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科用药速查
1253100000056

第56章 免疫调节药 (2)

第11章 免疫调节药 (2)

应严密监测和管理患者,尤其是在移植术后的最初几个月内。⑩对下列参数应作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视力、血糖浓度、血钾及其他电解质浓度、血肌酐、尿素氮、血液学参数、凝血值及肝功能。若上述参数发生了有临床意义的变化,应重新审核本品的用量。应经常进行肾功能检测。在移植术后的头几天内,应特别监测尿量。如有必要,须调整剂量。如同其他免疫抑制药一样,也有报道使用本品的患者出现EB病毒相关性的淋巴细胞增生症。对于新采用本品治疗的患者,EB病毒相关性淋巴细胞增生症可能是由于以前的免疫抑制治疗过度引起。对于使用本品进行抢救治疗的患者,不应合并使用抗淋巴细胞治疗。2岁以下,EB病毒抗体阴性的儿童患者发生淋巴细胞增生症的危险性高。因此,对于该年龄组患者,之前应进行EB病毒血清学检查,在用本品时,应仔细监测。食物可减少本品的吸收。

西罗莫司

别名赛莫司,雷帕霉素规格口服液:50mg(50ml);片剂:1mg适应证用于接受肾移植患者,预防器官排斥用法用量对肾移植患者的建议负荷量为6mg,维持量为2mg/d。年龄在13岁以上但体重不超过40kg的患者起始剂量应根据体表面积,按1mg/(m2·d)调整,负荷量剂量应为3mg/m2。肝功能损伤患者的本药维持量减少约1/3,但不需调整负荷剂量不良反应①心血管系统:心房颤动、充血性心力衰竭,出血,血容量过多,低血压、心悸、外周血管病、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心动过速、血栓性静脉炎、血栓形成、血管舒张等。②消化系统:便秘、腹痛、腹泻、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厌食、吞咽困难、呃逆、食管炎、胃气胀、牙龈增生、肠梗阻、肝功能试验异常及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升高等。③代谢/内分泌系统:酸中毒,血肌酸酐升高、脱水、高钙血症、高血糖、高磷酸盐血症、低钙血症、低血糖、低镁血症、低钠血症、低血糖、乳酸脱氢酶升高、SGOT上升、SGPT上升、体重增加、库欣综合征、血糖升高、糖尿、伤口愈合异常等。

④血液: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也有报道白细胞增多)、 红细胞增多、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性综合征)等。⑤骨骼肌肉系统:关节痛、骨坏死、腿部痉挛、肌痛、骨质疏松、手足抽搐等。⑥神经系统:头痛、失眠、震颤、焦虑、神经错乱、抑郁、头晕、情绪不稳定、精神压力过大、感觉迟钝、神经痛、嗜睡等。⑦呼吸系统:胸痛、呼吸困难、咽炎、咳嗽、哮喘、肺不张、支气管炎、鼻出血、缺氧、肺气肿、胸腔积液、肺炎、鼻炎、鼻窦炎等。⑧皮肤:痤疮、皮疹、真菌性皮炎,多毛,瘙痒,皮肤增生,皮肤溃疡,多汗。⑨眼:视力异常,白内障,结膜炎等。⑩耳:听力异常,耳痛,中耳炎,耳鸣。泌尿生殖系统:泌尿道感染、蛋白尿,膀胱痛,排尿困难,血尿,肾盂积水,阳萎,肾痛,肾小管坏死,肾盂肾炎,夜尿,少尿,脓尿,阴囊及睾丸病,肾毒症,尿频,尿失禁,尿潴留。其他:衰弱、发热、疼痛、感冒症状、全身水肿、感染等用药提示①用药过程中注意检查血常规、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②建议服用环孢素后4h服用本药,不得于进食时服用(尤其是高脂饮食)。

核酪

别名核酪口服液,核酪注射液规格口服液:5ml,10ml;注射剂 2ml/支适应证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疗效,也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辅助治疗用法用量①口服:口服液成人每次10ml,每日2次,小儿每次5ml,每日2次。②肌内注射、皮注:每次2~4ml,每周2次,3周后改为每周1次不良反应偶有头晕、麻疹样皮疹、口干用药提示在发病季节前半个月用药效果显著。

