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古今性疾病验方选萃
1254100000043

第43章 囊痈

第六节囊痈

囊痈是发于阴囊皮里膜外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以发病急,阴囊皮肤红、肿、热痛,甚至化脓为特征。本病别名称“阴囊痈”、“肾阴发”。

一、初 期 用 方

消炎汤加减

【组成】蒲公英、金银花、大青叶各30克,黄芩、黄柏、黄连各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消肿。【按语】本方适用于囊痈初期,一侧或双侧红肿热痛,范围在3~6厘米,局部肿块,压痛,轻度发热,舌苔薄黄,脉弦带数。

仙方活命饮

【组成】金银花、陈皮、乳香、没药、甘草、归尾、赤芍、贝母、天花粉、白芷、防风、穿山甲、皂角刺、虎杖各适量。【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按语】本方适用于囊痈初期,一侧或两侧红肿热痛,局部结块,压痛,轻度发热,舌苔黄,脉弦数。

清肝渗湿汤

【组成】柴胡、白芍、天花粉、生地黄、川芎、当归、木通、泽泻、龙胆草、黄芩、栀子各适量。【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效】清热解毒,清肝利湿。【按语】本方适用于囊痈初期,一侧或两侧红肿热痛,往来寒热,目赤口干,小便黄赤,舌苔薄白,脉弦带数。

二、酿脓期用方

黄连解毒汤加减

【组成】黄连、黄芩各9克,黄柏、知母、穿山甲各12克,栀子10克,生石膏、连翘各30克,皂角刺20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效】清热解毒,托毒透脓。【按语】本方适用于囊痈酿脓期,阴囊焮热,皮肤薄光亮,形如瓠状,按之痛甚,壮热,口干饮冷,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透脓散加味

【组成】黄芪、当归、川芎、穿山甲、皂角刺、虎杖、连翘各适量。【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效】清热解毒,补虚托毒。【按语】本方适用于囊痈已成,阴囊焮热,皮肤光亮,形如瓠状,按之中软,有波动感,发热,神疲乏力,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三、溃脓期用方

滋阴除湿汤

【组成】柴胡、泽泻、陈皮、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黄芩、知母、地骨皮、贝母、生甘草各适量。【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功效】滋阴清热,利湿。【按语】本方适用于囊痈溃脓期,溃流脓液,黄白质稠,肿痛俱减,疮周红肿,神疲乏力,舌质红少津,脉细。

四、外用方

玉露膏

【组成】玉露散60克,凡士林适量。【用法】调成油膏,直接涂患处,外用纱布固定。【功效】解毒消痈。【按语】本方适用于囊痈初期和酿脓期。

消脓腐外用药方

【组成】二宝丹、金黄膏。【用法】用二宝丹研细撒凡士林纱条作药线引流,外用金黄膏。【功效】消脓腐。【按语】本方适用于囊痈溃脓期。

生肌散

【组成】生肌散(成药)。【用法】用生肌散掺于疮面上,再以红油膏盖贴。【功效】生肌收口。【按语】本方适用于囊痈脓水已尽疮口未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