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组织
12382900000005

第5章 夯实基础创新载体谱写街道党建工作新篇章

第5章 夯实基础创新载体谱写街道党建工作新篇章——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街道党工委

〔组织点评〕

酒泉路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以党建工作为总抓手,围绕全区中心工作,打造了“五园一湾”党建工作品牌,带动和促进了街道经济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先后承担了全区、全市、全省党建以及经济社会等方面多次观摩活动,在全区起到了带头和示范的作用。通过开展“六必访”等活动,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通过实施楼院长工作,提高了社会管理水平;通过设立“民声信箱”、“民情留言板”等途径,理顺了民意表达、反馈渠道。

——****兰州市城关区委员会

兰州市城关区酒泉路街道党工委根据中央和省、市、区委的部署,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式,作为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作为服务居民群众的重要途径,深化拓展“五园一湾”党建工作品牌,打造了“爱心联盟店”、“五彩连心卡”等各具特色的惠民服务品牌,有力地促进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有效提升了社会管理水平,切实服务了社区居民群众。

摸民情、听民声,畅通社情民意收集渠道

街道党工委针对辖区单位多、人口多、下岗失业人员多,社情复杂,居民诉求多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收集民情民生的新方法,畅通社情民意收集渠道,认真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确保辖区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一是推选出了100名楼院长,并围绕人口管理、社会治安等工作,研究制定了相关工作办法,确保社情民意的及时收集和反馈。二是在居民小区中统一安装了民声留言板、民声信箱,每天定期收集民声民意,建立了快捷有效的民意收集渠道。三是开展针对高龄人员、残疾人、刑满释放人员、危重病人、下岗失业人员、新退休人员的“六必访”活动,畅通了社情民意的收集渠道,有效化解街道社会管理难题,提高了民生事务的社会化管理水平。

集民智、解民需,构建民生事务快车道

街道党工委始终把握“阳光透明、温暖百姓,365天天天有服务”这一主题,把居民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最终目的,着力构建“一次性告知、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的民生事务“快车道”。将涉及民生事务的30余项工作进行梳理,制作了简洁明了的工作流程单,在街道建成300多平方米的政务大厅,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LED电子显示屏、触摸屏向居民公开,树立了文明、高效的街道服务窗口新形象,赢得了居民群众的普遍赞赏。同时自主研发了高清晰、全方位、立体化的“三维数字社区”综合信息系统,有效实现了人口管理的动态化监控、市容环境的快速化处理、民生事务的统筹性解决,切实提高了社会管理的整体水平。

察民情、晓民意,搭建为民服务平台

街道党工委立足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在辖区党员中开展了“一名党员一面旗、服务奉献在社区”党员旗帜工程。根据辖区党员的居住分布情况划分区域,成立楼栋党小组。选出身体较好、热心服务居民的146名离退休老党员,担任楼栋党小组长,并统一制作了公示牌,将楼栋党员的身份亮出来。开通了征求意见箱、居民热线电话、电子信箱,开展了“敲敲门、谈谈心”活动,让党小组长深入居民家中,了解居民的真实意愿。通过敲门谈心活动,将654户困难家庭、1325人纳入城市低保,为86户住房困难群众申请了廉租住房,对口帮扶50户特困残疾人家庭,解决就业、再就业862人。依托区虚拟养老院开设了“金色晚年”爱心餐厅,免费为辖区“三无”老人提供餐饮服务,切实解决老人的实际困难,做到贴心服务。

系民心、惠民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街道成立全市首家“党员服务中心”,5个社区成立党员服务站以及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形成以街道党员服务中心为指导,社区党员服务站、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为依托的“一个中心、两个支撑点”党员志愿者工作平台网络,有效确立并巩固了区域党建共赢发展格局。通过开展各类党员志愿者服务,激发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的热情。截至目前,共有43个党组织、36支志愿者队伍,800多名党员、30名入党积极分子认领了维护稳定、扶贫济困、城市管理、戒毒帮教等433个岗位。街道党工委开展街道、辖区单位党组织“双向承诺、双向服务”活动,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40个,公开承诺已兑现20项。2011年元月,党工委启动了创先争优“每月之星”评选活动,组织辖区53个党组织、48个非公党组织、600余名党员参与计生、综治、劳动保障、民政、招商引资、工青妇、党建等各条战线“每月之星”评选,每月在一条战线评选出1名“每月之星”。通过活动的开展,大力推介宣传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感染身边的人,形成了“比学赶超帮”的良好局面。

助民困、暖民心,为居民群众提供贴心服务

街道党工委以“关注、关爱、救助”为服务理念,在居民群众中创设了一系列惠民服务新载体,努力追求实现“服务无终点、惠民无止境”的职责。

一是开展“五彩连心”,沟通你我。街道党工委制作了“橙色夕阳卡、绿色春蕾卡、红色爱心卡、粉色帮扶卡、蓝色关爱卡”的五彩连心卡。发放给辖区空巢、特困老人,流动、留守儿童,新市民妇女,困难党员以及残疾人等不同人群,通过“五彩连心卡”,为街道辖区不同困难群体提供个性化菜单式服务。

二是开展“爱心联盟”,延伸服务。党工委围绕居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医等,将“两新”党组织加盟为街道的“爱心联盟店”,由街道统一挂牌标示,并制作了“爱心优惠卡”,将这些卡片发放至街道特困家庭和残疾人家庭,持卡人在“爱心联盟店”购物可以享受优惠服务。截至目前,街道已经成立了100家“爱心联盟店”。

三是吹响“爱心集结”,共铸大爱。街道党工委发动辖区单位党员开展“一元爱心党费”活动,立起了街道“党内互助基金”,定期开展爱心帮扶。截至目前共有4638名党员捐款金额达40余万元,依托“三维数字社区”系统,详细列明低保户、特困职工、优抚对象、老党员和困难党员的现状以及他们的愿望和需求,实现对慰问困难群体全方位的了解,建立了救助需求信息库和救助资源信息库,累计为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慰问品达60余万元,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了街道社区为民解忧的真情。

获奖情况

2007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2009年,被兰州市委、市政府授予“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兰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城市管理集中整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甘肃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城市社区党的建设示范点”称号。

2010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称号;被省人大代表工作委员会授予“先进人大代表小组”称号;被省民政厅授予“全省示范社区”称号;被兰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无邪教街道”称号;被共青团甘肃省委授予“五四红旗团工委”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