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脏病食疗与养生(居家生活宝典)
12394400000004

第4章 科学呵护你的心脏(3)

游泳由于环境的特殊性,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应集体或结伴而行,不要单独行动。其次,由于体温和水温有差异,为了缩小差异就必须做好入水前的准备活动,使身体逐渐适应后再下水,以防肌肉痉挛或受凉感冒。第三,同其他任何一种锻炼项目一样,游泳的速度、距离、时间要量力而行。第四,要熟悉游泳池的环境,避免不应有的事件发生。

练养生功能防治心血管病吗

现代实验观察证明,养生功作用广泛,对人体多系统均有调节作用。长期练功,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血压,减少心绞痛发作,同时还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调节脂质代谢和糖代谢。所以,养生功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较为适宜。但是练养生功只能作为防治心血管病的一种辅助措施,同时还要配合药物等治疗。

练养生功总的要求是放松、人静、意守丹田。练功的时间不能过长,一般以15~30分钟为宜。

(1)常练的养生功

①放松功。又称调息功,以诱导肌肉和精神放松为主。适用于一般身体虚弱的慢性病、手术后、痉挛性麻痹等患者,也可作为内养功的准备阶段。

练功时,采取自然仰卧,排除各种杂念,双眼紧闭,自然呼吸。呼气时默念“松”,吸气时默念“静”,并主动使全身放松,每次练功20~30分钟。1周后使呼吸逐渐柔和、细长,每次练功时间可适当延长。

②内养功。内养功以调心和调息为主。适用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肝炎、顽固性便秘、慢性消化不良、肺气肿、高血压病、冠心病、神经衰弱等患者。

内养功除采用仰卧式外,还可采用侧卧式或坐式。姿势摆好后,开始用鼻呼吸。吸气时舌顶上颚、稍停,而后将舌放下,将气缓缓呼出;呼气要求自然,慢、细、匀、长而不能憋气。呼吸时加默念字句,如“自己静”。念“自”字时吸气,念“己”字时停顿一会儿,念“静”字时呼气,同时意守丹田或意守其他部位。

③强壮功。强壮功以调心与调身为主,适用于神经衰弱、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及一般身体虚弱、便秘等患者。

强壮功做功与内养功类同,除采取上述三种姿势外,还可采取盘膝坐式或站式。年老体弱及肺结核患者可用静呼吸法,用鼻自然呼吸,要求均匀细缓。神经衰弱、便秘等患者可用深呼吸法,呼吸深长,逐渐做到静、细、深长、均匀。

卧式适用于久病体弱,阳气虚衰的患者及各种慢性病患者。具体姿势可分为右侧位、左侧位、仰卧位三种。坐式既适合健康人练习,又适用于恢复期患者康复训练,有平坐式和盘坐式之分。

(2)心血管病患者练养生功的注意事项

①练功前的准备。必须在练功前30分钟停止工作、学习,安静片刻以稳定情绪。如果情绪无法稳定或在练功前情绪过分激动者,不宜练功,待情绪稳定1~2小时后再练功,以免发生意外。排空大小便,放松衣裤,同时须注意保暖。饱餐后或饥饿时不宜练功。

②练功的要点。练功时全身肌肉、关节及情绪要放松,同时应思想集中,摒弃杂念,将意念与放松及呼吸结合起来,逐渐自然入静,气沉丹田,意守丹田,有意识地开始腹式呼吸。此时就会感到头脑清醒,胸部舒畅。放松入静呼吸和意守丹田要按顺序进行,不可操之过急。

③练功效果的评定。有效的练功后,患者会感到头脑清爽,胸部舒畅,疲劳消失,症状减轻,同时食欲增加,大便通畅。

④练功中或练功后的不适反应。有些患者在练功时或练功后出现颈、腰、肩或四肢酸胀僵硬感,这是练功姿势不自然所造成的,在调整姿势后,这些现象就会消失。有些患者在练功时或练功后出现胸闷、心悸、气促、不能平静,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做好练功前的准备,操之过急,可休息片刻,待心平气和后再练功。有些患者在练功时就出现头晕头涨,烦躁不安等现象,这主要发生在初学者,急于求成,或不领会练功要领。在慢慢领会练功要领并坚持练功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渐消失。

