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组织
12382900000013

第13章 祁连山下党旗红强村富民争先锋

第13章 祁连山下党旗红强村富民争先锋——酒泉市肃州区泉湖乡四坝村党总支

〔组织点评〕

酒泉市肃州区泉湖乡四坝村党总支紧紧围绕市委“两抓整推”总体工作部署和“一特四化”农业发展战略以及区委跨越发展目标,立足城郊优势,以“创先争优做表率,产业发展当先锋,建功和谐新四坝”为活动主题,创新载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着力营造创先进、争一流的浓厚氛围,有力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村党总支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报道。

——肃州区泉湖乡党委

“抓班子,强党建;选贤能,勇争先;建设施,谋高产;衣食足,日子甜;村貌变,百姓欢……”一首村民自编的三字歌谣,是四坝村党总支带领群众艰苦创业,强村富民的真实写照,也是群众对党总支一班人的生动赞誉。

泉湖乡四坝村地处肃州区东城郊,村党总支下设蔬菜、养殖两个产业党支部,有党员91人。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村党总支以“支部创五好、党员争标兵、党群共发展、建设新农村”为主题,围绕新农村建设,以增强发展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强基富民建新村”活动,优化蔬菜种植,扩大畜禽养殖,培育劳务经济,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

村党总支一班人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入分析村情,把提高党组织带领农民致富能力作为突破口,立足培育优势产业,提出了“支部引路、产业带动、多业并举、党群共建”的强村富民新思路,大力实施“五创五强”先锋工程,着力建设“户均两亩万元田或两万元养殖户,输出一名年收入过两万元的劳动力”为主的“2+2”示范村。对于村班子提出的新举措,好多村民都观望等待。为此,村党总支号召党员带头种蔬菜、搞养殖,争当“1+1”致富户,为群众树立致富样板,并出台设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激发群众发展温棚蔬菜的积极性,仅两年就建成了千亩钢架大棚蔬菜示范区。针对农产品卖难问题,村党总支书记梅社带领总支一班人与蔬菜批发市场、畜禽屠宰市场等龙头企业联系,签订产销合同,走出了支部加协会、龙头带基地、党员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之路,形成了蔬菜、养殖和劳务三大支柱产业,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一名党员一面旗

在带领群众壮大支柱产业过程中,四坝村党总支注重党员作用发挥,积极创建党员先锋岗和先锋基地,把党员培育成先富的标兵,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根据党员的特长和意愿,推行党员分层承诺星级化管理,精心培育蔬菜产业党员先锋岗30个,养殖产业先锋岗20个,二、三产业先锋岗10个。同时,大力实施党员创业工程,制定优先提供创业场地、项目、信息、资金扶持、技能培训的“五优先”措施,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24名村组干部、致富示范户党员结对帮扶24户困难党员群众,先后扶持22户困难党员脱贫,35户脱贫党员致富,50户党员创业发展。按照“因地制宜、集中连片、设施配套、节本高效”的原则,创建蔬菜种植、设施养殖、劳务输转等8个先锋基地,形成了总支推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党群致富共同体。目前,全村温棚蔬菜达到1200多亩,户均蔬菜种植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全村饲养畜禽6.5万头(只),农户来自养殖业的收入达到8200元;年输转劳务650人,创收1300多万元。率先实现“户均2亩万元田、户均输转一名年收入过万元劳动力”的目标,为“2+2”示范村建设打下了基础,唱响了冲锋的号角。

办实事聚民心

在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的同时,村党总支把转变干部作风牢牢抓在手上,为群众谋利益、办好事。每年承诺为群众办4—5件实事,想方设法解决群众行路难、吃水难、通讯难等实际问题。村党总支多方筹资115万元,建成了村级活动场所,配置电脑,开通网络,建成20户党员信息示范户。加大渠道、林网、道路、农电线路、康居工程建设力度,使全村井、渠、林网配套,交通路道通畅,各种公益设施完善,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大为改观。目前,全村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98%,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7%,建成了6个高标准小康住宅示范点,395户农民喜迁小康新居,全村党员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凝聚了党心,赢得了民心,架起了党群干群连心桥,形成了党群同心、干群一心,创先争优、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获奖情况

2008年,被肃州区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10年,被命名为“酒泉市市级卫生村”、“酒泉市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被全国妇联命名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被中共酒泉市委组织部命名为“酒泉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示范站点”。

2011年,被肃州区纪委命名为“廉政文化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