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行走在心灵深处
1240700000001

第1章

最疼爱我的人走了

“世界上最疼爱我的人走了。”我无数次在心头叨念着。自从父亲离我而去,二十余载,每每想起往事,仍禁不住泪流满面,只能感叹世间的无奈。这世上最疼我的人从此不在,我的心一直在漂泊中度过。这许许多多年来,回忆已经成为我心中的最痛。站在父亲墓前燃香细语,已经成为我常做的功课。

我的父亲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博览群书,才思出众。他早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正值抗美援朝,他和他的同学们写下血书来表达自己请战的决心。父亲幸运地成为三名入伍参军的学生中的一员。当时,他们三人并没有远赴朝鲜战场,而是被派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俄语。毕业时,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因为成绩优异,他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当我的爷爷在“反右”中被打成右派时,父亲不得不离开外交部,回到清华把没有读完的书读完。大学毕业时,爷爷还没有平反,父亲以“援边”的身份来到黑龙江。

父亲年轻时的照片,风华正茂,我常叹天嫉良才。我年幼时,常读不懂父亲看我的眼神。现在生死两隔,我也成为母亲之后,才开始真正明白父亲在我身上寄予的希望是多么的复杂。与其说希望女儿成才,不如说把他的梦想放在了我的身上。

小时候,我和父亲每日必做的功课便是下军棋。从他让我三个棋子,到我们可以在棋盘上激战不停,已经可以看出我“武功”的增长。每当我在对弈中获胜,便会开心地跳到他的背后,在那厚实的背上欢呼雀跃。我读小学和初中的时候,也是父亲出差最频繁的时候。人在远方,思念却不断。他常常写信给我,用成年人之间交流的语气跟我谈论学习、爱好和生活。遗憾的是,至今我只保留了寥寥几封比较重要的信件。在我十三岁生日的前三天,父亲在北京给我写了一首打油诗寄过来,准时地在生日的当天让我能收到。那个时候,“四人帮”刚刚被打倒,邓小平同志提出恢复高考。作为老一代知识分子,他的心情实在是太激动了。他在诗中写道:“打倒‘四人帮’,科研要大上。英雄能用武,看你强不强。”可以说,在我成长的关键时期,父亲的思想是我最大的财富。

父亲的英年早逝,是我心中最大的痛楚。有一次在学校的图书馆,我借阅了一本《张文秋与毛泽东的亲家缘》。在这本书的页首是几幅照片,其中一幅是在前苏联的红场参观列宁墓时拍摄的,在照片中,我看到了当年作为中国代表团翻译陪同出访的父亲的身影。我站在那里久久地凝视着照片,那一刻,拿着书的我又仿佛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虽然在家里也珍藏着同样的一张照片,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决定留下这本书,认缴了丢失赔偿的书钱。

思念苦,追忆痛,夜漫漫,情切切,哀思无尽时。父亲的爱,依然天长地久的封存在我的心里。那份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并未随着时光的流失而消逝,每每忆起,一种深深的痛楚就会在心中弥散开来。看着身边过往的人群,寻觅着和父亲相似的影子,望眼欲穿。那厚重的背,让我只能一遍遍在心底遥想,再也无缘去触摸。

有人说,思念能穿越距离。怀想你慈祥、关注的目光,依仗着父亲留给我的爱的回忆,支撑着我勇敢无畏的走下去。这些年来,我没有停歇地翻阅书籍,那里有父亲来不及说的嘱托;累了、苦了的时候,我告诫自己要坚强;彷徨、迷茫的时候,我会用心感受着父亲的臂膀,在为我引航……

天堂里是否也有草木枯荣、四季更迭?父亲,你是否一切安好,是否始终与我相望?仰天长叹,父爱如山!

寄小梅

我女年十三,聪敏爱思想;

立下凌云志,苦练硬翅膀。

长夜何漫漫,夜长情更长;

及时当勉励,借诗诉衷肠。

应知天地广,风云岂有常;

人生难如意,遇挫莫忧伤。

应知天地远,风物放眼量;

锋芒不毕露,谦字放心上。

学业贵勤勉,劳逸宜适当;

少壮多努力,发奋图自强。

处世须谨慎,思虑应周详;

大事莫糊涂,正义必久长。

我自挺且直,流言又何妨;

疾风识劲草,好花自然香。

打倒四人帮,科研要大上;

英雄能用武,看你强不强。

山后面的那片海

小的时候,我和父亲亲密有加,遗憾的是在上大学前,他就离开了我。至此,父爱就画上了一个休止符。幸运的是,在我婚后又寻找到了这种深厚的情感,并幸福的享用着。如果说父爱如山,那公公婆婆对我的爱就像海。

自从结婚以后,我就一直和公公、婆婆生活在一起,我们是非常和谐的一家人。我的公公是一位退休的老知识分子。他平和,儒雅,喜欢听我诉说学校的事情,有时还会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供我参考。

