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科用药速查
1253100000092

第92章 清热剂 (1)

第三节 清热剂 (1)

一、清热泻火剂

牛黄清火丸

规格蜜丸:3g适应证清热、散风、解毒。用于头晕,口鼻生疮,风火牙痛,咽喉肿痛,耳鸣肿痛、痄腮红肿等症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丸,每日2次。儿童酌减用药提示服用前除去蜡皮、塑料球壳;不可整丸吞服。

五粒回春丸

适应证解肌透表,清热化痰。用于感冒发热,鼻流清涕,隐疹不出,咳嗽用法用量口服:1岁每次服1粒;2岁每次服2粒;3岁以上每次服5粒,每日2次用药提示服药避风。发疹、有便泻者忌服。

小儿双清颗粒

规格颗粒剂:2g适应证清热解毒,表里双解。用于小儿外感属表里俱热证,见发热、流涕、咽红、口渴、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开水冲服:周岁以内小儿每次0.5~1袋,1~3岁每次1~1.5袋,4~6岁每次1.5~2袋,7岁以上每次2~2.5袋,每日3次;重症者于服药后2h加服1次用药提示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风寒感冒者不适用,表现为发热、畏冷、肢凉、流清涕,咽不红者。高热者38.5℃以上及重症患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脾虚易腹泻者慎服。服药3d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口服液)

规格口服液:5g适应证发汗解表,清里退热。消炎、退热、抗病毒三效合一。 用于小儿外感发热,症见:发热、头身痛、流涕、口渴、咽红、溲黄、便干等用法用量口服:1岁以内,每次2.5g;1~3岁每次5g;4~6岁每次7.5g;7~14岁每次10g;每日4次,3d为1个疗程。

二、清热解毒剂

清热解毒颗粒(胶囊、片、口服液)

规格颗粒剂:9g(无糖型);18g。胶囊剂:0.3g。片剂:0.3g;0.32g(薄膜衣片);0.52g。口服液:10ml适应证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颗粒剂,每日3次,每次1~2袋;胶囊剂,每日3次,每次2~4粒;片剂,每日3次,每次2~4片;口服液,每次10~20ml,每日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用药提示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脾胃虚寒,症见腹痛、喜暖、泄泻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孕妇忌服。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服药3d后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万应颗粒(胶囊)

规格颗粒剂:1g;胶囊剂:0.3g;0.15g适应证用于邪毒内蕴所致的口舌生疮、牙龈咽喉肿痛、小儿高热、烦躁易惊用法用量口服:每次0.3~0.6g,每日2次,3岁以内小儿酌减用药提示孕妇慎用。

新清宁片

规格片剂:0.3g适应证用于内结实热所致的喉肿、牙痛、目赤、便秘、下痢、发热;感染性炎症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5片,每日3次;必要时可适当增量;学龄前儿童酌减或遵医嘱;用于便秘,临睡前服5片用药提示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脾胃虚寒者慎用;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服药后大便次数每日2~3次者,应减量;忌烟、酒及辛辣、油腻食物;服药3d后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复方大青叶合剂

规格合剂:10ml;100ml适应证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咽喉红肿,耳下肿痛,胁痛黄疸等症,及流感、腮腺炎、急性病毒性肝炎见有上述症状者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20ml,每日2~3次。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每次30ml,每日3次。

赛金化毒散

规格散剂:0.5g适应证清热解毒。用于小儿毒火内热、口疮、咽炎、咳嗽、便秘用法用量口服:周岁至3岁每次0.5g,每日2次,周岁以下酌减。

板蓝根颗粒(片、口服液)

规格颗粒剂:5g;3g(无糖型);片剂:1g(每片相当于原药材量);口服液:100ml;10ml适应证清热解毒。用于病毒性感冒,咽喉肿痛用法用量口服:颗粒剂:每次1~2袋,每日3~4次。片剂:每次2~4片,每日3次。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4次。儿童酌减用药提示风寒感冒者不适用;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正在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糖尿病患者不宜服用含糖颗粒剂和口服液。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服药3d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发热咳嗽加重,并有其他症状如胸闷、心悸等时应去医院就诊。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成药比拜克胶囊。

