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先争优好书记
12375600000007

第7章 一心为民的好支书

第7章 一心为民的好支书——记榆中县来紫堡乡冯湾村党支部书记冯人民

〔组织点评〕

该同志一贯政治立场坚定,始终能够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始终能坚持廉洁自律、奉公守法,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牢固树立争创意识,紧紧围绕全村科学发展,身先士卒,带领全村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创先争优,使本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走在了全县乃至全市、全省的前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是一名名副其实的“五个好”村党支部书记。

——榆中县来紫堡乡党委

〔个人感言〕

我们流过很多汗水,但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我村发展的步伐,我将继续在工作中创先争优,带领全村科学发展、增收致富。

自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冯人民就以忘我的精神与村委一起,带领群众努力工作,大胆创新,克服重重困难,努力为冯湾村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当初一个集体经济为零,外欠债务10万多元的贫困村,几经拼搏后一举脱贫,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康村、文明村。他常说:“村民选我当村支书是信任我,如果我干不出样子来,上对不起党,下对不起全村的父老乡亲,我要对党和父老乡亲负责。”

刚当选为支部书记时,他就认识到“若要富,先修路”。当时,冯湾村通往312国道和东金公路的道路,路窄坡陡,千坑万窟,非常难走,一遇雨天,车辆、行人根本无法通行,这种路况严重制约着冯湾村经济发展。这一切,冯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修通这段道路。1997年8月,冯人民开始筹划修路,他积极动员群众集资1万余元,组织村里的劳动力,开始修建全长6公里的312国道至东金公路的道路。由于开挖土方多,资金缺,又要占用部分社员的耕地,工作难度非常大。他经常是白天跑工地,晚上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工程后期资金缺,为使道路早日修通,冯书记又来回奔走于县乡各部门之间,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经过不懈努力路是修通了,可他整个人瘦了一圈。

冯湾村位于兰州市近郊,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冯书记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积极运用村里闲置的荒地、旱地对外招商,由于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冯书记的正确引导,引资效果极其显著,先后成立了甘肃省贫困地区两西节水中心,甘肃省武警部队后勤基地、司训队,榆中县殡葬服务中心,榆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不但完成了3000多万元的招商引资任务,而且还为乡财政增加了30万元的税收。同时还创办村级企业,使村级收入由原来的零收入增加到现在的80万元,偿还了以前所有的债务。

为了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民的收入,冯书记认真分析冯湾村的种植情况和土壤结构,并请有关农业专家多次来村研究指导,结合该村距兰州市近,村民以前有过种植蔬菜的经验的有利条件,号召大家种植蔬菜。并于1998年修建成了宛川上水工程,此项上水工程的投入使用,直接改变了该村原有的种植条件,不仅使原有的1500亩水浇地得到保灌,而且又将1200亩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浇水条件大大改善,各种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长,村民收入不断提高。如今冯湾村已建成高效日光温室250座,种植大田绿色蔬菜3600亩,年收入720万元,建成奶牛养殖基地,培育奶牛86头,年增收40余万元。

发展劳务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又是他确立的一个新的发展思路。借助酒钢集团榆中钢厂入驻的大好机遇,他以“村企合一”的模式,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路子。2003年11月由他负责组建了榆中宏立工贸有限公司,优先安排被征地户、特困户的剩余劳动力,通过发展村属公司既加强公司管理,又为本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增强了后劲,公司下属宏立土建工程队、宏立砂厂、宏立招待所等自办企业,拥有固定资产520万元。全村300多名剩余的劳动力,被输转成为离土不离村的产业工人,人均年收入9000元以上,年增加集体收入60余万元。

村民富起来后,冯人民首先想到的是教育,他看着村小学邻近榆中钢厂,噪音、空气污染等恶劣环境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冯书记积极争取县政府和榆中钢厂支持,新建了一栋建筑面积为3074平方米的标准化小学教学楼,有效地改善了学习条件。

为解决村民喝水难问题,他积极筹集资金安装自来水,现在全村的群众都用上了自来水。同时村里安上了有线电视,群众看上了清晰的电视节目。

村里条件好了,有钱了,冯书记没有一丝松懈。他把目光集中到了村里的公益事业上,为改善村容村貌,为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为改善交通条件,村里统一规划建设新农村,硬化村道、修河堤、修桥,建设二层小康住宅楼250栋,配套卫生院、农家书屋、农民科技培训室,新建占地400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广场。

冯书记还从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入手,利用村级活动室对群众进行了农业适用技术、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并利用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充实群众的精神世界,还组织村里成立秧歌队。通过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村里群众打架斗殴、打牌赌博的现象少了,矛盾纠纷减少了,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一个和谐、欣欣向荣的新农村已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我不求做什么大事,只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一个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冯书记一心为民、甘于奉献、勇于开拓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冯湾村的广大党员、群众,同时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认可。

冯人民同志获奖情况

1999年,被中共榆中县委、县政府授予“百名奔小康带头人”荣誉称号;

2000年,被中共兰州市委评为“优秀村党支部支部书记”;

2002年,被中共榆中县委、县政府授予“十佳致富带头人”称号;

2008年,被榆中县人民政府评为“2007年度通达通畅工程先进个人”。

2008年,被榆中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榆中县农村改厕先进工作者”;

2009年,被甘肃省人事厅、省农牧厅、省宣传部等部门授予“甘肃省农村优秀人才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