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做法
12378600000008

第8章 嘉峪关市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经验

设计载体的目的和考虑

嘉峪关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探索在农村产业协会中设立党组织的新经验,以实施“新农村建设实用人才保障工程”为依托,以农村产业发展项目为载体,注重把农村基层党建、实用人才开发培养与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和带动农民创收增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得到培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得以壮大、农村产业项目快速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巩固提高的“四赢”效果。

载体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

创新党建,整合人才。全市各镇村采取“支部 产业协会 农户”的方式,以特色产业为纽带,鼓励党员致富能手和农村优秀人才组建了育苗、制种、养殖等产业协会,并在各协会成立了党支部。各镇村通过采取会员推选、组织推荐、党内选举等方式,把致富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党员选为党支部书记,成为本行业的“领头雁”、“主心骨”,积极带动党员发展特色产业。在管理上,各产业协会采取党总支商评、党支部评议、党小组互评、党员群众参评等方式,每季度对协会党支部工作进行一次考评,考评结果在协会公示栏上进行公布,接受党员群众和协会会员的监督。通过有效措施,使协会活动场所成为议发展的“集中地”、聚民心的“连心桥”、帮民富的“桥头堡”。

教育推广,技术帮带。各协会党支部充分利用技术及人才优势,发挥引领带头作用,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活动集中、产业相同的优势,使党员教育与技术交流同步发展,农村实用人才生产技能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项目通过实用人才得到了推广和壮大。同时紧紧围绕农村各产业项目建设,组织外聘专家教学集中培训16期、发放科技辅导资料15000余份、组织30余名农业技术人才外出技术培训和学习考察。运用党员远程教育网带动农村实用人才在“干中学、学中干”,进一步提高农业技能,把他们培养成育苗业、蔬菜制种业能手,鼓励他们把学到的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推广,起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推动作用,培养出一批善于学习新技术、应用新技术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依托优势,多元带动。全市各镇村在协会党支部整合人才、培育人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党支部的组织引导、协调服务和带动作用,形成“协会 支部”的管理教育形式,把种植农户发展为党员,把党员吸纳为协会会员,以“协会 产业党小组 农户”模式,通过资金扶持、技术指导,带动广大农户大力发展观赏树种育苗产业和蔬菜制种产业,形成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化解了经济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仅文殊镇先后吸纳会员600余户、带动1000多名农民加入产业协会,会员中党员人数不断增加,有效发挥了项目聚集人才的作用,推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群众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壮大产业,激发活力。全市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经济的竞争力和对农户的引导能力,有力地促进人才聚集,带动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实现产业发展与党建富民“无缝对接”,在壮大产业规模的同时带领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市各镇村不断激发带动活动,在各产业协会中广泛开展“党员示范户”、“党员诚信经营户”评比挂牌活动,同时,按照“产业趋同,方便灵活”的原则,形成了“一个协会一个党支部,一个产业基地一个党小组,一个大棚一面旗帜”的格局。截至目前,全市各镇村通过协会党支部的建立形成人才和技术优势充分整合,使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仅文殊镇大棚种植由原来每棚收入1万元达到现在的1.5万元,育苗由原来每亩收入8000元达到现在的1.2万元左右,并且拓宽了销售渠道,实现上门订购。全市观赏树种育苗面积由350亩扩大到470亩,预计年销售额200万元以上,农民户均纯收入1.8万元。制种业由800亩扩大到1263亩,预计年产种量7万公斤,创收200万元,农户亩增收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