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背景】
20世纪初,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经过长期积累,为重新瓜分殖民地,最终爆发了德、奥同盟国集团同英、法、俄协约国集团之间的大规模战争,战火从欧洲蔓延至亚非,33个国家先后卷入,成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
巴尔干战争后,巴尔干民族主义高涨,奥地利准备入侵塞尔维亚。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王储在萨拉热窝被刺。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这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正式爆发。
8月1日,德国以俄国进行战争动员为由,对俄宣战。8月3日,德国又以法国不接受它所提出的“中立”的条件为借口,向法国宣战。至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东、南、西三条战线上全面爆发。而在西线上展开的马恩河会战,其规模则远远超过了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任何战争。
德国的战争计划名叫史里芬计划,是前总参谋长史里芬在1905年制定的。但不幸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两年前,他去世了。史里芬计划在战争爆发时,德国可以东西两线同时作战,且预定尽最大的可能集中德国主力和全部精锐于西线,在东线则由相对少量的后备部队对付行动缓慢的俄国人。在西线,德国指望自己强大的右翼向法军发动一次强大的攻势,然后围歼法国各集团军,一战而胜。史里芬认为,越过德国边境直接进攻从贝尔福到凡尔登一线那“几乎是坚不可摧的”法国要塞防御体系将是十分困难的。于是,他的计划的关键是通过比利时和荷兰东南部,对法国防御体系实施深远的侧翼大迂回。德国军队的强大右翼将在一连串的侧翼运动中穷追猛打,继而像一把长柄大镰刀一样向巴黎以西和以南横扫,包围法国各集团军,把他们消灭在自己的防御工事和瑞士边界一带。
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战前夕,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将这项历史上最有名的作战方案修订了。小毛奇取消了对荷兰的入侵,从而迫使德军右翼的2个集团军穿过位于比利时境内狭窄的列日要塞区。由于顾虑法军可能突进到左翼的德国领土,小毛奇又抽调右翼的部队来加强左翼。同时,由于担心预定在东线对付俄国的德国部队力量薄弱,他从西线右翼抽出4个半的军队加强东线。许多军事专家认为小毛奇所作的这些修订,使德国在大炮打响以前就注定了其在战略上的失败。
战争爆发后,小毛奇仅用9个师的兵力监视俄国,而在西线则集中了超过150万人的7个集团军,共78个师。德军以梅斯为轴心分为左右两翼:左翼2个集团军,共23个师,守卫梅斯以南法德边境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的阵地;右翼5个集团军,共55个师,借道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突破法国北部边境。
德军入侵法国的关键在于进入比利时,而不攻克列日是不可能侵入比利时的。列日就像是一座城堡的吊闸,守卫着从德国进入比利时的大门。它雄踞在马斯河左岸高达150米的陡坡上。这一带的河道,宽约200米,是它的天然城壕,方圆62公里,都有堡垒卫护。它是一座有口皆碑的、全欧洲最固若金汤的城池。
1914年8月4日清晨,晴空万里,安谧宁静。右翼德军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向比利时的列日进逼。当德军到达马斯河时,发现该市上下游的桥梁已被破坏,于是他们试图架浮桥渡河。此时,比利时步兵开火了,德军伤亡惨重。但德军凭借人数上的优势,黄昏时分渡过了列日北面的维塞河。
8月5日,德军开始攻击列日东端的4座堡垒。德军先以野战炮进行持续地轰击,接着是步兵冲击。德军倾泻在堡垒上的轻磅炮弹并没起到炸伤比军的作用,而是消灭了德国人自己的前沿士兵。但德军不惜伤亡,仍一连接一连地投入战斗。比利时军队进行着顽强地抵抗。德军在列日要塞被阻3天,到8月20日,才占领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市。然而,比利时人民不愿屈服于外国的占领,英勇地奋起反抗外国侵略者。德军越深入比利时领土,他们的小股部队、侦察组、辎重队和后勤机关越受到比利时游击队猛烈而频繁的武装袭击。
