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拯救情感:破译男性情感密码
12399600000003

第3章 生活在变化

人们就这样在走私自己的情感。这对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社会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人类的情感,或者说异性之间的那种爱,需要雨露滋润,需要环境培植,无论现实中的污水秽物会对人类的爱情造成多大的污染,真正的爱情,纯真的、高尚的、健康的、专一的爱情绝不会消失。爱情,作为人类情感的高级综合的体现,无疑是个体全面而自由的独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男女两性之间,过去发生过,现在正在发生着,将来也还会发生爱情,尽管这些爱情千差万别,各有千秋:有的惊天动地,有的悄无声息;有的浓郁甘甜,有的清淡苦辛;有的一波三折,回肠九曲,有的花开花落,平庸无奇;有的情深意笃,天长地久,有的朝云暮雨,瞬间即逝。

男女之间,爱上对方是自然的,是一种幸福,被对方所爱也是自然的,也是一种幸福。

真正的爱情,永远是自由的,浪漫的,出于无私奉献的,发自内心深处的,永远属于那些热爱生活、敢于追求的男女。

21世纪,应该是充满爱情的世纪,应该是两性之间的真挚、忠诚、浪漫、热烈的爱情大放异彩的世纪。

爱情,是不应该被忘记和遗弃的。人类两性之间的爱情,是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的。

但是,在人类社会中,必要的秩序是不可少的,两性关系也必须受到法律和道德的规范。现实中的情感走私,在发展着的社会中,将会如何定位,这需要当事者自己的把握,而人类的爱,亦会在这种把握中,找到新的位置。

比如说扬,他和那位女子的关系将如何发展下去?长期同居吗?那妻子怎么办?和妻子离婚,再和这位女子保持关系?可是,爱能那么持久吗?这里不谈道德约束什么的,仅只谈感情。这种感情终会有当事双方都厌倦的一天,到那时,是和和气气分手,再分头去可遇不可求,是干脆步入婚姻的殿堂,去厮守那一份无奈?如果是前者,人类的婚姻关系将不复有事实上的存在;如果是后者,无爱的婚姻只会让人陷入痛苦之中。人类的爱,今后如何发展,这真是一个新的话题。

没有爱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在婚姻之外去寻找新的爱,又面临着这许多许多的问号,社会的发展,将会给人类的爱情带来哪些法律的道德意义上的,还有照顾到人的感情的变化,这实在是让我们每个成年人都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人不是动物。人类社会需要秩序来维持。这个简单的道理恐怕人人都认可。那么,人类在婚姻问题上如何建立新的秩序,这将是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内人类要完成的任务之一。

“越出”婚姻的设限

婚姻是一座城。进城的人当初是为了爱,如今逃出去还是为了爱,一曲“迟来的爱”让逃出围城的人都找到了借口。

有的人有了这种借口。不惜以身试法,将自己连同国家机密一起迷失:

有的人为肉欲丑态百出。最终弄丢了乌纱帽。

人,竟可以这样的么?

在现实中,婚姻的名声实在无法与爱情相提并论。爱情似乎是永远为人们赞颂讴歌的主题,情歌唱不完,情诗写不尽,情话说不够。

婚姻就没有那般幸运了,经常遭到人们的讽刺、挖苦、责难和贬斥。美国讽刺小说家比尔斯这样描述婚姻:“一个小团体,包含一个主人,一个主妇,而且也是两个奴隶,就这么两个人。”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谈到对婚姻的态度时说:“年纪少时还不应当,年纪大时已不必要。”空想社会主义者威廉·葛德汶对婚姻抱以反对和否定态度:“婚姻制度就是欺骗制度。轻率而浪漫的男女青年认识之后,只通过几次幽会,而且是在令人想入非非的气氛中幽会的,于是海誓山盟,要永远相爱。但结果如何呢?他们几乎毫无例外地处于食言和被欺骗的境地。”大名鼎鼎的英国学者罗素则这样批评婚姻:“毫无疑问,因为婚姻而拒绝来自他方的一切爱情,这就意味着减少感受性、同情心以及和有价值的人接触的机会。从最理想的观点出发,这是在摧残人生中最美好的东西。”

这些对婚姻带有诅咒色彩的议论,足以说明婚姻并非为了爱情而产生。爱情为什么要让婚姻的绳索套住自己自由自在的双脚呢?

那么是否可以说爱情要拒绝婚姻呢?这要看对爱情如何解释。如果我们能够同意这样的说法,也许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

爱情可以分为两种:浪漫的爱情和现实的爱情。前者是在恋人们之间存在的,是短暂的并且常常带有虚幻的色彩;后者往往是维系夫妻间关系的纽带,是持久的,与其伴随的是平淡的生活现实和必不可少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