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处方手册
12328600000011

第11章 乳房疾病(5)

(4)清瘟败毒饮加减: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各20g,知母、贝母、牡丹皮、红花、桃仁、赤芍、全蝎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毒邪蕴结者。虚热甚者,加地骨皮、水牛角;心悸甚者,加牡蛎、珍珠母;月经不调者,加香附、当归;创面流血水者,加薏苡仁、紫草;疼痛剧烈者,加乳香、没药。

4.气血两虚证:乳中结块,坚硬如石,与胸壁粘连,推之不移,乳头内陷,表面皮肤出现多个硬性小结节,或皮肤溃破形成溃疡,渗流血水,面色白,形体消瘦,气短乏力,头晕目眩,饮食不思。舌质淡,苔薄,脉沉细无力。治宜益气养血,解毒祛邪。

基本处方益气养荣汤加减。党参15g,炙黄芪30g,白术10g,熟地12g,当归15g,白芍15g,鳖甲(先煎)15g,茯苓10g,大象贝10g,白花蛇舌草30g,蚤休30g,香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炙黄芪30g,焦白术15g,白茯苓15g,龟板15g,浙贝母15g,核桃隔(分心木)10g,金橘叶10g,当归15g,夏枯草15g,金银花15g,白花蛇舌草20g,黄精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气血两虚者。

(2)小金丹:每丸0.6g,每次2丸,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气血两虚者。

(3)香贝养荣汤加减:党参、黄芪、鸡血藤、白花蛇舌草各20g,当归、茯苓、淮山药、熟地黄、白术、香附、贝母、蜂房各10g,陈皮、甘草各5g。每日1次,加水煎服。适用于气血双亏者。气促咳嗽者,加南北沙参、桔梗;周身疼痛者,加威灵仙、独活;伴黄疸者加茵陈、虎杖;发热者,加蒲公英、连翘。

(4)归芪冲剂:每次1包,每日2次。适用于气血两亏证。

(5)十全大补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2次。适用于气血两亏证。

(6)天仙丸:每次4粒,每日2~3次。适用于本病各种证型。

(7)参莲胶囊:每次6粒,每日3次。适用于本病各种证型。

(8)蜂龄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适用于本病各种证型。

(9)百春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适用于本病各种证型。

(10)鲜天冬:每次30~6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本病各种证型。

(11)生蟹壳数10枚,焙干后研末,每次3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本病各种证型。

(12)银甲蚕鳖汤:金银花30g,炮穿山甲、僵蚕各9g,木鳖子(整个用)3个,大枫子(整个用)3个。用烧酒500g,均2次用炭火煎之顿服。适用于乳腺癌晚期。

(13)龙葵蛇果草汤:龙葵50g,蛇果草25g,白英50g,蒲公英5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本病各种证型。

(14)消乳岩丸:夏枯草、蒲公英各120g,金银花、漏芦各60g,山慈菇、雄鼠粪(两头尖)、川贝母、连翘、金橘叶、白芷、甘菊花、没药、瓜蒌仁、乳香、茜草根、甘草、广陈皮、紫花地丁各45g。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早晚食后用温开水送服6~9g。适用于本病各种证型。

警示

1.经常体检,学会自查,及时发现可疑病灶。

2.树立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坚持正规治疗。

3.保持良好的心境,对生活充满希望,心情舒畅避免郁闷恼怒。

4.定期复查,防止肿瘤转移。

§§§第八节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由于其主要症状是乳头溢血,故属中医“乳衄”病证。一般认为本病发生与雌激素分泌紊乱有关。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50岁女性多见,偶见于男性。多为单侧乳腺发病,双侧发病者较少。

诊断要点

1.发病年龄多为40~50岁妇女。

2.乳头溢血。

3.乳晕可扪及到肿块。

4.乳腺导管造影可显示肿块阴影及大小。5.确诊有赖于病理活检。

辨治原则

由于本病与导管内乳头状癌在鉴别诊断上的困难性,多数人主张应尽早以手术切除为宜。但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确有诊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用中医药治疗而获得检查痊愈者。尤以年轻、未婚、未育女性为先考虑,除按从肝、从脾论治外,调理冲任,引血下行;清营凉血,使血归经也是常用法则之一。

处方

1.肝火偏旺证:乳头溢血色鲜红,乳晕区无结块或可扪及小肿块,质软,推之活动,性情急躁,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带数。治宜疏肝解郁,清热凉血。

