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地球的血脉:河流与湖泊(地理知识知道点)
12476000000002

第2章 奔腾不息的江河(2)

新中国成立后,海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针对海河流域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政府首先抓了防洪工程。整修了残破堤防,清理了潮白河、永定河的中下游河道,开辟了一些分洪河道和排水渠,并在永定河上游兴建了海河流域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

海河沿岸海河流域的两岸人民先后开挖了宣惠河、黑龙港河、子牙新河、滏阳新河、独流减河、永定新河以及德惠新河等骨干河道24条,总长度达2500多千米。修筑了17条大型防洪大堤,总长度达1690千米。这些骨干河道再配上许多支流和沟渠,大大增强了海河的防洪排涝能力。特别重要的是,新开挖的河道有好几条都是直接入海,比如子牙新河、滏阳新河、永定新河以及北京排污河等,都是如此。这样,如遇大水,海河许多支流的洪水可以分头排到渤海去,不必再拥挤到天津地区由海河出海了。这就从根本上提高了海河的排洪速度,使海河防洪排涝能力大大提高,基本上免除了这些河道经过的地区洪涝灾害对工农业生产的威胁。

但是,海河流域的洪水只发生在七八月间很短的几天时间里,一年当中的大部分时间,降雨很少,气候比较干燥,特别是春旱比较严重。因此,治理海河,既要考虑防洪排涝,又要重视防旱抗碱。为了做到“遇旱有水,遇涝排水”,在整治海河河道的同时,还需在那些地势低洼,易涝易碱的地区,修台田,治盐碱,并且在山区植树造林,修建拦蓄洪水的水库。通过治理,宽敞的河道,牢固的大堤,像一条条玉带平铺在海河流域的广阔平原上。在纵横交错的河流、渠道上,数万座桥梁、闸、涵洞修筑起来了,几个主要入海口,都耸立着雄伟的防潮闸,平时,它可以使上游来的淡水存在河道里,把海水挡在外面,做到咸淡分家,洪水来了,又可排洪入海。今日的海河,正在由千年害河变为造福于海河流域广大人民的利河。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纵贯京、津、冀、鲁、苏、浙六省市,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路线最长的人工运河。

大运河始凿于公元前5世纪(春秋末期),后经隋朝和元朝两次大规模扩展,利用天然河道加以疏浚修凿连接而成。

大运河自通航以来,一直是我国漕运和商旅来往的重要通道,在促进国家的统一、经济文化的发展等方面,起过积极的作用。

19世纪后期,南北海运兴起,津浦铁路通车,它的作用逐渐缩小。现经部分拓宽加深,裁弯取直,增建船闸,已可通航。其中江、浙两省境内的大运河,仍是重要的水上运输线,它将进一步发挥航运、输水、灌溉、防洪和排涝等综合作用。

珠江

珠江横贯中国南部的滇、黔、桂、粤、湘、赣六省(自治区)和越南的北部,全长2214千米,流域总面积453690平方千米,其中442100平方千米在中国境内,11590平方千米在越南境内。珠江是一条与众不同的河流。它没有统一的发源地,没有统一的河道,也没有共同的出海水道。一般来说,珠江是指几条从山区来的河流在珠江三角洲汇合,直到出海口的那一段。但是这里河道很多,小的不计,比较大的就有34条之多,出海口共有虎门、焦门、洪奇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崖门等8处,到底那一条才称“珠江”呢?

珠江并不是一条单一的河流,而是西江、东江和北江这三条河流的总称。

水量丰盈的珠江,航运非常便利,西江、东江和北江都有比较长的河道可通轮船。珠江的干流支流加在一起,有3万千米长,其中常年可以通航的里程达1万千米,还有5千千米的河道可以通航轮驳船。所以,就航运价值来说,珠江仅次于长江,是名副其实的南方大动脉。

