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保健食品研发与制作
1251200000008

第8章 分离精制技术 (1)

第四节分离精制技术 (1)

一、分 离 技 术

浸提液中常混有残渣、沉淀物、泥沙及其他固体杂质,需分离除去,浸提液的精制、有效成分重结晶等均要分离操作。分离方法一般有三类:沉降分离法、离心分离法和滤过分离法。

(一)沉降分离法

沉降分离法系指固体物与液体介质密度相差悬殊,固体物靠自身重量自然下沉,用虹吸法吸取上层澄清液,使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对料液中固体物含量少,粒子细而轻者不宜使用。

(二)离心分离法

离心分离与沉降分离皆是利用混合液密度差来分离料液的。离心分离的力为离心力,沉降分离的力为重力。离心操作时是将待分离的料液置于离心机中,借助于离心机的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料液中的固体、液体,或者两种密度不同且不相混溶的液体,产生大小不同的离心力,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在制剂生产中遇到需将含水率较高、含粒径很小的不溶性微粒或黏度很大的滤浆,或两种密度不同且不相混溶的液体混合物分开,以及用沉降分离法和一般的滤过分离难以进行或不易分开时,可考虑选用适宜的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

离心机按离心操作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

1滤过式离心机如三足式离心机。适用于悬浮液中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2沉降式离心机如实验室用沉淀离心机。使用时应注意管内装料重量对称,偏重则损坏设备。

3分离式离心机如管式高速离心机,能分离一般离心机难以分离的物料,特别适用于分离乳浊液、细粒子的悬浮液。

(三)滤过分离法

滤过分离法系指将固-液混悬液通过多孔的介质,使固体粒子被介质截留,液体经介质孔道流出,而达到固-液分离的方法。

1滤过机制滤过机制有两种:①过筛作用。料液中大于滤器孔隙的微粒全部被截留在滤过介质的表面,如薄膜滤过。②深层滤过。微粒被截留在滤器的深层,其微粒往往小于滤过介质空隙的平均大小,如砂滤棒、垂熔玻璃漏斗等。另外,在滤过时产生的滤渣可在滤材表面形成“架桥现象”,可集成具有间隙的致密滤层,滤液可通过,而将大于间隙的微粒截留。实际操作中还常在料液中加助滤剂或凝聚剂等,以改善滤渣的性能,提高滤速。为保证滤液质量,初滤液常要倒回料液中再滤,这种操作叫“回滤”。随着滤过的进行,固体颗粒沉积在滤材表面,通过架桥现象形成滤层,利于料液滤至澄清。

2影响滤过速度的因素料液经一段很短的时间滤过后,由于“架桥”作用而形成致密的滤渣层,液体由间隙滤过。若将滤渣层中的间隙假定为均匀的毛细管束,那么,液体的流动遵守泊稷叶(Poiseuille)公式,可用下式表示。

V=Pπr2t8ηl(式21)

上式中,P为加于滤渣层的压力;t为滤过时间;r为滤渣层毛细管的半径;l为长度;η为料液的黏度;V为滤液的体积。若把时间t移到等式的左项,则左项(V/t)为滤过速度。

由上式并结合滤过时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影响滤过速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种。

(1)滤渣层两侧的压力差(P):其值越大,则滤速越大,因此,常用加压或减压滤过法。实际操作中,滤过初期采用恒速滤过(恒定流量),当滤液较澄清时采用恒压滤过(滤饼已形成)。对絮状的、软的、可压缩的滤饼,增加压力差滤速反而减慢。

(2)在滤过的初期,滤过速度与滤器的面积(πr2)成正比。

(3)滤速与滤材或滤饼毛细管半径(r)成正比,毛细管半径对坚固非压缩性滤渣层有一定值,而对软的易变形的滤渣层,若孔隙变小,阻力增大,滤速变慢。对可压缩性滤渣,常在料液中加入助滤剂,以减少滤饼的阻力。

(4)滤速与毛细管长度(l)成反比,因此沉积的滤渣层愈厚,则滤速愈慢。因此,料液经预处理,可减少滤渣层的厚度,采用动态滤过的效果较静态滤过好。

(5)滤速与料液黏度(η)成反比,黏稠性愈大,滤速愈慢。因此,常采用趁热滤过或保温滤过。同时,应先滤清液,后滤稠液。对黏性物料常在料液中加助滤剂,以降低黏度。

3滤过方法与设备

(1)常压滤过法:常用玻璃三角漏斗、搪瓷漏斗、金属夹层保温漏斗。此类滤器常用滤纸或脱脂棉作为滤过介质。

(2)减压滤过法:常用布氏漏斗、垂熔玻璃滤器。布氏漏斗多用于非黏稠性料液和含不可压缩性滤渣的滤浆的滤过。垂熔玻璃滤器(包括漏斗、滤球、滤棒)常用于精滤,作为注射剂、口服液剂、滴眼液的滤过。

(3)加压滤过法:常用压滤器、板框压滤机。压滤器可用多根钢柱并列组成,以提高滤过速度;亦可用陶瓷质的砂滤棒替代钢柱。板框压滤机适用于黏度较低、含渣较少的液体做密闭滤过,以达到澄清等预滤或半精滤的要求。

(4)薄膜滤过法:以薄膜为滤过介质,按所能截留的微粒最小粒径,其滤过操作可分为微孔滤过、超滤、反渗透三类。下面简要介绍前两类。

第一,微孔滤膜滤过。透过溶液而截留悬浮颗粒,所截留的粒径为002~10μm,用以滤除细菌和细小的悬浮颗粒。生产中主要用于精滤,如水针剂及大输液的滤过;热敏性物料的除菌净化;制备高纯水。也可用于液体中微粒含量的分析和无菌空气的净化等。

微孔滤膜滤过的特点是孔径比较均匀,孔隙率高,占薄膜总体积约80%,因此滤速快;滤膜质地薄(01~015mm),对料液的滤过阻力小,且吸附少;滤过时无介质脱落,对料液不污染;易堵塞,因此料液必须先经预滤处理。

微孔滤膜的种类较多,常用的有如下几种。①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由硝酸纤维素和醋酸纤维素制成。国产品孔径为02~12μm。适用于水溶液、空气、油类、酒类除去微粒和细菌。不耐酸碱,若pH 11以上膜水解破裂,2%吐温80对其有显著影响,溶于有机溶剂。可用120℃、30min热压灭菌。②耐溶剂专用微孔滤膜。除无水乙醇、甲酸乙酯、二氯乙烷、酮类外,有耐溶剂性。可作为酸性、碱性溶液、一般溶液的滤过。③聚四氟乙烯微孔滤膜:用于滤过酸性、碱性、有机溶剂的液体。可耐200℃高温。④其他还有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聚酰胺、聚氯乙烯、聚矾、聚碳酸酯、聚酯、聚丙烯腈、聚乙烯醇醛等多种滤膜。

第二,超滤。在透过溶剂的同时,透过小分子溶质,截留大分子溶质。截留的粒径范围为1~20nm,相当于分子量为300~300 000的各种蛋白质分子和相应粒径的胶体微粒。所以,超滤是在nm数量级(nm=109m)进行选择性滤过的技术。

超滤膜的孔径规格,一般以分子量截留值为指标。例如分子量截留值为10 000的膜,应将溶液中10 000分子量以上的溶质绝大多数(>90%)截留在超滤膜前。但是,实际上溶质分子是否能够通过滤膜或通过的多少,还与分子形态、溶液条件及膜的孔径分布差异等有关。因此,截留值只是一个名义值,它会因不同溶液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