打太极拳对心脏养护有什么好处

打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强身手段,对心脏养护有重要作用。

太极拳的流派较多,各有特点,式样也有新老之别。国家体委根据流行最广的杨氏太极拳,改编成八十八式太极拳。该拳法的特点是运动柔和、放松,适合于年老体弱者健身,对于高血压、心脏病和慢性气管炎等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有人曾组织14名冠心病患者进行太极拳锻炼,并追踪5年,发现显效和有效者9人,占64%。

太极拳要求呼吸深长、柔和、自然,气沉丹田,这是一种横膈运动与腹肌运动相结合的规律性均匀呼吸运动,要用意而不用力。目前认为,太极拳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使冠状动脉反射性扩张,加强氧化还原作用,能增加心肌营养,预防和康复心脏病。

当今太极拳已比较普及,学习太极拳可以就地拜师,也可以购买一些有关太极拳的书籍,看图自学。其运动量大小可根据每个人的体质情况来决定。

跳交谊舞对心脏养护有何作用

跳交谊舞是介于步行与慢跑之间的一种有氧锻炼。以腰部为轴,肢体配合,类似太极拳流畅型的全身运动,能锻炼肌力、耐力、速度和灵活性,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消除疲劳。

经常跳舞,能使人的心肺功能得到提高,尤其是快旋律的舞步,能使心肌收缩加强,心脏输出的血流量明显增加,血流加速,同时呼吸也会变得深长,气体交换增加,有利于心肺功能改善。另外,还可减少高血压、肥胖、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发生。可见,跳交谊舞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均有预防作用。

舞蹈还是一种美的享受,通过跳舞结识新朋友,增添生活乐趣,对保持健康心理颇有裨益。

运动锻炼在时间上有什么讲究

人们一般利用早、晚时间进行锻炼,尤其是清晨,大多数人认为空气新鲜,是运动锻炼的“黄金时段”,但冠心病患者应尽量避开清晨。据美国哈佛大学对有冠心病发作史的4000名患者调查发现,上午9时冠心病发作的几率比晚上11时高3倍,特别是上午6~12时为好发时间,但以9时为高峰,有人称为“高峰期”。所以,上午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反而成了“禁忌时段”。这是为什么呢?据报道,人在上午时间交感神经活性较高,随之而来的是生物电不稳定性增加,易致心律失常,发生室颤,易引起猝死。此外,上午人的动脉压较高,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断裂的可能性,促使血栓形成的胶原纤维暴露出来,血小板聚集性进一步增加,容易引起冠心病发作。

所以,为了安全,专家建议,冠心病患者在进行运动锻炼时,要避开“高峰期”,将时间安排在下午及傍晚。有些人已养成早晨运动锻炼的习惯,对此要引起重视。

心血管病患者的运动处方是什么

生命在于运动,心血管病患者应参加适宜的运动,这对疾病的防治大有裨益。但是如果运动不当,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危害。因此,要请医生给患者开一个适合病情的运动处方,其内容如下:

(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越大,心率越快。心血管病患者如果条件许可的话,应到医院做一次心电图运动试验,了解自己的症状限制心率。所谓症状限制心率,是指患者在做心电图运动试验时,出现心绞痛,面色苍白,极度乏力,血压明显升高或下降,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任何一种表现时的心率。因为这时需要立即终止运动试验,所以将此时的心率称为症状限制心率。心血管病患者运动时应将运动强度控制在症状限制心率的70%~85%。如果患者没有做心电图运动试验的条件,也可以靠主观感觉来判断其运动强度。以运动时不引起心绞痛,运动到稍出汗,呼吸增快,但并不喘息为度。

