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环保与人类生活(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12465600000004

第4章 环保者的忧虑

1992年11月,包括10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1500多名科学家签署了一份名为“世界科学对人类的告诫”的文件。文件说,人类正面临着一场“环境恶化不断加剧”的全球大劫,科学家们试图劝说各国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停止对环境的破坏。

俄罗斯科学院的一个研究所目前提出了使大气层免受氟利昂污染的新方法。这一方法的原理是,利用强大的微波辐射光束造成大气层中的放电作用,由此来保护臭氧层。根据这一方法,在大气层中进行的微波放电能高效率地瓦解氟利昂分子,而同时又不会产生会恶化生态环境的有害产物。

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罗纳德·普罗布斯坦为首的一个科研小组,最近又研究出用低压电流清除土壤污染的新技术。这项新技术能除掉土壤中大约5%的污染物质,并可望大大降低大规模净化活动的费用。

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终于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1993年9月18日,16万多名志愿人员在33个国家的海滩上开展了一天的清除垃圾活动,共清除了160万千克海滩游客扔掉的垃圾,这包括塑料袋、塑料瓶、烟蒂、婴儿尿布、渔网和钓鱼用的浮子、注射器、玩具、灯泡、轮胎、金属罐、纸袋、废报纸等等。这一活动的发起者——美国海洋保护中心准备每年举行一次这样的活动。

新加坡则以公开羞辱的方法惩罚乱扔垃圾者,该国制定了新的《惩教工作法令》,按照该法令,乱抛垃圾者可被判罚从事社区服务3小时。一次,10名乱扔垃圾的人被强令穿上荧光绿背心,在旁观者揶揄和电视摄像机的镜头下,到公共场所拾垃圾1小时。新闻媒体都专门作了报道,结果这10名“垃圾虫”只好极力遮掩自己的脸,十分尴尬。

世界噪声第二大国西班牙各大城市中70%的居民区超过了欧共体规定的最高65分贝的噪声限量。最近该国政府决定颁布一项限制噪声污染的新法律,开展一场反噪声战。这项法律将对所有影响住宅、工作场所、学校和娱乐场所的外来环境噪声规定出最高限量,对违反规定者将处以罚款。

关爱地球印尼的森林资源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曾遭受到严重的滥砍滥伐。当时的政局不稳定,没有制定有效的森林开发计划,导致苏门答腊及西加里曼丹省的丰富森林资源几近全部枯竭。由此才于1967年有了第一部《森林法》。印尼现在规定,只有那些树干直径超过50厘米的树木才获准砍掉,并且每年的砍伐计划须经当局认可。在砍伐后还须再植树,每砍一株树要种80株同一品种的树苗,以保证每公顷内至少有400株有商业用途的树留下来。

中国从70年代开始注意环保问题。全国设有1000个环境监测点,1988年还通过了空气污染管制法。中国正在实施使城市、河流和原野恢复清洁的环境综合治理计划。

汽车由于排放毒性废气和使用产生含氯氟烃的空调装置,已被大多数专家公认为是世界上的一个主要污染源。为此,美国的一些州规定,所有出售的汽车中必须有10%的汽车不排放任何废气。有些国家,如德国、丹麦和荷兰还对较清洁的汽车的主人给予税收优惠并少收注册登记费。

环境保护虽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然而从全球看,今天世界的人口已是19世纪的6倍,经济活动也不知扩大了多少倍,对大自然的破坏依然是相当严重的。作为人类的一份子,应当明确的是:地球只有一个,爱护地球就是爱惜生命。

氟利昂

又名氟利昂,氟氯烃,是几种氟氯代甲烷和氟氯代乙烷的总称。氟利昂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或易挥发液体,略有香味,低毒,化学性质稳定。由于氟利昂化学性质稳定,具有不燃、无毒、介电常数低、临界温度高、易液化等特性,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广泛用作冷冻设备和空气调节装置的制冷剂。今年研究证实,氟利昂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已限制使用。目前,地球上已出现很多臭氧层漏洞,有些漏洞已超过非洲面积,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受到氟利昂的化学物质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