自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军为报失败之仇,从1872年起就开始制定一个又一个的对德作战计划,到开战前已有17个之多。最新的计划是由法军总参谋长霞飞将军制定的,即“第17号计划”。该计划的核心是认为德军将集结在设防坚固的法德边境线上,因此法军要在这里展开积极主动的攻势,并一举收复在普法战争中失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
从8月20日至24日,法军的几个主力集团军按照“第17号计划”发起了对德军左翼的进攻,历史上称之为“边境战役”。然而,第一天的战斗表明“第17号计划”糟糕得很。在洛林,法国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在进攻萨尔堡和莫朗日两地德军的防线中,被打得焦头烂额,吃尽了苦头。但霞飞并没有气馁,8月20日夜,他发出了进攻阿登地区的命令。从阿登地区进攻是“第17号计划”的核心和基本战略。其实,阿登山区的地形不宜于进攻:树林茂密,丘陵起伏,地形复杂。坡度从法国方面起全面逐渐升高,山与山之间,溪涧纵横。当年恺撒用了10天时间才通过了这个地区,他把这里隐蔽幽暗的森林描绘为“恐怖之乡”。尽管如此,这里还是被霞飞选为突破点,因为这里地处中段,德军的兵力最为薄弱。
8月22日,大规模的战斗开始了。在攻击之前,法军士兵的枪上均装上了刺刀,无数的旗帜随风飘扬。以团为单位的鼓号乐队激昂地奏着法国国歌——《马赛曲》。戴着白色手套的法国军官们,在乐队20步之前,踩着喇叭声的音节,整齐而快速地前进着。其声势之浩大,队形之壮观,如同国庆大典阅兵仪式一般。可以说,在战术方面霞飞将军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法国步兵上战场穿着蓝裤子和红上衣,在平地上十分显眼。而炮兵军官们穿的是黑色与金色的制服,目标更是特别清楚。面对德军的炮火,法国人整齐地倒下了。在整个“边境战役”中,法军共有70个师,约125万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方打了4天。在这4天中,法军伤亡人数达14万之多。
右翼德军在占领了比利时后,其5个集团军的近百万人马,像一把挥舞的镰刀,从比利时斜插入法国。走在最右面的是克卢克指挥的第一集团军,约30万人,被视为右翼的主力和向巴黎进军的主攻部队。该集团军于8月24日由比利时进入法境。
8月25日,德军攻占了那慕尔,进一步向巴黎逼近。为了阻挡德军右翼的进攻,霞飞提出要新建一个第六集团军,兵员将从未被突破的洛林战线调集,用火车运往英军左方的亚眠,在那里同英国远征军和法军第四、第五集团军组成一支日后重新展开攻势的大军。在组织第六集团军的同时,正在退却之中的3个法国集团军应尽力设法保持一条连续的战线,由后卫部队进行短促而猛烈的反击,阻挡或者迟滞敌人前进。霞飞希望第六集团军在9月2日——色当纪念日之前进入阵地,并作好参加重新展开攻势的准备。9月2日,也是正在迫近的德军所瞩目的一天。德军希望届时能完成史里芬计划的目标:在巴黎前面一举围歼法军主力。在未来的12天里,德法双方心中都有着又一个色当战役的念头和影子。这12天是世界历史摇摆于两种进程之间的12天,是德军胜利在望,可以在埃纳河与马恩河之间染指胜利果实的12天。
虽然法军在撤退,但他们坚持着“边退边战”的原则。法军必须挡住德国人的追击,争取时间,以便重整队伍,重建一条坚强的战线。这给战斗带来了从未见过的紧迫感。这需要后卫掩护作战,尽管这样的后卫战几乎是飞蛾投火,而德军不能让法军赢得时间重新组织力量,也有同样的紧迫感。在撤退中,这些法军打出了水平,并采用了在危难中吃一堑长一智得来的应急技能,而这在比利时的最初几场战役中是少见的。他们不再是在外国土地上神秘的丛林中进行范围广大而目的模糊的进攻战了。他们已经回到本国的国土上为保卫祖国而战。他们经过的是他们所熟悉的土地,见到的是他们的父老乡亲,那些田野、谷仓,那些村庄小道,无一不是他们自己的。他们在进攻中虽告失败,但它们还没有溃不成军。他们的战线虽被突破,但还没有崩溃。左翼,在德军主力前进的道路上,从沙勒罗瓦和桑布尔河的惨败中脱逃出来的第五集团军,在撤退中还在努力将溃败的兵力重新聚集起来。在中路,第三、第四集团军背靠马斯河为阵,仍在色当到凡尔登一线上殊死作战,抗击德军中路的两支军队,使敌人的围歼不能得逞。法军虽节节败退,但能守则守,能拖则拖。
8月26日,德第一集团军的指挥官克卢克命令其部队继续追击溃败之敌。作为史里芬计划的忠实信徒,他继续向西推进,目标直指巴黎。同时,为了包抄英军远征军,他命令他的2个右翼兵团往西南方向强行进军。于是,德英双方在勒卡托展开了激战。仅这一天,英国人就损失了8000多人和38门大炮,克卢克大获全胜。