珠江夜景珠江三角洲的大致范围在三水、石龙和崖门之间,面积大约为11300平方千米,由西江三角洲、北江三角洲、东江三角洲三部分组成。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口稠密,文化发达,是“稻米如脂蚕茧白,蕉稠蔗密塘鱼肥”的鱼米之乡,以及工、农、商、贸、旅游各业一齐腾飞的华南经济最发达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流域的中部。气候温暖湿润,多年平均温度在14℃~22℃,多年平均降雨量1200~2200毫米,降雨量分布明显呈由东向西逐步减少,降雨年内分配不均,地区分布差异和年际变化大。没有寒冷的冬季,各种农作物全年可以生长,水稻一年三熟。深秋,祖国的北方已是金风阵阵,草木凋零,可是在这南国的原野上,却仍然是花红柳绿,满眼青翠。在这片肥美富饶的平原上,稻田密布,桑蔗蔽野,果木成林。广州、东莞、石岐、新会范围内的广大冲积平原,是十分重要的双季连作稻的产区,每当收获季节,一片金黄色的丰收美景,素有“广东粮仓”的美称。珠江三角洲又是我国糖蔗的主产区,具有1000余年的种蔗制糖的历史。“蔗基鱼塘”或利用海滩围垦后种蔗,蔗田面积大,产量高。由于甘蔗种植业的迅速发展,制糖工业也蒸蒸日上。

珠江三角洲也是盛产蚕桑、塘鱼的重要基地。早在2000年前的两汉时期,这里已有种桑、饲蚕和纺织等生产活动。到清代中期,洼田改成鱼塘,洼田区变成了基塘区。基塘的利用,首先是“凿池蓄鱼”,基面“树果木”,以后才逐渐演变成“塘以养鱼,堤以树桑”的“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种桑、养蚕和养鱼三者之间的连环生产体系,是桑塘地区农业经营的主要特色之一。利用桑叶饲蚕,蚕粪落塘养鱼,塘泥上基肥桑,循环利用,互相促进,充分反映出桑、蚕、鱼三者间连环生产的密切关系:“蚕壮、鱼肥、桑茂盛,塘肥、桑旺、茧结实。”

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著名的生丝生产地,与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并列为我国三大蚕桑区。

珠江三角洲还是我国著名的水果、蔬菜、花木产区。早在汉代,珠江三角洲已有蔬菜的栽培,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珠江三角洲人民不仅培育了大批适应性强的蔬菜品种,而且还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如水生栽培、促成栽培、软化栽培、立体栽培的耕作方式,实行瓜(或豆)、姜、薯(或葛)、芋等混、间、套作等。珠江三角洲也是著名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产区,果树资源丰富,先后见于记载而且比较常见的果树有五六十种,其中以荔枝、柑桔、香蕉、菠萝等果实品质最佳,产量最大,为三角洲的“四大名果”而驰名中外。果树栽培以广州郊区较为集中,以荔枝、龙眼、柑橙为主,新会以柑桔类为特产,东莞以香蕉最闻名。此外,番禺、中山、宝安等地也盛产荔枝、香蕉、菠萝、乌榄等水果。

珠江三角洲花木资源也极为丰富,早在2000多年前,古南越的花木如桂、密香、指甲花、菖蒲、留求子(使君子)等就曾被移植到汉代的京都长安。长期以来,广州城西南的花地(花棣),顺德的陈村、弼教,中山的小榄,珠海的湾仔都是重要的花木产地,各种花木如茉莉、含笑、夜合、鹰爪兰、珠兰、白兰、玫瑰、夜来香等,都得到广泛种植。花卉除了可供观赏外,柚花、茉莉、素馨等还可加工制造“龙涎香”、“琼香”、“心宇香”等。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木生产成为绿化祖国、美化环境、丰富人们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之一。

怒江

怒江,又名潞江,古时称为泸水。它发源于西藏唐古拉山的南麓,穿行在云南省西部的横断山脉之中,与澜沧江平行南下,流至缅甸,称为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

怒江两岸高山雄峙,河谷中树木荫翳,浓绿蔽天,把江水染成墨绿色,藏族同胞便叫它“那曲”,意思就是“黑水”。怒江一泻千里,谷底激流翻腾,蕴藏着巨大的电力资源。据估计,仅仅在云南境内就有650千米,就可以发电2000万千瓦。

怒江在我国境内长1540千米。从滇藏交界处起,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府所在地六库,长达300多千米江段,是驰名中外的“怒江大峡谷”。峡谷东面的碧罗雪山,西面的高黎贡山,俨如两位盔冰甲雪的巨人,岿然对峙。道道悬崖,犹如刀削;座座陡坎,恰似斧劈。江水被逼在宽仅百余米的峡谷河道中,汹涌激荡,滚沸如汤,猛烈地撞击着两岸石壁,“怒不可遏”地溅起千堆浪花,震得山岳簌簌颤动,真是:“惊涛裂岸壁,危崖坠苍空。水无不怒石,山有欲飞峰。”激流险滩,云雾蒸腾,昼夜轰鸣,两岸峰崛峦挺,千姿百态,古树苍藤,飞翠流丹,构成了怒江大峡谷三百里山水画廊。