很多时候,当我们心里有爱,却总是觉得以后还有机会可以去说而放过了最该说的时机,就像当初与父亲错过的表达。快到公公七十岁生日的时候,我突然有一种冲动,想给他老人家写一封信,告诉他我这种幸福的感觉。是的,对于一个爱你的人,最好的感谢就是你的幸福,相信公公也是如此吧!公公生日的那天早晨,我把早已准备好的礼物和一封信交到他的手里便去上班了。我在这封信中对公公说:“我最想告诉您的是,‘爸爸,我很爱你’。您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常常让我忆起儿时的父爱。您延续了那厚重的父爱,让我的生命中少了几分遗憾,多了几分完美。走进这个大家庭,最幸福的感情就是寻找到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父爱。现在就要告诉您这一切,是因为我担心如果等到有一天我想说时,而您却不能听到,那将是我一生的遗憾……”

下班回家,婆婆告诉我,公公在看我的信时,几度落泪。我知道他也一定深深的理解了我的这份情感。那一刻,我感觉特别轻松和快乐。

我的每一点进步,公公都会很开心的表扬我,和我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我晋升教授的时候,公公特地奖励给我一个大红包,红包的封面还写了两句诗:著书立说指点江山千古秀,讲经论道培育桃李万年春。婆婆告诉我说:“给你写这几个字可真不容易,你爸爸的手不停的颤抖。”公公因为身体的原因,手会不停的抖,所以已经很久不写东西了。那一刻,我突然感到拿在手里的这个红包珍贵无比。

公公是内敛的,而婆婆是善良又开朗的。在她的身上,有着中华民族最传统的美德。她是我们全家人的后勤部长,爱我们胜过对她自己。儿子小的时候,一直是婆婆在照顾,送他上学,接他放学,照顾得无微不至,身体倍儿棒,长得也高高大大的。奶奶看着孙子吃饭时,眼睛里除了慈爱就是笑意了。每每听到孙子用赞叹的语调说“奶奶,你做的这菜像饭店做的一样。”婆婆全部的辛劳都化成眼角的笑纹了。

生命的年轮从不会为任何人停留。我早已习惯将美好的事物放置在一个精心设计的空间里,时而悄悄地拿出来,回味一下当时的感动,重温那一辈子也不能忘怀的深情厚爱。公公和婆婆,一直像父亲一样守望着我,那关爱的目光如同紧紧相伴的阳光,不经意地抬头望去,总会给我无限的温暖。

一生有梦

在我的收藏柜中,有一本精美的相册,那是我补拍的一组婚纱照。

我结婚的时候,婚纱还没有流行起来,偶尔有穿的,也只是简易得像俄罗斯长裙的那种。不过两三年的工夫,婚纱照开始成为时尚,街上装潢富丽的婚纱店多如繁星,每次经过,眼睛就不由自主地往里“飘”,纯情的白、热烈的玫瑰红、温婉的水粉、高贵的紫……每一种色彩都那么光彩夺目,还有那别致的腰身、浪漫的裙摆、精美的花边、典雅的头饰……更让人禁不住地心驰神往。瞠目于那惊魂夺魄的美丽的同时,心里总会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一个美丽、飘渺的梦就这样久久地徘徊在玻璃窗外。

直到婚后的第九年,同事向我展示她女儿的婚纱照。翻开那厚厚的相册,我已有眩晕的感觉了,穿着婚纱的女孩儿展现着难以想象的温婉、美丽,我感到心底那只沉睡的小虫又在我心头狠狠地咬了一口,于是,婚纱梦又鲜明起来且时常入梦侵扰。于是,我走进了维纳斯影楼。

台湾来的摄影师十分有经验地一边帮我摆着造型,一边启发我笑得要甜蜜,“想想要结婚了,多高兴的事啊!”“可我已经结婚快十年了……”摄影师听了我说的话,手突然停了下来,“你是来寻梦啊!好,能有这种心态真好!”记不清他还说了些什么,只是感觉他越发卖力地仔细寻找着拍摄的最佳角度和背景图案,让我一会儿笑得灿烂如花,一会笑得含蓄如水。

照片取出来,效果真的是很理想,让我着实兴奋了好长一段时间,尤其是拿给我的好朋友看的时候,大受“飘扬”,让我原本单纯的寻梦之心一下子膨胀为沾沾自喜。我在相册的扉页写下了这样一段话:“35岁的生日留念。九年前,当我结婚时,婚纱摄影尚未普及,技术也远不如今天这般成熟,青春年少的我留下了遗憾!每每看到身边一个个少女披上婚纱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我心中的遗憾就又增加了几分。时值银装素裹的冬季,外面冰雪皑皑,屋内却温暖如春,我终于如愿以偿了!每一帧照片,每一款微笑,都是生活赐予我的最好的礼物,感谢生活,感谢每一个深爱我的人,愿快乐永远与我相伴……”照片上定格的不只是一份记忆、一种心情,若干年后再翻出这些照片看看,肯定会想起当时的幸福感觉,更不失为一种浪漫的回忆吧!

