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千家诗(中华国学经典)
12405400000004

第4章 七言绝句(3)

蚕妇吟①

谢枋得

【原文】

子规②啼彻四更时,起视蚕稠③怕叶稀。

不信楼头杨柳月,玉人歌舞未曾归。

【注释】

①吟:诗体的名称。

②子规:杜鹃鸟的别称。

③稠(chóu):多而密。

【译文】

当杜鹃鸟啼叫到四更天的时候,蚕妇还要起床察看所养的蚕,惟恐蚕多桑叶稀,影响蚕茧产量。她简直难以相信,楼头明月已经西沉,挂在杨柳梢头,已到后半夜了,而那些侍候老爷们的美女,还在轻歌曼舞没有回来。

晚春

韩愈

【原文】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①斗芳菲②。

杨花榆荚③无才思,惟解④漫天作雪飞。

【注释】

①百般红紫:即万紫千红,色彩缤纷的春花。

②斗芳菲:争芳斗艳。

③榆荚:榆树上长的果实。

④惟解:只知道。

【译文】

草木知道春天不久就要过去了,因此抓紧时间,竞相争奇斗艳,尽情舒展自己的生命潜能。惟杨花、榆荚二种全无才思,只知道漫无边际地飞舞,如同雪花飞扬一般。

伤春

【作者】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初学江西诗派,后风格转变,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借鉴,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亦能文。部分诗文关怀时政,反映民间疾苦,较为深切。有《诚斋集》。

杨万里

【原文】

准拟①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②一东风③。

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注释】

①准拟:预料。

②枉却:辜负。

③东风:春风。

【译文】

春天未到之时,预料今年春天赏春的乐事肯定会很多,没想到今年又和往年一样,辜负了今年春天的美景。看来我是年年都不曾有眼去观赏那似锦的繁花。我不是在病中就是在愁中,哪有心情去观花呢!

送春

【作者】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字逢源,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以教书为生。其诗语言粗犷,风格劲健,颇受韩愈、卢仝影响。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集》。

王令

【原文】

三月残花落更①开,小檐②日日燕飞来。

子规③夜半犹啼血④,不信东风唤不回。【注释】

①更:再,重。

②檐:屋檐。

③子规:杜鹃鸟。

④啼血:形容鸟类啼声的悲苦。一般指杜鹃的啼鸣。

【译文】

暮春三月,花儿谢落了,但也有再开出新花的,小燕子每天飞到小檐下筑巢。杜鹃半夜三更还在悲鸣,我相信春风也会被杜鹃感动,再回大地。

三月晦①日送春

贾岛

【作者】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以五律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的典故就是由其诗句“僧敲月下门”而来。有《长江集》。

【原文】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②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注释】

①晦:阴历月终。

②风光:风景,春色。

【译文】

三月三十,这是春季的最后一天了,美好的春色就要别我这个苦吟的诗人而去。那么就让我不睡觉与你一起共同度过这美好的时刻吧。还未到报晓的钟声响起来时,总还是春天。

客中①初夏

【作者】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也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以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后退居洛阳多年,主编《资治通鉴》。宋哲宗初年为相,起用旧党,尽废新法。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为文记叙周详,词句简练通畅。也能诗。遗者尚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司马光

【原文】

四月清和②雨乍③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注释】

①客中:旅居他乡作客。

②清和:天气清明而和暖。

③乍:刚;初。

【译文】

初夏四月,天气清明和暖,下过一场雨天刚放晴,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眼前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只有向日葵朝着太阳开放。

有约①

【作者】

赵师秀,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永嘉(今属浙江)人。绍熙进士,曾任高安推官。为“永嘉四灵”之一。诗学唐代贾岛、姚合一派,反对江西诗派的艰涩生硬。有《清苑斋集》。

赵师秀

【原文】

黄梅时节家家雨②,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

①有约:即邀约友人。

②家家雨: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

【译文】

梅雨天里的雨下个不停,青草丛中,池塘里,青蛙的鸣叫声此起彼落,悠扬悦耳。邀约的朋友怎么还没有来呢?都已经过了夜半了,怕是不会来了,我百无聊赖地敲着棋子直至灯花落尽。

