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用现代人的话说则叫“圈子”。
人是群居动物,人的成功只能来自于他所处的人群及所在的社会。根据 SN 理论,人们通过 6 个人可以认识到全球的任何一个人。而社科理论也告诉我们,你的生活只取决于你周围的 6 个人,他们是占用了你自己中的大部分时间,你和他们交流,相融合,成为一体,他们是什么样的,你终究也会变成那个样子。因此,人脉就是由各种人组成的人际圈子。
中国是个讲究“朋友圈”的国家,在以价值为取向的商业社会里,个人拥有的人脉关系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资源和价值体现。新东方学校的俞敏洪老师讲过的一句话很深刻,他说:你要想知道你今天究竟值多少钱,你就找出身边最要好的 3 个朋友,他们收入的平均值,就是你应该获得的收入。俞老师的话真是一针见血,令人佩服。说明的道理是什么呢?就是与谁交往决定你成为何种人。
据《新序·杂事》记载:
战国时齐宣王求贤时,号召天下人推荐有才干、品德好的人。有个叫淳于髡的人在一天内就向齐宣王推荐了 7 名贤士。齐宣王当然很高兴。可是,他对顷刻间出现的这么多贤士感到有点怀疑。
于是齐宣王把淳于髡叫到跟前,对他说:“先生,我有一个疑点想问问你。我听说,能在方圆千里的范围内找到一位贤人,那么天下的贤人就多得可以肩并肩地排成行站在你面前。在古今上下近百代的范围内能出现一个圣人,那么世上的圣人就多得可以脚跟挨着脚跟地向你走来。今天,先生您在一天的时间里就给我推荐了 7 位贤人,如此看来,贤人岂不遍地皆是,有点太多了吗?”
淳于髡笑了笑,对齐宣王说:“大王您听我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同类的鸟,它们总是栖息、聚集在一起;同类的野兽,它们也总是行走、生活在一起。如果我们到低洼潮湿的地方去寻找柴胡、桔梗这些植物,别说是短短的几天,就是几辈子也不会找到一棵;但是如果到山上去找,那就多得可以用车去装了。万物都是以同类相聚的。我淳于髡向来与贤士为伍,我的朋友个个都是德行高尚、才智非凡的人,大王您找我寻求贤士,这就像在河里舀水,在火石上取火一样,轻而易举,取之不竭,您怎么能嫌我一天之内给您举荐的贤士太多了呢?”
所谓物以类聚,就是鱼交鱼,虾结虾,蛤蟆找的是蛙亲家;人以群分,所以跟好人学好人,跟着端公跳大神。
在人际交往中,一切关系的形成都被这样一个定律制约着:你期待什么样的朋友,你身边的朋友就是什么样;你希望朋友怎么接近你,他就能怎样接近你。所有的一切,全都由你的态度决定。
因此,在结交朋友之初,若想让对方容纳你,那么你首先得把自己变成(或者扮成)对方认可和感兴趣的那种人。否则,你就进不了他的“圈子”。
有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并在德国的佛莱堡大学拿到硕士学位的青年,是个有本事的冶矿工程师。原先大家以为他肯定能一帆风顺地进大公司工作,然而他在找工作时,却反而因为高学历遇上麻烦。
许多矿场老板一看到硕士的学历,就直接把履历表丢进垃圾桶,他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其中有位矿场老板的脾气古怪又固执,由于他自己没有学历,所以也不爱找有高学历的工程师。
当这位美国青年前来应聘,递上硕士毕业证书时,还以为老板会乐不可支,对他另眼相看。没想到他得到的响应,竟是不屑和讥讽。
老板说:“我之所以不想用你,就因为你是个硕士,我不需要你脑子里那些没用的理论。像你们这些书念得多一点的人,根本就不懂实际操作上的问题,只会给我添麻烦而已。”
青年听了却心平气和地回答:“假如你答应我不告诉我父亲,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秘密。”
老板一听倒是引起了他的兴趣,就点头表示同意。于是年轻人小声地说:“其实我在德国那三年是用混的,若不是我和教授的关系很好,也不可能有这张文凭。”没想到,老板听了哈哈大笑地说:“你明天就来上班吧!”
