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痛风病实用自我疗法(实用自我疗法系列)
12456100000006

第6章 痛风的中医疗法(1)

中医对痛风如何辨证

中医对痛风宜在分期的基础上辨证,即先分期,后分型。

(1)分期

①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口干口渴,面红耳赤,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脉数。

②间歇期。痛风发生后的缓解阶段,多辨证为脾虚实困。舌质淡,脉缓涩。

③慢性关节炎期。多有骨质侵蚀缺损及周围组织纤维化。关节发生僵硬、畸形、疼痛,形体消瘦;舌质红淡,脉细多辨证为肝肾亏损,痰瘀阻络。

④痛风肾病期。辨证分为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型。

(2)分型:中医对痛风的分型,是观察病情发展,疾病演变到何种程度,患者有何种表现,根据中医理论对患者的阴阳、寒热、虚实等来分型,依病情定型。中医对痛风分为风寒湿盛型、湿热壅盛型、瘀血阻络型、痰瘀互结型、肝肾阴虚型、脾胃阳虚型和气血两虚型等。

中医怎样认识痛风病因与病机

中医临床以关节固定,红、肿、热、痛反复发作等为主要表现的痛风,属于中医学“痹证”的范畴。

(1)病因

①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常见的是风寒湿邪、风湿热邪侵入人体。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是由于居处、劳动环境潮湿寒冷,或涉水淋雨,或长期水下作业,或气温骤变,冷热交替等原因,以致风寒湿邪侵袭人体而致痹证。风湿热邪侵袭人体为外感风热与湿相并而致风湿热合邪为患,或风寒湿痹,郁而化热,痹阻经络、关节而致痹证。

②内因。正气不足,外邪乘虚而入。

劳逸不当。劳倦过度,耗伤正气,或劳后汗出当风,或汗后冷水淋浴,外邪乘虚而入。

体质亏虚。素体虚弱或病后,产后气血不足,腠理空虚,卫外不固,外邪乘虚而入。

(2)病机:痛风主要病机为外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以致关节及肌肉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而形成痹证。由于感邪性质不同,或有偏性,临床表现不同。寒邪偏胜者为痛痹,故关节疼痛有定位;湿气偏胜者为着痹,湿性重着黏腻,故而肌肤关节麻木重着肿胀;热胜者为热痹,经络蓄热,故见关节红肿灼热,痛不可近。

痹证初起属实,久则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痹证容易出现以下三种病理变化:一是痹证日久不愈,气血津液运行不畅,血脉瘀阻,津液凝聚,以致瘀血痰浊痹阻经络,出现关节肿大,关节周围瘀斑、结节、屈伸不利等证;二是久病气血伤耗,呈现气血双亏或肝肾亏损的证候;三是痹证不愈,由经络及脏腑,出现脏腑痹的证候。

中医对痛风怎样分型施治

中医对痛风的各个不同阶段,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的类型用不同的方药施治,医者对症下药,就能减轻患者痛苦,使患者早日康复。

对于痛风的辨证,首先应辨别风寒湿痹与热痹之不同。热痹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发热,脉数,舌红等为特点;风寒湿痹则以关节疼痛,阴雨加重,脉紧或缓迟,舌苔白为特点。风寒湿痹又分辨风寒湿偏胜之不同。久病痹痛,应注意辨明有无痰瘀阻络,气血亏虚及脏腑损伤的证候特征。

(1)风寒湿盛型:关节肌肉疼痛,风邪偏胜,关节呈游走疼痛。

寒邪偏胜关节剧痛,痛有定处;湿邪偏胜,肢体关节重着疼痛,肌肤麻木,均在阴雨天加重;脉弦紧或濡缓,舌苔薄白。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为治则。

薏苡仁汤加减

【处方】薏苡仁30克,桂枝20克,独活、羌活、防风、苍术、川芎、当归各12克,麻黄、川乌、生姜、甘草各6克。

【加减】以上肢痛重者,加羌活30克,桑枝30克,姜黄10克,祛风胜湿;下肢痛重者,加防己15克、茯苓30克、木瓜10克,以利水胜湿;痛处不移,得温则减者,加细辛2克、草乌8克,以温经散寒。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混合后分3次热服。

(2)湿热壅盛型:关节剧痛多在夜间突然发作,关节呈红、肿、热、痛,得冷则舒,痛不可触;可发热,大便秘结,小便赤黄,汗出不解;脉弦数或滑数,舌红、苔黄。以清热利湿、宣痹通络为治则。