初夏睡起

杨万里

【原文】

梅子①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②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③,闲看儿童捉柳花。

【注释】

①梅子:一种味极酸的果实。

②芭蕉分绿:芭蕉的绿色映照在纱窗上。

③思:意,情绪。

【译文】

梅子味很酸,吃过之后,余酸还残留在齿牙之间;芭蕉初长,而绿阴映衬到纱窗上。春去夏来,日长人倦,午睡后起来,情绪无聊,闲着无事观看儿童戏捉空中飘飞的柳絮。

三衢①道中

【作者】

曾几(1084—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志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徙居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因主张抗金,为秦桧排斥。后官至敷文阁待制,以奉通大夫致仕。谥文清。其诗曾学江西派。现存诗篇多写个人日常生活,也有悲愤时事之作,风格清俊。陆游曾从他学诗。原有集,已散佚,清人辑有《茶山集》。

曾几

【原文】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②却③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

①三衢(qú):山名,在今浙江省衢县。

②小溪泛尽:小船已经到了小溪的终点。

③却:再。

【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绿树荫成,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即景①

朱淑贞

【原文】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注释】

①即景:眼前的景物。此处指以眼前景物为题材作的诗。

【译文】

竹子在微风中摆动着,清雅的影子笼罩着幽静的窗户,成双成对的候鸟在夕阳中翻飞,聒噪个不停。海棠花已经凋谢了,柳絮也已飘落尽了。使人困倦的初夏已经来临,白天也渐渐长起来了。

初夏游张园

【作者】

戴敏,字敏才,号皋子,天台黄岩(今浙江省黄岩市)人,是宋代诗人戴复古的父亲。按:据考证,此诗应为戴复古作。

戴敏

【原文】

乳鸭①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②。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③。【注释】

①乳鸭:小鸭。

②半晴阴:一会儿晴一会儿阴。

③一树金:形容枇杷结得多。枇杷果皮为金黄色,故称“金”。

【译文】

小鸭在池塘中或浅或深的水里嬉戏,梅子已经成熟了,天气半阴半晴。在这宜人的天气里,邀约一些朋友,载酒宴游了东园又游西园。风景如画,心情格外舒畅,尽情豪饮,有人已经醉醺醺了。园子里的枇杷果实累累,像金子一样垂挂在树上,正好都摘下来供酒后品尝。

鄂州①南楼书事②

【作者】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他作诗取法杜甫,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硬涩的风格。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

黄庭坚

【原文】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③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

【注释】

①鄂州:今湖北武汉市长江以南地区。

②南楼书事:写于南楼的情事。

③芰(jì)荷:出水的荷。指荷叶或荷花。

【译文】

登楼放眼四面观望,看见山上的风光和水面上的风光连成一片,靠着栏杆,闻到十里湖面上飘来的阵阵荷花的清香。晚上,明月当空,清风徐来,我无拘无束,逍遥自在,清风明月使南楼成了一个清凉的世界。

山亭夏日

【作者】

高骈(?—887),唐末幽州(今北京西南)人,字千里。做过节度使,诗有奇气。

高骈

【原文】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①动微风起,满架蔷薇②一院香。

【注释】

①水晶帘:如水晶般明亮的帘子。

②蔷薇:落叶灌木,有芳香,除供观赏外,花、果、根等可供药用或制香料。

【译文】

夏天到了,白天渐长,绿树浓阴稠密,楼台的倒影静卧在池塘的水面上。微风拂过,水波荡漾,如同掀动水晶般明亮的帘子一样。回首院中,蔷薇满架,香风袭袭,馨馥满庭。

田家

【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曾使金,坚强不屈,几乎被杀。晚年退居故乡石湖。其诗风格清新,题材广泛,写过一些富有现实意义的诗篇,尤以田园诗出名。他多方面地反映了农民的生活,把田园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地。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等。