卡耐基曾经说过:“无论你本人多么喜欢草莓,鱼也不会理睬它;只有以鱼本身喜爱的蚯蚓为饵,它才会上钩。”人也一样。一种米养百样人,我们在职场上绝对会遇上各种各样的老板,如果你只有一套面具,只有一种面相,想不被淘汰也难。
所谓“人以类聚”,医生的朋友们,通常也都是医生;TAXI 司机的朋友,通常也都是 TAXI 司机;亿万富翁的朋友通常也都是亿万富翁;当老板的人,他们的朋友通常也是老板……当你遇到精英型的老板时,就多和他聊些文艺类的话题;要是遇到了草根型的老板,就跟他一起讲几句国骂,建立“同一国”的草莽气。不断变换自己的风格,才能走到哪儿都能迅速融入环境当中。
既然人脉主要来自“圈子”,那么,我们在培养人脉时,首先得选中好的“圈子”。人们之所以在一起,只因为他们有共同的语言。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团体,有各种各样的组织,只因为我们愿意在一起,比如,如果要创业的话,你会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团体在一起呢?你又要具有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语言和这些人在一起呢?答案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人们固然愿意结交与自己类似的人,但经营人脉,又往往不以个人的意愿为转移。每个人交朋友的标准都不一样,有些人专门喜欢结识比自己差的人,在他们羡慕的视线中感受快感,从这种满足感中获得新的力量。但是,聪明的人不仅不会在不如自己的人中间炫耀自己,而且会为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感到难堪。他们会努力结交比自己更富有、更有学识、更聪明的人,这不仅仅是为了日后能得到他们的帮助,也是为了拓宽自己的人脉。之所以这样做,不过是懂得和什么人交往,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的道理而已。为了实践这种美德,我们首先应该收起嫉妒心和敌对感,努力结交那些比自己强的人,因为他们身上确实有自己缺乏的且应该学习的东西。
二十几岁应该去结识那些人人都想认识的人,再确定哪些人是三十岁后仍然值得深交的朋友,在他们身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也就是说,先占住一方好风水再说。和那些见面就感叹人生凄凉的人,应该减少交往的机会。客观地讲,那些生活条件优越的人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那些以进步为人生态度的人。积极的人拥有更多获得成就的潜力,并且向四周散发出其能量。
人的一生大概可交往 200 多位朋友,最核心的可以有 50 位。然而,大千世界,龙蛇混杂,朋友也有好坏之分。古语有云:“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匹夫不可不慎交友。”因为“朋友”正在进入一个异化变味的时代。友情隐藏着商情,友道蜕变为畏途,友谊浸淫于利益,友好则难度白头。“同是宦游人”的官场上,呼朋唤友相互吹捧者如慕绥新、马向东之流,曾几何时,也是朋比为奸、结党营私,成为一个相互支撑的腐败团伙,没有造福一方,反而为祸一方。到头来,应了隋朝王通的警言:“以势交者,势倾则绝”。社会上,以利相交的“杀熟”现象,则早已令人们谈友色变。一度猖獗的传销活动,曾害得多少亲朋好友倾家荡产,走投无路;朋友间搭伙开店、集资办厂,不也有亏则扯皮拉筋,赚则打斗红眼的?帮你租门面的朋友,也许在赚过手钱;帮你筹措资金的朋友,也许在收高利贷;帮你介绍生意的朋友,也许要狠狠杀你一笔回扣……虽然人脉越广越好,可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你的钱途掌握在你朋友手中”这句话的真正内涵。一个良师益友可以成就你,一个狐朋狗友也可以毁掉你。所以我们在选择朋友的时候,要时刻谨记,“含金量”高的朋友更能帮助你、成就你。朋友中的小人、庸才只会毁掉你。一般人看似朋友不少,但称得上交情的却乏善可陈;有些在应酬场合活跃的人士,看起来人脉丰沛,但最后愿意为他两肋插刀、雪中送炭的都不是这些看来热络的人,而是那些你可能忽略、却真正重视和你交心的朋友。
因此,当朋友大红大紫时,我们不妨去锦上添花;当他穷途末路时,我们不妨去雪中送炭。危急时刻建立的人脉不仅有用,而且能换得很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