德军的快速推进令巴黎市民十分恐慌。此时的巴黎,街道上空空荡荡,商店门窗紧闭;公共汽车、电车、小汽车、出租马车已不见踪影。在这8月里,巴黎有史以来第一次这样悄无声息。8月29日下午,一架德国飞机首次轰炸巴黎,并撒下传单,告诉巴黎人:德国人已兵临城下,像1870年那样,“你们已无路可走,只有投降”。此后,每天总有一架或几架飞机于傍晚时分前来骚扰,其目的是吓唬巴黎居民。它首次光临的那晚,巴黎破天荒地灯火熄灭。人们似乎感觉到了恶运的即将来临,然而世事难料,战况发生了转机。
也许是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也许是不满足于即将到来的战果,克卢克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新主意,而这个新的想法在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克卢克认为在巴黎北面就能席卷法国,而不用在巴黎西面和南面展开大面积的扫荡。按照这一想法,克卢克将改变他的行军方向:从正南转向东南。同时,这样做也有利于填补他的第一集团军与比洛的第一集团军之间的缺口。按照德国的军事体制,作为战地司令的克卢克,有权在最大的可能范围内自行决策。当前的情况,在他看来有可能在战场上歼灭法军而无须包围巴黎。那么,撇开巴黎,紧追逃敌的计划,虽然背离原定战略,却不失为一个正确的办法。只要打垮了敌人的机动部队,其他的胜利果实便唾手可得。巴黎的吸引力虽大,但克卢克实在不愿放弃他的新军事行动方案。
8月30日晚,德第二集团军司令官比洛的来电更使克卢克下定了决心。电报要求克卢克采取内圈包抄行动,以助一臂之力,打击法国第五集团军,战而胜之,夺取最大的战果。于是,克卢克毅然作出决定:第二天的进军不是以正南方向为目标,而是直趋东南,直指努瓦荣和贡比涅,切断法国第五集团军的退路。他的这支部队从列日出发以来,连续行军16天,从未歇息,士兵们艰苦跋涉,怨言不断。克卢克急如星火地驱使着他的部队前进。军官们一路纵马挥鞭来回逡巡,粗声粗气地发号施令。那些饱经战争创伤的部队,在8月31日早晨困乏不堪地组成纵队,拖着沉重的脚步,开始了又一天没有尽头的艰难跋涉。由于对地图或地名一无所知,士兵们没有觉察到进军的方向已经改变。巴黎这个具有魔力的名词吸引着他们继续前进,没有人告诉他们,巴黎已不再是他们的目的地了。
德国人经过法国时,就像经过比利时一样,沿途留下一片焦土废墟。村子被焚毁,平民遭枪杀,住宅被洗劫糟蹋,战马闯进内室,炮车拖过庭院,甚至连法国总统普恩加莱在尼贝库尔的家族墓地也被挖成厕所。
8月31日,即克卢克转变方向的第一天,法国人也注意到战役正在进入高潮。他们的第二个计划,即将重心移至左翼以阻遏德军右翼前进的计划已告失败。在战局急转直下的情况下,必须制定一项新的计划。这次计划,不是阻击德军正在进犯的一翼,而是通过袭击德军的中路,切断这一翼,也就是仍旧按照“第17号计划”的战略行事。只不过这一回战场是在法国的心脏——巴黎。法军一旦败北,将不像当初在边境那样只是一时的挫折,而是定局了。
对于法国来说,是继续后退64公里,一直退到塞纳河后面的防线;还是在与巴黎成一直线的马恩河流域进行战斗?继续后退意味着把更多的国土拱手送给德国人,但是塞纳河的天然屏障可给法军提供一个喘息的时机,使它在没有敌军直接压力的情况下得以重新集结力量。德国人的目标既是摧毁法国的军队,因此法国的主要目标,就必须是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采取谨慎的态度,在塞纳河后面整编队伍,这在当前既是国家的职责所在,也是挫败敌人的上策。
9月1日,色当战役纪念日的前一天,法国的前景看来像当年一样暗淡悲惨。在这一天,霞飞发出了第4号通令,要求第三、第四、第五各集团军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继续撤退,以撤至塞纳河和奥布河为限。一旦第五集团军摆脱被围的威胁,各集团军当即重新发动攻势。霞飞预见到这个战役将发生在德军5支追兵来到巴黎与凡尔登两犄角之间,法军在法国中部形成一个浅弧形或网状阵线的时候。他预期这一战将被称为“布里埃纳堡之战”。布里埃纳堡是马恩河后面40公里的一个市镇,到马恩河和到塞纳河的距离相仿。它曾是拿破仑战胜普鲁士的布吕歇尔元帅的战场。这对霞飞来说,或许是个吉兆。在继续强制退却的一片愁云之中,在德军日益逼近的阴影笼罩之下,霞飞临危不惧、泰然自若和满怀信心的神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9月2日,即色当纪念日。德军克卢克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已挺进到距巴黎仅有24公里的地方了,霞飞指挥的法军主力为阻遏德军右翼所作的努力已告失败。正是法国各集团军在“边境战役”中的失败以及他们后来的撤退,给巴黎造成了直接的威胁,在法国社会各界引起了严重的反响。当天,法国政府撤出巴黎,迁往波尔多。他们毫无理由地逃走使巴黎人心惶惶,人们既感到大难临头,同时又痛恨政府是胆小鬼,在关键时刻抛弃了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