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科良方
12437600000008

第8章 妇科生殖系统炎症方(7)

【经验体会】宫颈糜烂是妇女最常见的疾患之一,在妇女普查中高达50%左右。两年来采用宫颈消糜栓治疗宫颈糜烂542例,治愈率达60.1%,总有效率达94%。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未发现患者对该药产生明显抗药性或药物引起的毒性反应;有些复发患者,再用消糜栓治疗明显有效。因此,消糜栓作为妇科治疗子宫颈糜烂的外用中药剂型,效果是肯定的,使用是安全的。

【方剂来源】刘淑琴.消糜栓治疗子宫颈糜烂542例临床观察.江苏中医杂志,1987,(5):10.

15.复方止带汤

【药物组成】党参、苍术、芡实、鹿角霜各10g,黄芪、茯苓、前仁各15g,升麻5g,金樱子30g。

加减变化:腹痛者加艾叶、香附各10g;腰痛者加杜仲、菟丝子各10g;带稠者加黄柏10g,银花5g。

【治疗方法】①冷冻疗法: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暴露宫颈,以干棉球擦净宫颈粘液,用冷冻探头直接接触宫颈,冷冻3~5分钟后,用95%酒精棉球协助复温,等冷块溶解,冷冻探头自然解冻脱落即可。冷冻时,冷冻区周围组织需用千棉球隔开保护,以免损伤正常组织。术毕休息20分钟,如无不良反应即可离开。手术时间选择月经干净后3~8天,术后注意外阴清洁,4~6周内忌房事。②中药治疗:冷冻后第2天开始服用上方,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连用3~5天。

【功效主治】中药健脾温肾,升阳除湿,配合冷冻,主治慢性宫颈炎。

【临床运用】本组920例患者,经用上法治疗后,痊愈850例,占92.4%;有效58例;总有效率98.7%。

【经验体会】中医认为,慢性宫颈炎产生白带的主要原因不外脾虚、肾虚和湿毒,因脾主运化水湿,故带下病以脾失健运最为关键。治疗以健脾、固肾、除湿为主,尤以升阳健脾为要。本组患者原本多已脾肾亏虚,带脉不固,加之冷冻后阳气更虚,水湿不化,故带下清稀、量多,缠绵不愈。方中参、益气补中,苓、术、芡实培土除湿,苍术健脾燥湿,前仁利水除湿,升麻升举清阳,鹿角霜、金樱子温肾固带。全方共奏温肾健脾,升阳除湿之功。本法疗效可靠,方法简便,副作用少,易于推广,适于农村和厂矿使用。

【方剂来源】刘少先.冷冻结合中医药治疗慢性宫颈炎920例疗效观察.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2,(1):17.

16.枯矾合剂

【药物组成】枯矾、儿茶、五倍子、白芨各等份,冰片适量(用量为前药量的1/10)。

加减变化:白带量多,秽味明显者,加黄柏、黄连、苦参;糜烂面较深者,加蛤粉、煅石膏;宫颈充血明显,伴有小腹及阴道灼热者,加青黛。

【治疗方法】上药共研细末,过80目筛,密封消毒备用。用消毒带线棉球蘸药粉贴于宫颈糜烂面,次日取出棉球,隔日冲洗换药。用药1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禁止房事,月经期停止治疗。一般2个疗程不见好转者,可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功效主治】收湿敛疮,去腐生肌,清热杀虫。主治宫颈糜烂。

【临床运用】以本方共治疗宫颈糜烂患者154例。其中治愈99例,占64.2%;显效37例,占24.2%;好转8例,占5.1%;无效10例,占6.5%。用药后患者的白带明显减少,个别病人有阴道凉爽感,大部分病人用药数次后宫颈表面脱落一层白色薄膜,去掉薄膜后可见正常宫颈粘膜。

【经验体会】宫颈糜烂为育龄妇女的常见病。中医认为此病的发生多与湿、热、毒、虫感染有关。本方以收湿敛疮、去腐杀虫的枯矾、儿茶、五倍子、白芨等药为主,配以冰片及其他随证加入的药物以清除热毒。故局部给药可获良效。在治疗中发现,宫颈糜烂程度越浅,范围越小,疗效越佳。

【方剂来源】安瑛.154例宫颈糜烂用“枯矾合剂”治疗.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5):15.

