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全球化时代的大学
12376300000007

第7章 非西方国家

我们上面描述了英国的经验,其中许多发展也可以在其他国家被发现。国家和大学的关系有许多模式和共同点,这就意味着各国政府正面临相似的问题,因为这些模式和共同点进入了相似的决策过程和知识界,所以它们也就遇见了相似的反应。更特别的是,发展中国家也似乎正在采用类似于西方国家的一些措施,诸如让高等教育机构享有更大的法人自治权,以此作为一种手段去鼓励有关的动机和创新,从而形成更多的商业化和获得来自私人的经费;还有在政府、学生和其他接受大学教育的人之间引进经费分担的办法。虽然民族解放运动的结果普遍导致了国家对第三级教育(ter-tiary education)① 的垄断(这已持续了30多年),世界银行(World Bank,2002)已注意到私立大学和学院的数量的显著增加,它们特别是为了应对人口的增长和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增长,这种增长已超过了国家政府的资助能力。

在非西方国家,这些发展比在相对较为繁荣的国家(例如欧洲和美国)更大,对于历史上由国家拨款提供教育的模式来说,这些发展正在导致相当激进的变化。例如,1990—1999年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Sub-Saharan Africa),私立院校的数量从大约30所增加到了85所以上。在其他总体上强调实行经济自由主义的非洲国家(诸如肯尼亚、坦桑尼亚、加纳和乌干达),私立院校同样有了很大的扩张,虽然这种趋势在一些讲法语的国家中相对来说不太明显。然而一般来讲,在非洲,真正的公共教育支出在1995至2000年底下降了25 。8%[马克斯韦尔(M ax w ell)等人,2000]。

在其他地方,私立大学的发展是最近才有的,有时也是出乎意料的。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那里的私立教育始于1983年),在全部学生中,已有超过30%的人在私立大学就读;与此同时在约旦(那里在1991年前尚无一所私立高等院校),1999年已有超过35%的学生在私立院校注册读书。在后共产主义时代的东欧和中亚(那里在1990年还没有私立高等院校),今天已有350余所这样的院校,在校学生达25万人。在南亚和东亚,许多国家正在走日本曾经走过的道路,私立大学正在满足一大部分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这种需求越来越大)。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在菲律宾和韩国,全部大学生中的约80%在私立高校就读;而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那里几年前只有极少的私立院校),现在已有约50%的大学生在私立院校就读。在南美,私立学院的招生数已超过学生总数的40%,这个数字仅次于东亚。即使在高等教育主要由政府提供并拨款的那些国家(诸如埃及、摩洛哥、突尼斯和也门),政府正在慢慢地建立起可控制的框架,而这种框架允许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

埃及等国之所以谨慎地发展私立高等教育,部分的原因是由于有许多反对的意见,这些意见不仅仅来自公立大学,也不只是站在既得利益集团的立场上,而且还经常因为存在种种担心,即担心:如果允许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而没有适当的标准,则质量控制可能出现问题,此外也担忧外国的影响过大(这些担心都有充足的理由)。在南非,有一个受到严格控制的制度,用来管理私立的和外国的高等院校举办者的登记,这反映出对那些院校的商业动机的怀疑,反映出对那些院校所带来的危险的怀疑(即那些院校给建设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造成了危险,而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是经济发展、国家和文化的凝聚力的形成的一个重要杠杆)。

然而,私立高等教育很可能会继续发展。政府普遍缺乏财政资源来应付国内不断增长的对公立大学教育的需求。政府普遍感到:全球的联系、创新和国际研究网络的建立很可能更容易在一种公立和私立之间相互竞争的部门中实现。此外,在一个全球人力资源日益流动的世界里,在高等教育的决策中有一种担心显得很突出,即担心人才流失(主要是流向较强大的国家,尤其是美国),担心在高等教育中缺少灵活性和来自私立部分的奖励与竞争。尤其对发展中世界来说,一个重要的问题仍然是:建设一个可控制的有助于大学发展的制度,该制度既鼓励私立院校的发展,但又为了公民的利益而坚持财政和质量的保障。在尼日利亚,1979年高等教育向私人创办者自由开放,但无相应的法规,结果在半年内就办了26所低质量的“大学”,随后该政策不得不被撤销。毫无疑问,在西方和发展中世界,正在发生一场变化,即从把高等教育看作是公共资助的社会好事情转变为把高等教育更看作是一种私人的投资(总的来说为了获得一种更好的职业和生活),这样就强化了以下的观点,即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应该为这样的机会而支付基本的费用。利用有限的经费,公立大学尽量去满足不断增长的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而私立院校常常似乎就是一种补充。

此外,在发达世界和发展中世界里,国家高等教育决策中的趋同性越来越大,这至少部分地反映了全球化时代世界范围内经济、政治组织和文化的一体化的形成,而且由于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当前推行的服务过程自由化的一系列措施,以上这种一体化将会受到促进。这就意味着:虽然在不同国家中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会继续存在差异,并且这种关系的传统也不同,但以上提到的这种趋同性还会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