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
1254000000003

第3章 葛根汤

第三章 葛根汤

【方源】 《伤寒论》。

【组成】 葛根四两(12克),麻黄三两(去节)(9克),甘草二两 (炙)(6克),芍药二两(6克),桂枝二两(去皮)(6克),生姜三两(切)(9克),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用法】 水先煎葛根、麻黄,去白沫,再入诸药煎,温服一次。盖被取微汗。

【主治】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音殊),无汗,恶风。又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者。

【方解】 本方为桂枝汤加麻黄、葛根而成,有发汗解肌、升津液、舒经脉的作用。葛根能起阴气、生津液、散邪解肌。故本方用以治项背强几几,虽发汗而不伤津液,最为适宜。本方为治太阳病未罢而将入阳明的无汗证,故在以下应用中侧重于阳明一边。

【应用】

1. 前额痛 前额为阳明经所循行之部位,疼痛为经气不舒。故不论外感、内伤之前额痛,皆以阳明论治。治疗时,若为外感引起,即用原方;若为内伤头痛,则用本方加当归以补虚,如伴有眩晕者,再加菊花以疏风散热。

2. 前额部黄水疮 黄水疮,是湿热为患。其部位仍属阳明经所循行,故用本方加连翘、苍术以清热解毒燥湿。热除湿去,其疮自愈。

3.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有面侧麻痹和前额麻痹之分。若以前额麻痹为主者,可用本方加当归,以活血通络;若因外伤而至者,可再加桃仁以加强活血之功。

4. 眼疾 本处眼疾,是指眼内角发红流泪,疼痛而牵引额部者,可用本方加菊花以疏散风热。

5. 软疣 软疣,是多个高出于皮肤的疣瘤,其疣不红不痛不痒。祖国医学认为,是风湿之邪所致。发于颈侧部者,可用本方加苍术、防风以燥湿驱风。

6. 红肿痛 红肿痛,是热邪侵犯经脉所致。若发病部位于合谷穴者,可用本方疏通经络,其热可随经而散,则红肿疼痛自愈。

7. 膝关节外侧肿胀 膝关节外侧肿胀,是指外膝眼部位肿痛难忍,压之内有弹性,抽之内有液体,西医多诊断为膝关节滑囊炎。祖国医学认为,是湿邪所致。其部位仍属阳明经所循行,故仍用本方加苍术、茯苓,以疏通经络、燥湿利湿,湿邪除则肿胀消、疼痛止。

8. 麻疹 麻疹属火邪,后有详述。若发热无汗,体温升高达40℃以上,皮肤色青而疹欲出入不得者,可用本方以发之。疹出热去,其症可解。

病案举例

例一:郭某,男,29岁,辽宁省人,甘肃省博物馆干部。1978年11月26日初诊。

患者于半年前前额部发生黄水疮,经中西医多方治疗无效。现局部发痒,黄水流到哪里即新发黄水疮,局部溃烂渗出较多黄色液体,结有黄痂。辨证为阳明经湿热。

方用本方加苍术、连翘治之:葛根12克,麻黄9克,桂枝6克,甘草(炙)6克,白芍6克,生姜9克,大枣4枚,苍术12克,连翘9克。水煎分二次服。三剂。并嘱其服药后疮疡可能发出更多,是湿热之邪向外发散之征象,不必停药。

二诊:患者服上药后,果然面部发生疮疡更多。继用上药,再服三剂。

三诊:患者服上药后,前额部疮疡开始干燥结痂脱落,再未新发。继用上方三剂。

四诊:服上药九剂,前额部疮疡全部退净,局部皮肤发暗,留有疮疡愈后之痕迹。停药随访观察,一月后病又复发,前额部又出现新的疮疡,表面有渗出液。又用上方三剂后病愈,观察数月,再未复发。

例二:王某,男,25岁,皋兰县人,通渭县农机厂工人。1973年4月18日初诊。

患者于三月前因出差坐汽车时,由于汽车发生事故后致头部外伤而发生右侧口眼斜,左眼闭不住、左前额抬头纹消失,左口角流口水,舌向右斜,左鼻唇沟消失,说话漏气、言语吐字不清。经当地医院以祛风方药治疗数月无效,遂来兰诊治。辨证为因外伤致阳明经络受阻。

