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高血压食疗与养生(居家生活宝典)
12393800000003

第3章 高血压的诱因透析(2)

同学小王常年在外工作,难得假期回家,去年春节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度过了除夕,接下来的日子就是考虑怎么娱乐。小王的岳父、岳母是麻将迷,早已退休。无奈平日老两口加上小王太太是“三缺一”,少了一只“铁脚”,所以除了每日三餐,剩下的时间往往是在玩门球、养花种草中度过。小王难得回家一趟,刚好凑齐一桌。岳母建议小王和太太陪他们玩上几圈,过把瘾。但这一上桌,就难离开了,每天除了买菜做三餐饭外,其余的时间几乎都泡在麻将桌上,开始几天小王玩得还比较“欢”,接下来就感觉不对劲,坐在那里,肩、颈、腰部酸痛。为了不扫两位老人的兴,小王只有坚持着,那滋味真是“茶壶里装饺子,他心中有数”。可岳父、岳母却忍不住“哎哟哟”直呻吟。虽是这样,他们却“勇往直前”,丝毫没有歇手的意思。

正月初八深夜,岳父大人的“手气”特别好,连和几桩后,突然高叫一声:“和了,清一色。”还没来得及倒牌,人却滑到桌子底下去了。一家人见状吓慌了,七手八脚把老头子扶起来一看,老头子已不省人事,口角都歪了。急忙送往医院急诊,正好我值班,听完小王的讲述,赶紧给老爷子做了脑CT检查,竟然是脑出血。而小王紧张之余,边说边晃脖子、伸懒腰。我心里嘀咕:“年纪轻轻,送一个人到医院,也不至于累成这个样子”。一问原因,小王直吐苦水,还说看东西,好像视力都比以前差了。于是我顺便给他检查了一下视力。结果把他吓了一跳。回家前,他两眼视力均为12,现在却明显下降。唉,看来,凡事都要有个度,不要乐极生悲。

对于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来说,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忌饭后即打。老年人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退,饭后应稍事休息,让血液更多地供应肠胃,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放下碗筷即搓麻将,紧张地用脑,就会减少肠胃的血液供应,导致消化不良和肠胃病的发生。

(2)忌时间过长。如果打麻将一坐就是半天甚至一天,会使下肢血液回流速度缓慢,出现下肢麻木、疼痛、水肿等症状,甚至发生下肢静脉栓塞。所以,坐一小时左右,应适当地站起来活动一下肢体。

(3)忌情绪波动。老年人血管弹性差,有的患有动脉硬变、高血压、冠心病等血管疾病。如果过度兴奋、紧张,则会刺激体内交感神经,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容易诱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发生猝死。所以,搓麻将作为一种娱乐、消遣,应心平气和,不要为一张牌争得面红耳赤,不要把胜负看得太重,更不要赌钱。

(4)忌熬夜打牌。有些中老年人的夜生活常常是以打麻将的方式消遣掉的。要知道,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减退,容易疲劳,而且不易恢复,故应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否则就会出现头昏眼花、精神疲劳,诱发出其他疾病来。

(5)忌忽视卫生。人到老年,身体的免疫功能减退,抗病力差,一旦遇到微生物感染,就容易发病。因此在打麻将前后应该洗手,中途不要嗑瓜子或用手拿食物吃,同时还应将麻将经常放在阳光下暴晒。此外,患有肝炎、痢疾、肺结核等传染病的人,最好不要去打麻将,以免传染给他人。

长时间下棋

弈棋,是一种“斗智”的艺术,是锻炼智力的一种娱乐活动,它有助于提高人的记忆力,使大脑皮层的活动功能增强,还能提高理解和判断能力、加强运算能力。运算能力越强、越准,获胜的机会越大。纹丝对坐,从容谈兵,奥妙莫测,“乐在棋中”,会把人带到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里,享受到无穷的乐趣。同时,对那些智力迟钝、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的老人,弈棋则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但是娱乐必须适度,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更是如此,切记下棋时间不要太久,或与人争执。因为下棋时间太久,势必减少活动量,使运动系统的功能减退。在“棋逢对手”,竞争激烈时,全神贯注,目不斜视,颈部肌肉和颈椎长时间固定于一个姿势,血液局部循环不良,肌肉劳损,易发生紧张性头疼和颈椎病,还可降低胃肠的蠕动,导致心肌的收缩力以及身体的免疫功能都会减弱,有损身体的健康。因此,下棋每次不宜超过1小时,消遣消遣足矣。同时有些人弈棋争强好胜,常为一兵一卒争执,乃至“唇枪舌剑”,互不相让,这样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动过速,血压骤升,心肌缺血。原有高血压或隐性冠心病的人,便有可能突然发生意外招致不幸。

贪玩游戏机

美国公共健康中心的科学家研究发现,电子游戏与儿童高血压有密切联系。科学家们曾对附近两所学校的1400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询问了他们家庭的高血压病家族史。经过比较有关血压资料,结果发现,经常玩电子游戏的儿童患紧张性高血压病的比例高于不玩的儿童。

研究还发现,儿童期高血压病对成年后的血压有很大影响。他们比起正常的同龄人,包括那些具有高血压病家族史的同龄人,更容易成为真正的高血压患者。因此,对家长来说,一定要控制好孩子,莫贪玩电子游戏。

