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心印复旦园
12442700000003

第3章 “正谊明道 ”的遐想

上海医学院 冯承洛

每当我漫步在枫林校区,不时被校园内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景致所吸引,常常驻足观看:在东一楼这座历史建筑的西侧,医“学生誓言”的展示牌赫然在目 ;展示牌附近的草坪旁新辟了一条 “正谊路 ”,路南边耸立起一座新建的教学科研大楼 ———“明道楼 ”。这条路和大楼的名字,不禁使我想起原上医大的校训 “正谊明道 ”,联想起我在上医大的以往岁月。

“正谊明道 ”这个校训说起来话长。早在1936年颜福庆任医学院院长时,在一次院务会议上教务主任朱恒璧首次提出这个校训。 “正谊明道 ”一词源于西汉思想家董仲舒的一段话: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意”思是思想行为要符合正义公正的道德行为规范。自这个校训提出后,历届院领导都十分重视、践行,现在又把它作为路名、楼名昭示全院,意义很是重大。去年肿瘤医院召开向沈镇宙教授学习的大会上,校党委副书记燕爽同志在讲话中就指出,沈教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是老上医 “正谊明道 ”、“服务人群 ”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是新复旦精神的宝贵财富和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正谊明道 ”的宗旨正得到弘扬。但在改革开放之初,许多人对这个校训还不完全认同。院党委领导曾要九三学社开会讨论,老一辈教授多少有些疑虑,年轻的又不完全认识它的深刻含义,以致多数人不敢轻易表态。当时我连它的字面意思也不甚理解,更不要说深刻含义了。事后我查了词典,方知 “谊”,可以与 “义”相通,意为 “正义 ”、“公正 ”;它和 “利”相对,如“见利忘义 ”,又如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所以作 “义”解比较容易理解。再说第二句,“道”意义较多,可以作 “道路 ”或者 “道德 ”解,这里姑且作 “道德 ”讲;“道”和 “义”是近义词,如“贵(重视 )义而不贵惠 (私惠 ),信道而不信邪 ”。两句合起来,“正谊明道 ”就可以解释为明道义而不谋功利,这就和 “为人群谋幸福、为人群服务 ”相一致了。我这样理解可能牵强附会,希望得到指正,但我想总的精神是接近的。

当时我觉得,作为中国人自己办的医学院,这个校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有特色的。但想到董仲舒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人,怕被视为复古守旧,曾建议在 “正谊明道 ”之后,加上 “为人民 ”三字。这个不伦不类的意见,不被采纳是理所当然的。现在想起这事,不少人觉得好笑,但这也反映了当时一部分人的想法。现在,与时俱进,传统文化可以作现代解读,画蛇添足就完全不必要了。

老一辈上医人对这个校训,是牢记在心、身体力行的。上医创始人颜福庆和他的同事和学生们,一心为公,不计私利的精神处处彰显着校训的精神:热爱祖国,艰苦创业,提倡 “公医制 ”,普及公共卫生,为人群谋幸福等。他们身体力行,不顾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丰厚的待遇,决心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医药卫生事业 ;即使在国外,也不忘祖国和母校 ;他们放弃收入较高的私人开业行医,如不得已必须开业时,亦不忘为学校尽义务。

颜福庆是耶鲁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完全可以在国外工作,但他决心回国,创办中国人自己办的医学院,创立中华医学会,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的医学卫生事业。他的学生,如1934年毕业的药理学家张昌绍,在抗战最困难的1941年在哈佛大学进修时,谢绝美方挽留,毅然回国,住进学校泥巴墙架起的小屋里,为内迁的母校做了不少教学和科研工作。还有1935年毕业的苏德隆,1944年在美国进修,1945年到英国牛津大学当研究生,导师留他在英国工作,他却于1948年赶回祖国迎接解放。

颜福庆一贯反对私人开业,自己也以身作则,从未开业行医。在他的影响下,一些开业医师来上医担任专任教师后,都自动放弃私人开业。当然,不是说不计功利就不能在国外工作或开业行医,如1939年毕业的张治道,在美国行医几十年,自己生活俭朴,把节省下来的积蓄100万美元捐给母校,建造了矗立在正谊路北端、高十二层的治道楼。这种明道义不计功利的事迹在上医校友中是不胜枚举的。他们有的功成名就、誉满全国 ;有的勤奋工作、治病救人,都在践行着 “正谊明道 ”的校训。正由于老一代上医人身上的这种精神,潜移默化地教育着一代又一代,涌现了无数德技双馨的医药人才,创造了不少令人感动的光辉业绩。想到这些,我深感作为原上医大一员的无尚荣光。联想到现在,我又有了一个想法,上海医学院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现在又成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是不是可以把这个老上医校训重新定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院训,以便和复旦大学校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一脉相传,昭示着我校的办学传统。

现在我虽然退休了,但 “正谊明道 ”的精神却愈加感昭我永不停步,对医学院的情感愈加深沉。想到当前医药界存在的一些问题,思想感到很沉重。我想,今天更应该宣传校训的精神,将它和胡锦涛主席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学精英,为人民服务。我来上医工作后,更体会到这个西方作为利他主义事业中医德的重要性。我作为英语教师,既非政治教师,也非医学教师,但医学和文学两门学科有共同之处,都是 “人学”。我在选择文学作品作为英语教材时就很注意表现医德教育的内容,如。手术刀就是武器 ———白求恩大夫的故事。等,为学校培养德技双馨的医学人才是我最大的愿望,使上医 “正谊明道 ”校训的精神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