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24节气与养生(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12402800000003

第3章 养生概述(2)

1.易学的天人合一理论易学认为,人与天地宇宙(简称“天”)有着深刻的统一性,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人的道德、养生以及其他一切社会生活,都应当与天相应相通。《文言传·乾》日:“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里所说的“鬼神”,与《系辞上传))“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中的鬼神同义,指气往来屈伸之运化。按照《周易》,人的品德、意志和实践都必须在遵从天地之道,与天运相合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达于理想之境。所谓“天地设位,圣人成能”(《系辞下传》),就是要人们认识天地,参赞天地,成就天地化育万物的功能,亦即后来道教所说:“每当天地交合时,夺取阴阳造化机。”只要人掌握了自然法则,就可以改变自然所给予的东西,创造出奇迹。

中国文化中的所谓养生,决不是一个单纯生理学的、医学的或自然科学的概念,也决不仅仅是为了健康长寿。养生同时就包含着道德以至治世。在易学和中国哲学看来,养生、修德、治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而且就是同一过程。因此,天人合…既是易学、哲学的理论,也是极为重要的养生理论。2.传统医学的天人合一理论我国传统医学也主张天人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黄帝内经》继承了《周易))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把人体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而在观察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时,主张不能仪仅孤立地着眼于人的肌体本身,而应看到人与自然界存在着的有机联系。《黄帝内经》说:“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索问·气交变大沦》)也就是说,只有像“周易》所阐明的把天道、地道、人道相互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观察,才能正确地把握医道。由于《黄帝内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因而特别强调天时物候的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一再指出,要想正确把握人体病情的变化,必须首先做到“因天之序,盛虚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素问·八正神明论》)把正确掌握日月星辰、季节气候的变化,看作是正确把握人体生理病变的前提条件。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认识到人的肌体与天时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天时气候的反常和交互影响,会引起人的肌体的适应性的变化,因而常会因此引起各种病变。这种它化乍看难以捉摸,但又是:仃规律可循的。这是rl{11臼传统医学中朴素的唯物沧观点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使中国传统医学一开始就避免了那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的机械的方法。《黄帝内经))强调用的“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来考察人体生理病理的方法,奠定了中国古代医疗气象学的基础,作为指导临床辨症论治的重要参考依据,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法天则地,合以天光”的独特风格。西汉严君平著《老子指归》中还详细地阐述了天人合一的基础。他说:“由此观之,天地人物,皆同元始,共一宗祖,六合之内,宇宙之表,连属一体,气化分离,纵横上下,剖而为二,判而为五。或为白黑,或为水火,或为酸碱,或为徵羽,人物同类,或为牝牡。”“人主动于迩,则人物应于远。人物动于此,则天地应于彼。彼我相应,出入无门,往来无户,天地之间,虚廓之中,辽远广大,物类相应,不失毫厘者,同体故也。”道教对“天人合一”的认识非常深奥,这里不多赘述,简单地说,道教的“天人合一”阱究的是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人应返璞归真,顺其自然。

3.儒家学说的天人合一理论儒家强调“天道”与“人道”或“自然”与“人为”的合一。战国时由子思、孟子提出“天人合一”理论。此后,儒家的一代代弟子们便从“理”、“性”、“命”等方面来沦证。儒家“天人合一”观念,其本义并非直接时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认识沦上,儒家以“主客二分”为前提强调“天人合德”的价值观,讲究人对于自然万物在精神价值上的统一,以“兼爱”来解决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承认人与自然差别的基础上,把人类之爱推之于自然万物,从而以博爱主义将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统一一起来。如《礼记》提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本于天,修道为教化,天命、道德、教化相通。又谓“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天地神人合一而成“礼”。《中庸》所讲的“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也即在价值上实现人与天、地的三者合一。

对人体的健康与养生而言,儒家的“天人合一”观,一是要注重人改变事物发展的能动性;二是要注重人的精神价值,以“仁”、“博爱”取得内外的和谐,表现了法天与顺民、明道与事功、心性与性理、仁政与理义等复杂的协调关系。

4.天人合一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排斥“天人合一”观念。在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时,有…种片面的观念一直影响我们正确地理解,这种观点就是:“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这是片面地扩夫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的地位和能力,对人类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进行妄自尊大的理解。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原意,近年来来自自然界对人类的巨大影响也证明:我们不可能完全掌握和控制大自然。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就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具有舣重属性,即:人的自然属性与人的社会属性。作为个体的人是自然存在物,它与自然界的关系应具有能动性与规律性的统一。

既不能夸大人的能动能力,也不能夸大人在大自然面前的软弱无力。在论述共产主义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给我们指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表现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0页)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理解,我们不难看到,这里说的“人类和自然界的矛盾的解决”,就是到了共产主义,自然界已不再是人类的一种异己力量。而自然界对人类来说,则如恩格斯所说的,自然界已通过人类实现了“自我意识”,从而实现了“自我改造”;而从人类来看自然界,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和改造已经达到了与自然浑然一体的程度,就是说,人类的自身自然和对象自然都与人类的本性融为一体了。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给我们描述的共产主义,人与自然是和谐的统一体。仅以此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排斥“天人合一”观。

除此以外,如果从系统论和控制论等现代哲学理论的观点理解,人类作为自然界大系统中的一个环节,作为自然控制的一个动力,“天人合一”的观念对客观理解和认识我们自身,达到人与自然科学合理的统一,都将有着积极的意义。

养生的原则

天人合一养生必须遵循顺应天地自然变化、顺应人体生物钟走时,使养生生活化,否则将有悖天人合一养生。

1.顺应天地自然原则顺应天地自然是“天人合一”养生的根本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养生以天地为法则,观察日月的运行,分辨星辰的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根据天地自然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养身体,吐故纳新,养精守神,使心神、形体应和于阴阳的变化,调适二十四时气候的变化,远离世俗的纷扰,悠游于天地之间,达于八荒之外,以求自强不息,怯痫增寿。

2.顺应人体生物钟的原则现代生物钟学说与“天人合一”理论不谋而合,并使天人合一养生理论融入了现代科学的内容。顺应人体生物钟成为天人合一养生的又一原则。

人与自然密切相关,人依赖于自然界才得以生存。现代科学发现:人体血液中的60多种化学元素,居然与地壳中的化学元素有明显的相关性。令人惊奇的是地壳中的元素与人体血液中元素丰度(即含量)的分布规律是完全一致的。不仅如此,人体的生物钟与大自然的变化也是一致的。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就人类养生而言,凡事都应顺应生物钟,这是生物钟养生的基础。

3.融入生活的养生原则养生不能为了养生而养生,刻意行之,而要顺乎自然,法于自然。所以要把养生融会贯通到日常生活当中。这就是顺应生活的养生原则。如保健养生所用的按摩、针灸之类的方法,容易理解,容易学习,容易操作,易于中老年人学习掌握,把它融入到生活习惯当中就容易收到极好的效果。即便是饮食养生,也不讲究山珍海味、人参鹿茸,而是日常接触比较多的常见食物,只是在使用的方法上稍有讲究。比如:主食与副食的平衡;成酸性食物与成碱性食物的平衡;荤与素的平衡;饥与饱的平衡;杂与精的平衡;寒与热的平衡;干与稀的平衡;摄入与排出的平衡;动与静的平衡;情绪与食欲的平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