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肝胆病名家医案
1253700000075

第75章 胆囊息肉 (3)

第20章 胆囊息肉 (3)

组成: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柴胡,牡丹皮,栀子,炙甘草。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牡丹皮,炮附子,官桂,川牛膝。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

功效:温补肾阳,利水消肿。

金匮肾气丸(又名八味肾气丸,八味地黄丸或桂附地黄丸,《金匮要略》)

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桂枝,附子。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6g,每日2~3次。

功效:温补肾阳。

理中汤(《伤寒论》)

组成:人参,附子,白术,干姜。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羚羊角汤(《医方类聚》)

组成:羚羊角,防风,赤茯苓,人参,五味子,知母,茺蔚子,黄芪。

用法:水煎服。

功效:平肝熄风,养血明目,行滞通络。

六君子汤(《医学正传》)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制半夏。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六磨汤(《和剂局方》)

组成:木香,枳壳,乌药,沉香,槟榔,大黄。

用法:水煎服。

功效:理气导滞。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牡丹皮。

用法:上为末,炼蜜为丸。

功效:滋阴补肾。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车前子,泽泻,木通,生地黄,当归,生甘草。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龙荟丸(又名当归龙荟丸)(《丹溪心法》)

组成:当归,龙胆草,芦荟,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大黄,木香,麝香。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温水送服。

功效:清泻肝胆实火。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连翘,赤小豆,杏仁,桑白皮,大枣,炙甘草,生姜。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表散邪,清利湿热退黄。

木香顺气散(《万病回春》)

组成:木香(另研),砂仁,乌药,香附,青皮(去瓤),陈皮,半夏(姜炒),厚朴(姜炒),枳壳(麸炒),官桂,干姜,甘草。

用法:上锉一剂,加生姜三片,水煎,木香末调服。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消聚。

暖肝煎(《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枸杞子,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茯苓,生姜。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千金犀角散(《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犀角(用水牛角代之),黄连,升麻,山栀,茵陈。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开窍醒神。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组成:青蒿,知母,生地黄,鳖甲,牡丹皮 。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清热。

清营汤(《温病条辨》)

组成:犀角(用水牛角代),生地黄,玄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金银花。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营凉血。

人参养荣汤(《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熟地黄,当归,白芍,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黄芪,桂心,橘皮,五味子,远志,生姜,大枣。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三仁汤(《温病条辨》)

组成:杏仁,白蔻仁,薏苡仁,飞滑石,白通草,半夏,竹叶,厚朴。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三妙丸(《医学正传》)

组成:黄柏,苍术,牛膝。

用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

功效:清热燥湿。

参附龙牡汤(《验方》)

组成:人参,附子,龙骨,牡蛎。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回阳固脱。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白扁豆,陈皮,薏苡仁,山药,甘草,莲子,砂仁,桔梗。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十灰散(《十药神书》)

组成:侧柏叶,白茅根,茜草,荷叶,牡丹片,棕榈皮,大蓟,小蓟,山栀,大黄。

用法:上药各烧灰存性,研极细末,用纸包,碗盖于地上一夕,出火毒,温水送服。

功效:凉血止血。

疏肝散结方(印会河经验方)

组成:柴胡,当归,赤芍,丹参,生牡蛎 (先煎),玄参,川贝母,海藻,昆布,海浮石 (先煎),夏枯草。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肝解郁,软坚散结。

参麦饮(《症因脉治》)

组成:红参,麦冬。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固脱,养阴生津。

实脾饮(《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茯苓,白术,木瓜,炙甘草,木香,大腹皮,草果,炮附子,干姜,厚朴。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黄芪,肉桂。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补气血。

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五灵脂,蒲黄。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四逆散(《伤寒论》)

组成: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

用法:水煎服。

功效: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组成: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血和血。

桃仁承气汤(即桃核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

用法:水煎前四味,溶服芒硝。

功效:破血下瘀。

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

组成:乌药,木香,小茴香,巴豆,川楝子,青皮,槟榔,高良姜。

用法:将巴豆打破,同川楝子用麸炒黑,去巴豆及麸皮不用,余药共研为末,和匀,温酒送服。

功效: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调营饮(《证治准绳》)

