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计算机三维动画审美谈
12401100000006

第6章 美的本质(2)

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艺术创作是精神产物,但也离不开现实的客观条件。情绪之下,唱歌跳舞;魂牵梦萦,激起诗人的百感思情……不论是舞蹈动作的设计、绘画的构图和色彩调和,不论是曲调音律的和谐,还是字正腔圆,都是创造者在遵照艺术规律的前提下加以主观臆想锻造而成的,也必然是在适应具体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协调是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步调协调、动作协调是人的生理原因使之,也是小脑平衡使之。不协调,就看着不舒服,听着不舒服。所以,艺术表现手法和效果必须与人的生理客观相协调,与生理相协调,与理想相一致,与自然相顺理,由此才能产生与欣赏者感受的共鸣,才能创造出艺术的美。

艺术发展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社会变革和科学进步都对艺术美的创造有很大影响,这也符合了与社会一致的和谐性。

美和丑是相对立的。讲到了美,必然地联系到了丑。不能知道什么为丑恶,也就不了解什么是美,就不能恰当地表现美和揭露丑。在美学理论里很少能够看见丑,也就是说在回避丑的问题。但是,作为美的反义,为了在艺术创作中更充分地表现美,展现美,丰富美的形象,丰富美的内容,使用对比手法才能衬托出美。所以,在研究美的同时,也必然要涉及到丑的问题。

究其反意,恶是人的非本质的、反向的、不和谐的欣赏感受和表现。丑的问题是复杂的问题,从感情上是人们反感的事物,在理性上是破坏社会和谐进步的东西,是被人们否定的东西。丑的形象使人感觉厌恶和不快,丑恶的行径被社会排斥涤荡,丑恶的心灵被人类所鄙视弃诟,然而,丑也具有艺术性,通常的漂亮与美有区别,丑与恶也有区别。将一个人外表的漂亮称作美,是不准确的,因为,漂亮只在外表,而美则不仅在于外表,而也在于内涵,有内容的,有精神的。一个人生理上的丑是发育不足的表现,也许是损伤所致,但这绝不是恶。恶,相对于美也是丰富的,有内涵的,有内容的,有精神的。

著名电影《巴黎圣母院》中的艾丝美拉达、卫队长和敲钟人,三个截然不同的人物,不仅外表截然不同,有的英俊,有的漂亮,有的丑陋,但是,三个人的内心也是同样有区别,有漂亮,有丑,有美,有恶。漂亮不一定美,丑不一定不美;丑不一定恶,漂亮不一定不恶。

艾丝美拉达的漂亮美丽是惊人的,她健康、热爱生活,她像火红的头巾和火红的衣裙一样热情、奔放,亮晶晶的大眼睛透露出她明亮清澈的心,柔美火烈的舞蹈显示着她的激情豪爽。她的美丽打动每一双见到她的眼球:“她太美了!”

艾丝美拉达是美的化身,她不仅美丽,而且善良。她把食物分给了孩子们;她不顾自己的名誉毅然阻止一个所谓的“诗人”被推上绞架;卡西莫多被示众的时候,是她给这个丑陋的被人耻笑的可怜人送水。她在生活贫穷、冷漠、麻木的社会环境中却依然保持着善良、同情、正义以及对美的追求。她渴望爱情,对爱情执著,她深爱着卫队长,但当她知道了卫队长其实是个薄情自私的人的时候,对真、善、美的追求使她受到了打击:“这个世界更加丑陋、冷漠。”可是,她告别人世前的最后一句话却是:“生活多美!”

神甫,人们尊重他,而他的内心却极其丑陋、阴险,他外表俊美、潇洒、成熟、稳重,维护正义、道德的“神甫”身份掩盖着他的罪恶。他无法抗拒地爱上了艾丝美拉达,却把这不该有的罪恶念头归咎于艾丝美拉达的美丽。嫉妒让他举起了罪恶的匕首,转而他又坐在了审判席上,“黑衣人”就是他,“魔鬼”就在他的心里,他的灵魂永远躲在黑暗的角落。

丑陋的卡西莫多眼歪、嘴斜、背驼、口齿不清,几乎人类所有的外表缺陷都集于他一身,但他的内心却是最纯洁最美丽的。他望着艾丝美拉达不停地重复着一个字:“美!”后来为了保护她不惜牺牲一切。那“隆隆”的钟声就是一个丑陋的人的无私、博大与善良,就是他心中对美的强烈呼唤。

如果说艾丝美拉达堪称美的化身,是美的完美统一,而神甫就是外表华丽的丑恶魔鬼,那么卡西莫多则是外表丑而内心美的真美的代表。

《巴黎圣母院》是最经典的“美丑对照”的美学主张。电影中的美与丑不是简单的对立对比,而是交错中形成尖锐的矛盾和强烈的冲突。艾丝美拉达是美的化身,完美的典型;卡西莫多外表奇丑而心地善良;神甫道貌岸然却内心阴险狠毒;卫队长潇洒风流但卑鄙自私……几个典型人物本身就具备了典型的显著特征,有一体的完美和谐;有高尚的心灵;有丑陋的灵魂,美丑对照的运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极端的美与丑的反差,强烈的善与恶的对比,美与丑,共生对立。

