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细微的声音(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
12469900000009

第9章 村子

村子不大,有四五十户人家,依山傍水坐落在一面缓缓落下的斜坡上,远远看去颇有些宁静宜人的古朴味道。

每年初夏,柳絮飘飘,扯天漫地大雪似的,没几天便将整个村子遮得迷迷蒙蒙,河滩地里的青草上有了一团淡淡的白色,远远近近的麦田像染了油彩一般,凭高远眺,厚实的庄稼将村子整个儿地包裹在一片亮眼的碧绿中。

因为唱社火,靠着林地一带的空地上便盖起一座檐牙飞翘的戏楼。戏台口两根大柱上边贴着一幅早已褪了红色的大字对联:唱尽人间悲欢事,细辨世上大忠奸。对仗不工,却很明白地表露着一种直率而朴素的做人态度。

村里有一家小卖部,一间磨面机房,一个铁匠铺,还有一座常年香火缭绕的土地庙。

民国年间,村里出过一个秀才。秀才在兵荒马乱的灾年中并没有忘记读书,四书五经,二十四史,只要是不淫不秽的书没有他不读的。后来他在村东办过一个私塾,传授知识并向人们宣讲一些为人处事的传统道义。久而久之,村里就有了一种温和宁静的文化气息。

高考制度恢复以后,十多年间,村里一家赶一家的出去了几十个省内省外的大学生。大学生们踩着两脚泥巴,带着一股浓浓的乡野之气走进飘扬着花裙子的大城市,回来后一副金丝边的眼镜就让父老乡亲围着火炉谈论上整整一个冬天。

村里有工人,有教师,有退伍军人,有政府干部,还有一个因拐卖了四个女童而被判刑十五年的刑事犯。

八年前,村里忽地出现了第一家乡镇企业——砖瓦厂,头头偏偏就是村里一个不识字的大老粗,起初很本分,很老实,后来财大气粗了,便渐渐地表现得趾高气扬起来。敢跟省长握手合影,敢跟乡长称兄道弟,也敢将小自己二十岁的女秘书纳为小妾。三年前,他用自己企业中的两万块钱给一座村级小学盖了一排教室,一下子便赢得了许多晃人眼目的荣誉称号和头衔。

村子里慢慢地就有些色彩斑斓了。

新闻于是就连连不断,说谁家的老大考上博士留洋了,谁谁家的老二去广州倒银元发了大财,又说谁谁谁家的老三去炭山背煤时冒顶塌方死在了山外……

如今,村子里几乎家家都有了电视,每到夜里,吃饱喝足之后,一家人便围坐在高低柜前看电视。原先只看秦腔,现在大约是什么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