组成:莪术,川芎,当归,延胡索,赤芍药,瞿麦,大黄,槟榔,陈皮,大腹皮,葶苈子,赤茯苓,桑白皮,细辛,官桂,炙甘草,生姜,大枣,白芷。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苇茎,桃仁,薏苡仁,冬瓜仁。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胃苓汤(《丹溪心法》)

组成: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厚朴,陈皮,苍术,甘草,大枣,生姜。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湿和胃,行气利水。

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

用法:水煎服。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乌梅丸(《伤寒论》)

组成:乌梅肉,青椒(去目),细辛,黄连,黄柏,干姜,附子(炙),桂枝,人参,当归。

用法:上药捣为泥状,和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丸(6g),每日2~3次,水送服或入汤药煎服。

功效:温阳泄热,安蛔止痛。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吴茱萸汤(《伤寒论》)

组成:吴茱萸,人参,大枣,生姜。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中补脾,降逆止呕。

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黄芩,制半夏,人参,甘草,大枣,生姜。

用法:水煎服。

功效:和解少阳,疏肝解郁。

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犀角(可以用水牛角代替),生地黄,芍药,牡丹皮。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散瘀。

小建中汤(《伤寒论》)

组成:芍药,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小陷胸汤(《伤寒论》)

组成:黄连,半夏,瓜蒌。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化痰散结。

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柴胡,白芍,茯苓,白术,炙甘草,当归,薄荷,生姜。

用法:水煎服。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泻心汤(《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黄芩,黄连。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泻火止血。

旋覆花汤(《金匮要略》)

组成:旋覆花,新降(用茜草或红花代之),葱。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行气活血,通阳散结。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

用法:水煎服。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生地黄,麦冬,沙参,枸杞子,当归,川楝子。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疏肝。

茵陈蒿汤(《伤寒论》)

组成:茵陈,栀子,大黄。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利湿退黄。

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

组成:茵陈,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

用法:水煎服。

功效:利湿退黄。

茵陈术附汤(《医学心悟》)

组成:茵陈,白术,附子,干姜,炙甘草,肉桂。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温中化湿,利胆退黄。

玉枢丹(又名紫金锭)(《片玉心书》)

组成:山慈菇,红大戟,千金子霜,五倍子,麝香,雄黄,朱砂。

用法:上为细末,糯米糊做锭子,阴干,温水送服。外用醋磨,调敷患处。

功效:化痰开窍,辟秽解毒,消肿止痛。

禹余粮丸(《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蛇黄,禹余粮,羌活,木香,茯苓,川芎,牛膝,白豆蔻,土茴香,莪术,桂心,炮姜,青皮,三棱,白蒺藜,炮附子,当归。

用法:上为细末,炼制成丸,温水送服。

功效:温中行气利水。

枳术丸(《脾胃论》)

组成:枳实,白术。

用法:上药为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温水送服。

功效:健脾消痞。

至宝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水牛角,朱砂,雄黄,生玳瑁屑,琥珀,麝香,龙脑,金箔,银箔,牛黄,安息香。

用法:将水牛角、玳瑁为细末,入余药研匀,将安息香膏重汤煮,凝成后,入诸药中和成剂,搓为丸。

功效:清热开窍,化浊解毒。

紫雪丹(《外台秘要》)

组成:石膏,寒水石,滑石,磁石,水牛角,羚羊角,沉香,清木香,玄参,升麻,炙甘草,丁香,芒硝,硝石,麝香,朱砂,黄金。

用法:先煮五种金石药,再纳八物,煮后去滓,溶硝石、芒硝于其中,放于盆中半日欲凝,纳研朱砂、麝香并搅调,寒之二日成霜雪紫色。

功效:清热开窍,熄风止痉。

中满分消丸(《兰室秘藏》)

组成:厚朴,枳实,黄连,黄芩,知母,半夏,陈皮,茯苓,猪苓,泽泻,砂仁,干姜,姜黄,人参,白术,炙甘草。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除满。

舟车丸(《景岳全书》)

组成:甘遂,芫花,大戟,大黄,黑丑,木香,青皮,陈皮,轻粉,槟榔。

用法:水煎服。

功效:攻下逐水,理气消满。

左金丸(《丹溪心法》)

组成:黄连,吴茱萸。

用法:上药为末,水调成丸或蒸饼为丸,温水送服。

功效:清泻肝火,降逆止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