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肝胆病名家医案
1253700000047

第47章 脂肪肝

第12章 脂肪肝

脂肪肝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致使肝内脂质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变化。

本病属于中医“肝癖”、“胁痛”、“积聚”等范畴。嗜食肥甘厚味,贪逸少劳,或感受湿热病邪,导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产生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积于肝,影响到脾、肾、胃等脏腑。其病性属本虚标实,病位在肝。此外,由于津血同源,痰湿、瘀血可互化。由痰致瘀或由瘀致痰,痰瘀搏结成为新的病因,可使病情缠绵,或病情进展,变生他证。

一、辨 证 论 治

脂肪肝中医辨证的关键是分虚实,辨寒热,别痰瘀,定脏腑。治疗多从“邪”字着眼,主张攻邪为主,强调祛瘀、化痰二法并重,佐以养肝血、健脾气之品;到后期,可适当佐以扶正之品。

(一)肝郁气滞

【证候】胸闷,胁肋胀痛,口苦,肝脏大或不大,乳房胀痛,大便不畅,食少,舌质淡,苔白,脉弦。

【分析】肝失疏泄,气机不利,故胁痛,胸闷不舒,乳房胀痛;气滞血瘀,肝血瘀阻故肝脏大;肝病及脾,脾失健运则腹胀,大便不畅,食少;气血不足,则舌淡苔白;脉弦为肝郁气滞之象。

【治法】疏肝理脾。

【方药】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加味。

瘀血阻滞胁肋刺痛者,加延胡索、丹参;气虚神疲乏力者,加黄芪、党参;恶心舌苔厚腻者,加半夏、茵陈;食欲缺乏者,加神曲、山楂。

(二)湿热蕴结

【证候】右胁下闷胀,有时可触及肿大之肝脏,质软,口苦发黏,体胖困重,时有恶心,或目微黄,小便淡黄,大便溏或黏,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脂肪肝痰湿蕴结于内,故可见体胖困重,肝脏大;湿热上干脾胃则恶心;日久化热,则口苦发黏,或目微黄,小便淡黄,大便溏或黏。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湿热蕴结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伤寒论》)加减。

黄疸者,加栀子、半边莲、鸡骨草、溪黄草;恶心欲吐者,加半夏、竹茹、苏叶;大便不畅者,加大黄。

(三)瘀血阻滞

【证候】肝脏大,胁下刺痛,痛处固定,肝区疼痛拒按,面颈部可见赤丝血缕,舌质黯,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分析】肝主血,肝血瘀阻则肝脏大,胁下刺痛,重者面颈部或可见赤缕红丝;舌质黯或有瘀斑,脉细涩为肝血瘀阻之象。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加味。

胁肋胀满、嗳气叹息者,加柴胡、白芍;小便不利者,加益母草、泽泻;肝脾大者,加莪术、三棱、茜草;气虚者,加黄芪、党参。

(四)肝肾亏损

【证候】肝区隐痛,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大便溏,小便清长或有夜尿,舌淡或有齿印,脉沉细乏力。

【分析】本病后期,肝肾耗伤,肝肾所主失养则肝区隐痛,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阳不化气,亦不温脾则小便清长或有夜尿,大便溏;舌淡或有齿印,脉沉细乏力为肝肾亏虚舌脉。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六味地黄汤(《小儿要证直诀》)加味。

阴虚五心烦热者,加白薇、黄柏、生地黄、酸枣仁;阳虚不能化气者加桂枝、黄芪;脾失健运加白术、黄芪;大便干燥者,加桃仁、火麻仁;口干舌燥者,加麦冬、天花粉、玉竹、百合。

二、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一)刑锡波治疗脂肪肝验案(《现代名中医类案选》)

王某,女,42岁。

患慢性肝炎3年,胸胁痛,经常卧床休息,吃高营养食物,半年来身体渐胖,头晕胸闷,胸胁疼痛加剧,食欲好,大便秘结,身倦不愿活动。检查:体质肥胖,肝大肋下4横指,质软。化验:肝功能正常。腹腔镜肝活检:肝细胞脂肪浸润,诊为脂肪肝。脉弦滑,舌质淡红,苔黄腻。

辨证:肝郁气滞,痰湿阻络。

治法:疏肝理气,祛痰通络。

【处方】丹参15g,青皮12g,栀子、枳实、郁金、乳香、没药、五灵脂、三棱、沉香各9g,甘草6g。

二诊:连服5剂,胸胁疼痛减轻,脉舌如前。仍依前方治疗。加礞石、大黄、皂刺、丹皮,减栀子、没药、沉香、丹参。又服5剂,每日溏便3~4次,便中有油腥物,胁痛大减,胸闷消失,脉沉缓。舌质淡,苔薄黄。是瘀浊下行,气血畅通之象。

【处方】钩藤、丹参各15g,礞石、皂刺、三棱、莪术、郁金、乳香、五灵脂、胆南星各9g,甘草6g。

连服5剂,症状消失,肝肋缘下2横指、质软。仍依前方配成丸药,又服1个月,肝肋缘下1横指,体重较前减10㎏。肝功能化验正常。

【解析】患者有慢性肝炎病史3年,迁延不愈转变为脂肪肝,属中医“积聚”范畴。肝之脉布两胁,肝郁气滞故胁痛;肝病及脾,脾失健运,患者又卧床少动,过食肥甘厚味致湿浊凝聚成痰,气机被阻,气血不畅,痰血搏结于胁下而成积块。刑氏治以疏肝理气,祛痰通络,因患者体质较好,方中礞石、皂刺、大黄、三棱、莪术等峻猛攻逐之品荡涤湿痰、破血祛瘀,积证渐解,疗效明显。后又配制丸药,缓图收功。

(二)岑鹤龄治疗脂肪肝验案(《鹤龄医话》)

林先生,年仅30,少年发迹,已跻身商界名流,饱食征逐,无日或停,身重日增,已超常人。平时虽健康无病,却甚注意身体检查,月前偶抽血做肝功能试验,竟发现谷丙转氨酶过高,提示肝功能有损,随即做肝脏扫描,亦发现肝脏增大。林君以为患肝炎,情绪低落,忧心忡忡,终日不释,因得友介,遂来求诊。余再给予抽血检查,结果为乙肝抗原阴性;血胆固醇高出数倍,结合其病史资料,认为乃是脂肪肝,而非肝炎病,经给解释后,病人有信心配合治疗。辨证属气滞湿阻,肝失疏泄。治以行气导滞,化湿疏肝,减肥降脂法。

【处方】自订方“去脂保肝汤”:丹参30g,赤芍18g,虎杖30g,乌梅18g,甘草9g,每日服1剂。并用山楂(干品)每日24g,煎水分次在饭后饮用。

随嘱要适常运动,减食,减身段,减高脂食物。

【解析】痰湿蕴结于肝脏致肝气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痰血结聚而成脂肪肝,一般治疗上多用理气化痰祛湿之品,岑氏以自拟“去脂保肝汤”治疗,方中以丹参、赤芍活血化瘀,虎杖活血兼能清利肝胆,山楂疏理肝之气机,方中用乌梅,因为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乌梅具有较好的利胆作用,全方合用共奏行气导滞疏肝之效。方中虽无化痰祛湿之品,然肝胆气机通畅则痰湿自化,本案为以活血药为主治疗脂肪肝的成功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