从遥远的古代起,怒江两岸的傈僳族、怒族等兄弟民族便在怒江两岸架起了溜索桥,飞渡天险。溜索一般架设在江面较窄的地段,一端固定在岸边地势较高的树桩上,另一端联结在对岸较低处的树根上。溜索上有溜板,由一个带钩的滑轮,上挂着两根很结实的棕绳组成。过桥时将绳索分别兜在腰和大腿上,身体成坐状,然后借助滑轮,从溜索的高端滑向对岸。为了便于往返,溜桥一般都架设两根溜索,一根用于过去,一根从对岸高处溜回来。汉朝丝绸之路的商旅货物,都是依靠溜索而通过怒江天险的。傈僳族有句名言:“不会过溜的人,算不得傈僳族汉子。”然而,旧式的竹篾溜索,每隔两三年就得更换。由于溜索磨断或溜板断裂,不知有多少人葬身万丈深壑。新中国成立以后,竹篾溜索和木溜板换成了钢索和铁滑轮,保证了经过的安全。如今,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已修成公路600多千米,沿江架设了4座公路桥,16座人马桥和6座钢索桥,真称得上是“峡谷飞彩虹,天堑变通途”。

怒江河谷“一天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两岸的高山上六月飞雪,玉屑琼泥,凛冽万古。谷地深处则是“万紫千红花不谢,芳草不识秋与冬”。河滩上的双季稻随风摇曳,坡地里的甘蔗林飘着清香。火焰般的攀枝花和彩霞争艳,翠绿的凤尾竹将村寨拥抱。因此,有人曾把怒江河谷比作第二个西双版纳,是别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又一只碧玉簪。在海拔2000米以上,为针阔混交林带景色大为改观。到3000米,生长着魁伟的云南松和英武的台湾云杉。海拔3000米以上,冷杉、雪松、云杉砌起一道封锁严寒的绿色长城。海拔4000米以上,草甸抖开绣花碧裳,覆盖着山洼,怒江河谷又是一幅层次丰富、色彩浓艳的美丽图画。

怒江河谷最令人倾心的是花,全世界的杜鹃花约有800余种,在这里竟达400余种之多。山茶花的种类也不少,像玉兰、龙胆、报春、百合、垂头菊等,数不胜数。鲜花不仅以姝容媚色动人,更馈赠人们众多名贵的药材,如贝母、金耳、黄连、木香、当归、党参、乌头等,怒江河谷不愧是花的世界,药的宝库。在怒江河谷这座森林公园里,还活跃着许多种热带、亚热带的动物。如今,这里已划出两个自然保护区,来保护自然垂直景观带和各种珍贵稀有的野生动植物。美丽富饶的怒江河谷,已经成为保护动植物的天然宝库。

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是我国著名的大河之一,它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上的大河。

穿行在崇山峻岭之中的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的藏语意思为从最高顶峰上流下来的水,它像一条银色的巨龙,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桑木张以西、喜马拉雅山北麓杰马央宗冰川自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在米林县附近折向东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而南流,经巴昔卡流出国境至印度后,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随后又流入孟加拉国,改称贾木纳河,与恒河相汇合后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它的上游在萨噶以上,称为马泉河,有两个源头,正源就是杰马央宗曲,出自杰马央宗冰川;另外一个源头为库比曲,出自阿甲果冰川。至萨噶有左岸支流汇入,以下始称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自源头至拉孜为上游,河床都在海拔3950米以上,为高寒河谷地带,河谷宽浅,水流缓慢,水草丰美。自拉孜至则拉为中游,河谷宽窄交替出现,在冲积平原地区,河谷开阔,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是西藏农业最发达的地区。自则拉到国界为下游,则拉至派区河谷较宽,派区以下河流进入高山峡谷段,至六龙附近,河道绕过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骤然由东北转向南流,随后又转向西南,形成世界罕见的雅鲁藏布江马蹄形大拐弯峡谷。

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峡谷,深达5382米,平均深度也在5000米以上,由派区到边境的巴昔卡,长为4943千米,谷底呈“V”字形,河面宽一般80~200米,最窄处仅74米,它比原来认为的世界第一大峡谷秘鲁科尔卡大峡谷还深2000米。1994年4月18日,《光明日报》、《文汇报》、《北京日报》等几大报纸同时报道:“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不仅是最深的峡谷,而且还是地球上最长、最高的大峡谷。从此,在我国壮丽的山河中,又新添了一项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