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见急症中西医诊治手册
1252600000008

第8章 抽搐

第六节 抽搐

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抽动或强列收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和强直,属于不随意运动,包括性发作(即癫发作)及非性发作。

诊断策略

1.问诊要求详细的病史,重点询问发病年龄、生产发育史、外伤史、服药史、职业史、家族史、伴随症状。

2.查体要求进行全身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尤为应注意神志、精神、言语、反应力、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变化。

3.辅助检查要点脑电图、头颅CT及MRI、血常规、血糖、血钙、血钠、肝肾功能、必要时行脑脊液检查、血或尿中毒物、脑血管造影等。

4.中医辨证要点

(1)热极动风:手足瘈疭,颈项强直,口噤,壮热烦渴、神昏谵语,头痛呕吐,舌质红绛而干,苔黄燥起芒刺,或焦黑起刺,脉洪数或弦数。

(2)湿热风动:四肢抽搐,身热不扬,肌肉烦痛,项强口噤,角弓反张,舌红苔白滑或黄白相间,或黄厚而腻,脉缓滑,或滑数,或弦数。

(3)肝阳化风:妊娠后或见水肿,时作时止,颈项强直,口噤语涩,头晕目眩,甚则神昏不语,角弓反张,舌苔白滑,脉弦滑而数。

(4)痰火上扰:突然跌倒,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口角流涎,或伴异常怪叫,二便失禁,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多弦滑或滑数。

(5)风毒内侵:病前常有形寒头痛,或伤口疼痛,病发则张口困难,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舌红苔薄或白或黄,脉多弦数。

鉴别诊断

1.病因鉴别

(1)原发性癫:系指脑部无明显病理或代谢改变,由于体内外环境在生理范围内的各种改变而诱致的癫,多与遗传因素有关。常表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在特发性癫中也称大发作、失神发作、部分性发作、无张力性发作等。

特发性局部性癫发作的放电从局部开始,EEG遗传和临床发作都是局限性的,与年龄相关,没有器质性病变,发作常常可自发缓解。EEG的共同特点是在正常背景活动之上出现局限性高幅棘波,有时呈独立的多灶性棘波。

(2)症状性癫:是由脑内外各种疾病所引起,颅内疾病如脑先天性畸形、产前期和围生产期疾病、颅脑外伤、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寄生虫病、颅内肿瘤、脑血管疾病、代谢遗传性疾病、变性疾病等。躯体疾病如高热、缺氧、阿斯综合征、内分泌及代谢障碍性疾病、子痫、外因性中毒、长期饮酒戒断、睡眠剥夺等,这类发作性质虽为痫性发作,但一旦去除有关状态即不再发作。

(3)癔症性抽搐: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往往有明显的精神刺激因素,抽搐时意识清楚,当时自己不能控制,但过后可清楚地回忆发作时情景。抽搐往往在白天,有人的场合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数十分钟到数小时,不经特殊处理自己不会停止发作。抽搐形式不规律,多为四肢乱舞,有时会撕衣服、抓头发。因为病人意识不丧失,所以不会摔伤、咬破舌、小便失禁等。

(4)面肌抽搐:绝大多数限于一侧,常先发生于眼睑,类似眼皮跳,之后范围逐步扩大,多在数月后依次波及到面部其他肌肉、口角、直至颈阔肌。发作前多无先兆,发作时表现为肌肉快速频繁的抽动,每次发作数秒钟至数分钟,在间歇期一切如常人。面部的自主运动、咀嚼、瞬目或随意的表情动作可诱发面肌抽搐发作,并可因情绪激动、紧张、劳累或阅读时间过长等因素而加重,而休息或情绪稳定时症状减轻。发作严重者可终日抽搐不停,甚至睡眠中也可抽搐。

(5)手足搐搦症:表现为间歇发生的双侧强直性痉挛,上肢较显著,尤其是手部肌肉,可呈典型的“助产手”,这种手足的姿态是特征性的。1岁以内的小儿常发生缺钙抽搐,一般在夜里发作,表现为哭闹、抽搐,同时伴有鸡胸、方颅等缺钙表现。此种发作时意识清楚、血钙偏低、脑电图正常。