白虎桂枝汤加减

【处方】生石膏40克,知母12克,粳米10克,桂枝15克,甘草3克。

【加减】发热口渴者,加金银花、连翘、黄柏各15克;关节肿者,加桑枝、威灵仙、姜黄各15克;关节周围出现红斑者,加牡丹皮、生地黄、赤芍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混合后分3次热服。

四妙汤加减

【处方】忍冬藤30克,黄柏、薏苡仁各20克,宣木瓜、川牛膝各15克,桑枝12克,苍术、晚蚕沙各10克。

【加减】热盛者,加知母、生石膏、栀子各20克;关节痛盛者,加延胡索、全蝎、蜈蚣各10克,以活血止痛。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混合后分3次热服。

土茯苓延胡索汤加减

【处方】土茯苓35克,威灵仙、延胡索、忍冬藤各30克,金银花、连翘、薏苡仁、萆薢、车前子、牡丹皮、生地黄、防风各15克,白术25克,黄柏、泽泻各10克。

【加减】上肢关节痛者,加桂枝15克;下肢关节痛者,加牛膝15克;恶寒发热者,加麻黄10克、桂枝6克;便秘者,加大黄6克、桃仁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混合后分3次热服。

(3)瘀血阻络型:关节持续疼痛,如针刺刀割,夜间尤甚,痛不可触,局部肿胀,关节僵硬,可见畸形,活动不利,面色黯滞;脉弦涩,舌紫暗,苔薄白。以活血祛瘀,利湿通络为治则。

活血汤加减

【处方】当归、威灵仙、赤芍、木瓜各15克,牡丹皮、泽泻、防己、路路通各12克,红花、臭梧桐、川芎、郁金、秦艽各10克。

【加减】上肢痛者,加桂枝20克;下肢痛者,加牛膝15克;剧痛难眠者,加延胡索、乳香、蒲黄、荜茇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混合后分3次热服。

当归土茯苓汤加减

【处方】当归、败酱草、金银花、土茯苓各30克,乌梢蛇20克,川芎、红花、鸡血藤、透骨草各15克,牡丹皮、栀子、车前子、乳香、没药、穿山甲各10克,甘草6克。

【加减】气虚者,加黄芪30克,白术20克;老年肾亏者,加山茱萸30克、枸杞子25克、杜仲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混合后分3次热服。

(4)痰瘀互结型:关节疼痛时轻时重,日久不愈,反复发作,关节肿大,皮下出现硬结节、触之不痛,皮肤不变色或溃破形成瘘管;脉沉滑,舌质暗红有瘀斑,舌苔厚腻。以化痰祛瘀、搜风通络为治则。

消痰汤加减

【处方】昆布、玄参、茯苓、海藻各15克,白芥子、浙贝母、天南星、半夏、党参、穿山甲各10克,山慈姑9克,甘草3克。

【加减】有瘀斑者,加丹参、红花各10克;痰核破溃者,加黄芪2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混合后分3次热服。

桃红饮方加减

【处方】当归20克,桃仁、威灵仙、红花各15克,川芎15克。

【加减】皮下有结节者,加白芥子、僵蚕各10克;痰瘀者,加乌梢蛇、全蝎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混合后分3次热服。

白茯黄参皮汤

【处方】土茯苓35克,白术、黄芪各25克,白参、陈皮、萆薢、车前子各15克,青皮、半夏各10克,白芥子6克,甘草3克。

【加减】局部破溃者,加败酱草30克,白及25克,白芷15克;腹鸣泄泻者,加吴茱萸15克,五味子、白扁豆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混合后分3次热服。

(5)肝肾阴虚型:关节肿胀,缠绵而痛,日轻夜重,病久屡发,关节畸形,筋脉拘急,屈伸不利,步履不便,肌肤麻木,面色灰暗,颧红口干,头晕耳鸣,盗汗遗精;脉细数,舌边尖红、少苔。以滋肝补肾、填髓养阴为治则。

地黄丹皮汤加减

【处方】熟地黄、枸杞子、金樱子、土茯苓、虎杖各30克,山茱萸、秦艽、海风藤、威灵仙各25克,萆薢、白芍各20克,山药、牡丹皮、杜仲、续断、防己、车前子各15克,泽泻10克。

【加减】关节红肿甚者,加黄柏10克,地龙10克;腹鸣泄泻者,加白扁豆10克、五味子10克、补骨脂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混合后分3次热服。

(6)脾肾阳虚型:气短乏力,纳呆,恶心呕吐,腹胀便溏,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面部、下肢水肿,面色苍白;脉沉细无力,舌淡胖、苔薄白。以健脾温肾为治则。

附桂汤加减

【处方】党参12克,白术1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黄芪10克,制附片10克,菟丝子15克,车前子15克,巴戟天10克,肉桂5克。