17.苦蛇煎

【药物组成】①内服方:苦参、蛇床子、黄柏各10g。

②薰洗方:苦参、蛇床子、黄柏各30g。

【治疗方法】内服方每日1剂,日服2次,7剂为1疗程;薰洗方每日1剂,早晚薰洗坐浴各1次,7天为1疗程。

【功效主治】本方清热解毒,燥湿杀虫。主治慢性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

【临床运用】以本方治疗68例患者,其中慢性宫颈炎50例(73.5%),阴道炎6例(8.8%),盆腔炎12例(17.6%);年龄最大者63岁,最小者24岁,均为已婚女性。治疗效果:痊愈19例(宫颈炎3例,阴道炎5例,盆腔炎11例),占27.9%;显效16例(宫颈炎14例,阴道炎1例,盆腔炎1例),占23.5%;进步28例(宫颈炎28例)占41.2%;无效5例(均为宫颈炎)占7.4%,总有效率92.6%。

【经验体会】慢性宫颈炎、盆腔炎、阴道炎均属女性生殖道炎症,是妇科多发病之一。多由化脓性细菌或其它微生物感染所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于脾虚湿盛,肝郁化火,湿热下注,或经产房劳损伤胞宫,致使邪毒内侵客于阴户而发病。据现代医学文献报道和68例临床观察,苦参、黄柏、蛇床子确有消炎退热、抑菌作用,特别对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阴道炎效果更好。宫颈糜烂以热偏重者效果不甚理想。

【方剂来源】王文运,等.苦蛇煎剂治疗慢性宫颈炎、阴道炎、盆腔炎68例疗效分析.中医药学报,1986,(1):36.

18.宫糜灵

【药物组成】青黛、黄柏、山栀各20g,硼砂、炉甘石各60g,人中黄50g,冰片10g,生石膏100g。

【治疗方法】上药共研细末,过80目筛。装“0”号胶囊,每粒约0.4g。每晚临睡前将阴道清洗干净,置药物2粒,10天为1疗程。月经期停用,治疗期间禁房事。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主治宫颈炎。

【临床运用】以本方共治疗宫颈炎患者64例。其中有效28例,好转2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7%。其临床疗效较氯霉素的效果为优。对Ⅰ度、Ⅱ度宫颈糜烂者的有效率分别高达93%、84%。

【经验体会】宫颈炎属中医带下病范畴,病因不外湿、热、毒。本方以清热解毒,祛腐生肌为法,用黄柏、山栀、人中黄等以清热解毒燥湿;用硼砂、炉甘石、青黛,冰片等以清热去腐;配石膏以增强清热之功。全方共奏去邪毒,消腐败,生肌肉之效。临床外用可直达病所,尤对病程短、糜烂面小且较浅者疗效较佳,且有疗效可靠,副作用小等优点。

【方剂来源】江石民,等.64例宫颈炎用“宫糜灵”外治.上海中医药杂志,1989,(5):16.

急性盆腔炎方

女性内生殖器官(子宫体部、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又称蜂窝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急性炎症时,称急性盆腔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以几个部位同时发生炎症。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分娩、流产时所造成的裂伤及胎盘的剥离面,经期子宫内膜的脱落面,及生殖器手术的创面,都是病原体进入内生殖器官的途径。少数病人系由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而来。

急性盆腔炎结合病理又分为:①急性子宫内膜炎及急性子宫肌炎;②急性输卵管卵巢炎(又称急性附体炎);③急性盆腔结缔组织炎;④急性盆腔腹膜炎;⑤盆腔脓肿等。患者常表现为高热、寒战、头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下腹疼痛等;有腹膜炎时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内诊检查子宫增大、压痛,阴道内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后穹窿穿刺有脓性分泌物或脓液;血象增高,宫颈口分泌物培养阳性等。一般采用对症处理、控制感染(选用抗生素),盆腔脓肿形成时,可考虑手术切开引流或切除病灶。

本病一般属中医“带下”、“腹痛”、“外感高热症”等病范畴。其发病机理,多因湿热邪毒蕴结下焦,腐败气血而成。治疗总以清热解毒、利湿止带,或解毒排脓为大法。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常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本节选介有效经验方计7首,可供临证选用。

1.加减地蚤汤

【药物组成】蚤休、地丁、虎杖各15g,川芎5g,当归、川楝子、玄胡各10g。

加减变化:热毒偏重者加银花、连翘、蒲公英;偏血热者加丹皮;偏湿热者加川柏;湿重者加车前子、草薢;瘀滞明显者加山楂肉、桃仁、败酱草;触及包块者选加鸡内金、昆布、枳实、三棱、莪术;疼痛明显者,胀痛甚加枳壳、香附,刺痛加乳香、没药、失笑散,痛在少腹加橘核,痛在腰部加川断、桑寄生。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口服2~3次。

【功效主治】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活血祛瘀。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盆腔炎。