长时间看电视

随着电视的普及,如今看电视已成为人们业余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内容。然而,电视对人体健康有没有影响,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据国外研究,电视机在工作时,其显像管会发射一种较强的电子束,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对血压的影响更大。长时间看电视后,可引起机体耗氧量增加和神经系统疲劳及感官能力减退,使人的工作效率下降,连续看电视5个小时以上时,血压会明显升高,此称之为升压反应。一般健康人在看过电视后不久,升压反应即消失,血压很快便恢复正常;但高血压患者的升压反应却可持续10~15小时,少数人还会出现颅内刺激症状,甚至诱发脑卒中或急性心肌梗死等。据柏林心血管病中心研究所报告,所有高血压患者在看完电视之后,血压均上升,大约有1/3的患者的血压直至次日还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

关于看电视引起升压反应的机制尚在探索之中。根据初步研究结果认为,造成升压反应的原因,除了精神情绪上的应激反应(尤以紧张、恐怖及悲伤的情节画面影响最为显著)和电视机的辐射之外,闪光、声音的刺激亦是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健康和安全起见,不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正常健康人,看电视时均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每次持续看电视的时间不应过长,通常以不超过2小时为宜。中途应当休息片刻,到室外走走,眺望远方,活动肢体,呼吸新鲜空气。

(2)看电视时,室内光线不宜太暗,最好是有较弱的侧光照明。

(3)避免电视画面“跳跃”或“闪烁”,少看惊恐悲切的情节,高血压患者以不看为宜。

(4)看完电视后若有不适反应时,就应及时节制,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5)看电视的距离以距电视机(508厘米)15米为最低标准,眼睛视线的水平与电视机屏面中心呈13°夹角为宜。

另外,儿童超长时间看电视可能导致性早熟。

昨天带着儿子小马和一帮朋友吃饭,席间朋友对儿子的乖巧赞不绝口,把他夸成了一朵花儿似的。我撇了撇嘴,然后告发儿子:昨天他还跟我们夫妇大闹了一场呢!朋友们不解,纷纷问是怎么回事,小马也在一旁煽风点火地让叔叔阿姨们给他做主申冤。

我告诉他们,我昨天刚刚看了一份文献,上面报道说意大利研究人员最新的研究发现,儿童超长时间看电视将会导致褪黑激素分泌的减少,这种被称为“睡眠荷尔蒙”的激素与儿童的青春期时间有密切的关系。那些远离电视、电脑的青少年褪黑激素的分泌量要比平均值高出30%。研究人员认为,长期暴露在电视等人造光源下,是极有可能导致性早熟的。所以我对小马说,以后你看电视的时间不能超过2个小时,这是命令。结果小家伙就不干了,哭天喊地地跟我们闹。

朋友们听了,纷纷表示回家也要对孩子发出“电视限制令”,小马一看“敌众我寡”,没有人支持他,也就只有耷拉着脑袋不再争辩了。

不爱运动,常卧床休息

经常躺在床上,忧心忡忡,思想过度紧张,甚至唉声叹气、精神不振,加之脑组织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氧气、脑卵磷脂、氨基酸等能源物质,会造成大脑暂时的营养不足,以致产生头晕、浑身乏力等症状,造成体力不佳。而且长期卧床,就会降低胃肠功能,导致食欲不振,使全身营养缺乏,对身体本身和抵抗疾病都不利。严重者,肢体老是处于静态之中,可能造成肌肉萎缩、骨骼脆性增大和关节不灵活,使肢体僵化。人躺在床上长久不动,势必会造成血液循环缓慢,血液是身体一切组织器官供给营养、供给氧气的通道,如果血液循环不畅,会使全身健康受损,还会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长期卧床于室内,空气中含有大量细菌、霉菌和发酵颗粒,以及二氧化碳、灰尘等有害物,由于空气不清洁,呼吸受阻,对高血压患者极为不利。如果出外活动,使新鲜氧气参加人体的生化代谢活动,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和增强免疫功能,对康复是有好处的。生活较有规律的正常人,体内的激素分泌是比较均衡的,一般白天较高,夜间较低,如果老是睡觉,就会扰乱生物钟,扰乱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工作。

总之,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专家指出,患者每天坚持3次、每次20分钟的户外活动,比如散步等,就会明显改善身体器官的功能。

情绪诱病

情绪激动与高血压有关吗

王师傅是高血压患者,一天下班回家后,他发现家门口有堆狗屎,忍不住在楼道间破口大骂。回屋之后,他仍絮絮叨叨,气愤难平,结果忽然陷入昏迷,再没醒过来。动辄发怒往往成为高血压发生和恶化的诱因,寡欲精神爽,思多气血衰。心平血压降,气和则安康。

情绪与疾病关系密切,且互相影响。疾病可引起情绪的波动,高血压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无论哪一时期的高血压,都会对人的情绪产生影响。高血压初期,血压波动很大,忽高忽低,而人的情绪往往随着血压的波动而变化,容易激动,爱发脾气。随着病情的发展,并发症的出现,患者心理负担日益加重,情绪更加不稳定,更加急躁、易怒、易冲动。到了晚期,多个脏器受损,功能丧失,情绪往往变得深沉、忧郁,有时焦躁不安,还可能出现多疑、敏感,甚至产生被害的妄想等症状,也可能出现行为异常。

反过来,情绪的变化亦可引起血压的变动。激动、忧虑、烦恼、焦急等情绪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而保持宁静愉快的心情,血压则下降。

高血压患者最忌的就是大喜大悲,在愤怒、悲伤、恐惧或大喜时血压骤然升高,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情绪的激动往往是诱发脑卒中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