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组织
12382900000001

第1章 开设“民情论坛”打造和谐家园

第1章 开设“民情论坛”打造和谐家园——兰州市西固区临洮街街道康乐路社区党总支

〔组织点评〕

康乐路社区党总支始终把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为民、惠民,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打造社区“民情论坛”,通过不懈努力,现已成为展示临洮街街道乃至西固区和谐社区建设魅力的明亮窗口和社区建设的样板。

——兰州市西固区临洮街街道党工委

临洮街街道康乐路社区共有居民1412户,总人口4012人。社区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共有党员120名。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一项建设和谐社区的“民情论坛”活动在西固区临洮街街道康乐路社区悄然兴起,让广大居民群众共享和谐之乐、让0.65平方公里的土地尽展和谐之美,成为广大党员和社区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念兹在兹的责任。于是,一幕幕好戏接连上演,在经历心血和真情的滋润后,社区终于在广大居民群众的期待中华丽转身,成为广大居民交口赞誉的生活乐园、和谐家园。

“民情论坛”连民心

知民声、知民情,情况在一线了解。社区在不断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建开设了社区“民情论坛”。通过居民在“说事、理事、议事、干事、评事、查事”各环节的积极参与,多渠道、全方位了解社情民意,真正实现“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仅2010年以来,社区围绕党的建设、服务功能完善、低保和社会救助、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社区环境建设管理等议题,共开展“民情论坛”6场次,参加人数达600多人次,提出各种意见、建议和诉求32条,改进和解决热点、难点问题12件。如社区将最低生活保障的评定及动态管理过程、社会救助对象的审定在社区“民情论坛”上进行公示,深入广泛听取民意,请居民群众监督,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实现阳光低保、阳光操作。

便民服务暖民心

知民情、解民忧,问题在一线解决。社区坚持把健全服务工作机制作为开展“民情论坛”的有力保障,努力在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上下工夫。一是狠抓作风建设。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在服务态度上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声暖语问候、一腔热情接待”;在服务质量上做到“真情服务零距离、真心办事零差错、真诚服务零投诉”。二是建立“一站式服务”。依托社区居务大厅,推行“低柜台、人性化、一站式”优质服务,简化办事程序,使社区服务工作更加贴近居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三是实施“两卡四个一”工程。即:建立“党员连心卡”和“便民服务卡”,开办一个建言献策论坛,设置一个“汇智箱”,成立一支民情信息员队伍,建立一项记事督办制度。及时了解群众呼声、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集中采纳群众智慧、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实行“错时工作制”。因辖区在职党员、居民较多,正常上班时间往往不能前来办事,为此社区设立在职党员服务岗,在节假日及下班时间实行轮班制,为在职党员和居民群众提供服务。

特色活动聚民心

顺民意、暖民心,感情在一线融合。围绕开展“民情论坛”,社区积极组织居民群众和志愿者开展一系列特色服务活动。一是抓“三项活动”,开展志愿服务。组建社区义务巡逻队、爱心服务队、楼院看护队和治安信息员队伍,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三项主题实践活动,为广大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如针对辖区独居空巢老人较多的实际,社区组织志愿者开展了“心系爱心门铃,情系爱心日记”活动,为辖区每一位残疾人、空巢老人安装“爱心门铃”,当他们遇到难事需要帮助时,只要轻轻按一下按钮,志愿者就会及时赶到家中帮助他们。在节假日或闲暇时,志愿者也会主动去他们家中,帮忙干家务,买菜,买药。而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也会将党员帮扶、志愿者服务记入“爱心日记”。二是开展破“四难”,实现生活无忧。积极开展社区“邻里节”活动,组织入户调查、走访邻里,为社区困难居民协调就业岗位176个,提供低保和医保等服务226户,组织协调外出务工人员累积达639人次,解决辖区63户困难居民“住房难”问题,基本实现了辖区居民群众生活无忧。三是创“5分钟社区”,方便千家万户。社区牵头开办便民超市、农贸市场、干洗店、便民餐馆、电器维修店等便民网点,通过实现服务工作全覆盖,实现了居民不出社区,5分钟内就能享受全方位服务的工作目标。

件件实事系民心

小事大服务,巧解几多愁。社区围绕“民情论坛”开展特色服务活动以来,广大党员、社区工作者、志愿服务者积极为居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得到了居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社区居民王成花因肢体残疾,又身患严重的类风湿病,生活十分困难,2010年底,社区工作人员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将一辆残疾人轮椅,同时也将一份关爱、一份温暖送到她的家中,王成花不禁热泪盈眶,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社区给予她的关怀与关爱。2010年10月,社区了解到辖区女青年王丽,因下肢瘫痪不能行走,社区及时为其办理了低保,在今年初又为其办理了残疾证,其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激动地说:“孙女从七岁因病致残就和我们一起生活,如今老伴去世,我也八十多岁了,最让我放不下心的就是这个孙女,感谢你们对我们的帮助与关怀……”

获奖情况

获得“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全省充分就业社区”、“全市党建工作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