(6)破伤风:肌肉痉挛先从咀嚼肌开始,继而面部、颈部、腹部及四肢肌肉,最后呼吸肌,表现为牙关紧咬、吞咽困难、苦笑面容、呼吸困难、角弓反张,发作时神志清醒,有外伤史。

(7)习惯性抽搐:是一种快速的、重复的、短暂的、有目的的、刻板式的不随意动作,常见的有眨眼、耸肩、蹙额、呶嘴等。开始时可能是病人对某些刺激的反应,日久成为习惯性抽动。情绪紧张或注意时加剧,有时可用意志稍加控制。

2.部位鉴别

(1)全身性抽搐

①全身强直阵挛抽搐:见于成人或儿童,是临床上最多见的一种形式,也称癫大发作,以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为特征。发作可分三期,强直期、阵挛期、惊厥后期。在以上前两期中,出现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汗、涎液和支气管分泌增多、瞳孔扩大等自主神经征象,呼吸暂时中断、皮肤苍白转为发绀,瞳孔对光反射和深、浅反射消失,趾反射阴性。醒后感到头痛、全身酸痛和疲乏,对抽搐全无记忆。不少病人在意识障碍减轻后进入昏睡,个别病人在完全清醒前有自动症或情感变化,如暴怒、惊恐等。在药物不全控制下,发作的强度和时程可能减少。在强直期,脑电图表现为振幅逐渐增强的弥漫性10Hz波。阵挛期表现为逐渐变慢的弥漫性慢波,附有间歇发生的成群棘波。惊厥后期呈低平记录。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高热惊厥等病的抽搐也多属于这一类。

②全身强直性抽搐:全身进入强直性肌痉挛。肢体直伸,头偏向一方或后仰,躯干的强直造成角弓反张,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如面色苍白、潮红、瞳孔扩大等。脑电图示低电位快活动,约10Hz波,逐渐降低频率、增加波幅,发作时意识多丧失。见于强制性癫、破伤风、狂犬病及后颅窝肿瘤。

③全身肌阵挛性抽搐:表现为突然、短暂、快速的肌收缩。可能遍及全身,也可能限于面部、躯干、肢体或个别肌群。可能单个发生,但常见快速重复。晨醒和睡时最常发生,自主动作也能诱发。脑电图示多棘慢波和棘慢波。

(2)局限性抽搐

①局限性痫性抽搐:为一系列的局部重复抽搐动作,大多见于一侧口角、眼睑、手指或足趾,也可涉及整个一侧面部或一个肢体的远端。较严重的发作后,发作部位可能遗留暂时性瘫痪,称为Todd瘫痪。局部抽搐偶然持续数小时、数日,甚至数周,则形成持续性部分性癫。若上述发作自一处开始后,按大脑皮质运动区的分布顺序缓慢地移动,例如自一侧拇指沿手指、腕、肘、肩部扩展,这种抽搐亦称Jackson癫。

②局部肌肉抽搐:以局部肌肉连续性收缩为主要表现,大多见于口角、眼睑、手足,无意识丧失,常见于手足搐搦、面肌痉挛、习惯性抽搐等。

简明诊断流程

治疗措施

1.应急处理

(1)一般治疗:从速控制癫发作是治疗的关键,否则可危及生命。同时给予有效的支持、对症治疗,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预防或治疗感染等。

(2)药物治疗:防止脑水肿可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或地塞米松10~20mg静脉滴注,高热可物理降温。

地西泮(安定):是成人或儿童各型癫状态有效的首选药。成人剂量10~20mg,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20mg,儿童0.3~0.5mg/kg体重,以每分钟3~5mg速度静脉推注,如15min后复发可重复给药。或用地西泮100~200mg溶于5%葡萄糖盐水中,于12h内缓慢静脉滴注。地西泮偶可抑制呼吸,需停药。

