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中国近代民族化学工业的拓荒者:侯德榜的故事
12537100000003

第3章 在英华书院

在姑妈的资助下,13岁的侯德榜进入了当时有名的英华书院学习。

英华书院是美国美以美教会在福州开办的一所教会中学,坐落在福州仓前山鹤龄。这里环境幽静,景色秀丽。这家书院无论是教师水平、教学设备、图书仪器,还是在生活设施等方面,都是当时福州其他学堂所无法比拟的。

侯德榜进入这所洋学堂读书,祖父、父亲都对他寄予了殷切的希望,希望他能够出人头地。

临走的那天,天刚蒙蒙亮,一家人都起来了,为德榜打点行装。看着父母为他忙碌的身影,德榜心里感动极了,他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报答亲人们的恩情。德榜走到院子中,抬头仰望,天空中还闪烁着几颗星星。在晨星下,看看他已经生活了13年的农家小院,那熟悉的竹篱板舍,门前的羊肠小道,房屋西面那片绿油油的荔枝树林,那是他经常读书的地方。看着这熟悉的一切,他心中不禁掠过一丝浓浓的惜别之情,仿佛家中的一草一木都在挽留着他。他想:再不能随爸爸下地干活了;再也不能每天帮助妈妈生火做饭了;再也不能每天听爷爷给他朗诵李白、杜甫的诗了……

他真的不愿意离开他所熟悉、喜欢的一切,不愿离开亲人们,但是,要去的地方对他有太大的吸引力了,那里有许多的知识营养等待他去汲取。

动身时,看着为他送行的爷爷、奶奶、妈妈、小弟,他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这时,爷爷走了过来,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德榜,你是咱们侯家第一个进洋学堂念书的,一定要刻苦学习,奋发向上,将来做有出息的人,为侯家增光添彩。”

记下了爷爷的话,他毅然地走向了村外那条幽远的小路。

爸爸一直把他送到了英华书院。

在英华书院,侯德榜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和钦佩。

侯德榜共在英华书院学习了3年。这是奠定他一生思想基础的3年。这3年他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书本上的知识和书本外的知识。

这期间,一位百科书似的黄先生对他影响最大。

黄先生在英华书院教书。他博学多才、平易近人,非常喜欢侯德榜这个聪明好学的学生,侯德榜也从心里敬佩这位老师的学识和为人。自从入读书院以来,他从黄先生那儿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空闲的时间,他常常到黄先生的住所去,他喜欢听黄先生滔滔不绝地讲述科学家刻苦奋斗的经历;讲康梁二人的变法运动;讲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慢慢地,他懂得了,他不仅要为自己的家族争光,而且他还要为自己的大家族——中华民族争光,要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爱自己的祖国。

一个星期天的傍晚,德榜在江边慢悠悠地散步。白天,一整天地泡在图书馆中,看书看得他眼睛发麻,腰酸背痛,他想出来舒展一下筋骨。

走到码头,他看到了许多印着洋文字母的货轮停泊在那里,几个手持皮鞭的洋人正驱赶着身负重物的中国人。这些人大多为中年男子,他们衣衫褴褛,多数上身裸露,身上还留着清晰可见的伤痕。忽然,一个瘦弱的中年男子体力不支,倒了下去,这被他后面的一个手持皮鞭的洋人看见,洋人立即走了过来,嘴里一边吆喝着,一边举起手中的皮鞭向那个倒下去的中国人抽打。那个苦力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哀号。德榜顿时感到那“啪啪”的皮鞭声不是抽打在那个搬运工的身上,而是重重地抽打在自己的心上,他感到一阵难忍的剧痛。

看到这里,他再也忍受不住了,他怒不可遏,正准备冲上前去制止。正在这时,一只有力的大手从后面抓住了他的肩膀,他回头一看,是书院的黄先生。

黄先生并未说什么,拉着德榜向书院方向走去。路上,黄先生对他说:“外国人在中国有特权,他们勾结官僚,奴役中国的劳动人民。洋人只花几个银元就可以买到一个中国的劳力。他们对待这些廉价雇佣来的中国苦力就像对待牲畜一样,他们在每个苦力的身上刻上洋文编号,有的还被卖到外国去,许多人在被运往国外的轮船上被折磨致死,尸体被抛入了大海。”

听到这里,侯德榜不禁问道:

“洋人凭什么欺侮我们中国人?”

“因为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衰弱,科学技术落后于人家呗!如果我们也有他们那样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强大的军队,看谁还敢来欺侮我们!"接着,黄先生又深有感慨地说:

“德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啊!你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振兴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

黄先生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德榜深深地记在了心上。他暗下决心:要用科学来拯救苦难中的祖国。也就从那时起,他决心要为祖国的科技事业献出自己一生的时间和精力。

洋人凌辱、虐待中国人民,清政府却奉行卖国求荣的政策,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利诱之下,签订了一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这些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限愤慨,工人开始罢工,学生开始罢课,各界人士纷纷支援,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取消虐待华工的特权。英华书院的爱国学生也组织了罢课,侯德榜毅然参加了爱国的罢课请愿运动。往日平静的校园顿时变成了学生们向美帝国主义者声讨的战场。

由于英华书院是美国的教会中学,校方当然不能允许学生们对美国抗议。就在侯德榜入读书院的第三年(1906)初,校方把参加罢课的一百多名学生开除出校。侯德榜也在被开除之列。

不久,福州爱国绅士陈宝琛另建一所中学,侯德榜与许多被开除的学生转到这所中学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