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慧眼懂选择,扬长避短会放弃
12524600000015

第15章 自力更生,还是借力腾飞

有匹马掉进了一个很窄的地洞里,身子被卡住了,爬不上来,它拼命地嘶叫,引起了周围伙伴的注意,大家尽力去帮它,想了各种办法,但都无济于事,只好给了它一些吃的,纷纷散去了。这马渐渐感到绝望,自己难道一辈子就要在这洞里慢慢老死吗?天气渐渐寒冷,再这样下去非得冻死不可,绝望中的马开始不停地用蹄子蹬洞里的土石,但没有多少效果,洞口还是那么小。一天,天降大雨,在雨水的冲刷下,原本已经被马踩松的洞变得更加松垮,马感到了这个机会,奋力地挣扎,终于一跃而出,获得了自由。

这正是一个“自助者天助”的故事。如果那匹马死等着别人来救,别人救不了的时候就会放弃,即便到了最后有了机会,它也绝对跳不出那个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人都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来生存,自己是最值得相信的,而别人伸过来的手却有可能随时松开。

李萍出生在一个很令人羡慕的家庭中:父亲是一家大公司的老板,母亲是政府公务员,从小衣食无忧,过着比同龄人幸福得多的生活。虽然她的学习成绩不理想,但有父母的关系,她也一样上重点中学,上大学,毕业后还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那家公司的一个主要负责人也是她爸爸的战友。可好景不长,那位战友被解雇了,新上任的总经理开始对公司进行整顿,由于李萍没有真才实学,只是一天到晚混日子领工资,这样的员工自然首当其冲地被裁掉了。后来她爸爸又给她在自己公司安排了一个位子,但考虑到许多员工对此意见很大,还是让她回家了。现在她是在家里过着很舒服的日子,轻闲而无聊,但她觉得非常痛苦,尽管她什么都不缺,但她并没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样的人生让她觉得毫无意义。所以说,即使有人帮助,也需要自己不断的自力更生。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出生时正值明末清初的大动乱之时,家道中落,家境维艰。蒲松龄一生刻苦好学,但却屡试不第,不得不在家乡过着清贫的生活,靠做塾师来度日。几经挫折后,他逐渐认识到像他这样出身的人难有出头之日,于是他将满腔愤气寄托在文字之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在身处逆境之时以此对联自勉,坚信靠自己的笔终究能写出流芳万世的文章来,最终创作出了传诵千古的《聊斋志异》。

《国际歌》中唱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已。”人人都想成就一番事业,但不想依靠自己的力量,而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寄托在各种关系上,幻想“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怎么能站稳脚跟自立于世呢?

当然,如果在自己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同时借助他人的力量,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的确,一个陌生人新来乍到闯世界,如果能有人帮他一把或是指点一二,他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更容易实现成功。

波兰音乐家肖邦初到巴黎时,还是个没有名气的青年,经济十分困难,所以没有资金举办他自己的音乐会。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誉满全城。于是肖邦前去专门拜访李斯特,请求李斯特给他一个钢琴表演的机会。李斯特让肖邦弹了几曲,演奏完之后,觉得肖邦演奏得很好,是个非常有才华的小伙子,只可惜一直没有人发现他的钢琴天赋,于是答应了肖邦的请求。

一天晚上,李斯特举行公演。按照当时音乐会的习惯,演奏过程中灯火全部熄灭,以便为了听众能在黑暗中全神贯注地欣赏音乐家的演奏。这天,钢琴演奏得深沉悠扬,听众听得如醉如痴,都以为李斯特的演奏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当演奏结束的时候,灯火重明,在听众狂热的喝彩声中立在钢琴旁的,却是一位陌生的青年。这时,李斯特向听众们介绍了这位年轻的钢琴家。人们这才明白了,原来李斯特在灯火熄灭之际,悄悄换上了肖邦。肖邦从而一鸣惊人,被誉为“钢琴家中的第一人”。

假如没有李斯特的发现和推荐,肖邦不知要苦熬上多少年才能有出人头地;但要不是肖邦本身就已经具备非凡的才气,无论谁帮助他,也不会一举成名,正所谓“机会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归根结底,自己的努力加上他人的帮助,则更容易成功。

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培养某种自己欠缺的才能,不妨主动去找具备这种特长的人,请他参与相关团体。多一样才华,等于锦上添花,而且通过这种渠道结识的人,也将成为你的伙伴、同业、同事、专业顾问,甚至变成朋友。能集合众人才智的公司,才有茁壮成长、迈向成功之路的可能。三国中的刘备,文才不如诸葛亮,武功不如关羽、张飞、赵云,但他有一种别人不及的优点,那就是一种巨大的协调能力,他能够吸引这些优秀的人才为他所用。

能够发现自己和别人的才能,并能为我所用的人,就等于找到了成功的力量,聪明的人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智慧的营养补充自己。从别人那里借用智慧,比从别人那里获得金钱更为划算。读过《圣经》的人都知道,摩西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导者之一,他懂得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就可以做成更多的事情。

当摩西带领以色列子孙前往上帝许诺给他们的领地时,他的岳父杰塞罗发现摩西的工作实在过度,如果他一直这样下去的话,人们很快就会吃苦头了。于是杰塞罗帮助摩西解决了问题,他告诉摩西将这群人分成几组,每组 1000 人;然后再将每组分成 10 个小组,每组100 人;再将 100 人分成 2 组,每组各 50 人;最后,再将 50 人分成5 组,每组各 10 人;然后,杰塞罗又教导摩西,要他让每一组选出一位首领,而且这位首领必须负责解决本组成员所遇到的任何问题。摩西接受了建议,分别找到知己胜任的伙伴。

因此,我们应该记住,只有不断地努力,自力更生,才能获得成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个人的力量总是十分的有限,借用别人的智慧,助己成功,是必不可少的成事之道。我们应该明白,不嫉妒别人的长处,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能够加以利用,是成大事的基本法则。

处世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功夫。善处世者,无论在任何环境之下,常能逍遥自在,怡然自得,澹然自安,欣欣自乐。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是处世之道的一种精炼。

一样的人生,异样的心态,看待事情的角度截然不同。当人生的理想和追求不能实现时,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人生。握住自己快乐的钥匙。一个成熟的人懂得选择,懂得掌握自己快乐的钥匙,他不但自己幸福快乐,同时也能将快乐与幸福带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