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让青少年热爱科学的故事(青少年素质养成必读故事)
12447000000005

第5章 刻苦学习终有成(5)

正当9岁的孩子努力吸吮着文化知识时,他的母亲不幸病逝了。继母既凶狠又毒辣,一味地让小罗蒙诺索夫干活,不让他抽空看书。只要她发现小罗蒙诺索夫在看书,非打即骂,并同时把夺来的书撕得粉碎。没过多久,家中的书全让继母毁坏了。小罗蒙诺索夫为此不知偷偷流下了多少伤心的泪水。

酷爱读书的小罗蒙诺索夫到邻村杜金家去玩,发现他家有一本著名数学家写的《算术》。他立刻被书吸引了,临走时对杜金说:“我用牡鹿皮大衣和贝壳换你这本书,行吗?”

杜金不同意,想了一下说:“要换的话你就用一头小海象吧,别的都不稀罕。”小罗蒙诺索夫满口答应了。

回家后,他却发愁了,上哪去逮小海象呢?实际上人家是搪塞他。他出去打工干了四十天的活,挣了一些钱,然后用这钱去求人买了一头小海象。当他带着小海象去换书时,杜金一家人听到海象的来历,都深受感动,马上把书拿出来,还又送了他几本书。

来之不易的列席

1922年年底,伟大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到日本来讲学。消息一传开,全日本都沸腾了,位于京都的第三高等学校也被“爱因斯坦来日本讲学”的消息所鼓舞。那几天里,爱因斯坦成了唯一的话题。刚刚升入这所学校的16岁的朝永振一郎,深深地被校园里对伟大科学家的崇拜气氛所感染。

有一天,朝永振一郎到老师那儿请假,理由是:“我要去听演讲。”老师乍一听,被弄糊涂了。等明白过来,才知道他要去听爱因斯坦的演讲。在班上,朝永是学习最刻苦的学生之一。由于从小对数理的偏爱,他的数理成绩更是突出。老师见他积极性很高,就没有打击他,而是问:“你怎样去呢?人家会让你进演讲厅吗?”

是啊,前去听讲的人那么多,而且全是知名人士,演讲厅里的工作人员会放他进去吗?朝永自信地说:“我去想想办法,能成的。”征得老师的同意,朝永便离开了学校。

到哪儿去弄一张入场券呢?朝永首先想到自己的学校——第三高等学校,校长也许会帮他。可是朝永找到校长一打听,才知道根本没指望。于是他又急忙赶到京都大学,他找到院长办公室。当他向负责人提出自己的请求时,负责人仔细打量了他一番,才说:“入场券倒还有,但已分配完了。而且……”负责人顿了一下,才谨慎地说,“你合适吗?”那眼光,明显地对朝永的听讲能力持怀疑态度。找院办公室没有解决,现在只剩下最后一线希望了,那就是去找父亲。他立刻赶回家里,去求父亲帮忙。“爸爸,我要去听演讲!”

“知子莫若父。”从小看着儿子长大的父亲,不仅时时关心着儿子的进步,对他的爱好、特长也是了然于胸的。他知道朝永6岁开始上学,对自然科学似乎有一种天生的兴趣,现在儿子提出去听演讲的要求,做父亲的应该帮助他,让他去见一见那位伟人,于是便满口答应了朝永的请求。可是入场券只有一张,到哪儿去弄第二张呢?没有入场券,能带朝永进场吗?

时间不等人,再不能耽搁了。父子俩匆匆赶到东京。朝三十郎带着儿子,直接来到会场管理处,说明了来意,并且介绍了小朝永的一些情况,特别强调他对物理学的爱好和他的志向。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听完介绍,被朝永那求学的热情所打动,同意让他特别列席听讲。

愿望终于实现了。站在一旁的朝永放下了一颗紧悬的心,欢悦之情溢于言表。

爱因斯坦的演讲向人们揭示了一个奥妙无穷的物理世界。朝永虽不能完全理解,但这变幻莫测的物理世界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也更加坚定了他献身物理学的决心。从此,朝永更努力、更刻苦地学习,他对物理现象、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也更浓厚了。

1926年,朝永考入京都帝国大学物理系,并以量子力学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由于奋发进取、艰苦探索,他终于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笛卡尔刨根问底

勒内·笛卡尔是17世纪法国先进科学思想的代表。他对哲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和天文学都有重大贡献。但他在数学上的成就,使他在其他方面的工作黯然失色。后来的一位名人评价说:“笛卡尔的坐标几何远远超过他哲学上的任何成就,是严密科学中一个最为重大的进展,它使笛卡尔的名字永垂史册。”

小笛卡尔出生在法国西部的图朗城中一户贵族世家,父亲是个有名望的律师,还是地方议会的议员。小笛卡尔出世的第三天,母亲便溘然长逝。

后来,小笛卡尔的父亲再婚,聪明善良的继母挑起了重担。她不仅精心照料着这个先天羸弱的孩子,而且总是耐心而娓娓动听地给笛卡尔讲各种神话故事。夏天的晚上,星光闪烁,轻风拂面,继母抱着笛卡尔坐在院子里乘凉,她绘声绘色地讲起日月星辰的故事:“你看见窗户正对着的那颗闪亮的星星了吗?那是美女星。星星的上面有一位美丽的公主,公主的眼睛美极了,就这样一闪一闪的。”继母边说着,边眨巴着自己的眼睛。

“她吃什么呢?”小笛卡尔瞪着大眼睛问着。

“她吃苹果。她不爱吃糖,因为星星上糖太多了。”

“星星上哪来那么多糖啊?”