【加减】恶心呕吐者,加生姜、半夏各10克;气虚水肿明显者,加黄芩、防己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混合后分3次热服。

(7)气血两虚型:久痹不愈,反复发作,或呈游走性痛,关节变形,活动不利,倦怠乏力,气短自汗,食少便溏,腰脊酸痛,面色苍白,头晕心悸;脉细弱,舌淡、苔薄白。以祛风除湿散寒,行气养血为治则。

圣愈汤加减

【处方】黄芪30克,党参、山药各15克,熟地黄、白芍各12克,当归、白术、川芎各10克。

【加减】夹风湿者,加羌活、防风、桑枝、豨莶草各10克;夹湿热者,加酒炒黄柏;夹痰浊者,加制南星10克、姜汁10毫升;久病肾阴不足者,加龟板、肉苁蓉、怀牛膝各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混合后分3次服。

独活寄生汤加减

【处方】独活、防风、秦艽、当归、川芎、生地黄、芍药、杜仲、牛膝、肉桂各12克,茯苓、桑寄生各30克,人参8克,甘草3克。

【加减】腰膝酸软者,加黄芩30克,续断15克;关节冷痛者,加制附子10克,干姜8克;肌肤不仁者,加鸡血藤30克、络石藤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混合后分3次热服。

治疗痛风有哪些名方

三气饮

【处方】当归、枸杞子、杜仲、附子各6克,熟地黄15克,茯苓、芍药(酒炒)、肉桂、牛膝、白芷、北细辛(可用独活代)、炙甘草各3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次200毫升,每日3次;或生药用烧酒1200~1500毫升,浸10余日,即可服用,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主治】风寒湿痹型痛风。

【来源】《景岳全书》

三圣九

【处方】威灵仙150克,干姜(炮制)60克,乌头(炮制,去皮、脐)60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15~20丸,用温姜汤送下。

【主治】痛风疼痛。

【来源】《寿亲养老新书》

大枣汤

【处方】黄芪12克,大枣12枚,附子、麻黄、生姜各6克,甘草3克。

【用法】上药研碎,用水700毫升,煮至3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

【主治】痛风疼痛。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三痹汤

【处方】人参3克,黄芪(酒炒)、白术、当归、川芎、白芍、茯苓各3克,防风、乌头(炮)、防己、桂心、甘草(炙)各15克,生姜3片,大枣2枚。

【用法】上药水煎,每日1剂,不拘时热服。

【主治】风寒湿痹型痛风。

【来源】《张氏医通》

七圣散

【处方】续断、独活、防风、杜仲、萆薢、牛膝(酒浸24小时)、甘草各等份。

【用法】上药均研细末,每次服6克,每日2次,温酒送下。

【主治】风湿热痹型痛风。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五痹汤

【处方】片姜黄、羌活、白术、防风各30克,甘草(微炙)15克。

【用法】上药切碎,每服12克,用水250毫升,加生姜10片,煎至200毫升,去渣温服。病在上餐后服,病在下餐前服。

【主治】风寒湿痹型痛风。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风湿汤

【处方】附子(炮、去皮)30克,防风、桂枝、当归(焙)、白术、甘草、薏苡仁各30克,乳香、没药、茯苓各15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服,白天3次,晚上1次。

【主治】风寒湿痹型痛风。

【来源】《医方类聚》

乌药顺气散

【处方】麻黄(去根、节)60克,陈皮60克,乌药(去木)60克,白僵蚕(炒)30克,川芎30克,枳壳(炒)30克,甘草(炒)30克,白芷30克,桔梗30克,干姜(炮)15克。

【用法】上药研细末,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100毫升,每日2次温服。

【主治】痛风疼痛。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甘草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去皮,破)12克,桂枝(去皮)12克,甘草(炙)6克,白术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去渣温服。每次服200毫升,每日3次。初服得微汗则解。

【主治】风湿型痛风。

【来源】《伤寒论》

龙虎丹

【处方】草乌、苍术、白芷(碾粗末、发酵)各30克,当归、牛膝各15克,乳香6克,没药(另研粉)6克。

【用法】上药研细粉末,用酒调为丸。每次1丸(5克重),每日2次,温酒送服。

【主治】痛风疼痛。

【来源】《丹溪心法》

四生丸

【处方】白僵蚕(炒、去丝)、地龙(去土)、白附子(生)、五灵脂、草乌(去皮、尖)各等份。

【用法】上药研末,以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主治】痛风疼痛。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白术附子汤

【处方】白术6克,附子(炮、去皮)10克,甘草(炙)3克,生姜(切片)45克,大枣6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