有句话说:“女人如花花似梦。”是啊,我们的梦,不因岁月沧桑而褪去,不因世事艰辛而泯灭。褪却的是少女的青涩,多了的是岁月的成熟,骨子里面依然会有星星点点的浪漫情怀!只要有梦,就可以对生活充满热情、就可以保持活跃的思维,年龄便只是一个代码了。梦,是善待自己的一份心情,书写着未泯的情愫,用细腻筑就的一个独享的时空。有梦就会有希望,让我们更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让梦引领着我们创造无法估量的财富。即便有些梦不会很快就实现,那又何妨?只要信心在,勇气就在,无论多晚,都可以去努力,去实现梦想,只要你自己不放弃!

有梦真好!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梦在无雨的晴空下重塑完美人生!

一盏心灯

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峨使人景仰;有人说,师恩如海,因为深海浩瀚无法估量;我说,师恩是一盏心灯,远远的,暖暖的,为我照亮前行的路。

他是我的师长,一位让我敬重有加的师长。与他的相识,是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听了我的演讲之后,他和周围的老师谈论起我,很是赞赏。他的赏识让我备受鼓舞。虽然我们的年龄相差并不是特别多,但我敬重他为长者,不仅是因为他思想的深邃、逻辑的缜密,更感动于他做学问的执著。他爱惜人才,喜欢有真才实学的人。对朋友真心的奉献和关怀,让他在全国结交了许多的好朋友。他有自己做事的方式,善于从抽象的事物和问题中总结和归纳出“一、二、三……”他喜欢年轻人的生机和活力,经常和年轻人在一起,保持思路的新锐和敏捷。

他总是站在远远的地方注视着我,从冷静客观的角度帮我寻找自身难以发现的缺点。比如,他听过我的演讲之后,用很温和的方式指出我的不足:语速,站立的姿势,甚至连喜欢摆弄头发的小动作都未逃出他的法眼。他的建议不仅使我受益,而且非常受用。无论是重视细节的严谨观察,还是谦和委婉的指导方法,都向我言传身教着“做事先做人”的道理。我想这也是他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吧!

我的师长,也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长者。他会经常做出一些让我感动的事情。每每见到忙碌的他,我都会像炒豆子般噼里啪啦说个不停。他从不轻易打断我的话,总是微笑的看着我,安静而认真的倾听我的问题。一股暖意瞬时从我心中洋溢开来。他还会带给我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就像他送给我很多有意义的礼物,至今已成为一份难以忘却的“宝藏”。

传承师恩。在我刚刚走上学院领导岗位的时候,他说,看到我的成长他很高兴。他将一个纸袋交到我的手里,里面有一支精致的笔以及鼓励和祝福的话语。老师是一位读书人,一辈子爱书、爱笔,他特意挑选了一支好笔送给我。我当然能读懂老师的心思。老师希望我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总结出更多的经验传递给自己的学生吧!

亦师亦友。他曾经送给我过一本书,名字为《医学的软件》,是关于医学人文方面的读物,对我的专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读过这本书,受益良多。书中所说:“表达,是一种软实力,使你的经验可以更好地传授给别人。”这是我至今仍记忆犹新的一句话。做一名优秀的教师,而不仅仅是个教书匠,就要随时鞭策自己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随书一起送过来的,还有一盒巧克力。他就是这样不乏幽默,似乎在说:读书虽然是件苦差事,但总会苦中有乐,所以他给了我“一苦、一甜”。

适用适度。他为人低调,平和。虽然有很好的经济基础,但他绝不会无度浪费。他在消费的理念上,始终坚持适度适用的原则。在与他的接触过程中,这种习惯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一次,他送给我一个手提包,对我说:“这个包非常适合出差的时候装电脑,很实用的一种包。牌子嘛,二线品牌就很好,不要过多地去追求那些虚夸的东西。”我深受他的影响,也把适度作为自己的标准。

在很多这样的“小事”中,我体会着老师广博的胸怀和豁达的人生观。望着老师的背影、思考着老师的叮咛,我会联想到苏东坡《咏怀赤壁》中的那句话:“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想到他几十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我又怎能不以谦恭和崇敬的心去体会和学习身边这个巨大宝藏啊!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作为我的人生之师,他对我的关注、关心、关爱已自然朴素到近乎没有更多值得称颂的痕迹,但他的言传身教都已成为引领我向前迈进的那盏暖暖的心灯!