干扰素

别名重组人干扰素α2b,运德素规格注射剂:100万U,300万U,500万U适应证全身给药:①慢性乙型肝炎: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1岁)代偿性肝病患者,患者的血清HBsAg阳性至少达6个月,同时存在乙肝病毒(HBV)复制(血清HBeAg阳性)和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②慢性丙型肝炎:本品单独给药或与利巴韦林合用,对于肝酶升高而无肝脏失代偿的慢性丙肝成人患者,可缓解疾病的活动程度。③慢性丁型肝炎:治疗慢性丁肝患者。④喉乳头状瘤:治疗喉乳头状瘤的儿童或成人患者。⑤毛细胞白血病:治疗毛细胞白血病患者。⑥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本品单独给药或与阿糖胞苷(AraC)合用,治疗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⑦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有关的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常与CML有关。本品在治疗与CML有关的血小板增多症方面已有疗效。

⑧多发性骨髓瘤:对于采用诱导疗法取得实质性缓解的患者和复发患者,本品可作为维持疗法。⑨非霍奇金淋巴瘤:结合适当的化疗方案,如环磷酰胺羟基柔红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化疗方案,本品可治疗Ⅲ或Ⅳ期高肿瘤负荷(high tumor burden)滤泡性淋巴瘤。⑩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有关的卡波肉瘤:治疗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有关的卡波氏肉瘤患者,患者无机会性感染病史,同时CD4>250/mm3。肾细胞癌:治疗晚期肾癌患者。转移性类癌瘤(胰腺内分泌肿瘤):治疗转移性类癌瘤患者。恶性黑色素瘤:作为手术后无病变但处于高度复发危险的成人黑素瘤患者的辅助治疗用法用量与其他注射用药一样,本品使用前需肉眼检查是否澄清透明。本品应为无色、澄明液体。用于维持治疗的皮下注射方案中,患者可遵医嘱自行注射。对于血小板<5×104/mm3的患者,应采用皮下注射代替肌内注射。在本品用于任何适应证时,如果发生不良反应,则应调整剂量(减量50%)或暂时停药,直至不良反应消退。

如果在调整剂量后不良反应持续出现或复发,或者疾病发生进展,则应停用本品治疗。①慢性乙型肝炎:标准给药方案,成人:推荐剂量为每周总量30~35MU,皮下注射,5MU/d连续7d,或每周3次,每次10MU(隔日1次),共16~24周;儿童(1~17岁):推荐剂量为第1周皮下注射3次(隔日1次),每次3MU/m2,以后剂量升高至每周3次,每次6MU/m2(最大可达每次10MU/m2),共给药16~24周。②慢性丙型肝炎:单独治疗:推荐剂量为3MU皮下注射,每周3次(隔日1次)。产生疗效的多数患者在12~16周ATL水平有所改善。经16周治疗谷丙转氨酶达正常水平的病人,本品治疗应延长至18~24个月(72~96周),以提高持续应答率。经16周治疗后谷丙转氨酶未能达到正常水平的患者,应考虑终止本品治疗。对于停用本品后复发的患者,可重新使用本品治疗时,可采用患者以前奏效的相同给药剂量。

与利巴韦林合用:若本品与利巴韦林合用治疗慢性丙肝患者,另请参考利巴韦林的说明书中关于治疗剂量方案、注意事项及禁忌证。③慢性丁型肝炎:本品初始剂量为5MU/m2,皮下注射,每周3次,至少3~4个月,亦可使用更长时间。可按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而调整剂量。④喉乳头状瘤:本品的推荐剂量为皮下注射每周3次(隔日1次),每次3MU/m2,于外科(激光)切除肿瘤组织后开始给药。可根据病人对本品的耐受程度调整剂量。治疗应答需要6个月以上的治疗。⑤毛细胞白血病:本品的推荐剂量为2MU/m2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每周3次(隔日1次)。可按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情况而调整剂量。对本品治疗中断者,90%以上的患者在重新使用本品治疗时有效。⑥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单独治疗:本品的推荐剂量为皮下注射4~5MU/(m2·d)。为持续控制白细胞计数,每日的剂量范围可能需要0.5~10MU/m2。当白细胞计数得以控制时,为维持血液学指标改善,应给予最大耐受量[4~10MU/(m2·d)]。

如果用药8~12周仍未见部分血液指标缓解或有临床意义的血液学细胞减少,则应考虑停药。⑦与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有关的血小板增多症:治疗与CML有关的血小板增多症的推荐剂量与上述治疗CML相同。控制白细胞计数的剂量调整应同时对控制血小板计数有效。基于目前所积累的临床经验,约1/4的CML患者(26%)伴发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的基础水平大于500×109/L。通过2个月的治疗所有的病人的血小板计数都得到控制。在治疗中没有患者血小板计数小于80×109/L。⑧多发性骨髓瘤:维持治疗:对于经诱导化疗后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可单用本品皮下注射,剂量为3~5MU/m2,每周3次(隔天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