在这部经典电影里,它告诉了观众什么是真的美,什么是真的丑;什么是真的漂亮,什么是真的恶。

人们对美与丑的认识与社会关系和意识有关,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不同的人群中,有着类似的但略有差异的思想道德标准。而美与丑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形象的丑与美,思想的美与丑会有交错关系,感性形象和理性认识往往出现错落。在对美与丑的认识过程中也有很多情感因素,并会因情感发生转变。

艺术作品中的丑并不是真正的丑,丑与丑陋,丑与丑恶不同,外表的丑不见得是真正的丑。外表的丑只是表象,而真正的丑是品质的,罪恶的丑陋丑恶,这是本质区别,由表及里。

在艺术表现中并不是将丑变成美,而是以艺术抽象或象征化、典型化的手段显示出了其内在美的本质,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使人们感到了艺术的美。

3具象美、抽象美

形式美是具象的,认同美是概念性的,是抽象美。

凡是艺术性创造和被感知的事物都包含着美的元素和内容。审美的建立是复杂的,是由一系列的、多方面的对立统一关系所组成的。

美是社会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审美的社会性是与人类的进步相一致的,是与人类的文化发展相一致的,也是与人类的能动创造性相一致的。人类对美的感受和欣赏对象是存在的客观现象,也是人类的社会性需求,离开了人的社会性需要,就无所谓艺术性的美。艺术性是将美的元素提炼和升华,丰富美的内容,提升美的价值,增强人类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艺术性离不开社会性,否则就没有根基,没有内容,就不会产生与人类需求相适应的形式;审美的社会性离不开艺术性,只有适合的艺术表达才能满足人类社会性需求,审美的社会性是与艺术性相统一的。

审美需要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审美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体的认识活动,带有明显或强烈的主观性,但其基础是依据客体的存在。客观事物自然存在,本身无所谓美,但只有符合人的审美取向,价值取向,与社会生活需求相一致的事物,人才能产生美感,这是审美的客观基础。客观存在是审美的取源对象,也是审美的感知对象,同时又是美的创造和理想的基础;审美体验和审美活动以人的主体发现、感受和认知而起,由于主观因素确定了客观审美对象,所以,只有被审美评价的客观事物才具有审美价值。世界万物千差万别,人的感受是由很多因素和条件组成的,思想认识、素质修养、社会关系等等因素不同都会影响人的感受,所以,人类对美的感受因人而异会产生不同的审美结果,会对客体反映出美的感受和体验不同。但是,有个性,也有共性,由人类普遍存在的审美共性构成公认的美的事物,而艺术创作就是寻求这种共性,遵循的原则即是规律——艺术创作规律和审美习惯,并由此形成一个时期、一个特定条件下的相对的统一标准,从而创造出特定的、适应的艺术形式。

审美是人类情感和审美对象的统一。情感是审美的基础,当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处于和谐状态时,对美的感受自然而生,这种感受是具体的。而在艺术创作中,产生这种和谐的状态来自很多方面,是多种多样的。内容、艺术形式、表现的技巧,都会形成产生共鸣的和谐结果,影响到美的情感享受,从而提升了艺术审美价值,也促进了艺术产品的创造,产生了审美体验活动的具体成果。

审美是具体和抽象的统一,审美对象是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审美体验过程是具体的,也会是抽象的。人类是特殊的高级动物,也是属于大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事物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关系当然是融洽关系,相互依存关系。但是,人类又是有思想、有思维意识的,所以,人类会有抽象的意识。感受到山间的鲜花形象和色彩美,通过鲜明生动的表现使人的感觉和意识产生了反应,有了自身的评赏,美是具体可见的,是具体的;感受到动物的情感美则是抽象的。感官的美感是具体的,引伸的联想的美是抽象的;自然的美是具体的,艺术升华的美是抽象的。

美、真、善的统一。真的美,假的丑;善的美,恶的丑;真、善即美。这三者虽有不同的内涵,但具有相同的本质。好与坏是相对的,更是对立的。审美是有价值标准的,这个价值标准就是社会、道德、法律等约束标准。所以,这个社会性审美价值标准超过感官性审美感受。追求真善美是艺术创作的共同标准。

审美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美相对于丑,是绝对的,对立的;美与不美,是相对的,是程度的。美,有性质,性质属性上是绝对的。美,有程度,程度属性上是相对的。

美是历史和现实的统一。人类于长期的发展过程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美,每个时代都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符号和烙印,也影响着后面的时代。现实是经历史发展足迹一步步走过来的,不是孤立的;现实也是独立的,每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的特有特征。现实因历史存在,历史发展必然成为现实。审美,是体验,是感受,也是经验积累,更是意识活动,所以,历史与现实必定是不可分的,是统一的。

审美是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审美体验是现实的,由具体事物引发的美感;审美追求是理想的,艺术创作的追求既是审美的追求,是审美理想的追求。源于生活,是审美体验,高于生活则是审美理想追求。

在此不会对美的本质下任何定义,作为艺术实践者,思考是重要的,思考美的本质,就可以对审美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就会指导艺术创作更好地表现美,创造美,创造出和谐的艺术作品。

格罗塞认为,“我们所谓审美的或艺术的活动,艺术的价值不止是审美价值,还具有社会价值”。“艺术不是无谓的游戏,而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社会职能,也就是生存竞争中最有效的武器之一……人们致力于艺术活动最初只是自己直接的审美价值,而它们所以在历史上被保持下来并发展下去,却主要因为具有间接的社会价值。同时,艺术只有致力于艺术利益的时候,才是艺术最致力于社会利益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