基本处方丹桅逍遥散加减。柴胡10g,当归10g,茯苓10g,丹皮10g,山栀10g,黄芩10g,赤芍10g,龙胆草10g,茜草10g,甘草10g,山慈菇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1)疏肝消核止血丹:柴胡、制香附、凌霄花、山慈姑、粉丹皮、山栀、郁金、天葵草、赤芍、百宝丹。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火偏旺者。

(2)丹桅逍遥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肝火偏旺者。

(3)百宝丹:每次0.5g,每日2次,口服,温开水冲服。适用于肝火偏旺者。

(4)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焦栀子、生地黄、黄芩、车前子、柴胡、当归、牡丹皮、赤芍、郁金各1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郁火旺者。

(5)清肝煎加减:生地黄、白芍、麦芽各12g,当归、川牛膝、栀子、黄芩、川楝子各10g,生石决明24g,钩藤、侧柏炭各15g,生甘草3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郁火旺者。伴头昏目眩者,加菊花、青葙子;大便干结者,加全瓜蒌、决明子。

(6)龙胆泻肝丸:每次6g,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肝郁火旺证。

(7)桑菊丹皮汤:桑叶、菊花、牡丹皮、赤芍、白芍、艾叶、橘叶、青皮各10g,连翘、黄芩各15g,夏枯草、蒲公英各30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肝郁火旺证。

2.脾不统血证:乳头溢血,其色较淡,劳累后尤多,或可扪及结节,伴身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等症。舌淡,苔白,脉缓细。治宜健脾益气,佐以止血。

基本处方补中益气汤加减。紫草10g,当归10g,白术10g,升麻5g,白芍10g,茯苓15g,柴胡15g,太子参10g,生黄芪15g,炙甘草5g。每日1剂,加水煎服。结块明显者加橘叶10g,贝母10g,牡蛎10g。

备选处方

(1)理脾统血汤:炙黄芪30g,茯苓15g,太子参10g,陈皮10g,紫草15g,百宝丹(冲)0.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脾不统血者。

(2)成药:补中益气合剂,每服10ml,每日3次,口服,另服百宝丹0.5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脾不统血者。

(3)归脾汤加减:黄芪、党参、当归、龙眼肉、白术、茯苓、酸枣仁、木香、牡蛎、海藻。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脾虚失统者。纳谷不振者,加山楂、麦芽;伴有气郁者,加郁金、合欢皮。

(4)当归阿胶补血汤:当归、煅龙骨、远志各10g,黄芪24g,川断、枣仁各12g,柏叶炭、鹿角霜、阿胶(烊化)各15g,红参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脾虚失统者。

3.冲任不调证:乳头溢血,或多或少,时发时止,伴月经不调,量少色淡,或双乳胀痛。舌质淡,苔白,脉沉或沉细。治宜调理冲任,引血下行。

基本处方二仙汤加减。当归炭10g,菟丝子30g,仙茅10g,仙灵脾10g,黄柏10g,牛膝10g,益母草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

备选处方

二仙汤加减:仙茅、仙灵脾、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橘核、生地黄各10g,牡蛎20g,柴胡、藕节炭各6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冲任失调者。

4.血分伏热证:乳头溢血,色泽鲜红,伴有疼痛,扪之有块,挤压可排出瘀血,随之痛缓。舌红,苔微黄,脉小数。治宜清营凉血,引血归经。

基本处方清热地黄汤加减。水牛角30g,丹皮10g,生地15g,赤芍10g,白茅根30g,紫草根10g,田三七5g。每日1剂,加水煎服。结块甚者加山慈菇10g,莪术10g;瘀血积滞者加制乳没各10g,丹参10g。

备选处方

(1)安阳精制膏(橡胶膏):外贴,1~2日1换。适用于乳房结块,疼痛如刺者。

(2)散结止痛膏:贴患处,1~2日换药1次。适用于局部触及肿块者。

(3)有炎症表现,局部皮色发红、疼痛者用创灼膏外搽。

(4)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柴胡、枳壳各10g,仙鹤草15g。每日1剂,加水煎服。适用于瘀血阻络者。溢血多者,加参三七、血余炭;伴胸闷乳胀者,加香附、广郁金。

(5)云南白药:每次0.5g,每日3次,口服。适用于瘀血阻络者。

警示

1.本病虽以良性为多,但若保守治疗无效,应尽早手术治疗,以防恶变。

2.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各种精神刺激,以利康复。

3.饮食以清淡素食为宜,忌食煎炸油腻、葱椒蒜姜之品。