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雷锋
12347900000004

第4章 阳光男孩(1)

那女孩青春靓丽,跑得圆脸蛋红扑扑,胸脯气喘喘的,张书记把雷正兴拉过来:“来来来,我介绍你们认识一下。小雷,这位就是我常跟你提起的全县有名的养猪妹子,年轻的女共产党员,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进京见过毛主席的冯健同志。冯健,这位是我们县委新来的公务员雷正兴。”

雷正兴连忙站起来,为冯健倒茶让座,认认真真地说:“冯姐真是好样的,我一定向你学习。”冯健看这位小青年,浓眉大眼,样子很可爱,又见他是张书记身边的人,便谦虚地说:“向我学什么呀!你在张书记身边工作,会学到很多东西的。”这时,小杏芳扯下红领巾,请冯健教她。冯健系得又快又好。雷正兴在一旁盯着,看出了门道:“你肯定戴过红领巾吧?”“你呢?也肯定戴过!”“我是清水塘小学的第一批少先队员。后来转学到荷叶坝小学,那里还没有少先队组织,我是荷叶坝的第一个少先队员……”“看不出,你小小年纪到哪里都是第一!”“哪儿比得上冯姐!冯姐摘下红领巾就加入了共青团,现在又入了党。我呢,摘下红领巾就啥也不是了。”

张书记在一旁听这两个小青年的对话,觉得蛮有意思,笑着插话:“小雷,你到县里工作才几天?好好干!会赶上她的。”说着从书架上抽出两本书,是工人出版社1954年10月出版的繁体字版《把一切献给党》,分别送冯健、雷正兴一人一本:“这本书是中国的保尔—吴运铎同志根据亲身经历写的。我送你们一人一本,希望你们好好读读这本书,好好学习吴运铎的革命精神。有志不在年高嘛!”雷正兴接过书:“有志不在年高……张书记,我记住了。”

吃过晚饭,张书记送冯健到门外,对雷正兴说:“小雷,天晚了,你代表我送送小冯吧!”

雷正兴巴不得,赶忙答应:“好,好!我来送冯姐。”路上,两人边走边聊。冯健问他:“小雷,你家在哪儿?家里还有什么人?”这一问,又问到了雷正兴的痛处。他本来不想说,但面对姑娘明亮的眼睛,他还是说了:“我是简家塘人。爷爷、爸爸、哥哥、弟弟、妈妈在旧社会全死了。我—没有家,县委就是我的家。”冯健后悔不该问这句话:“噢,对不起,我不知道。”雷正兴的表现很有男子汉气概:“没关系。我已经长大了!”冯健赶紧聊另一个话题:“张书记说有志不在年高,可不是随便说的。而是期望我们年轻人,不论干什么都要有志气。”谈理想、谈抱负,那是雷正兴的强项:“刘胡兰十六七岁就‘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那才叫‘有志不在年高’!”冯健望着雷正兴如阳光般灿烂的笑脸,感触很深。突然,一个念头闪现在脑际,她脱口而出:“小雷,你是个孤儿,什么亲人都没有了。我比你大几岁,今后,就叫我姐吧!”听了这话,雷正兴显得很激动,他倏然站住,眼里含着泪,深情喊了一声:“健姐!”扭头离去。冯健也很激动,她不是没有弟弟,她是觉得,认了雷正兴这个弟弟,格外有意义。

冯健是西塘农业社的养猪场场长,一天,她正在养猪场里给生猪喂食,听见有人喊:“健姐!”她赶快应声回答。她晓得,这是雷正兴来了。因为只有他才会这样称呼她。果然,随着这声亲切的呼唤,雷正兴一蹦一跳地来到跟前,身后是德高望重的张书记。冯健很惊喜:“欢迎张书记来检查工作。”张书记一边察看,一边问:“小冯,有什么困难吗?”雷正兴挎着盒子炮,跟在张书记后面,神气得很。张书记见雷正兴一步不落地跟着,慈爱地笑笑:“小雷,到了西塘,你就放心吧!丢不了我,也跑不了你。你就在这儿和小冯说说话,我回头来找你。”