范成大

【原文】

昼出耘田①夜绩麻②,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③供耕织,也傍④桑阴学种瓜。

【注释】

①耘田:除掉田中的杂草。

②绩麻:把麻搓成线。

③未解:不懂得。

④傍:靠近。

【译文】

白天里,要到田间除草,晚上还要把麻搓成线,可见村子里,家家户户的成年男女都要各自担当家里的任务。就连那些还不懂耕田织布的孩子,闲暇之时,也在桑树旁的树荫下学干种瓜的农活。

村居即事

范成大

【原文】

绿遍山原白①满川②,子规声里雨如烟③。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④蚕桑又插田。

【注释】

①白:水。

②川:河。

③雨如烟:细雨濛濛如烟雾一般。

④了:结束;了结。

【译文】

满山遍野绿油油的,条条河流涨满了水。杜鹃鸟还在林中啼叫,濛濛细雨如烟雾一般。四月的乡村没有什么闲人,刚刚做完养蚕的活儿,又要忙着去水稻田里插秧了。

题榴花

朱熹

【原文】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①此地无车马,颠倒②苍苔落绛③英④。

【注释】

①可怜:可惜。

②颠倒:错乱,多指心神纷乱。

③绛:大红色。

④英:花。

【译文】

五月里,石榴花开了,红艳似火,耀眼夺目,隐约可见榴子结于枝子间。可惜的是,这么好的花,却无人来观赏,此地没有赏花人车马的痕迹。大红色的榴花在人们漠然视之的冷遇中,百般无奈地飘落在长着苍苔的地上。

村晚

【作者】

雷震,宋代人,籍贯、生平事迹不详。

雷震

【原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

①陂:水岸。

②寒漪(yī):水的波纹。

【译文】

水草长满了池塘,池水漫上了塘岸,山像是衔着落日似地倒映在波光荡漾的水面上。牧童回村,横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悠闲地随口乱吹,谁也听不出是什么曲调。

书①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原文】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②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③送青来。

【注释】

①书:书写;记载。

②成蹊:花木一行行地分畦栽种。

③排闼(tà):推门而入。

【译文】

茅草屋檐下面经常打扫,一尘不染,更没有青苔,屋前一畦一畦的花木,都是自己亲手栽种的。一条曲折的小溪紧紧地围绕着绿油油的田地,两座青山推门而入,送来了青翠欲滴的山色。

乌衣巷①

刘禹锡

【原文】

朱雀桥②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①乌衣巷:在今南京市内。

②朱雀桥:在今南京市内,横跨秦淮河上,与乌衣巷相邻。

③王谢:东晋时宰相王导与谢安,泛指权门世族。

【译文】

朱雀桥边长满了野花杂草,夕阳的余光淡淡地斜照着乌衣巷。昔日的豪门高第如今已经衰败了,连以前栖息在王、谢两家高堂华屋中的燕子,现在也飞入寻常百姓居住的房屋里了。

送①元二使安西②

【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开元进士。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艺术上极见功力,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

王维

【原文】

渭城③朝雨浥④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⑤无故人。

【注释】

①使:出使。

②安西: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境。

③渭城:古县名。本秦都咸阳县。

④浥(yì):湿润。

⑤阳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

【译文】

渭城的早晨刚下过小雨,仅仅湿润了路上的尘土,雨后客舍旁的柳树叶显得更青翠了。老朋友啊,我劝你还是再干一杯吧,再向西,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与史郎中①钦听黄鹤楼②上吹笛

李白

【原文】

一为迁客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释】

①郎中:官名。

②黄鹤楼:在今湖北武昌的长江边上。

③迁客: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译文】

一旦成为被贬谪的官员,在去长沙的途中,西望长安,那里再也没有“家”了,此时的心情是何等地痛苦。一日与史郎中在黄鹤楼上对饮,忽然听到一阵阵笛声,笛子吹的是“梅花落”,江城五月,正是初夏暖热季节,可一听到凄凉的笛声,顿感有一股寒意袭来,就像置身于梅花飘零的冬季一般。

题淮南寺

程颢

【原文】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①吹尽楚江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