方用本方加桃仁、当归治疗:葛根12克,桂枝6克,麻黄9克,生姜9克,甘草6克,白芍6克,大枣4枚,桃仁9克,当归9克。水煎分二次服。三剂。

二诊:患者服上药后前额部开始出现皱纹,左眼闭合较前为好,面部自感较前柔和。继用上方。

三诊:患者服上方后,病情继续好转。服药三十余剂,病告痊愈,患者闭眼自如、前额抬头纹恢复,口亦不歪,言语吐字清晰,吃饭喝水如常。停药观察数月,再未复发。

例三:李某,男,18岁,甘肃成县抛砂公社社员。1970年7月18日初诊。

患者由父亲搀扶来就诊时,自述左膝关节肿胀疼痛已半月余,无发冷发热,大小便均正常。检查:左膝关节外髁部肿胀、有压痛,皮肤颜色正常,局部并不红肿,膝关节屈伸和走路时疼痛加剧,走路跛行,但不活动时不痛。西医诊断为左膝关节滑囊炎。患者舌体胖,苔薄白,脉滑。辨证为湿留足阳明经。

方用本方加苍术、茯苓治疗:葛根12克,麻黄9克,桂枝3克,白芍6克,甘草(炙)6克,生姜9克,大枣4枚,苍术12克,茯苓9克。水煎分二次服。三剂。

二诊:患者服上药后,疼痛大为减轻,走路已不需别人搀扶而自行2.5公里来就诊,但走路时仍有疼痛。患者坐位做膝关节屈伸活动时已不疼痛。局部肿胀也较前缩小。脉舌仍同上。继服上方三剂。

三诊:患者服上方三剂后,疼痛又有减轻,走路时已不甚疼痛,只是走路多时仍感疼痛,尤其走下坡路时疼痛加剧。局部膝关节肿胀已不明显,尚有深压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仍用上方去苍术、茯苓,再服三剂。

四诊:患者服上药后,走平路已无疼痛,唯在负重物时尚有疼痛感,局部肿胀、压痛全都消失。嘱其间断服用上药,以善其后。

誅 体会:人体前额和膝关节外髁部均为阳明经脉循行之部位,而葛根汤是治太阳经证未罢转入阳明经证无汗之方剂,所以方名不称麻桂汤而叫葛根汤者,是侧重阳明一边,为阳明经证无汗之主方。以上三例,例一为阳明经湿热,故加苍术、连翘以除湿清热;例二为外伤而致阳明经之气血瘀阻,故加当归、桃仁以活血;例三为湿邪阻滞阳明经脉,故加苍术、茯苓以燥湿、渗湿;四诊去苍术、茯苓者,是取其肿胀已消、湿邪已去之故。

吴茱萸汤

【方源】 《金匮要略》。

【组成】 吴茱萸一升(9克),人参三两(9克),生姜六两(18克),大枣十二枚(4枚)。

【用法】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主治】 呕而胸满者,干呕、吐涎沫、头痛者。

【方解】 胸为阳位,呕而胸满是阴邪占居阳位,故重用生姜、吴茱萸之大辛大温,以通胸中之阳气,破阴邪之气;以人参、大枣的一阳一阴,以健脾胃,镇逆上之阴,使阳气复而阴邪自消,各症自愈。

【应用】

1. 前额痛 前额痛,是阳明经脉中寒所致。症见前额冰凉疼痛、呕吐酸水、脉沉迟者,可用本方以温胃降逆。寒邪得温而散,经脉遇温而通,其症自愈。

2. 大肠痈 大肠痈属热证虽多,但也有虚寒相结于大肠者。症见下腹疼痛,时间较长,缠绵不愈,大便闭塞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用本方以温散寒邪。本方虽属阳明胃之方剂,但胃肠之气相通本为一家,大肠也属阳明。今大肠寒结,故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