两个年轻人又单独在一起了。冯健看着雷正兴,越看越可爱:“小雷,看你背个盒子炮,很神气呀!”“神气什么啊!保卫首长安全,是我们公务员的职责。”“对,马虎不得。”“健姐,听说你在学校是少先队大队长,在农业社本来是会计,还当过第二社长,成了干部,为什么又去当饲养员,养猪?”“干部不能当饲养员?还是养猪低人一等?”“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说,你在社里当干部,比当饲养员贡献大,何必去养猪?”雷正兴当时还不是干部编制,对当干部很羡慕。冯健看出了这一点,便耐心开导他:“我们社原先轻视养猪业,群众发动不起来,不管县里怎么号召,都无济于事。我看这事干部不带头不行,社里开会时,就提出不当第二社长,要求去养猪。社里不同意,社员说我‘出风头’,家里说我‘疯了’。结果,县里支持了我。张书记送我几本科学养猪的书,我一上手就领两个男社员饲养80头小猪。猪长大了,把全社的养猪业也带动起来了……”听冯健这样一说,雷正兴连连点头:“健姐真不愧是健姐啊!”他从中悟出一个道理:不管干什么,都要认真干好!干出成绩来!这种精神,影响了雷正兴一辈子。

傍晚,张稀文背个挎包,从外面骑车回县委,在门口下车。碰见王佩玲捏着一根三节电池的长电筒,在县委门口张望。张稀文问她:“妹子,你找哪一个?”王佩玲根据缺货登记簿上的名字,说:“我,我找雷正兴。”张稀文看看天色:“他呀!这时候怕是上夜校去了。要到晚上9点半才能回来。”“啊?”王佩玲有点慌。她也说不清,自己为什么要在这里等?不就是一支电筒吗?等他明天自己来供销社取好了!正准备离开,雷正兴恰巧夹着书包出门,一眼看见王佩玲:“同志,你找我?”王佩玲拿出电筒:“喏,拿去,今天下午到的货。”雷正兴握住电筒连声道谢:“谢谢,谢谢。”付过了钱,很快,人影就不见了。把个王佩玲孤零零地扔在原地。王佩玲有些惆怅。

夜晚,雷正兴上完夜校回来,见屋子很乱,很自然地归置、整理、扫地、抹灰。扫到张稀文身边时,他习惯地抬起脚:“小雷,10点钟熄灯。明天我还要起早呢!”雷正兴笑着点点头,放下清扫工具,便趴在桌前,打开书包,拿出课本和作业本。书桌上新增加了个土瓦罐,插着一束红花草。雷正兴深情地望它一眼,随即埋头书本。

张稀文见雷正兴专注的神情,于心不忍:“那就10点半,不能再晚了。”雷正兴已经全神贯注到他的书本里,没有理会张稀文的话。张稀文摇摇头,心想:真是个书呆子!双铃马蹄表指着10点半。张稀文脱衣躺下。“啪”,雷正兴主动把电灯拉熄了。走向床头,也躺下。很快,亮起另一束光柱,手电筒的光照在打开的书本上。

又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清晨,雷正兴背着挎包从县委大门出来,兴冲冲地朝外走。今天他要去长沙取一个重要文件。郑桂先从后面追上来:“小雷,小雷!”雷正兴停住脚步:“哎!”

郑桂先问:“你到长沙去办事呀?”郑桂先掏出五元钱给他:“要过年了,你顺便上街给孩子买顶帽子吧!”“好。”雷正兴随口答应。

傍晚,雷正兴从长沙回来,先交代了工作,再把买的新帽子给了郑桂先,然后在县委大院浇花。谁知,郑桂先手拿帽子,找了过来:“小雷,这是怎么一回事?”雷正兴以为有什么地方做错了:“什么?”“我给你五元钱,买回来一顶新帽子,怎么反倒找回七元?”原来是这一回事!雷正兴松口气:“你把两张五元的新票子当成一张给了我,花三元买一顶帽子,正好找回七元嘛!”说完,雷正兴转身做别的事去了。郑桂先站在那里自言自语:“真是个诚实的孩子!”

1957年2月8日,雷正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时被评为县委机关的工作模范。县委大院的桃树,缀满了饱满的花蕾。树下,雷正兴向敬爱的张书记报告自己入团的喜讯。他很兴奋,脸色红红的:“张书记,我,我想改个名字,改个响亮一点的!”张书记一愣:“改名字?”“对,改个名字!张书记,你能不能帮我想个好名字?”“我?”张书记,这位老成持重的长者,忽然像个孩子似的挠了挠头皮。改名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得认真想想。他抬起头,远处,一抹青山雄伟壮丽。他灵机一动:“你若改名,就叫‘雷峰’怎么样?打雷的‘雷’,山峰的‘峰’,既符合你的性格和志向,叫起来也响亮!”雷正兴听了,很高兴:“‘雷峰’?好,好,这名字好。我记下来,等以后有机会的时候,我就改这名字。”他掏出笔记本,把“雷峰”两个字写在了本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