酒炒)、羌活、薏苡仁各3克,皂角子10个,防己3克,木瓜15克,生甘草06克,土茯苓30克。【用法】研为细末,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渣再煎服。宜服20剂,每剂煎3次,每日1剂。【功效】活血生肌,托里解毒。【按语】本方适用于杨梅疮。

仙 遗 精 汤

【组成】鲜土茯苓(洗净,木石臼内捣碎)60克,当归、生地黄、防风、木通、薏苡仁各24克,金银花、黄连、连翘各3克,白术、白鲜皮各21克,皂角刺18克,甘草12克,灯心草20根。【用法】先将土茯苓加水750毫升,煎至500毫升,去渣,入余药,煎至250毫升,空腹时服。【功效】活血,解毒,利湿。【按语】本方适用于杨梅疮。

归灵汤

【组成】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黄、薏苡仁、木瓜、防己、天花粉、金银花、白鲜皮、人参、白术各3克,甘草15克,威灵仙18克,牛膝15克(下部加),土茯苓60克。【用法】用水600毫升,煎至400毫升,分2次,食前或食后服,渣再煎服。【功效】活血解毒,祛腐生新。【按语】本方适用于杨梅疮。

二苓化毒汤

【组成】白茯苓30克,土茯苓、金银花各60克,当归40克,紫草10克,生甘草6克。【用法】水酒各半煎服,连服10剂。【功效】解毒活血。【按语】本方适用于杨梅疮。

山甲内消散

【组成】当归尾、甘草、大黄各9克,穿山甲(炒)3大片,僵蚕、黑牵牛各3克,土木鳖3个。【用法】上药用水,酒各250毫升,煎取400毫升,空腹时服,渣再煎服。【功效】活血解毒消肿。【按语】本方适用于鱼口、便毒、骑马痈,初起未成脓者。

西圣复煎丸

【组成】乳香、没药、孩儿茶、丁香各30克,阿魏、血竭、花蛇、麻油各120克,白面(炒)500克,蜂蜜180克。【用法】枣肉为末,捣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土茯苓120克,煎汤化服。【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生新。【按语】本方适用于梅疮已破危笃。

六物解毒汤

【组成】当归、木瓜各3克,金银花6克,川芎45克,大黄9克,土茯苓15克。【用法】以水300毫升,煎取150毫升,温服。【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生肌。【按语】本方适用于杨梅疮结毒诸症。

二、扶正解毒类方

芎归二术汤

【组成】白术、苍术、川芎、当归、人参、茯苓、薏苡仁、皂角刺、厚朴、防风、木瓜、木通、穿山甲(炒)、独活各3克,金银花6克,甘草3克,精猪肉60克,土茯苓30克。【用法】以水900毫升,煎至450毫升。分2次温服,渣再煎服。【功效】扶正,清热,解毒。【按语】本方适用于杨梅结毒,已成未成及溃后腐肉臭败,不能生肌收敛者。

参术二花汤

【组成】人参、白术、木瓜、防己、金银花、天花粉、薏苡仁、白鲜皮、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各3克,土茯苓60克,威灵仙18克,甘草15克。【用法】水三碗煎至二碗,作2次服。疮在上,食前服;疮在下,食后服。【功效】补气养血,清热解毒。【按语】本方适用于杨梅疮。疮在下部,加牛膝15克;元气虚极,倍加人参、当归;毒盛倍加金银花。

却毒益正汤

【组成】白芍18克,白茅根、生甘草各12克,生黄芪45克,大腹皮6克,金银花、蒲公英、冬虫夏草各10克。【用法】水煎服。【功效】扶正解毒。【按语】本方适用于杨梅结毒或先天梅毒。

利气导滞汤

【组成】川楝子3克,赤芍、马鞭草各12克,萹蓄、大黄、蒲公英、金银花、甘草各10克。【用法】水煎服。【功效】利气导滞,益血解毒。【按语】本方适用于杨梅结毒或先天梅毒。