规格胶囊剂:0.36g适应证用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牙龈炎、发热烦躁、头痛目赤、牙龈肿痛、口臭、口舌生疮、便秘用法用量口服:小儿1~2粒,3岁以下每日3~4次酌减用药提示部分患者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

复方双花颗粒(片、口服液)

规格颗粒剂:6g;片剂:0.6g;口服液:10ml适应证清热解毒,利咽消肿。用于风热外感,症见:发热、微恶风、头痛、鼻塞流涕,咽红而痛或咽喉干燥、灼痛(吞咽则加剧)、咽扁桃体红肿用法用量口服:颗粒剂:成人每次6g,每日4次;儿童3岁以下每次3g,每日3次;3~7岁每次3g,每日4次;7岁以上每次6g,每日3次,疗程3d。片剂:成人每次4片,每日4次;儿童3岁以下每次2片,每日3次;3~7岁每次2片,每日4次;7岁以上每次4片,每日3次,疗程3d。口服液:成人每次20ml,每日4次;儿童3岁以下每次10ml,每日3次;3~7岁,每次10ml,每日4次;7岁以上每次20ml,每日3次,疗程3d用药提示风寒感冒者不适用,其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对本品有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服药3d后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如胸闷、心悸等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滋补性中药。

金莲清热颗粒

规格颗粒剂:5g(无糖型)适应证清热解毒、利咽生津、止咳祛痰。用于外感热证。症见发热、口渴、咽干、咽痛、咳嗽、痰稠及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见有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1袋,每日4次;小儿1岁以下每次半袋,每日3次;1~15岁每次半至1袋,每日4次用药提示孕妇禁用。素体脾胃虚寒者和脾胃虚寒泄泻者慎服。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发高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服药3d症状无缓解者,应去医院就诊;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小儿热速清颗粒(口服液)

规格口服液:10ml;颗粒剂:6g适应证有清热解毒,泻火利咽。用于小儿外感风热所致的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用法用量口服:口服液1岁以内每次2.5~5ml;1~3岁每次5~10ml,3~7岁每次10~15ml,7~12岁每次15~20ml,每日3~4次。颗粒剂:1岁以内每次2g;1~3岁每次6g;3~7岁每次9g;7~12岁每次12g;每日3次用药提示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风寒感冒者不适用。脾虚易腹泻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发热体温超过38.5℃的患者,应去医院就诊。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如病情较重或服药24h后疗效不明显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小儿导赤片

规格片剂:0.3g适应证清热利便。用于胃肠积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牙根出血,腮颊肿痛,暴发火眼,大便不利,小便赤黄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周岁以内酌减用药提示忌辛辣食物。

三、清热祛暑剂

辟瘟片

规格片剂:每片重0.3g适应证用于感寒触秽,腹痛吐泻,头晕胸闷用法用量急救药。需要时口服 2~4片,小儿酌减用药提示孕妇忌服。

玉枢散

规格散剂:0.6g适应证适用于内治湿温时邪,头晕胸闷,腹痛吐泻及小儿痰壅惊闭等症;外敷痈疽疔疮,肿核结毒等症用法用量口服:每次0.6~1.2g,小儿减半。外敷:用温开水调匀,涂敷患处,日敷数次,常蘸水潮润,易使药性吸入用药提示忌辛辣、油腻。

甘露解热口服液

规格口服液:10ml适应证清热解毒,解肌退热。用于内蕴伏热,外感时邪引起的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咽喉肿痛,大便秘结等症用法用量口服:1~3岁,每次10ml;4~6岁,每次20ml;周岁之内酌减,4h 1次,热退停服用药提示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周氏回生丸(时疫止泻丸)

规格丸剂(糊丸):1.5g(每10粒重)适应证祛暑散寒,解毒辟秽,化湿止痛。用于寒霍乱,干霍乱,痧胀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粒,每日2次。

清瘟解毒丸(片)

规格丸剂(大蜜丸):9g;片剂:0.3g适应证用于外感时疫,憎寒壮热,头痛无汗,口渴咽干,痄腮,大头瘟用法用量口服:丸剂:每次2丸,每日2次,小儿酌减。片剂:每次6片,每日2~3次。

十滴水(十滴水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