(2)运动时间:运动时间以下午为佳,每次运动30分钟为宜。最初锻炼的时间可稍短些,以后逐渐延长,但有运动基础后,也不应超过1小时。

(3)运动方式:动力性运动能改善血管功能,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爬山、做广播体操和打太极拳等。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条件,选择一种或数种形式进行锻炼;静止性运动只增加肌力,不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值得注意的是,憋气方面的动作,易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胸内压,不利于血液回流,如拔河、引体向上等,心血管病患者应禁做这类运动。目前欧美兴起一种“交替运动”,有上下肢交替、左右肢交替、前后交替、体脑交替等各种交替运动,目的是促使人体各部分得到全面锻炼。

(4)运动频率:为了培养运动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最好每日运动1次,如果条件不允许,可每周运动3~4次。

心血管病患者在什么情况下不宜参加体育锻炼

许多研究资料表明,运动对心血管病是一种有益的事情,适宜的运动锻炼既可安定患者的情绪,又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排出量,降低血脂,是心血管病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但不是所有的心血管病患者都可以进行运动锻炼。病情较重的心血管病患者参加运动锻炼,则是弊大于利。因为任何运动均会引起心跳加快,促使心肌耗氧量增加,其结果可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因此,专家指出,心血管病患者出现下述情况时,不宜参加体育锻炼:

(1)在安静状态下常有心绞痛发作。

(2)静息状态下血压较高,收缩压>267千帕(200毫米汞柱)。

(3)有轻微活动即感到心悸气短,喘息或尿少、水肿等心功能不全症状者。

(4)经医生检查患者存在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

(5)有严重心律失常,如频发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或严重的室性心动过缓,或有房室传导阻滞,且经药物治疗不能控制者。

(6)心肌梗死合并心包炎、心肌炎者。

(7)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图ST段下移超过3毫米。

(8)合并有糖尿病,经治疗没有得到满意控制者。

(9)合并有其他急性病,出现高热等。

(10)安静时心率>120次/分钟者。

出现上述情况的心血管病患者应积极查找发病原因,配合医生治疗,待病情好转后,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恢复运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何时能下床活动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往多主张绝对卧床2~4周,以后再考虑下床活动。因为急性期若下床活动,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脏破裂的危险,促使室壁瘤的发生和导致心律失常,这些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卧床时间过久,血液流动缓慢,容易形成新的血栓。长期卧床甚至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在突然坐起时可发生晕厥。此外,卧床时消化功能减退,营养物质吸收减少,不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老年人多患有肺气肿、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若卧床时间过久,常合并感染,对疾病治疗和恢复都是不利的。因此,目前多主张早期活动,只要没有心力衰竭和严重的心律失常,梗死面积又不大者,应尽可能早活动。一般第一天须绝对卧床休息,第二天可做被动的或有人帮助的主动运动,如翻身、洗脸等,第五天即可允许沿床周围散步,以后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无任何症状和心律失常,4~6周后可出院。出院后2~4周可部分恢复工作。患者出院及工作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以增加侧支循环,有利于防治心肌缺血和心功能恢复。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则不宜活动:

(1)进行抢救期间或急性心肌梗死后3日内,或医生认为不宜活动时。

(2)患者持续存在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3)凡血压≥24/133千帕(180/100毫米汞柱)或≤12/8千帕(90/60毫米汞柱)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4)反复出现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而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者,心房颤动合并快速心室率而药物不能控制者。

总之,适当活动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但患者能否活动、何时活动和多大的活动量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来决定。

中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时如何预防心血管意外

在老年病的医疗中,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其目的是尽快提高和促进各种功能的恢复,加速疾病痊愈,但对于有冠心病危险因素,平时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中老年人,有时也存在一定危险。那么,怎样预防这些危险呢?

(1)体育锻炼前要进行体格检查:通过体检可以了解患者体能、身体素质和心肺功能情况。体格检查时若发现患者有心脏杂音、早搏、心电图异常或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存在时,应由医生确定其能否锻炼,以及锻炼的强度和项目。

(2)运动必须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勿从事不习惯或过于激烈的运动,如快跑、打篮球等,也不能突然憋气或用爆发力。锻炼应持之以恒,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恢复锻炼时,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增加不要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