【临床运用】运用上方治疗急性盆腔炎44例。结果:服药20剂以上,其中10~20剂治愈5例,显效1例,好转8例;20~40剂治愈7例,显效5例,好转4例;40~60剂治愈5例,显效3例,好转1例;60剂以上治愈3例,显效2例。

【经验体会】盆腔炎的病因主要是经行、产后、小产及各种计划生育术后感染所致。根据本病病理特点以及属热者多见的临床特点,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方中地丁、蚤休、虎杖,苦能燥湿,寒可疗热,且虎杖还有活血通经之功;川楝子、玄胡索相配,“一泄气分之热,一行血分之滞”,具有疏肝泄热、行气止痛之功;当归配川芎,有活血化瘀之效。诸药合用共奏疏肝泄热、活血祛瘀之功,达到消炎之目的。

【方剂来源】张连黄.地蚤汤加减治疗盆腔炎44例疗效观察.江苏中医杂志,1983,(1):26.

2.盆腔清解汤

【药物组成】红藤30g,败酱草、蒲公英各20g,丹参、赤芍、薏苡仁、土茯苓各15g,丹皮、黄柏、川楝子、甘草各10g。

加减变化:口苦胁痛,带下黄赤相兼,兼肝火内郁者,加龙胆草6g;湿浊偏重者,去丹皮、赤芍,加苍术、白术各12g;血瘀癓结者,去黄柏、薏苡仁、土茯苓,加桃仁、红花、莪术各10g;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10g;下腹胀痛较甚者,加广木香、制乳香、制没药各10g;发热较甚者,加银花20g,连翘15g;热毒极盛,正气衰败,阴阳欲绝(中毒性休克)者,则以救脱为急务,先以中西医结合进行抢救,中药可予参附龙牡汤扶正救脱,俟症情缓解后,继予上方随症增减治之。

【治疗方法】上药水煎2次服,每日1剂,严重者6小时服1煎。并将药渣以文火炒热,加食醋1两拌匀,布包温熨下腹胀痛处。一般服3~5剂见效。临床症状消失后,进行善后治疗。如脾气虚者,以参苓白术散加减;肝郁者,处以逍遥丸;气血两虚者,予归脾汤或八珍汤;阴虚内热者,仿知柏地黄丸化裁。

【功效主治】本方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理气渗湿,主治急性盆腔炎。

【临床运用】临床以本方治疗56例急性盆腔炎,结果痊愈35例,有效19例,治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6.4%。

【经验体会】①热毒湿邪是导致本病之因,气血瘀阻是形成本病之果。热毒愈盛,则血瘀愈甚,热毒不除,则血瘀难消。故本病的性质属实、属热、属瘀,因而遵循“实者泻之”、“热者寒之”和“结者散之”之旨,从“苦以胜湿”,“寒以清热”,和“气行则血行”,“瘀消则结散”之意,方中红藤、蒲公英、败酱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薏苡仁、土茯苓清热解毒,健脾利湿;丹参、丹皮、赤芍清下焦湿热;甘草泻火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理气渗湿之功。药渣以醋炒热,布包温熨痛处,促使患部炎症的吸收。②诊治本病时,尚需忌食辛温之品,禁房事,讲究清洁卫生;安静休养。

【方剂来源】张子惠.中医疗法诊治急性盆腔炎的体会.新中医,1985,(4):24.

3.灌肠系列方

【药物组成】①Ⅰ号方:丹参20g,赤芍、桃仁、乳香各10g,官桂6g,败酱草30g,金银花、公英各15g,黄柏8g。

②Ⅱ号方:丹参20g,赤芍、桃仁、乳香、三棱、莪术、党参各10g,官桂6g,败酱草30g。

③Ⅲ号方:丹参20g,赤芍、桃仁、乳香各10g,官桂6g,败酱草30g,三棱、莪术各12g,党参、当归各15g。

【治疗方法】急性盆腔炎或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用Ⅰ号方;慢性盆腔炎用Ⅱ号方;盆腔炎性包块用Ⅲ号方。每晚睡前大小便后,取左侧卧位(臀部略垫高),用5号橡皮导管(上连灌肠筒或自制简便密闭的灌肠瓶)插入肛门16cm以上(相当于乙状结肠部位),用5~10分钟灌入中医煎剂150ml。慢性者30次为1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止痛。主治急、慢性盆腔炎。

【临床运用】本组共治疗112例,疗效观察如下:①全身情况和盆腔炎的症状,治疗后腹痛消失或减轻者占95%,白带量质改善者占75%,腰痛消失或减轻者占95%,食欲改善者占75%,睡眠改善者占80%,大便改善者占41%;②月经周期和痛经改善情况,月经周期改善者占41%,痛经改善者占71%;③妇科检查:盆腔炎体征全部转阴者占76%,明显改善者占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