异戊巴比妥钠:成人0.5g溶于注射用水10ml静脉注射,儿童1~4岁0.1g/次,5岁以上0.2g/次,速度不超过每分钟0.05g,至控制发作为止。0.5g以内多可控制发作,剩余未注完的药物可肌内注射。

(3)针灸治疗:针刺:选穴少商、十宣、人中,三棱针点刺放血。选合谷、人中、足三里、三阴交、大椎、太冲、涌泉、血海、丰隆、曲池,随症选用3~4穴,毫针刺法,以泻为主。

2.西医治疗

(1)癫发作:癫发作控制后应使用长效AEDS过渡和维持,根据癫类型选择有效的口服药(早期可鼻饲),过渡到长期维持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卡马西平、丙戊酸、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托吡酯等。

(2)症状性癫:在控制癫发作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3)癔症性抽搐:对患者进行解释性心理治疗、暗示治疗等措施,使患者提高认知能力,懂得自己性格缺陷的特点、表现及危害性,积极予以纠正,从而有效地预防癔症的发生。

(4)手足搐搦症:低血钙性手足搐搦症予静脉补钙治疗。血钙正常性碱中毒性手足搐搦症,静脉补钙,纠正碱中毒。

(5)破伤风:彻底清创予破伤风抗毒素(T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治疗。

(6)狂犬病:对症处理,防止各种并发症,重点是做好预防。

(7)抽动秽语综合征: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滞药有效。

3.中医治疗

(1)热极动风:清热解毒,镇痉止抽。方药:西羚白虎汤加减,水牛角(先煎)、羚羊角(先煎)、石膏、知母、甘草、菊花、钩藤、粳米、荷叶(包煎)。

(2)湿热动风:清热利湿,息风止痉。方药:陈氏熄风胜湿汤送服紫雪丹,羚羊角(先煎)、竹茹、秦艽、钩藤、丝瓜络、滑石、通草、桑枝、水煎送服紫雪丹。

(3)肝阳化风:潜阳安神,镇痉止抽。方药:羚羊角散,羚羊角、独活、防风、川芎、当归、枣仁(炒)、茯苓、杏仁、薏苡仁、木香、甘草、五加皮、生姜,共研末,分次口服。

(4)痰火上扰:涤痰泻火。方药:生铁落饮,生铁落、生地黄、麦冬、远志、淮小麦、百合、甘草、枣仁(炒)、胆南星、合欢皮、首乌藤、灯心草。

(5)风毒内侵:息风解毒,活络定痉。方药:五虎追风汤,蝉蜕、胆南星、天麻、全蝎、僵蚕、水煎服送玉真散。

常见误诊原因分析与对策

由于病因不同,抽搐的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临床上易引起误诊。

1.癔症性抽搐有时与癫大发作混淆,因此在诊断癔症性抽搐时,下列情况有助于诊断:①每次发作多有相似的精神因素为诱因;②肢体抽搐无规律,持续时间较长;③发作时瞳孔、呼吸均无明显改变,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④暗示方法可使病人的发作加剧或终止;⑤既往可有相似的发作;⑥发作时脑电图检查多无改变。

2.全身性疾病多种疾病均可引起抽搐,临床表现与癫大发作相似,临床上有时被误诊为癫。①阿斯综合征,其发作时心搏停止、心音及脉搏消失,病人有心脏病史,而癫发作时心率及脉搏存在;②低血糖也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抽搐甚至会出现意识丧失,但低血糖的病人于发作前多有短暂的倦怠、乏力、饥饿、出汗、手震颤、激动等,发作时伴有心动过速、全身出汗、血压升高、瞳孔散大,血糖低,而典型癫发作无上述症状,多突然发病,血糖值正常;③药物中毒、过敏或撤药反应均可表现为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在临床上使用这些具有潜在风险的药物时需要谨慎,特别是对特殊患者群如老年人和儿童,以及对存在易感因素如有癫病史的患者需要更加重视,注意给药方法特别是给药剂量不能太大,用药疗程不能太久,尽可能减少或避免药物导致抽搐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