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走进信息化时代(趣味科学馆丛书)
12466400000002

第2章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2)

第二次信息革命是创造了文字。使用文字作为信息的载体,可以使知识、经验长期得到保存,并使信息的交流开始能够克服时间、空间的障碍,可以长距离地或隔代地传递信息。

报纸第三次信息革命是发明了印刷术,产生了书刊报纸。这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共享和文化的普及。

第四次信息革命是出现了电报、电话、电视等事物。1844年5月24日,美国人莫尔斯通过实验线路发出了人类有史以来第一封电报。虽然这封电报的传输距离只有40英里,但它标志着第四次信息革命开始了。此后,电信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电话、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手段的广泛普及,已经使人类的经济和文化生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而目前,人类正处在第五次信息革命浪潮中。第五次信息革命的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技术与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国际上把这样的系统称为综合业务数字网或ISDN。

人类社会的第五次信息革命正在进行中,虽然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有待突破,但仅从现有的进展来看,它已向世人展现了美妙的前景。

知识点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指一个经济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并由此带来了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根本变化。数字经济也是一个信息和商务活动都数字化的全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系统。企业、消费者和政府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交易迅速增长。数字经济主要研究生产、分销和销售都依赖数字技术的商品和服务。数字经济的商业模式本身运转良好,因为它创建了一个企业和消费者双赢的环境。

信息的传输

信息与知识

当你和一个朋友交谈时,如果他滔滔不绝地从各个不同角度谈论某一个方面的问题,向你提供各方面的情况,提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你就会受到很多启发,并获得有关知识。如果他谈起问题来干巴巴的,没有多少内容,引不起你的兴趣,谈话结束时你就会觉得收获不大。两者如此差别,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前者占有的信息量大,后者占有的信息量小的缘故。这也就说明,信息是获得知识的基础之一。当你占有较多信息时,你的知识也就相对比较丰富。

知识是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的认识的总结,是系统化、规范化、结构化的信息,它以各种方式把单个或多个信息关联在一起。例如,我们获得“燕子低飞”、“蚂蚁搬家”这样两条信息,就得到“天将下雨”这样的判断。

知识产生于人类的实践和思维活动,当人们掌握了大量确切的信息之后,经过实践和思考,知识就会逐渐丰富起来。所以,知识和信息是密切相关的,信息经过人们的实践和思维是可以转变为知识的。

信息共享

在我们身边,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公告牌”。我们可以从上边了解到一些信息,而其他人也同样可以获取同一个信息。这就是说,“公告牌”的某一个信息,决不会成为某人获取的专利。也就是说,信息是可以共享的。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除了依靠报刊、杂志、图书、文件等传递信息以外,还可以借助电话、电报、电视、通信卫星、电视直播卫星、电脑网络等新载体,高效率地传输信息。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人类逐步进入了一个以因特网为代表的崭新世界。因特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先导,将全球亿万台各式各样的电脑,通过统一的技术规范相互连接在一起。

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人们可以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更加充分地共享信息资源。

现在,信息高速公路已“修筑”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有数以亿计的用户与信息高速公路建立了业务联系。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各种软件、数据、杂志、新闻、馆藏目录、技术文献、图片、声音以及活动图像等。用户可以把自己的资料加入进去,供其他用户使用。当然,用户既是信息的提供者,又是信息的消费者。每一用户都能迅速处理、传递信息,又能最大限度地共享信息。

信息传输离不开载体

人类对信息的认识和利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多少年来,许多信息之所以能传播并保存下来,都依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靠了某种载体。而从古到今,人类为了便于获取信息或相互交换信息,进行了五次信息变革,而每次信息变革又都产生了各自的“载体”。

第一次信息变革——获得了语言。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通过手势、表情和简单的音节,相互间进行信息交流。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光靠手势和表情,已无法达到交流信息的目的,于是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类获得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载体”。

第二次信息变革——创造了文字。生产的发展引起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进而促进了文字的产生。文字是人类超地域、超时间传递和交换信息的一种“载体”。

第三次信息变革——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在这以前,信息是用文字记录在甲骨、竹简或兽皮上的,保存和传递都十分不便。我国造纸术的发明,特别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进入了以印刷品为知识和信息基本来源的新时代,同时使人类获得了又一种信息“载体”。

第四次信息变革——电报、电话与电视的应用。为了更多更快地掌握和传递信息,科学家们又开发了一种信息“载体”——电信。电信的开发和应用,进一步拓宽了信息传递的范围和内容——除了文字以外,还能传递声音和图像。

第五次信息变革——数字网络技术的应用。自20世纪初至90年代,通信的速度提高了1000万倍,记录信息的速度提高了100万倍。在这种情况下,单凭人类的自然智力来获得和加工信息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于是,电子计算机应运而生了。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信息的数字化,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可靠性。90年代,因特网的发展为人类认识和利用信息找到了一种新“载体”。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出现后,人们获得信息就更方便了,利用信息的机会就更多了。

综上所述,正是上述这些载体,使人与人之间,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能相互传递、交换信息,并使信息固定下来,代代相传。

信息化社会的定义

信息化社会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支柱,以信息价值的生产为中心,以信息产品为标志的社会。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人们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构成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以计算机、微电子和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是社会信息化的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