三、祛风解毒类方

搜风解毒汤

【组成】土茯苓、薏苡仁各12克,金银花、防风、木通、木瓜、白鲜皮各6克,皂角子5克。【用法】上药用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温服。【功效】祛风渗湿,清热解毒。【按语】本方适用于杨梅结毒,初起结肿,筋骨疼痛;或服轻粉后筋骨挛痛,瘫痪不能动者。服药期间,忌食清茶、牛、羊、鸡、鹅、鱼、肉,戒房事。

痛风杨梅疮方

【组成】当归、防风、牛膝、羌活、甘草、木瓜、金银花、皂角子、熟地黄、川芎各3克,硬饭120克。【用法】上药用水2 500毫升,煎取1 500毫升,分2次温服,药渣再煎,作茶用。【功效】祛风活血,解毒消肿。【按语】本方适用于痛风杨梅疮。

杨 梅 疮 方

【组成】胡麻仁、蔓荆子、枸杞子、荆芥、牛蒡子、栀子、防风、黄连、大黄各6克,黄柏、苦参、山豆根、轻粉、白蒺藜各3克。【用法】共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5克,每日2次。【功效】祛风胜湿,清热解毒。【按语】本方适用于杨梅疮。

荆芥解毒汤

【组成】土茯苓15克,当归、黄芩、川芎、地黄各9克,荆芥6克,芍药、甘草各15克。【用法】水煎服。【功效】活血祛风,清热解毒。【按语】本方适用于杨梅疮。

千里光明汤

【组成】青木香、黄连、黄柏、黄芪、荆芥、防风、苦参、苍耳子、蛇床子、羌活、升麻、麻黄、甘草各15克,鸡肠草(焙)、冬青叶各12克。【用法】水煎外洗。【功效】祛风解毒。【按语】本方适用于杨梅疮毒邪陷伏,延溃不能杜绝,手足心皮干枯类似白鹅掌风,筋骨疼痛,并起风块者。

消风败毒散

【组成】当归尾、川芎、赤芍、生地黄、升麻、葛根、黄芩各3克,黄柏、黄连、连翘、防风各24克,羌活、金银花、甘草各15克,蝉蜕2个。【用法】水煎热服。【功效】疏风活血,清热解毒。【按语】本方适用于杨梅疮初起者。大便秘结加大黄6克,芒硝45克。

透骨搜风散

【组成】透骨草(白花者,阴干)、羌活、独活、紫葡萄、生芝麻、白糖、六安茶、小黑豆、核桃肉、槐枝、生姜各45克,红枣3枚。【用法】用水600毫升,煎取300毫升,露一宿,空腹热服,盖被出汗避风,连服3剂。【功效】祛风止痛。【按语】本方适用于杨梅疮。

四、清热解毒类方

通仙五宝散

【组成】钟乳粉09克,琥珀、冰片各015克,朱砂06克。【用法】共研为细末,入炒飞面适量,分20份。每日用土茯苓500克,水煎2 400毫升。清晨用200毫升送服1份,其余土茯苓汤须一日饮尽。重者可再服一料,无不愈。【功效】解毒清热。【按语】本方适用于杨梅疮毒。

圣灵丹

【组成】珍珠、犀黄、冰片各3克,白乳石6克,琥珀12克,朱砂9克。【用法】在上药中加入飞面120克,研细和匀。每服15克,土茯苓煎汤送服。【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按语】本方适用于杨梅结毒长疮等。

杨梅疮立效方

【组成】轻粉、雄黄各6克,冰片、麝香各02克,朱砂18克。【用法】共为细末,红米饭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无灰酒送服20丸。【功效】清热解毒,祛腐生肌。【按语】本方适用于杨梅疮。

三黄败毒散

【组成】升麻、当归尾、川芎、生地黄、赤芍、葛根、黄芩各3克,黄连、黄柏、连翘、防风各24克,羌活、金银花、甘草各15克,蝉蜕2个。【用法】水煎分服。【功效】解毒清热,活血凉血。【按语】本方适用于杨梅疮。

杨梅结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