“本来就有的呗!”继母理直气壮地说。

“你也没上去过,怎么知道有那么多糖?”小笛卡尔问着。

“这……”口齿伶俐的继母被他的话问住了。

站在一旁的父亲被儿子的刨根问底也弄得张口结舌,只好说:“好啦,小哲学家,你长大后自己去解答吧。”

父亲的这句话,激励着笛卡尔一生不倦地追求。长大后,笛卡尔走进了军营。身在军营的笛卡尔无时无刻不在苦苦思索着各种哲学、数学的问题。

冬季到了。1619年11月10日,这是战事平静后的一天,笛卡尔供职的军队驻扎在多瑙河边的一个叫诺伊堡的小村庄附近。白日里,这儿空气清新,风景如画,令人陶醉;夜色中,明月高悬,兵营中灯火通明,官兵们推杯换盏,用喧闹声和歌声迎接圣·马丁节。此时的笛卡尔独自徘徊在乡间小道上,用“心智的全部力量,来选择我们应遵循的道路”。如水的月光下,他的头脑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不停地工作着。

待他拖着疲惫不堪的步履返回营房时,其他人早已醉卧睡熟。他倒头便睡,很快进入了梦乡。笛卡尔先是梦到自己从教堂的隐蔽处被一阵大风刮起,飞啊飞啊,飞到了另一个地方,在那里大风对他无能为力。之后,他又梦到自己遇到了一场可怕的风暴,风暴席卷了地上的一切,可对他却毫无伤害。最后,他梦到自己在大声地朗诵罗马诗人奥生尼的一句诗:“我应遵循哪条生活之路?”

清晨起床后,这三个梦还清晰可辨地浮在脑海中。笛卡尔曾说,这些梦改变了他整个生活的方向。这几个梦像一把打开自然宝库的钥匙。“连做梦也在想”,笛卡尔的梦无疑是他对盘桓在心中的哲学和数学问题长期紧张思考的结果。梦中的情景突然启发了科学家的灵感,用数学来探索一切自然现象,把代数应用于几何中,笛卡尔的思维得以升华。这一天,被后人称为近代数学的伟大诞辰。

做“侦察”笔记

阿尔方斯·拉夫伦是法国生物学家和医学家。他在阿尔及利亚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导致疟疾病的疟原虫。他撰写的《论疟疾和它的病原体》、《疟疾病的预防法》等一系列论著,为人类探讨细菌、寄生虫和传染病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拉夫伦从小就立志从医,去拯救千千万万受病魔折磨的苦难的百姓。可当时他家里没有足够的能力供他上学,为了读书,他只好半工半读,在医学院的实验室里做工。在实验室里做工的日子,拉夫伦耳濡目染,渐渐对医学着了迷,心中便产生了想当医生的愿望。

从此,他开始了“侦察”活动。每逢医生们要做大手术或进行病案讨论时,他都神不知鬼不觉地溜进来,静静地站在一旁,仔细地把医生们治病的程序和处方偷偷地记下来。那边医生们讨论得认真、热烈;这边小拉夫伦侧着耳朵,睁着大眼睛,悄然关注着医生们的一举一动,恨不得把耳闻目睹的一切都印在脑中,变为自己的知识。

就这样,拉夫伦年复一年地读书、做工,他的“侦察”笔记不知做了多少本。

功夫不负有心人。少年的壮志和艰难的学习环境,使拉夫伦不断锻炼成刻苦钻研的顽强青年。由于他的成绩优秀、见识独特,终于成为医学院有史以来唯一学历不够,而被特准入学的高材生。经过医学院学习的拉夫伦以出众的成绩毕业,实现了当医生的理想,并成为一名医学领域的拓荒者,为人类医学作出特殊的贡献。

立志学医的豪塞

阿根廷医学专家贝尔纳多·豪塞,自创生理药物研究院,开创了用脑下垂体腺诊断糖尿病,并利用注射感应有效地治疗糖尿病的先河,为人类医学作出了卓越贡献。

贝尔纳多·豪塞生活在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他从小便显示出非凡的志向和超人的作为。他9岁上大学,13岁担任见习大夫,20岁便成了中南美洲教育史上最年轻的教授。

说起豪塞9岁学医还真有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呢!因为他天资聪颖,他父亲按他的兴趣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他以惊人的智商与毅力迅速超过了同龄人的学习进度。9岁时根据他历年的学习成绩,英吉利学院破格准予豪塞免试入学。当父亲兴奋地向他报告喜讯时,他却满脸平静地思考了一会儿后,语气坚定的表示:“不!我要学医!”

原来,一次和伙伴们在海滩上玩耍时,海浪将一个人抛向岸边。只见这人用求生的眼光望着孩子们,双手抓进沙滩里,吃力地向前爬了几步便不动了。

在孩子们的呼救下,医护人员迅速赶来,那人却停止了呼吸。小豪塞目睹着医生那无奈的神色和那人亲人的悲痛欲绝,心中萌发了学医的念头。

阿根廷当时规定,只有成绩优秀,通过考试的学生才可学医。面试时,考场内外挤满了好奇的人们,充满稚气的豪塞以优异的成绩和为救人命而学医的决心,顺利通过了考试。在人们的掌声中,豪塞被医科院校破格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