精神盛宴

——我和利国老师

利国老师是一家学术期刊编辑部的主任。我一直尊称他为老师,不仅是出于礼貌,更因为在我的心里真的把他当成了自己的老师。当我困惑的时候,便会拨通他的电话。而他,无论多忙,也会放下手里的工作听我讲述,然后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电话这端的我,换个角度去看,拨开心头的雾霭,思路便会慢慢清晰起来,感觉就像又回到温暖的春天一样。

我和利国老师的最初相识,源于我们工作上的合作。作为外科学的专业学术期刊的领航者,利国老师率先在国内向外科医生介绍人文科学,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一定要有很好的人文理念和人文素养。基于这个观点,我们进行了多次的探讨,共同找寻到一个把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载体,这在国内是很早也是很成功的尝试。合作期间,我为他们的杂志先后撰写和推荐了近十篇人文方面的文章,让更多的外科医生了解到人文关怀的理念和人文思辨的精髓。这也促成我有机会多次在全国外科学术会议上做讲座。在其主办的云集全国最高层次外科权威的学术会议上,我应利国老师的邀请,为与会嘉宾作了《柳叶刀上的人文关怀》这一专题讲座,引起与会者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共鸣。在我返程的途中,带着那份兴奋和喜悦,我给他发了一个只有两个字的短信,“谢谢”,我相信他会明白。

利国老师是理性的,做事极为严谨认真。他比较喜欢用简单的方式解决复杂的问题。他不知不觉中对完美有着执著的追求,所以有时在外人看来他会很操劳。为了做出一本精致的杂志编委简介画册,每一页、每个人的资料他都会亲自审阅,细心设计。为了成功举办一次全国性会议,他会提前很长时间做准备。他把从创刊起全部编辑人员的照片找来,一张张编排起来,配上轻柔美妙的旋律,像历史车轮缓步前进一般展现在大家面前,让所有的来宾都能在这些照片中回味一路走来的难忘记忆。这个片子不知让多少业内人士动容落泪。而这个时候,利国老师选择站在会场的一隅,静静地听着、看着,享受着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的辛勤劳作换来的那种“累并快乐着”的幸福。这种感觉,我能读懂。

利国老师的知识面甚广。每每有问题向他求助,他都会借助生动的事例把问题如庖丁解牛般剖析分明。但学术上的标准,他要求得比任何人都严格。我的一位学界友人,希望将最近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利国老师主办的杂志上。文章递送过去之后,很快就得到了他的回复:“文章立意尚好,但没有写出应有的新意,提出修改意见如下……”就这样,改了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复修改了四个月,终于通过了他的审查。事后,利国老师的同事告诉我,利国主任就是这样的人,他不会因为是熟人投稿就降低要求,甚至可能因为熟悉,还要更高一点要求。他认为这是真正地对你负责,也是对杂志负责的态度。坚持原则让一切变得简单,简单也是一种完美和高贵吧!

利国老师也很感性,他的内心是敏锐而细腻的。他总会发现周围人的一些小事并记在心里。一次,利国老师在美国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代表团中一位国内知名教授的生日正好在会议期间。利国老师不但记得这件事,还特意嘱托代表团的工作人员,为这位德高望重的教授订做了一个生日蛋糕,并请代表团主席在晚宴开始的时候,郑重地为这位教授送上大家的祝福。虽然只是一桩小事,但让大家都感受到了被尊重的幸福。他还善于分析别人的性格爱好。他送给别人的礼物,无论大小,都会让你爱不释手。正是这份可贵的真诚和细致,让很多人在与其工作上的交往以外,更愿意将利国老师当做一位好朋友。

有一段时间,我比较忙,很长时间没有问候利国老师。再次拨通他的电话时,我习惯性地说:“好久没有联系您了。”他便说:“这说明你最近一切都很顺利啊!”接着便爽朗地笑起来。“是啊,您说得对,谁没事会给120打电话啊!”我也笑着应答。这可能就是我和利国老师之间的缘分和默契吧。说到缘分,我们真的是缘分不浅。我们两个人生于同年同月同日,多么难得的事,茫茫人海会有几个人有此巧合并且又成为最好的朋友啊!

犹如大海深处的平静、巍峨山峦的缄默,睿智成熟的他总是很好的协调着事业与生活的平衡,积极地面对挑战,豁达地享受人生。卓然独立的他,在生活和工作中散发出智慧的光芒,为身边的人传递着永不言败的执著与自信;他更像是风,托起希望的翅膀,成就更多人的梦想。

尘俗宜远,古朴是亲。我很幸运,芸芸众生中让我遇到这样一位能够观望自己灵魂的人。他似一湾清泉,还我以宁静、清透的思考空间。心中纵有千万的感谢,却无论用何种方式,都不能完整地表达出来。我们身处不同职业,不同领域,却有着密切而成功的合作,这缘于我们都是热爱工作和生活的人。期待这份纯挚的情怀和着岁月的醇香汇聚成一场精神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